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文化之历史变迁 紫砂一壶一世界

中国几千年饮茶史,底蕴深厚,长盛不衰。我们来探古寻幽,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一、茶最早以为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已作为饮料饮用。

二、汉代

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有:“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净具,已而盖藏”,反映了当时煮茶、买茶的情景。

三、三国时期

张揖《广雅》说:当时饮茶方法是“煮”,是将“采叶作饼”的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佐料一起喝下。明确指出茶叶是作为醒酒的饮料饮用的。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四、唐代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

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唐朝,上流社会鄙视拒绝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

五、宋代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

斗茶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宋人认为金属茶碗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斗茶喜用白茶,为黑白分明,宋人爱用建窑小黑碗,胎厚、古朴,看似笨重,但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斗茶和质朴的茶具令宋代茶文化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

六、元代

元代喝茶风尚不是很浓,基本沿袭宋代的旧俗,对喝酒倒是十分热衷。

七、明代

茶事发展到明代则达到了一个高峰。煮茶保留了药用的遗风,但损害了茶的本色清香,明代开始采用嫩叶冲泡的方式。

八、清代

清代茶反而退回到初始的功用层面上。掀开盖得见颜色,还要讲究个酽。这就像现在还有很多北京人喜欢以茶解酒,茶不酽当然影响“功效”了。

中国人喝茶,揉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了奇特的茶文化,遍传全球。

一壶茶,静雅之处,或自斟自饮,或二三老友,意趣盎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用紫砂壶泡茶,味道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爱茶的同时也爱紫砂壶。他们那凭栏茗茶、童子执壶静立一旁的安然,定格成许多风雅之士的经典瞬间。爱上紫砂壶,不仅仅是茶,更是壶中的万千世界。

紫砂壶的历史与现在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足以说明其贵重。更难得的是,千百年来,名人雅士多喜爱用泉水、紫砂壶泡好茶,并认为是极高境界。

紫砂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而一般都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

紫砂壶作为一种实用品,随着茶道爱好者的需求而一直存在,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自明代中晚期始至今,其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早期深受民间名人雅士的赏识,后来由于皇帝和宦官的喜爱而进入宫廷,得到大力推广并输出国外,其中数宜兴紫砂壶名气最大。同时形成了一支专业工艺队伍,造就了一批制壶工艺大师。发展延续到今天的以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文人雅士和古玩收藏者的喜爱。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紫砂壶首先被港台地区的收藏大家及专家所认可,掀起了一阵收藏热。民间有许多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尤其是一些制壶名家的茗壶,均流入了以上两个地区。

作为馆藏文物,虽然紫砂壶的经济价值与字画,瓷器,青铜器,玉器等主流藏品不能相比,但在省级或国家级的博物馆藏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北京、台北两大故宫博物院和南京、上海等省级博物馆里,均有历代名人茗壶的精品收藏,包括一些个体的专项博物馆也有一定数量,可见紫砂壶具有艺术品文物的重要价值。

就目前的古玩市场来看,老紫砂壶较为少见,尤其是制壶名家的茗壶更是凤毛麟角,其价格也是高得惊人。各地古玩市场、古玩商店以及古玩交流会也还可以淘到,近的有淮安、徐州古玩交流会以及蚌埠古玩市场,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报国寺市场和潘家园市场,南京朝天宫市场等。

藏家刘全海:偏爱紫砂壶

52岁的刘全海出生于,自幼在兵营长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入伍当兵,1985年转业到泗县工作。他酷爱收藏,兴趣比较广泛,玉器、钱币、瓷器、景泰蓝等都有涉及。最早是在新疆当兵时,由于当地出产玉器,他经常购买几块玉器把玩,久而久之便有了“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出现了花鸟古玩市场,刘全海便利用节假日常到市场去“淘宝”,锻炼眼力,这个习惯至今仍未改变。

