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 (珍藏版·下篇)

历史,是不能凭个人的想象而创造的,必须依据史料事实作为凭证,从而来为后人所解读的一种科学。本篇文章是经过作者千辛万苦,一十八日闭门不出,查阅百度百科、搜狗、谷歌、历史书籍和个人点缀创作而成。谨以此文献给历史爱好者,望君从中有所得。(注:本文约七万余字)

亲爱的读者,您指尖的每一次向上滑动,都是中国古代史前进与发展所留下的足迹!

十一、唐朝篇:(618-907)

1.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在位8年(618-626),617年起兵于晋阳,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夺取长安。拥立炀帝孙杨侑为帝,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618年,炀帝遇弑,迫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建都长安,年号武德。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河北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统一。626年玄武门之变,被迫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635年死,享年69岁,庙号高祖。

2.世民,高祖嫡次子,在位23年(626—649),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年号贞观,虚心纳谏,对外开疆拓土,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对内文治天下,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享年52岁,庙号太宗。

3.治,字为善,太宗九子,在位34年(649-683),沿行太宗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勤于政事,领土最大化,657年灭西突厥、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百姓阜安,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永徽之治”。660年以后,因病,武皇后开始干政,二圣临朝。享年56岁,庙号高宗。

4.显,原名李哲,高宗七子,武后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共5年半。683年即位,母武则天临朝称制。684年被废为庐陵王。705年神龙政变,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边疆稳定。享年55岁,庙号中宗。

5.旦,原名旭轮、轮,高宗八子,武则天四子,984年-690年,710年-712年,两度在位,共8年,谦恭好学,精通书法,684年即位,武则天垂帘听政。690年降为皇嗣。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复位。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716年死,享年55岁,庙号睿宗。

6.武曌,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在位15年(690-705),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67岁即位,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君子满朝治天下,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贤才辈出。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酷吏政治,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705年,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被迫退位。享年82岁,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7.重茂,中宗四子,在位不足1个月,710年中宗死,16岁即位,嫡母韦太后临朝称制。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被废。714年死,享年20岁,谥号为殇。

8.隆基,睿宗三子,在位44年(712-756),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勤于政事,革除弊害,拨乱反正,鼓励生产,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极盛之世。后期渐怠朝政、骄奢淫逸,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爆发“安史之乱”,由盛转衰。756年李亨自立为君,被尊为太上皇。762年死,享年78岁,庙号玄宗。

9.亨,原名嗣升、浚、玙、绍,玄宗三子,在位6年(756-762),在灵武即位,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757年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享年52岁,庙号肃宗。

10.豫,原名俶,肃宗长子,在位17年(762-779),为人仁孝温恭。762年被宦官李辅国等所拥立,并同年平定安史之乱。763年,吐蕃攻占长安,出逃陕州,起用郭子仪击破吐蕃,平定仆固怀恩之乱。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但迷信佛教,寺院多占农田,国家经济政治进一步恶化。享年53岁,庙号代宗。

11.适,代宗长子,在位27年(779-805),以强明自任,信用百官,严禁宦官干政,任用杨炎为相,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政治清明,中兴气象。古文运动兴起,后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民怨日深、政局转坏。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781年发动削藩战争,爆发“二帝四王之乱”,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平乱。后期,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总体局势安定。享年64岁,庙号德宗。

12.诵,德宗长子,在位186天,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改革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史称“永贞革新”。但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被宦官俱文珍胁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享年45岁,庙号顺宗。

13.纯,原名淳,顺宗长子,在位15年(805-820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削藩成果巨大,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享年43岁,庙号宪宗。

14.恒,原名宥,宪宗三子,在位5年(820-824),为宦官梁守谦所拥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荒废朝政,河朔三镇复叛。享年29岁,庙号穆宗。

15.湛,穆宗长子,在位3年(824-826),16岁即位,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引发染工暴动事件,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享年17岁,庙号敬宗。

16.昂,原名涵,穆宗次子,在位14年(826-840),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18岁即位,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以图消灭宦官势力,败,被软禁,抑郁而终,享年31岁,庙号文宗。

17.炎,原名瀍,穆宗五子,在位6年(840-846),为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所拥立。性情沉毅,雄谋勇断。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843年平定昭义节度使刘稹叛乱。845年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史称“会昌中兴”。享年32岁,庙号武宗。

18.忱,原名怡,宪宗十三子,在位13年(846-859),为宦官马元贽等所拥立,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勤于政事,孜孜求治,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国家安定繁荣,史称“大中之治”。民称“小太宗”。享年50岁,庙号宣宗。

19.漼,原名温,宣宗长子,在位14年(859-873),器度沉厚,姿貌雄杰,改元咸通,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动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享年40岁,庙号懿宗。

20.儇,原名俨,懿宗五子,在位15年(873-888),12岁即位,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长安失守,逃亡蜀郡。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返回长安。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享年27岁,庙号僖宗。

21.晔,原名杰,懿宗七子,在位16年(888-904),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尊礼朝臣,励精图治,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中央禁军折损,国力兵员不足。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900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被软禁。后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享年38岁,庙号昭宗。

22.裕,昭宗长子,在位1年,900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监国,即位。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降德王。904年为朱温所杀。

23.柷,原名祚,昭宗九子,在位3年(904-907),为权臣朱温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夺。907年,被迫禅位于朱温,废为济阴王,后遭鸩杀,享年16岁,谥号为哀。唐亡。

