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学智,与妻子,与女儿

在充斥着硝烟与战火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毛泽东同志的爱将璨若星河,他们或受赞誉,或被倚重,在整支军队中享誉盛名。

1614位开国将军里,洪学智满足以上所说的所有殊荣,还要加一条,他是我军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两次被授上将的将领。

他半生戎马,历经磨难,在长征路上喜结良缘,因部队转移骨肉分离,与长女两地相隔12年之久,生死两茫茫。

他的功绩、他的情感生活拼合起来,一位鲜活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安徽金寨县是洪学智的家乡,这座小县城位于大别山北麓,走出了59位少将军衔及以上的将领,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

百战将星洪学智就出生在当地双河镇黄鹄村小河口的一户贫苦家庭。

洪家没有田舍房屋,日常居住的4间草屋是租用的,自家只有两亩贫瘠的山坡地。

3岁那年,母亲的离世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体弱多病,要养活一双儿女,属实不容易。

好在,其父心灵手巧,不耕地犁田,却能裱糊字画、烧制木炭、编织手工艺品,年复一年,也攒了一些钱,开了一间杂货铺,日子也算过得下去。

乡里与洪学智同龄的孩子,陆陆续续开始读私塾,洪家没钱,念书的事情也就搁置着。

他帮家里放牛,割草,父亲则省吃俭用,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蚕茧壳抽丝捻线织布,把卖布的钱攒起来当学费。

等到10岁那年,洪学智终于得偿所愿,背起书包入了学堂。

这是血汗钱换来的求学机会,洪学智很珍惜。

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可他愿意向老师请教,靠着死记硬背,学到了很多知识。

好景不长,常年的劳累压垮了洪家的顶梁柱,病来如山倒,其父随着其母一起去了。

没有了生活来源的洪学智被迫辍学,外出当学徒做工。

背靠大别山,位于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之地,鸡鸣三省可闻,安徽地段的革命运动也轰轰烈烈的闹起来了。

洪学智就是在这时候,结交了两位当地的共产党员——于海若、刘伯力。

为了更好地掩护工作,两人在刘氏祠堂办学,召集农民运动积极分子参加各项会议。

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忙,洪学智一边做工,一边替共产党放风,一边入校学习。

在此期间,他勤奋刻苦、敦厚淳朴的性格特点令余、刘十分满意。

就这样,经过推荐,洪学智加入了“联庄队”,和其他街坊邻里一起打土豪、劣绅。

反动派不是吃素的,枪杆子在手,也不是没有过报复性行为。

在血腥的镇压下,洪学智反而越挫越勇。

黄麻起义后,洪学智备受鼓舞,他带领着穷老乡发起商南起义,大获成功。

自此,他的军事生涯绪章翻篇,开始书写正文。

1929年农历五月,洪学智举起右手,对党宣誓,成为了共产党员。

他加入红四方面军,参加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走过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中大放异彩。

这是他的传奇,但他的传奇丢不了情感生活,这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体现与见证。

洪学智与妻子张文情比金坚,夫妻二人相识相知相爱于长征途中,由战友们做媒,成全了一桩美事。

没有三媒六聘,没有新房新家具,有的只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疙瘩汤,有的只是众人齐聚一堂的欢喜,他们就这样拜了堂结了婚。

红军有规定,即使是夫妻,也不能相伴而行,该在哪个部队,就跟紧哪个部队行军,马虎不得。

贺子珍与毛泽东同志、康克清与朱德总司令、蹇先任与贺龙元帅也严格遵守这项规定。

于是,结婚一个月后,他们就又分开了,聚少离多,一直到1938年抵达延安后,才得以重逢。

他们一生共育有八个儿女,三个男娃五个女娃,长女“醒华”的出生地就是革命圣地延安,但也就是这个孩子,命途多舛,让洪学智牵挂了十几年。

抗日战争进入焦灼阶段,部队又要踏上征程,“抗大”转移到敌后,洪学智需带兵从山西前往晋察冀边区。

日军与日伪军步步紧逼,转战时,一些女红军还在坐月子,孩子还没满月,洪学智夫妇的情况也是如此。

和长征时一样,队伍走的是偏僻山区,要小心谨慎,不能露出马脚,否则整队的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孩子嗷嗷待哺,容易啼哭出声,张文骑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突然马失前蹄,小“醒华”哭出了声。

就是这个意外,让洪学智做了一个决定,把孩子寄养在当地的老百姓家。

当时部队行至太原以北的一个山坡,洪学智在附近随便找了一户人家,说明原因,就把孩子放下,匆忙走了。

没有问老乡的姓名,不知道他们具体的身份,一切只因不能置战士们安全于不顾,就把第一个孩子托付了出去。

夫妇二人离开时,只打听了一下此地为“东西房山”,就又启程上路了。

1945年8月,洪学智参与指挥了解放阜宁、车桥、淮阴、淮安的战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个——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赫赫有名的渡江战役,他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等到新中国成立,和平年代来临,洪学智从战场上退下来时,他才动身寻找自己的女儿。

当初,他给女儿取名为“醒华”,包含了中华民族觉醒的意思,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胜利,女儿也该回来了。

他记得十分清楚,送走孩子时包的是红布,左手臂上,还有一块明显的胎记。

可时过境迁,1951年的“东西房山”与往日大有不同,想要在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找到昔日的人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天公作美,县里派来一位年轻小伙来接洽张文,谁知,这位小伙就是那户人家的儿子。

在找寻十一天无果后,张文随小伙回家吃饭,闲聊之中,张文感慨与女儿无缘,听到此话,屋中一位老妇人惊诧道:“你就是把孩子留给我了呀!”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在了解情况后,张文得知,因为贫苦,大家养不起一个新诞生的生命,孩子已经转了十几个人的手,如今由一位名叫白银翠的妇女抚养,曾经她是八路军的交通员。

醒华来到白银翠家后,更名为红红,寓意“红军的女儿”。

至此,洪学智夫妇的女儿才重回亲生父母的怀抱。

我们要思考的是,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为何有那么多的将领把孩子弃养,因为他们选择了国;

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愿意帮助素不相识的官兵养孩子,因为红军、八路军真的对人民好。

洪学智投身革命时,不禁问道:“谁管老百姓的死活?”

后来的几十年,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曾经的自己,像他一样的革命家、共产党员会管。

尽管女儿洪醒华吃过很多的苦,可洪学智仍然告诫她,不能搞特殊,不能依靠家庭,不能养尊处优,要脚踏实地。

1955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洪学智再次被授上将,成为军史中两次获封上将的人,国内仅此一例,国外也未开过先例。

在1988年之后,国内废除了元帅和大将军衔,一级上将是最高等级的军衔,而这个殊荣只有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才能拿到,故,一级上将也被废除,只留下了上将及以下、少尉及以上的军衔。

在这一前提下,不可能再有将领存在两次授衔上将的经历,洪学智的二度授衔,就成了历史中的唯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学智看上一女兵,女兵却嫌他满脸麻子,二哥见多识广说到点子上:好脸蛋不能当饭吃,要紧的是人品好,人长得老点丑点,那不算啥子毛病。
这个女人60多年军龄,无军衔,丈夫是上将,但曾享受副军级待遇
曾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他的后代子女如今怎么样了
这位女红军今年100岁,丈夫是开国上将,儿子是省长,女儿也很优秀
“六星上将”洪学智:曾两度授衔,毛主席亲自为他缝上红五星|二战|六星上将|军事同盟|张国焘|彭德怀|战争法|授衔|洪学智|许世友
开国上将洪学智与张文,从认识到结婚,只用了两天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