收藏紫砂壶纯属机缘巧合。有一次,刘全海和朋友去江苏偏远乡村的一农户家,想收购一些古玩铜钱,却在这户人家看到了一把紫砂壶,壶底几个精美的刻字吸引了他。买回家之后,刘全海越看越喜欢,这壶颜色老成,包浆自然,做工精致,盖与壶体咬合严丝合缝,非常美观,特别是壶底刻有精美的五个字“山水做主人”,耐人寻味。一眼之缘,让刘全海从此爱上紫砂壶。

而后,刘全海瞄准了紫砂壶中的精品,爱不释手地看,反反复复地揣摩,还专门到北京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版的有关紫砂壶的权威书——《紫砂收藏鉴赏全集》,前后看了十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刘全海淘得一个落款为“冰心道人”的紫砂壶,壶盖里的章是“寿珍”二字。仔细查证后得知,这把壶是晚清民国时期一位叫程寿珍的大师的作品,这位大师名气很大,其制作的壶曾获得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1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刘全海很珍爱这把壶,常与之默默相对,他说自己与这壶有缘份,有缘才能相逢相守。#p#分页标题#e#

与刘全海有缘的壶还有很多,如今,像这样比较有价值的紫砂精品,他手里已经有20余把了,有明朝年间的,也有现在的,非常难得。因为比较突出的收藏鉴赏水平,刘全海被吸收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说,作为紫砂壶的知己,他期待与之有更深更久的缘。

“四看” 辨别真假紫砂壶

一看胎质。良好的透气性能,这样才能泡出色醇味美的茶水来,紫砂壶这一特别功能是其他任何水器所不能替代的。一把好的紫砂壶,其用料一定是天然的,其配比也一定是科学合理的。看是否具有自然光泽程度、看砂泥料的颗粒粗细程度,也能辨别紫砂壶的特点,可以看出胎质的好坏。

二看风格。从明代开始至今,每个朝代的紫砂壶造型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比如明代多为圆器或仿青铜器式样,造型多素雅,装饰少华丽。其风格古朴典雅,文人气息重。清代器型大方而不失法度,线条自然而流畅,有着太平盛世的气息。

三看个性。紫砂壶的工艺制作是充满“手工技术”的过程,制壶人在劳动过程中将其工艺特点和风格最大限度地保留在自己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素养和内涵。因此,可以细心揣摩,从壶的整体部分、壶盖、口流、壶把以及底足的组合体上,找个性,分优劣。

四看印款。应该说大多数紫砂壶都留有作者自己的印款,自明代以来紫砂壶的人文色彩渐渐超过其他文物,从古壶上作者的款式和气韵所在便可悉知。当然,看印款时最好能结合上述三个方法一起,增加自己的品鉴能力。

新老紫砂壶保养不一样

紫砂茶壶的保养,俗称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养壶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新老紫砂壶的保养是有区别的。

据刘全海介绍,新紫砂壶讲究的是“用”与“养”结合,用前和用后要洗刷干净,中间用茶叶慢慢滋养,平时还要注意让它劳逸结合。老紫砂壶因为陪伴主人时间长,一般都比较珍贵,保养起来更要小心。刘全海说,要做到三防:一是防磕碰,轻易不使用;二是防油脂,如果沾染了油脂,便会使其透气性变差,也不卫生,影响它最初的用途;三是防灰尘:尽量保持壶体的清洁,老的紫砂壶表面有一层包浆,其温润含蓄的光泽如老玉一般的美,看起来很舒服养眼,玩壶人喜爱的除了它的附加艺术价值以外就是这种包浆,俗称“宝光”。可以将壶收藏到适当大小的盒子中,以免落入灰尘,切勿常清洗或胡乱擦拭,如果一定要清理的话,建议用棉布蘸取清水把灰尘等慢慢拭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妈呀,媳妇太贵了娶不了 ! 最近很火........
老板用人 不看能力 先看三点!
离婚,大都是这个问题 (好文)
曾国藩: 一勤天下无难事
哲理 人生不妨大胆一点,反正只有一次!
[转载]瓷器中的实用性 艺术性 代表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