结语:唐朝,可取的也就安史之乱之前的时代,那是一个雍容华贵、繁荣富强的国度。太宗的贞观之治、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后的武周治世、玄宗的开元盛世,可与之相媲美的只有汉朝,所以我们常常能听到汉唐盛世,便是如此。唐朝之所以能够繁荣,一是多明君,而是多贤臣,长孙无忌、魏征、狄仁杰、房玄龄等等,三是基于隋朝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得政府机构能够合理健康的运转,使官不得不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官员。唯一瑕疵的大概是它的藩镇制度吧,藩镇割据,导致中央力量的削弱,而无力控制天下。

十二、五代十国篇:

一).五代(907-960)

(一)后梁(907-923)

1.朱温,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在位6年(907-912),迫唐哀帝禅位,建国号梁,建都开封府,改年号为开平,废除重税、发展农业,生性残暴。后为子朱友珪杀,享年61岁,庙号太祖。

2.友珪,又名友球,小字遥喜,太祖次子,在位243天,弑父登基,改年号为凤历。赏赐将士,收买人心,老将不平,荒淫无度,人心沸腾、民怨四起。913年,太祖子朱友贞、女婿赵岩、外孙袁象先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逃走未成,命冯廷谔杀死他和张皇后。享年29岁,庙号废帝。

3.友贞,又名锽、瑱,太祖三子、嫡子,在位11年(913-923),在东京称帝,疏远旧臣,重用无能,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丧失国土,国势日衰。在后唐攻入东京前,命皇甫麟将他杀死,享年36岁,庙号末帝。后梁亡。

(二)后唐(923-937)

1.李存勖,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晋王李克用之子,在位3年(923-926),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灭后梁,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洛阳,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但沉湎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死于兴教门之变,享年42岁,庙号庄宗。

2.嗣源,原名邈佶烈,称帝后更名亶,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在位7年(926-933),以骁勇知名,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享年67岁,庙号明宗。

3.从厚,小字菩萨奴,明宗三子,在位5个月,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明宗的灵柩前即位。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逃至卫州,不久遇弑。享年21岁,庙号闵帝、愍帝。

4.从珂,本姓王,明宗养子,在位2年(934-937),端谨稳重,沉默寡言,勇猛刚毅。934年,废愍帝自立为帝,年号清泰,从善如流。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享年51岁,庙号末帝。后唐亡。

(三)后晋(936-947)

1.石敬瑭,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为李嗣源女婿,粟特族。在位6年(936-942),朴实稳重,寡于言笑。936年,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灭后唐,定都汴梁。忧郁成疾,享年51岁,庙号高祖。

2.重贵,高祖养子,在位4年(942-947),拒绝向契丹国称臣,契丹进攻后晋,947年攻占后都城开封,被迫投降,被俘,享年61岁,庙号出帝。后晋亡。

(四)后汉(947-950)

1.刘知远,后改刘暠,字达,晋阳人,沙陀族,在位2年(947年―948年在位),不好嬉戏,厚重寡言。面有特象,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于晋阳称帝,定都汴京,收复中原,各地割据成势,朝廷难控,手下贪婪,形成弊政,敛赋成灾。享年54岁,庙号高祖。

2.承祐,后汉高祖次子,在位2年(948-950),不甘大权旁落,猜忌诛杀权臣,引发郭威叛乱,都城被破,被杀。享年22岁,庙号隐帝。后汉亡。

(五)后周(951-960)

1.郭威,字文仲,顺州刺史郭简之子,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县)人。在位4年(951—954),一代明君,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享年51岁,庙号太祖。

2.柴荣,后改姓郭,太祖侄,在位6年(954-959),出身邢州望族,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为人谨慎笃厚,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享年39岁,庙号世宗。

3.柴宗训,世宗四子,在位1年,7岁即位,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960年,陈桥兵变,禅位于赵匡胤。973年,逝世于房州,享年20岁,庙号恭帝。后周亡。

二).十国(902-979)

(一)南吴(902-937)

1.杨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在位3年(902-905),902年,进封吴王,遏止朱温南进步伐,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享年54岁,庙号太祖。

2.渥,字奉天,太祖长子,在位3年(905-908),生性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颇感不安。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大权尽失。享年23岁,庙号烈宗。

3.隆演,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字鸿源,太祖杨次子,在位13年(908-920),徐温专权,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享年24岁,庙号高祖。

4.溥,太祖四子,在位17年(920-937),927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徐氏父子专权,禅位徐知诰,938年死,谥号睿皇帝。南吴亡。

(二)吴越(904-978)

1.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在位28年(904-932),保境安民,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兴修水利,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扩大垦田,岁熟丰稔。享年81岁,谥号武肃王,庙号太祖。

2.元瓘,原名传瓘,字明宝,太祖七子,在位10年(932-941),933年,被后唐赐封为吴王。934年,进封吴越王。937年,被后晋封为吴越国王。善事后唐、后晋,保土安民。享年55岁,谥号文穆王,庙号世宗。

3.佐,原名弘佐,字元佑,世宗六子,在位6年(941-947),喜好读书,性情温顺,很会做诗。因尚年幼,无力控制下属骄横,宠信谄媚之人,但能摘奸发伏,945年与南唐瓜分闽国,占领福州。享年20岁,谥号忠献王,庙号成宗。

4.倧,原名弘倧,字隆道,世宗七子,在位不足1年,整饬军纪、严厉刚毅,后被胡进思软禁。975年死,享年46岁,谥号忠逊王。

5.俶,原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世宗九子,在位30年(948-978),减免租税,惩其反复,人心安定。励精图治,欠税蠲免,民心大悦。发展农业,粮食丰稔,斗米十文。978年,奉旨入汴京,被扣留,献封疆于宋。988年死,享年60岁,谥号忠懿王。吴越亡。

(三)前蜀(907-925)

