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疗效要提高,正确煎药很重要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针二灸三用药”、“有病不治,可得中医”等都是流传千百年的提醒中医生修为和指导患者选择医生的中医谚语。许多中医大夫多追求于斯,但殊不知,没有祖孙相传的高尚医德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行,没有创新的精神也不行,没有守正的定力更不行。就拿煎熬中药来说吧,由于中药是多个成分的集合体,单味是这样,复方更是这样。在这些集合体中可能含有药物作用方向一致的成分,也可能含有一定数量药理作用互相对立的成分,而这些作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作用的结果,才可产生某一特定的药理作用,反之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中药的加工炮制煎熬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不同的过程所取得的结果就不同。其中煎药的过程就是特定的条件之一,也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不断总结出来的实质有效方法,所以中药的煎熬也是提高中药疗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要严谨循规,不可妄弃。本人一向主张中医医生要根据自己的处方目的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煎服中药,以获取预期疗效。有鉴于以上自我观点和近期居家的患者电话求医问药者较多,逐个解释回复繁琐欠详的缘故,特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章富教授的讲课的听课笔记整理成文,以启普及。

煎药,就是通过加热使水渗透到药物的组织中溶解它的有效成分,用以治疗疾病。煎药的重要,古代医家早有精辟的论述。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卤芥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为无功”。清徐大椿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之治病,可不讲乎?”临床每见同样病情,同样方药,由于煎煮方法不一致,而得到不同的疗效。可见煎药方法是涉及到用药安全、疗效好坏的重要环节,为医者不可不知。

1.煎药器具
煎药器具,古人曾认为“银为上,瓷者次之。”但实际应用则以陶瓷器皿为多,其中尤以砂锅为好。对此,古今医家屡作强调。现代研究说明,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有保暖的特点,确为煎煮中药汤液的良好器具。若无陶器,可以白色的搪瓷器皿、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因铜、 铁、锡本身也是中药之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因这些金属元素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在煎煮过程中,易与药材中所含鞣质、甙类等成分起化学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成分,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二则药材中所含多数生物碱,必须和鞣质或其它有机酸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铁和鞣质等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了鞣质损失,从而影响了生物碱的利用,降低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和治疗效果,甚至改变药物性能,危害人体。

2.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历代方药书中记载了许多种煎药用水,如东流水、井花水、甘澜水、潦水、泉水等。古人煎药为什么使用这么多种水?煎煮时不同种水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与药物化学成分起什么反应?能不能增强疗效?目前这方面的资料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现在一般认为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及池塘水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而混浊、腐臭,以及工业污染严重的水绝不能做煎药用水。经反复煮沸或放置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能作为煎药用水。
3.煎药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势必过长,部分成分易被破坏。按理论推算,加水量为饮片吸水量、浸煎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的总和。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汤药的功用,患者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以及饮片质地的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等适当增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以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3厘米)为宜,其中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粘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4.煎药前要浸泡
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必须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不可随意省略。这是因为中药材大多是植物根、茎、花、叶及果实的干燥品,干燥时,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涸,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煮时,将水加入药中,细胞又重新膨胀,细胞中的可溶性物质重新溶解,通过细胞膜透出。或者由于植物细胞内的物质溶解后,浓度很高,产生高渗,当水分继续渗入时,细胞膨胀破裂,将大量物质释放出来。如在煎煮前将饮片加水浸泡,将大大促进细胞的膨胀破裂和有效成分的溶解释放,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被煎煮出。若药物不经浸泡,直接加热会使药物表面的淀粉和蛋白质凝固,妨碍有效成分的溶出。提前浸泡的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特殊的还可延长。夏天气温较高,浸泡时间宜短;冬天气温较低,浸泡时间宜长。质地轻薄,易吸收水分的药材浸泡时间宜短;质地厚重,不易吸收水分的药材,浸泡时间宜长。但必须注意的是,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腐变质;一些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麝香、阿胶等,不必浸泡,应按特定的要求处理。

