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中天:孔子是”官迷“吗?
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就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因为孔子善于处世,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也就是该离开就离开,走得快快的;该呆着就呆着,呆得长长的;该隐居就隐居,决不贪图名利;该做官就做官,也不自命清高。孔子的“官瘾”有多大?易中天新解孔子的”读书做官”论,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没有的精彩论述。
  “我待贾者也” 
  孔子的学问,主要是关于政治和伦理的。政治的要用于官场,伦理的要用于社会。
  这些学问要想用得上,只有一条路:做官。
  孔子想做官吗?想。有多想?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急不可待。据《论语·子罕》,有一次,子贡忽然问他的老师: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有美玉于斯),咱们是把它藏起来呢(韫椟而藏诸),还是找个合适的人卖了呢(求善贾而沽诸)?子贡很会做生意,是孔门中唯一的大商人。在商言商,所以子贡会有这话。
  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既然像打哑谜,不能就事论事,则子贡前面说的话也就不是要做买卖,而是在打比方。子贡的问题很清楚:一个人才,一个士(美玉),是应该隐居呢(韫椟而藏诸),还是应该从政(求善贾而沽诸)?这个意思,孔子当然懂,便飞快地说:卖了吧,卖了吧(沽之哉,沽之哉)!我这正等着卖呢(我待贾者也)!
  贾,音古,商人的意思;也通价,价钱的意思。如果是后者,则孔子的“待贾”,就要读作“待价”,也就是在等好价钱。事实上“待价而沽”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来。但我更赞成许多学者的观点,所谓“待贾”,是在等好买主,即子贡说的“善贾”,也就是识货的人。对于孔子来说,“识货”恐怕还是比“价高”重要。这当然也可以讨论,但不管怎么说,孔子一口气说了两个“沽之哉”,他急于从政的心情,已是跃然纸上。
  三大原因:急于被人所用
  孔子的急于从政,还惹得他另一个学生不高兴。这个学生就是子路。
  据《论语·阳货》,孔子曾经有过两次被人招聘做官的机会,但是,这两次招聘都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招聘者是叛军。子路就不高兴了。
  第一次,子路说:没有地方去(末之也),
  也就算了(已),为什么一定要去那种人那里(何必公山氏之之也)?第二次,子路的话就更不客气。子路说:过去,仲由曾经听先生说过(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出尔反尔当叛徒做坏事的人(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是不到他那里去的(君子不入也)。现在那家伙阴谋叛乱(以中牟畔),先生却要去帮他,请问怎么解释(如之何)?这话问得一针见血。且看孔子如何回答。 
    第一次,孔子回答说:他们招聘我,难道是白招吗(夫招我者,而岂徒哉)?答案不言而喻:不能白招。孔子说,如果他们真的用我,我就把那个地方变成东周(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回到东周,正是孔子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做出的设计。可惜,这个设计一直没有机会去实施。现在机会来了,能不抓住吗?
  这就是孔子急于做官的第一个原因:实施政治蓝图。
  然而孔子的这个说法,好像并没有说服子路。第二次,子路的质疑更加激烈,简直等于指责孔子言行不一。
  孔子这回也急眼了。他说:不错,我是说过“君子不入”这样的话(然,有是言也),可是,真正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不曰坚乎,磨而不磷);真正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意思也很清楚:我这回是到坏人那里去,但是,像我这样真正的好人,难道就会跟着变坏了吗?这回答了能不能去的问题,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去。孔子又进一步解释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这里说的“匏瓜”,是一种味道很苦的葫芦,只能挂着好看,不能吃。所以,孔子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我难道就中看不中用,只能挂起来做摆设吗?
  妙哉此言,这才是心里话。原来,孔子是一定要被人所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孔子的学问,首先是政治学,其次是伦理学。政治学也好,伦理学也好,都要实践。怎么实践?做官。更何况推行政治主张也好,实现道德理想也好,都需要时间,孔子岂能不急?
  这就是孔子急于做官的第二个原因:实践学术主张。
  孔子急于做官,还有第三个原因:实现人生价值。孔子是什么人?或者说,是什么人的代表?士人,君子。孔子认为,士人和君子有人生价值,庶人和小人没有。所以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难矣哉”(《论语·阳货》)。“难矣哉”是什么意思?是不行的意思。孔子还说,一个士人,如果贪图安逸(怀居),那就不配称作士,谓之“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为什么呢?就因为士人和君子有人生价值,而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做事。
  做官!做官!学而优则仕
  那么,士人和君子做什么事?两件事:一是做官,二是做学问,而且,最好是两件事都做,即“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句话虽然是子夏说的,却很能代表孔子的意思,因为这就是他的理想──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做官而有余力,就治学;治学而有余力,就做官。一边做官,一边做学问,两边都不耽误。
  这当然也不错,但如果做不到呢?首选什么?做官。在孔子看来,做官是最重要的,不做官则是可耻的。为什么最重要呢?因为做官是读书的目的。为什么不做官可耻呢?因为只有做官,才是士人和君子的正当职业;也只有通过做官赚的钱,才是士人和君子的正当收入。
    由此可见,孔子主张士人和君子做官。为了做官,孔子曾经放言,说是如果有人用他来治国或者齐家,则“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孔子的意思很清楚,只要让我做官,保证“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简直就像现在的某些医药广告。
  孔子还为自己的学生做宣传。据《论语·雍也》,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征求意见,问他的学生谁可以出来做官。季康子先问子路,再问子贡,再问冉有。孔子的回答,是他们三个都不成问题。孔子不但推销自己,也推销学生。
  好家伙,这就简直是“官迷心窍”了。自己想做官,也主张学生做官,还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当年批判他“读书做官论”,不算冤枉。做官、赚钱须“取之有道” 
  那么,孔子是”官迷“吗?
  不是。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孔子做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这就是必须“邦有道”,也就是政治清明。孔子说得很清楚:“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谷,就是官员的俸禄。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相当于现在的工资、薪水。所以这话的意思就是: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薪水,就可耻。孔子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这意思也很明白,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当隐士。国家政治清明,你还穷兮兮、赖兮兮的,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可耻!国家政治黑暗,你却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更可耻!
  这样一说,我们就清楚了。出不出来做官,要看政治状况。为什么要看政治状况?因为政治状况不好,理想不能实现,自身也不安全。所以,在孔子那里,做官是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这是孔子的第一条原则。
  第二条原则,就是你再想富贵,也必须“取之有道”,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在《论语·里仁》孔子说,发财和做官(富与贵),这是人人都希望的(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得到(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要(不处也)。贫穷和卑贱(贫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是人之所恶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躲避(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躲(不去也)。
  孔子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有意思。他虽然强调“道”,却也不回避“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不以其道得之”,则“不处”、“不去”。这可真是既坚持原则,又实话实说,不唱高调,可谓“真君子”!孔子的理想,是天下有道,读书做官,富贵荣华。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我们知道孔子为什么想做官了。一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二是为了实践学术主张,三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有他所谓的“读书做官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实话孔子2 学而优则仕
孔子想做官的原因,竟然是这些
被误解的孔子之一 孔子是个官迷吗?
论语17.23
熟读《论语》十句精华,体会古人智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