1.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在位12年(907-918),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与民休息,蜀中大治。享年71岁,庙号高祖。

2.衍,原名名宗衍,字化源,高祖十一子,在位7年(918-925),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贿赂公行,政治腐朽。925年,后唐入侵,降,被杀,享年28岁,庙号后主。前蜀亡。

(四)南楚(907-951)

1.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在位23年(907-930),907年,被朱温封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927年,被后唐封为南楚国王。上奉天子,下奉士民,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经济繁荣。享年79岁,谥号武穆王。

2.希声,字若讷,武穆王次子,在位2年(930―932),不称王,只称藩镇。被后唐则任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享年34岁,被追封为衡阳王。

3.希范,字宝规,武穆王四子,在位16年(932-947年),因俗而治,宽容大度,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订定《溪州盟约》,正式开启了民族自治的先河,结束了土家族人民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归于天下一统。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剥削人民。享年49岁,谥号文昭王。

4.希广,字德丕,武穆王子,在位3年(947-950),谨慎温顺,迂腐吝啬。949年,马希萼叛乱,希萼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950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叛乱,并向南唐称臣。败,潭州陷落,被擒,被赐死。

5.希萼,武穆王庶三十子,在位271天,刚狠无礼、凶悍,杀戮报复,纵酒荒淫,将事务都交给马希崇,政事混乱。不赏士卒,军心思变。徐威等将领发动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被囚禁于衡山县。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暠等拥护为衡山王,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后在入朝的时被南唐扣留。953年死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享年53岁,谥号恭孝王。

6.希崇,武穆王子,在位26天,951年为徐威等将领所拥立,纵酒荒淫,人心不附,投降于南唐。南楚亡。

(五)闽国(909-945)

1.王审知,字信通、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在位16年(909-925),出身贫苦,被朱温封为闽王。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减轻徭役,降低税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避免战争,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享年64岁,谥号忠懿王,庙号太祖。

2.延翰,字子逸,太祖长子,在位2年(952-927),骄傲荒淫,残忍凶暴,自称威武留后。926年,被后唐任为节度使,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弟王延钧与太祖养子王延禀反叛,进军都城福州,被俘,被杀,史称闽嗣主。

3.延钧,后改名鏻,太祖次子,在位8年(927-935),被后唐封为为闽王,931年,受道士陈守元蛊惑,逊位给长子王继鹏,成为道士,取道号玄锡。翌年复位,断绝与后唐关系。933年,称帝,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都长乐(福州)。后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庙号太宗、惠宗。

4.继鹏,后改名昶,惠宗长子,在位4年(935-939),宠信道士陈守元,兴建宫观,卖官鬻爵,横征暴敛,猜忌宗室。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因发动政变,被俘,被杀,庙号康宗。

5.延羲,后改名王曦,太祖少子,在位5年(939—944),改元永隆,称臣于后晋,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被朱文进、连重遇杀,庙号景宗。

6.朱文进,永泰(今福建永泰)人,在位2年(944-945),自称闽王,诛杀皇族,放归宫女,停止工程,拉拢人心,向后晋称臣,944年被后晋封为闽国王。留从效、陈洪进及殷帝王延政讨伐,败,为部属林仁翰所杀。

7.延政,人称十三郎,太祖十三子,在位3年(943-945),943年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天德,944年,朱文进被杀,被迎接去福州。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设都建州,以福州长乐府为东都,从子王继昌坐镇福州。南唐入侵,被俘,谥号恭懿王。闽国亡。

(六)南汉(917-971)

1.刘䶮,又名纻、岩、陟,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在位24年(917-947),建都番禺 ,改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士人治政,行科举,但荒淫残暴,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课敛重赋,镇压人民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享年53岁,庙号高祖。

2.玢,原名洪度,高祖三子,在位2年(942-943),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不理政事,猜忌诸弟。为弟刘弘熙所杀,享年23岁,谥号殇帝。

3.晟,原名弘熙,高祖四子,在位15年(943-958),生性荒淫暴虐,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皇族,任用宦官、宫女为政,国力日益衰弱。948年攻南楚,951年占南楚岭南之地。享年39岁,庙号中宗。

4.鋹,原名继兴,中宗长子,在位13年(958-971),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970年,宋朝入侵,971年降,南汉亡。

(七)南平(924-963)

1.高季兴,原名季昌,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在位4年(924-928),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江陵(今荆州)。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罢黜其官爵,发兵征讨。败,辖地日蹙,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享年71岁,谥号武信王。

2.从诲,字遵圣,武信王长子,在位20年(928-948),向后唐称臣,932年,被封为渤海王,934年改封南平王。地狭兵弱,截留使者,掠夺财物,贪图各国的赏赐,四处称臣。享年58岁,谥号文献王。

3.保融,字德长,文献王三子,在位12年(948年―960),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勖决断。称臣于后周。960年向北宋进贡。享年40岁,谥号贞懿王。

4.保勖,亦作保勗,字省躬,文献王十子,在位2年(960―962),有治国之才,但放纵荒淫,不理政务,大兴宫殿,享年39岁,谥号贞安王。

5.继冲,字成和、赞平,贞懿王长子,在位不足4个月,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城巷,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

(八)后蜀(934-965)

1.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在位7个月,925年前蜀灭亡,被后唐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后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933年,吞并东川,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934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大蜀,改元明德。享年61岁,庙号高祖。

2.昶,原名仁赞,字保元,高祖三子,在位32年(934—965),诛杀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境内少战事,经济发展,但奢侈淫靡、不思国政、朝政腐败。964年,北宋伐蜀,降,被俘,后蜀亡。(九)南唐(937-976)

