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概述(六)——春秋战国的周边部族


早在夏、商、周时,在这些国家的周边就有很多部族和国家,只不过因为这些部族和国家的文明程度较低,被称为蛮、夷、戎、狄等。比如说,夏代有 有穷国,商代有鬼方、人方等国。进入西周以后,就有西面的犬戎,东北的山戎等戎族,东南的淮夷等族。


春秋时期,是一个中原各诸侯国与周边部族发生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之前,犬戎攻破镐京,导致周平王东迁。后来,生活在原来周朝发祥地的秦人也与戎族不断发生战争,并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晋国则与狄人发生冲突。狄人一度攻破邢国和卫国,也是华夏与周边部族碰撞的典型例子。随着中原各诸侯国的强大,很多之前穿插在诸侯国间的部族国家被消灭,融入到诸侯国之中,比如秦并西戎,晋灭赤狄、白狄,齐灭莱夷,楚灭诸蛮等等。而之前也被中原诸侯国认为是蛮夷的楚、吴、越等国家,则在与各国的交流中,发展了独特的文化,举例来说,楚国的文化水平并不亚于中原的诸侯国。这些交流的结果,是使华夏文明既得到广泛传播,也吸收了各地方的特色,兼容并包。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了强国,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和衣着习惯,得以将赵国扩展至今河套平原一带。


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匈奴和东北方的东胡都是较强的游牧民族。在赵国西北有林胡、娄烦等族,到赵武灵王时被灭掉。赵武灵王推进胡服骑射,便是利用了游牧民族的畜牧专长,发展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在秦国西北有义渠国,到秦昭襄王时终被秦国灭掉。由于匈奴和东胡主要生活在北方塞外的辽阔地域内,以游牧业为主,常常侵扰秦、赵、燕等国的北疆,因此秦国在秦昭襄王时,赵国在赵武灵王时,燕国在燕孝王时,都在各自国家的北方修筑了长城,以抵御这些游牧民族的进攻。在秦国西北面的河西走廊,当时还生活着大月氏、小月氏人。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面具。它反映了古蜀国灿烂的文明。


在南方,周边部族有秦国的賨人,又称板循蛮,生活在今四川达州渠县一带;楚国东南面的越族众多,被统称为百越,生活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在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仍有越人生活在今浙江一带的山地中。


随着七国版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周边部族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其中一部分人民开始走出与世隔绝的深山,融入到封建社会中去。也有很多人民仍然从事原有的畜牧、渔猎生活,例如秦国西北各族的畜牧业就有利于秦国发展强大的骑兵部队。到秦统一天下并继续南征百越、北击匈奴时,秦王朝早已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


作者:卜庸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秦国“援赵抗匈”
晋国史话 第一辑 献公时期的开拓与变革《开疆拓土》--晋献公时期的对外扩张(一)戎狄政策
义渠国:大秦帝国的内亚技术输入管道
戎狄入关:春秋时代中华大地上戎狄部族们的兴衰
“天下”与“蛮夷“ —古代中国的国家认同
先秦墓葬出现殷商式殉葬,证实秦商同源真相,纣王可含笑九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