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这两项措施厉害了,包治官民矛盾、分田分地等「疑难杂症」!


(图)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北魏朝野出现一派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使仍在临朝称制的冯太后现在基本相信拓跋宏是个“乖孙子”了,太皇太后现在不那么热心临朝了,现在皇帝也能自主颁布一些法令了,不过,拓跋宏还是格外谨慎,自行做主的大多是些照顾孤寡老人之类的善举。


值得关注的是北魏王朝于484年发布的全国实施“班禄制”,所谓“班禄制”即规定在原来的户调之外,个人到每户增三匹,谷二斛九斗赋税,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官员按等级享受,受禄后再贪一匹者,将被处死。


北魏一直依靠战争掠夺后皇帝的随意性班赏代替官员俸禄,进入中原后,战争减少,没有了掠夺的机会,官员靠盘剥民众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导致官民矛盾激化。


有学者根据“临朝称制”断定这类法令出自冯太后,其实不然,冯太后的长项是杀伐决断,宫廷内斗,制定这种政策需要学问与远见,这方面她与饱读诗书的拓跋宏相比绝对不是一个档次,尤其她需要通过直接赏赐嘉奖自己的面首与宠臣、宦官们,冯太后决不会干这种给自己设置障碍的麻烦事。


公元485年,“班俸禄制”推行的第二年,魏国的农民分田到户了,这就是拓跋宏刚颁布的法令:“均田制”,通俗点其实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从这时起,北魏百姓百姓终于能够欣喜地趴在土地上,捧起一把黄土,仔细嗅着土香。北魏的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耕作农田,这种“土改”直接推动了北魏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图)均田制


一天深夜,秘书令李冲在与冯太后促膝深谈,冯太后似乎没有仔细倾听李冲在解释什么,只是无限深情的望着这位俊秀的宠臣。


自王睿病逝之后,李冲便被冯太后请到了寝宫,出身豪门大户的李冲没有抵挡住太皇太后的“糖衣炮弹”,终于拜倒在了石榴裙下,不大准确,李冲不是李弈与王睿等人,他与拓跋宏的私人关系比与冯太后还要铁,基本上属于“床可以上,身不能卖”这种类型,还是保持了一个清廉大臣的矜持。


有些要紧问题,枕头上吹风比朝堂扇扇子还凉爽速效,现在李冲就向冯太后细谈了自己的“三长制”基层管理改革策划。结果顺利得到冯太后支持。


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三者各设一长,直接向当地县令负责。此措施看似解决朝廷的收税、征兵等管理到户问题,其实了不得!北魏在这之前一直是部落大姓管理到人头,鲜卑贵族们由于处于统治地位,到了乡村便成为土皇上,李冲建议的这个法令从根本上摧毁了贵族们的统治基础,这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草原部落真正纳入国家统治,再也没有民族隔阂,天子之下,无不臣民。



(图)三长制


公元489年6月,冯太后带孝文帝和群臣百官、蕃国使者、诸方渠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拓跋宏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鼓掌拍节作歌,孝文帝放开歌喉相和,酒筵之上歌舞升平。


据史载,24岁的孝文帝即席为太皇太后作歌祝寿,群臣和歌高唱者达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看来祖孙二人当真冲淡了三世血仇。


国事不再用操心费力,冯太后也就感觉活得没劲儿了,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她在方山给自己找了一块最后的归宿之地拓,跋宏搀扶着冯太后多次巡视方山,方山山顶,一座巨大的陵墓开始修建。。


北魏的后妃,死后都要与皇帝一起,归葬拓跋鲜卑的故都云中金陵。但对于冯太后来说,她似乎打心里厌恶这些挥舞马刀的所谓英雄,站在方山顶,冯太后感觉是自由的,山下那片传奇的帝都和佛国胜景,都将成为她永恒的邻居。


后世一个美国人说:不自由母宁死!冯太后难道是在追求自己死后的自由?


据说,人对自己人生旅途的结束总是具有准确的预感,48岁的冯太后预感到了什么?


原标题:北魏王朝的政治改革:班禄制与三长制


*作者:子金山,孙铁岭笔名(取实名偏旁组成),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天涯知名军事写手、历史侃爷、新浪名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纪六(三)--北魏后宫
扶持三代皇帝,叱咤朝野几十载的冯太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没留下名字,却一路逆袭叱咤风云,成为千古一后…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166
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她是否可以算得上是女中豪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