1.李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原姓李,后随养父徐温改名徐知诰,在位4年(937-943),937年篡夺南吴称帝,国号齐,建都金陵,939年,改国号为唐,复李姓。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兴利除弊,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享年54岁,庙号烈祖。

2.璟,原名景通、瑶,字伯玉,烈祖长子,在位18年(943-961),好读书,多才艺。大规模对外用兵,灭楚、闽二国,扩张疆土。但奢侈无度,政治腐败,国力下降。957年后周入侵,失淮南江北之地,削去帝号,改称国主。迁都洪州,称南昌府。享年46岁,庙号元宗。

3.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元宗六子,在位14年(961-975),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971年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975年,金陵被宋围,降,被俘,南唐亡。

(十)北汉(951-979)

1.刘崇,又名旻,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在位3年(951-954),951年后汉亡,于太原称帝,都晋阳,称太原府。向辽国乞援,约为父子之国,称辽帝为叔,自称侄皇帝。954年联合辽国攻后周,战于高平,败。享年60岁,庙号世祖。

2.钧,原名承钧,世祖次子,在位14年(954-968),被辽册封为皇帝,性格孝顺恭谨,喜欢读书,擅长书法。勤政爱民、礼教士大夫、境内安定,968年宋入侵,忧愤而死,享年43岁,庙号睿宗。

3.继恩,睿宗子暨外甥,在位60天,权臣郭无为独揽朝政。后宴请群臣,以图擒杀郭无为,反被郭无为派侯霸荣所杀,享年34岁。

4.继元,本姓何,睿宗外甥、养子,在位11年(969-979),被郭无为迎立,缓和与辽关系。信用奸小,为人残忍嗜杀,政事混乱。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979宋太宗亲征,降。北汉亡。

十三、辽朝篇:(916-1125)

1.耶律阿保机,姓耶律,名亿,乳名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在位11年(916-926),建契丹国,建都皇城,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出征渤海还皇都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享年55岁,庙号太祖。

2.德光,契丹名耶律尧骨,字德谨,太祖次子,在位20年(927―947),改革官制,整订赋税,奖励耕战,促进契丹政治和经济发展,连年征战,扩张领土,国力发展。930年统一契丹,936年,协助石敬瑭灭后唐,得燕云十六州。938年,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946年,南征,攻陷汴京,灭后晋,改国号为大辽。享年46岁,庙号太宗。

3.阮,契丹名耶律兀欲,太宗侄,在位5年(947-951),仪表魁梧,擅长骑射,好酒色和打猎,任用奸佞,政治腐败,贵族谋反,951年,联合北汉刘崇攻后周,在火神淀为耶律察割所弑,享年34岁,庙号世宗。

4.璟,契丹名耶律述律,又名明,太宗长子,在位18年(951-969),为人暴虐,但能做到“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减免赋税、礼敬臣下,史称“终穆之世,无罪被戮”。但他对近侍则极端残忍,常滥刑滥杀。后期,疾恙缠身,酗酒荒政。后在黑山之变中为“亵御”小哥等人弑杀,享年39岁,庙号穆宗。

5.贤,契丹名明扆,世宗次子,在位14年(969-982),中兴之主,拨乱反正,网罗人才,安抚皇室,关心朝政、孜孜求治。体弱多病,后期政事多委于皇后萧绰。享年35岁,庙号景宗。

6.隆绪,契丹名文殊奴,景宗长子。在位49年(982-1031),12岁即位,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改国号契丹。母萧绰摄政,室昉、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辅佐,和辑贵族,任用汉人,整治弊蠹,改革法度。986年大败宋北伐,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1007年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宁城),1009年正式亲政,实行改革,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重用汉官。国力鼎盛。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向周邻扩张。享年61岁,庙号圣宗。

7.宗真,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圣宗长子,在位24年(1031-1055),16岁即位,通晓音律,爱好儒家学说,豁达大度,铲除母萧耨斤及其党羽的势力。穷奢极欲、迷信佛教、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国内矛盾尖锐,用兵西夏,对宋施压,兵戈不息,国力日衰。享年40岁,庙号兴宗。

8.洪基,契丹名查剌,字涅邻,兴宗长子,在位46年(1055-1101),1063年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平重元之乱。1066改国号为大辽。耶律乙辛擅权乱政,忠奸莫辨,赐死皇后萧观音,软禁皇太子耶律濬,政治腐朽,崇奉佛教,虚耗国力,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享年70岁,庙号道宗。

9.延禧,契丹名阿果,字延宁,道宗孙,在位24年(1101-1125),游畋享乐,无所作为,朝政腐败、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陷入内外交困局面。1114年金起兵反辽,1122年破中京,流亡夹山,1125年于应州为金兵所俘。辽亡。

十四、宋朝篇:

(一)北宋(960-1127)

1.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赵弘殷次子,涿郡人,在位16年(960-976),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建都开封,改元建隆,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勤政爱民。享年50岁,庙号太祖。

2.炅,原名匡义、光义,字廷宜,太祖弟,在位21年(976-997),978年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附。次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享年59岁,庙号太宗。

3.恒,原名德昌、元休、元侃,太宗三子,在位25年(997-1022),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爱好文学,擅长书法。1004年,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蛊惑朝野,广建宫观,劳民伤财,社会矛盾加深。享年55岁,庙号真宗。

4.祯,原名受益,真宗六子,在位42年(1022-1063),13岁即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善书法,性情宽厚,不事奢华,知人善用,与民休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史称“庆历之治”、“嘉佑之治”、“仁宗盛治”。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失败。享年54岁,庙号仁宗。

5.曙,原名宗实,太宗曾孙,仁宗养子,在位4年(1063-1067),体弱多病,曹太后听政,1064亲政,选贤举能,任用旧臣韩琦等人,1066年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缓解冗官带来财政压力。享年35岁,庙号英宗。

