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飞机炸贵阳,真资格老贵阳亲手画出来,真实再现栩栩如生

吴流岚所画“贵阳二四轰炸图”全景


长1米6、高1米2的画卷上,贵阳老字号的“德昌祥药号”、“阿嘛照相馆”、“金筑大剧院”、“三元宫”,全都笼罩在一片火光之中。头上,18架日本轰炸机,在火海中的贵阳城上方盘旋…


家住中南社区的吴秀岚老人,今年82岁。1939年2月4日,7岁的他,和家人一起经历了贵阳历史上著名的“二·四轰炸”。为了不忘这段屈辱的历史,老人1995年开始着手,到2012年最后题词,先后三易其稿,终于画出了今天这幅“贵阳二·四轰炸图”。


A 意外知晓敌机来袭


1939年,吴秀岚7岁,家住在今天贵阳文化路和都司路的交界处,父亲开着一家旅马店、一家水磨房。旅马店常为安顺等地的“马帮”提供住宿,而当时闻名的“源盛和”等糕点店,用的面粉则产自他家磨房。


吴秀岚老人说,“二·四轰炸”前几天,贵阳一直在搞“防空演习”,白天夜晚没间断。“空袭警报”响起,表示空袭即将到来,老百姓就得逃往郊外或者防空洞,躲避假设的敌机。而如果放“紧急警报”,则表明敌机已飞临贵阳,这时众人不得出门,只能钻到桌子底下“躲飞机”。“演习时,空袭警报响起,从东山上放出几盏孔明灯,代表日本飞机。百姓先逃跑,官家看见逃的人差不多了,就把孔明灯打下来,演习结束。”吴秀岚老人谈起当时的演习,感觉恍若昨天。


因为并不见日本人真打过来,只有演习做做样子,因此民间有人编了民谣,讽刺演习:“空袭警报,吓人一跳。紧急警报,命都不要。解除警报,呵呵大笑。”


然而到了1939年2月4日这天,再没有人笑得出来。这天,寒冬中的贵阳难得地放了晴。上午十点,空中照旧回荡起“空袭警报”。邻居们以为和往日一样是演习,全都不以为然。闲来无事的吴秀岚,爬到高处去眺望东山,只见当日东山上挂出代表敌机数量的灯笼,与往日不同。共有3大3小,意味着当天会有18架敌机袭击贵阳(一个大灯笼代表有5架敌机,小灯笼代表1架敌机)。


吴秀岚立马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经营着旅店、见多识广的父亲,在早些时候,也发现了磨房附近的“下江人”(因战乱被迫从江浙疏散来到贵州的难民),纷纷带着行李到城外避难。下江人从沦陷区过来,有过被日本飞机轰炸的经历,加之儿子的提醒,吴父料定日本人当日必轰炸贵阳,于是让全家立即逃到城外避难。


图为当时被轰炸中的大十字


B 躲避及时幸免于难


吴秀岚老人说,全家人立即七手八脚地将还未蒸熟的米饭和未炒好的菜分装进箩筐,加上一些值钱物品,准备逃离。家门中一位老者因为年事已高,坚持不走,故只留他一人看家。吴家人沿路提醒邻居避难,可连日的演习让大家对警报无动于衷。全家五六口人急速赶到了“卢涛家坟”。卢涛家坟离都司路不远,当时地势较高,树木茂盛,有石桌石凳,可于此看见大半个贵阳城,平日市民常来游玩。此刻倒也成了避难的好去处。


跑了路,又惊慌,安顿下来,吴家人又累又饿。带来的夹生饭和生菜,当时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正在吃饭间,刚刚播报的“空袭警报”,突然变成了“紧急警报”:日本人真来了!不一会儿,吴秀岚就看到日本飞机三架一组,共三组,呈品字形,从自己的头上掠过。


九架轰炸机飞临市区上空,连续投掷炸弹,投弹完毕,接着又来了九架飞机投弹。炸弹掉下,一声闷响,顷刻间地面浓烟四起、火光冲天,站在山上一同避难的人们,无不哀叹:“完了!完了!贵阳的九门四阁,全完了!”


