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材:黄芩

中药材:黄芩Huangqin

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植物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四棱形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偏向一侧花冠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先端微缺下唇宽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酒黄芩 取黄芩片,照酒炙法炒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李杲:'治发热口苦。'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配伍应用

1用于清热泻火、解毒

黄芩配黄莲: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清热安胎。用于上中焦火热炽盛,症见高热头痛、目赤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眠等,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药》);湿热蕴结肠道所致的发热口渴、暴注下迫、肛门灼痛或湿热下痢诸症,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黄芩配天冬:清润相合,清肺滋阴降火。用于肺热阴伤或肺虚燥热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喑哑;肺肾阴亏,虚火上冲所致的烦渴引饮、多饮多尿之上消;肺痈后期,正气已伤而余邪尚盛者。

黄芩配射干:清泻肺火,通利咽喉。用于肺痈咽喉声音嘶哑,或肺痈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胸痛,喉中鸡鸣之声。

黄芩配杏仁、桑白皮:清热泻肺止咳。用于外感肺热咳嗽,痰气喘满。如清肺汤(《万病回春》)。

黄芩配百部、丹参:清热凉血,润肺止咳。用于肺热燥咳,肺痨咳嗽

(2)用于清热燥湿

黄芩配厚朴:清热化湿,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用于脾胃湿热,胀满痞闷,苔垢黄腻。

黄芩配白芍:清热止痢,坚阴止痛。用于湿热痢疾,发热,里急后重,腹痛之症;妊娠恶阻。如黄芩汤(《伤寒论》)。

黄芩配葛根:清热燥湿,止泻痢。用于湿热蕴积肠道所致的发热口渴,暴注下迫,肛门灼热或湿热下痢诸症。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黄芩配半夏:清热泻火,和胃消痞,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用于邪居少阳,误下成痞;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症;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上焦有热,咳嗽吐痰;胃酸过多,胃脘嘈杂。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黄芩配青蒿:清泄湿热。用于胆热犯胃,湿浊中阻之口苦呕吐。如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3)用于安胎

黄芩配白术:清热健脾安胎,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黄芩配砂仁:清热顺气安胎。用于胎热上冲、气机不调之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4)用于止血

黄芩配槐花:清热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所致的肠风下血、痔疮出血及崩漏、月经过多者。

黄芩配大黄:清热凉血止血。用于热毒炽盛,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如大黄汤(《圣济总录》)

复方

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火除湿、清热凉血说黄芩
神奇的中药(38)——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
黄芩、半夏
中医入门(二二)
药材详解⊙清热药——黄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