6.顼,原名仲针,英宗长子,在位18年(1067-1085),召王安石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史称“熙河开边”。1081年,出兵五路伐夏,无功而返。1082年,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战败。享年38岁,庙号神宗。

7.煦,原名佣,神宗六子,在位15年(1085-1100),10岁即位,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临朝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1093年亲政,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减轻农民负担、国力发展,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享年25岁,庙号哲宗。

8.佶,号宣和主人,神宗十一子,在位25年(1100-1126),不理朝政、奢侈无度、好逛青楼、尊信道教、大建宫观、任用奸臣、政治黑暗、农民起义。金军兵临城下,禅让给赵桓,1127年,被金人掳去。1135年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庙号徽宗。

9.桓,原名亶,徽宗长子,在位2年(1126-1127),听信谗言,罢免李纲,金兵围攻汴京,无力抵抗。被金人俘虏北去。1156年死于燕京,享年57岁,庙号钦宗。北宋亡。

(二)南宋(1127-1279)

1.构,字德基,徽宗九子,在位35年(1127-1162),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1138年以临安府为行在,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后禅位于赵昚,纵情享乐,花费巨大,1187年死,享年81岁,庙号高宗。

2.昚,原名伯琮、瑗、玮,字永元,高宗养子,太祖七世孙,在位27年(1162-1189),平反岳飞、起用主战派,1163年北伐失败,1164年“隆兴和议”。改革朝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百姓安康、国力兴盛、史称“乾淳之治”。后禅位于赵惇,自称寿皇圣帝,1194死,享年68岁,庙号孝宗。

3.惇,孝宗三子,在位5年(1189-1194),42岁即位,初听取谏言、罢奸小,但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疏离父亲,荒废朝政、局势不稳,国力转衰,1194年被迫禅位,1200年死,享年54岁,庙号光宗。

4.扩,光宗次子,在位30年(1194-1224),忠厚之主、虚心好学、生活节俭、听取谏言,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两派斗争激烈。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后期史弥远与杨皇后专权,定理学为伪学,“庆元党禁”。1204年打击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伐金,败,签订嘉定和议。享年57岁,庙号宁宗。

5.昀,原名与营、贵诚,太祖十世孙,在位41年(1224-1264),前史弥远专权,不过问政务,尊崇理学,纵情声色,1233年,史弥远,亲政,立志中兴,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史称“端平更化”。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派兵意图收复三京,败,1235年蒙古全面侵宋。晚年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鄂州之战,贾似道以赵昀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享年60岁,庙号理宗。

6.禥,原名孟启、孜、长源,理宗之侄,在位10年(1264—1274),智力低下、孱弱无能、不理朝政、饮酒作乐、蒙元南下,贾似道专权,政治腐败、国力衰落。享年35岁,庙号度宗。

7.㬎,度宗次子,在位2年(1274-1276),太皇太后谢道清掌权,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贾似道被撤后又依靠陈宜中。临安被元破后,被俘至大都,后到西藏出家为僧。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2岁,庙号恭宗。

8.昰,度宗庶长子,宋恭宗的长兄,在位2年(1276-1278),福建福州即位,享年9岁,庙号端宗。

9.昺,度宗三子,在位1年,1278年于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即位,1279年,与元朝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败,被围,左丞相陆秀夫背之跳海而亡,享年8岁,庙号怀宗。南宋灭亡。

十五、西夏篇:(1038-1227)

1.李元昊,党项族,自称嵬名曩霄,字嵬理,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在位11年(1038-1048),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追封祖宗,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字,颁布秃发令,改革政治军事,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击退宋辽来犯,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1047年,恢复李姓。晚年沉湎酒色、暴横淫纵、好大喜功、政治腐败、众叛亲离、占子之妻,为次子宁令哥所弑,享年46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2.谅祚,景宗子,在位21年(1048-1068),1岁即位,其母没藏氏掌权,1059年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没藏氏专权,开始亲政。引用汉族士人景询等任职,废蕃礼,改汉仪,调整监军司,加强军备,控制军权,使文武互相制约。又增设汉、蕃官职,充实行政机构。不断发兵侵扰宋边。1067年,诱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宋将。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亲附辽朝。享年21岁,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

3.秉常,毅宗子,在位19年(1068-1086),7岁即位,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1076年,16岁开始亲政。1080年,为梁氏家族梁囚禁于兴州的木寨里。1083年,由于将领的反对,梁氏不得不让其复位,但却不能亲政。忧愤而死,时年26岁。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

4.乾顺,惠宗长子,在位54年(1086-1139),3岁即位,母党梁氏专权,政治腐败,军队衰弱,1099年16岁时灭梁氏而亲政。整顿吏治,君主集权,结束了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等级制的官阶封号,政治制度日臻完备。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励精图治,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爱好汉族文化,传授汉学,培养官员。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享年五十六岁。庙号崇宗,谥号圣文皇帝。

5.仁孝,崇宗子,在位54年(1139-1193),16岁即位,结好金朝,重用文臣,设立学校,推广教育,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国力鼎盛,各汗国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中兴之主。但重文轻武,军备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力开始走衰落。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

6.纯佑,仁宗子,在位15年(1193-1206),174岁即位,改元天庆,性温和厚实,奉行仁宗时期的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统治阶层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朽堕落,政治日益腐败,国势衰落。1205年,改兴庆府名为中兴府,1206年,李安全发动政变,被废。不久暴卒,享年三十。谥昭简皇帝,庙号桓宗。