吴流岚所指为当年他家所在地


C 全城合力抢救伤者


死者需祭奠掩埋,而伤者更需医疗救治。令吴秀岚感到欣慰的是,从2月4号当天下午1点到深夜,轰炸中的受伤者便陆续被送往城内外各医疗救助点。省立医院床位不多,幸而有1938年疏散来筑的南京中央医院,在南郊虹桥(今市二医址)建院开业。该院有200余床位,设备、医术在当时国内堪称一流,全体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伤员。不少重伤员,就是在南京中央医院的简易床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除了上诉两家医院,那时刚成立的贵阳医学院、迁移来筑的湘雅医学院、图云关陆军医院,以及不少临时救护所,都救助了大量伤员。


2月4日过后,连着几个晴朗天,吴秀岚全家在被震垮、半露天的房子中住了下来,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D 飞机去后 一片狼藉


日本飞机投完弹,飞走了。“解除警报”也很快被播放,吴家人赶紧收拾起行李往家赶。回到家后,吴秀岚发现附近的不少民房都被炸了,自家的房子也被震垮了一部分,所幸看家的老人没有受伤。


当日下午六时,戒严稍稍放松,吴秀岚便和小伙伴跑上街,去看看街上被炸的情况。在“省立医院”(今贵阳市一医),院坝里谷草铺地,停满伤员。四面八方因轰炸受伤的群众,全被抬到了此处。伤员挣扎和喊叫的场景,令吴秀岚今天想来就觉得触目惊心。


在中华南路一带,吴秀岚看到大部分门面房和住房都已垮塌,后来得知,日本人在轰炸中投掷了燃烧弹,当时木房子居多,致使火势很快蔓延,消防队和民防队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救人和灭火。


夜幕降临,那时少有照明灯的贵阳,陷入一片黑暗。街头巷尾,不少有人遇难的人家,搭个门板,设起灵堂。亲人的遗体,用白布盖着,遇难人多的街巷,一眼望去,竟是白溜溜的一片,在阴冷肃穆的氛围中,让人毛骨悚然。遇难者的家属,点起香烛、烧起纸钱,边哭诉、边咒骂敌人的残暴,哭声在幽暗的夜空中回荡,格外凄惨。吴秀岚说,那个场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些全家都在轰炸中阵亡的、外地逃难来筑的、被烧得面目全非、无人认领的遇难者,则统统被抬到铜像台(今喷水池)附近的资善堂和华洋义赈会去。先到的,能得到一具施赈的薄棺装殓;而后面棺材用完,尸体一律用蒲草席一裹,只好抬到郊外挖坑埋了。


当年逃难中大西门景象


E 今画轰炸图 为不忘前耻


回忆起那段恐怖经历,吴秀岚老人至今仍历历在目。在老人的“二·四轰炸图”中,当年贵阳城的老建筑、老城门,昔日的风土人情,被悉数还原。仅在大西门一角,达官贵人开着车、让人抬着滑竿出城避难,而普通老百姓拉着牛车、拖家带口逃亡的情景,就叫人拍案叫绝。


吴秀岚在1995年看到《贵阳晚报》对“二四轰炸”的连载后,回想起儿时经历,泪流不止,于是将当年所见情形,重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是“二·四轰炸”七十五周年纪念日,很快也要到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吴秀岚老人希望通过在报纸上展示这幅“轰炸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那段不应被忘记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敌机是怎样被打下来的
资料丨抗战时期界首的防空
吴汝鎏/苏英祥/聂盛友
2007年度红旗演习飞机图
被导弹锁定时的战斗机为什么不发射导弹,让导弹追导弹?
空军“天神”高志航烈士事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