7.安全,崇宗孙,仁宗侄,越王李仁友之子在位5年(1206-1211),与桓宗母罗氏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昏庸无能、沉湎酒色、附蒙古、发兵侵金、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百姓困苦。堂侄李遵顼发动政变,被废,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二。谥敬慕皇帝,庙号襄宗。

8.遵顼,李彦宗之子,在位12年(1211-1223),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状元皇帝。父在凉州起兵,定都凉州,将遵顼扶上皇位,废掉襄宗,改元光定,迁都兴庆府,依附蒙古,发兵侵金,战争不断,民怨四起,经济破坏,国力衰落。1223年禅位,享年64岁,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9.李德旺,神宗次子在位3年(1223-1226),整饬国政,1225年和好金国,抗蒙。有力挽面临灭亡的西夏之心,却没有回天之力。1226年蒙古入侵,惊忧而死,享年46岁,庙号献宗,谥号孝哀皇帝。

10.李睍,神宗孙,献宗侄,清平郡王之子,在位1年,1227年,蒙古军进围中兴府,请降,被杀。西夏灭亡。

十六、金朝篇:(1115-1234)

1.完颜阿骨打,汉名完颜旻,虎水(今哈尔滨)人,在位9年(1115-1123),建都会宁府,年号收国,豁达大度、知人善用、英谟睿略,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1122年破辽燕京城。享年56岁,庙号太祖。

2.吴乞买,汉名晟,太祖四弟,在位12年(1123-1135),发展女真文化、完善制度、恢复农业生产、进行经济军事改革、推崇节俭、行科举,1125年灭辽国,西夏称臣,1126年灭北宋,奠定了金国的立国规模。享年61岁,庙号太宗。

3.亶,字合剌,太祖嫡长孙,在位14年(1135-1149),宗翰、宗干、宗弼等开国功臣相继秉政,1148亲政,皇后干政。统一法治、行汉官制、创女真小子、颁皇统新律、改革礼仪制度,推动金王朝的封建化进程,子嗣早逝、嗜酒如命、滥杀无辜、不理朝政,为右丞相海陵王完颜亮所杀。享年31岁,庙号熙宗。

4.迪古乃,汉名亮,字元功,太祖庶长孙,在位12年(1149-1161),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厉行革新、完善财制、推广汉化、鼓励农业、迁都燕京、加强中央集权、有文才,但为人残暴狂傲、淫恶不堪、杀人无数,1161年对南宋发动全面战争。为完颜元宜所杀,享年40岁,谥号炀王。

5.乌禄,原名褎,汉名雍,字颜举,太祖孙,号称“小尧舜”,在位28年(1161-1189),平定北部契丹起义、抵御南宋隆兴北伐,与宋签订《隆兴合约》,宋金四十余年无战事,推动金朝转入和平发展,整顿吏治、选贤举能、轻赋重农、奖励农桑、勤政节约、尊尚儒学,民间殷实、财政充足、政局稳定,史称“大定盛世”。享年67岁,庙号世宗。

6.璟,字麻达葛,世宗孙,在位19年(1189-1208),崇尚儒学、发展文治、修正礼乐、废奴隶制,人口增长、府库充实、政治清明、文化水平高度繁荣、社会封建化最终形成,天下富庶、宇内小康,国家繁荣兴盛,史称“明昌之治”。后期饮酒作乐、军队衰弱、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发、由盛转衰。享年41岁,庙号章宗。

7.永济,原名允济,字兴胜,章宗七子,在位5年(1208-1213),无治国之才、俭约守成、优柔寡断、忠奸不分、政治腐败,1213年蒙古逼进中都,为右副元帅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所弑,谥号卫昭王。

8.珣,原名吾睹补、从嘉,世宗庶长孙,在位11年(1213-1223),虽有励精图治之志,但无拨乱反正之才,1214迁都汴京,1215中都失守,内外措施频误,与蒙媾和、大量发行钞票,经济崩溃、国家腹背受敌、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享年61岁,庙号宣宗。

9.宁甲速,汉名守绪,原名守礼,宣宗三子,在位10年(1223-1234),25岁即位,力图振兴,起用致仕官员,与西夏和解,对抗蒙古,但无力扭转败局,1234逃亡蔡州,为蒙古包围,禅位于呼敦。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7岁,庙号哀宗。

10.呼敦,汉名承麟,在位不足一个时辰,死于乱军之中,庙号昭宗。金亡。

十七、元朝篇:(1271-1368)

1.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监国托雷四子,在位23年(1271-1294),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重视汉文化、崇尚儒学、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开凿运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享年79岁,庙号世祖。

2.铁穆耳,世祖孙,在位12年(1295-1307),整顿军政、停止对外战争、平定西北叛乱、限制诸王、新编律令、减免赋税,社会矛盾缓和,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国库匮乏、钱币贬值,晚年委任大臣和皇后理政,朝政渐衰。享年42岁,庙号成宗。

3.海山,成宗侄,在位4年(1307-1311),改革管制、封官赏赐、兴建中都、强化海运、宗教自由、增科赋税、推行理财政策、元钞贬值。享年31岁,庙号武宗。

4.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弟,在位9年(1311-1320),重用汉臣、减裁官员、整顿朝政、恢复科举、以儒治国、复兴元朝。享年35岁,庙号仁宗。

5.硕德八剌,仁宗子,在位2年(1321-1323),17岁即位,以儒治国、减轻人民差役、减裁官员,1323年颁布《大元通制》,史称“至治改革”。为铁木选儿义子铁失所杀,史称“南坡之变”,享年20岁,庙号英宗。

6.也孙铁木儿,泰定帝,世祖曾孙,在位5年(1323-1328),政治上没有大变动,国家总体稳定,但自然灾害频发,行省少数民族起义。享年36岁。

7.阿速吉八,天顺帝,泰定帝长子,在位1个月,与大都的文宗爆发“两都之战”,败,被杀,享年19岁。

8.和世㻋,武宗长子,在位半年,1329年于漠北即位,在南下大都的途中为文宗所杀,庙号明宗。

9.图帖睦尔,武宗次子,在位4年(1328-1332),重视文治,为文化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燕帖木儿专权,奢靡无度、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享年29岁,庙号文宗。

10.懿璘质班,明宗次子,在位53天,7岁即位,卜答失里皇后专权。病死,庙号宁宗。

11.妥懽帖睦尔,明宗长子,在位25年(1333-1368),1340年杀权臣伯颜亲政,勤于政事、任用贤臣、改革朝政,史称“至至新政”。后怠政,沉湎酒色、内斗不断、天灾频发、财政危机,1351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逃,庙号惠宗。元亡。

十八、明朝篇:(1368-1644)

1.朱元璋,原名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在位30年(1368-1398),1368年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勤于政事、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制、严惩贪官、兴科举、兴修水利、加强海外交流,社会生产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洪武之治”。享年71岁,庙号太祖。

2.允炆,太祖孙,在位4年(1398-1402),年号建文,重视文官、宽刑省狱、严惩贪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新政”,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败,下落不明。

3.棣,太祖四子,在位22年(1402-1424),年号永乐,改革朝政、设置内阁、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边防、加强中外交流、宣扬国威,1421年迁都北京,文治武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1424年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享年64岁,庙号太宗,后改成祖。

4.高炽,成祖长子,在位264天,年号洪熙,为政开明、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废除苛政、赦免旧臣、平反冤狱、修整武备、停止用兵。享年47岁,庙号仁宗。

5.瞻基,号长春真人,仁宗长子,在位10年(1425-1435),年号宣德,整顿吏治、朝政和财政,任用贤臣、严惩贪官、勤恤民隐,边防稳定、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仁宣之治”。享年38岁,庙号宣宗。

6.祁镇,宣宗长子,两度在位,共11年,(1435-1449),9岁即位,年号正统,宦官乱政,1449年亲征瓦剌,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后被释放回国,却被代宗软禁于南宫7年,1457年因代宗病重复辟成功,(1457-1464),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稳定西南、废除殉葬。享年37岁,庙号英宗。

7.祁钰,宣宗次子,在位8年(1449-1457),年号景泰,一代明君,励精图治、任用贤臣、抵御外敌、国势中兴。享年30岁,庙号代宗。

8.见深,后改见濡,英宗长子,在位23年(1464-1487),年号成化,英明宽厚、任用贤明、宽免赋税、减省刑罚、平反冤狱、缓解流民、解决边患,社会经济复苏、风气清明。享年41岁,庙号宪宗。

9.佑樘,宪宗三子,在位18年(1487-1505),年号弘治,励精图治、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与民休息,经济繁荣,史称“弘治中兴”。享年30岁,庙号孝宗。

10.厚照,孝宗长子,在位16年(1505-1521),年号弘治,励精图治、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与民休息,经济繁荣,史称“弘治中兴”。享年30岁,庙号孝宗。

10.厚照,孝宗长子,在位16年(1505-1521),年号正德,任用贤臣、赈灾免赋、平定叛乱。享年31岁,庙号武宗。

11.厚熜,孝宗侄,在位45年(1521-1566),年号嘉靖,整顿朝纲、严以奴官、宽以治民、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史称“嘉靖中兴”。后期崇信道教、迷信方士、宠信奸佞、荒于朝政,吏治败坏、激起民变,1550年蒙古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东南沿海倭寇扰边。晚年行新政,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措施。享年60岁,庙号世宗。

12.载垕,世宗三子,在位6年(1566-1572),年号隆庆,任用贤能、革除弊政、与蒙议和、废除海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国运中兴,史称“隆庆中兴”。后纵欲过度而死,享年36岁,庙号穆宗。

13.翊钧,穆宗三子,在位48年(1572-1620),10岁即位,年号万历,张居正辅政,改革朝政、奋发图强,社会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史称“万历中兴”。后荒于政事,二十多载不上朝,朝政腐败、党争激烈、强加矿税、国力大衰。享年56岁,庙号神宗。

14.常洛,神宗长子,在位29天,年号泰昌,积极改革、革除弊政、拨乱反正、重振朝纲、任用贤臣、罢除矿税、榷税,但沉湎酒色、纵欲淫乐。享年38岁,庙号光宗。

15.由校,光宗次子,在位7年(1620-1627),年号天启,宦官乱政、制造冤狱、迫害东林党、社会矛盾激化、政治黑暗、激起民变、后金入侵、内忧外患。享年23岁,庙号喜宗。

16.由检,字德约,光宗五子,在位17年(1627-1644),年号崇祯,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但党争不休、天灾频繁、农民起义、后金入侵。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自缢于煤山,享年34岁,庙号思宗。明亡。

十九、清朝篇:(1616-1912)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10年(1616-1626),1616年于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割据辽东,年号天命,1625年迁都沈阳。享年76岁,庙号太祖。

2.皇太极,太祖八子,在位17年(1626-1643),创业之君,进行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优礼汉官、重用汉将、西征蒙古、南侵大明、统一北方、朝鲜臣服,1636年于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天聪。享年52岁,庙号太宗。

3.福临,太宗九子,在位18年(1644-1661),6岁即位,年号顺治,多尔衮辅政,1644年入关,灭明,迁都北京,1650年多尔衮死,亲政,时年16岁,整顿吏治、推行屯田、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后因爱妃董氏去世,消极厌世。享年24岁,庙号世祖。

4.玄烨,世祖三子,在位62年(1661-1722),8岁即位,年号康熙,14岁亲政,除鳌拜、撤三藩、收台湾、平噶尔丹,加强中央集权、表彰清官、慎选人才、笼络汉臣、修治河道、发展经济、与民休息,晚年倦勤、吏治败坏、皇子争权、心力憔悴。享年68岁,庙号圣祖。

5.胤禛,圣祖四子,在位13年(1722-1735),45岁即位,年号雍正,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和财政、设军机处、平叛乱、巩固西北、加强对西南统治、改土归流、摊丁入亩、人口增长。享年58岁,庙号世宗。

6.弘历,世宗四子,在位60年(1736-1796),实际执政63年,25岁即位,年号乾隆,宽猛互济、重视农桑、经济社会发展、国库充实、平定叛乱、领土最大化,达到康乾盛世的顶峰。晚年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吏治败坏、多方起义、国库虚空、由盛转衰,1796年禅位,3年太上皇。享年89岁,庙号高宗。

7.颙琰,或永琰,高宗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号嘉庆,勤政图治、肃清吏治、惩治贪官,但,是一个缺乏政治胆略、革新精神、理政才能和作为的平庸天子,守成之君。享年61岁,庙号仁宗。

8.雯宁,或绵宁,仁宗次子,在位30年(1820-1850),年号道光,力行节俭、勤于政务、整厘盐政、禁鸦片、平叛乱,但朝纲独断、事必躬亲、才智平庸,1840年与英国爆发鸦片战争,败,苟安姑息、毫无方略、拒绝变革,内忧外患。享年69岁,庙号宣宗。

9.奕詝,宣宗四子,在位11年(1850-1861),年号咸丰,勤于政事、重用汉臣、任贤去邪、改革朝政、除弊求治、严惩贪污,但国势难挽,便沉湎声色、纵欲自戕、国库虚空、政治腐败、兵将腐朽、民生凋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享年31岁,庙号文宗。

10.载淳,文宗长子,在位14年(1861-1875),年号同治,平定太平天国和陕甘回变、兴办洋务运动、政治稳定,“同治中兴”,母慈禧专权。享年19岁,庙号穆宗。

11.载湉,醇亲王奕譞子,在位34年(1875-1908),傀儡皇帝,慈禧专权乱政、朝政腐败,中日甲午海战,败,戊戌变法,败,被幽禁于中南海瀛台。享年38岁,庙号德宗。

12.溥仪,字曜之,宣宗曾孙,在位3年(1908-1912),年号宣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被迫退位,清亡。

总结语:

1.如何才算是明君?励精图治、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减免赋税、爱戴百姓……

如何才算是昏君?不理朝政、刚愎自用、忠奸不分、猜忌下臣、苛政暴政、鱼肉百姓……

2.所谓的西汉与东汉、前秦与后秦、北宋与南宋等,前面的方向名词只是后人添加的,因为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建立时的国号都是“汉”,那么为了方便区分,后人则会根据其国都相对位置来命名“东”与“西”、“北”与“南”,根据建国的先后来先后来命名“前”与“后”。

3.一个国家之所以会衰落甚至亡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昏君当政,奸臣当道,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百姓的不满、不支持,反抗情绪高涨,所以亡国。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甚至强盛,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君当政,贤臣辅佐,国家政治清明,河清海晏。但最根本都原因是百姓的支持,拥戴,所以强盛。

4.帝王者,一国之长,并非事无巨细,只需明辨是非、扬善惩恶,使公道自在人心,善者继善,恶者止恶,臣则为民,民则安分,安分则国强!

5.亡国之君皆可恨,治世之君皆可怜。

附文《谥法表》

1.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

2.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3.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4.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5.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6.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7.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

8.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9.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

10.博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

11.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

12.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13.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14.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

15.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以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安乐的谥号“康”。

16.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

17.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处的谥号“穆”。

18.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顷”,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

19.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好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20.保护老年人的谥号“胡”,年高寿长的谥号“胡’。

21.以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

22.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23.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

24.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

25.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26.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

27.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

28.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

29.善思考又能区别人的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

38.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服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喜好征战杀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39.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

40.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

41.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

42.以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

43.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44.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

45.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节制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

46.短寿夭折未成人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殇”。

47.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48.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

49.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刺”。

50.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与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51.早年孤单又短寿天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

52.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塞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

53.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54.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

55.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

56.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

57.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

58.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59.名与实相符合的谥号“质”。

60.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

61.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

62.仁慈祥和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

63.懈怠国政而与外国勾结的谥号“携”

64.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

65.名与实不相符合的谥号“缪”。

66.谥“隐”,有同情哀怜的意思。

67.谥“景”,有勇武之类的意思。

68.施德,是“文”;

69.除恶,是“武”。

70.开辟土地是“襄”,

71.征服远方是“桓”。

72.以刚克人是“发”,

73.以柔克人是“懿”。

74.履行正道是“庄”,

75.犯有过失是“僖”。

76.敢做而不成功是“宣”,

78.欲惠爱而内无德是“平”。

79.“和”,是会合之意。

80.“勤”,是操劳之意。

81.“肇”,是开始之意。

82.“义”,是治理之意。

83.“康”,是安宁之意。

84.“怙”,是依仗之意。

85.“胡”是大的意思。

86.“睿”是圣明之意。

87.“惠”,是仁爱之意。

88.“考”,是完成之意。

89.“怀”,是思念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元朝篇(1271年-1368年)
大明十六帝
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代明君简介(下)
大明十六位皇帝一览
五千年之开国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