5.浸泡用水的温度
先行浸泡药材的用水,以常温水或温水(40°C~60°C)为宜,切忌用沸开水。这是因为当沸开水浸泡干燥的植物药饮片时,生药的外层组织细胞骤然受高热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了一层不可逆性的变性层,阻碍了水份的渗入,至使组织内部被溶解的成分也难以渗出,有效成分的释放受限;其次是有些含挥发油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芳香性药材,遇到开水,会受热挥发,如先用沸水浸泡,实际等于延长了煎煮时间,致使挥发物质散失更多,药效降低。故浸泡用水以常温水成温水为好,这样既达湿润药材的目的,又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一般夏季气温较高,可直接用凉水(即常温水)浸泡;冬天气温低,可选用20°C~60°C的温水浸泡。芳香易挥发药宜凉水浸泡;质地坚硬粘稠,不含挥发物的药,宜用温水浸泡。
6.火候
煎药的火候,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所谓武火,即火力较大较急,文火,即火力较小较慢。一般煎煮药宜先武火后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不易将有效成分煎出。如《纲目》云:“先武后文, 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一般药物是煎开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即可。如质地较轻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包括解表药在内,时间当适当缩短些,煎开后再煎3~ 5分钟即可,宜用武火急煎;如是补益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粘稠,不包挥发物的药,则应延长煎药时间,煎开后再煎30~60分钟左右,宜用文火慢煎,以便煎透,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避免浪费药材。

7.煎煮次数
一剂药应煎几次?一般说来最少应煎两次。这是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先溶解于进入药物组织内的水中,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药物外部水中。当药物内部和外部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解,尽多地将有效成分煎煮出来。近年有人对一付汤剂煎煮三次的质量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第二、三次煎煮液中仍含不少有效物质,甚至煎出物的重量还超过了第一次的。据此认为一剂药应煎煮三次,将三次药液混合分服,更为合理,既能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又不浪费药材。所以,除临床治疗的特殊需要外,一剂药最少要煎两遍,而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益药等可煎三次或更多。
8.几种特殊的处置
先煎:凡难溶性药物宜先煎15~30分钟左右,包括矿物、甲骨及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龙骨、紫石英等;某些有毒或作用强烈的药物,宜先煎以去其毒性或烈性,如附子、草乌、川乌等。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不宜与其他药同煎,一般在汤剂煎毕前5 ~10分钟时加入同煎。如辛散解表的薄荷、荆芥、佩兰叶、紫苏叶、霍香叶;芳香化湿的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以及含挥发油的鱼腥草、沉香、木香、肉桂等。此外,使用大黄攻下时,为取其峻下之力,也往往后下。
布包入煎:凡粉末状、毛茸多、细小种子或煎后呈糊状的药物宜布包入煎,以免下沉粘附锅底,或茸毛悬于汤液中,服后咳呛。如飞滑石、青黛、蒲黄、松花粉、百草霜、海金砂、车前子、葶苈子、旋覆花等。但必须注意的是,所用布包要大一些,或分包成几个小包,并要在煎煮时增加搅拌次数,以利于水液对包内药材充分浸泡,使更多的有效成分煎出。
另包冲服:贵重药、芳香细料、剂量小及不用或不能入煎剂、只能研粉或原药冲服的药物,宜另包用药液冲服(另用白开水与汤药一起冲服也可)。如珍珠粉、麝香、牛黄粉、猴枣粉、琥珀粉、芒硝、犀角粉、朱砂、冰片、鹤草芽、鸡内金、雷丸等。某些自然汁类的药物,也不必入煎,可直接服用或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后服。如鲜地黄汁、生姜汁、竹沥水、鲜石斛汁、鲜菖蒲汁等。
另煎兑服: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应另煎取汁,再兑入其他药液中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等。
烊化冲服:烊化,即熔化或溶化。胶类药物入煎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附在一起,甚至沉结锅底烧焦,丧失药效,所以在使用时,需将其他药煎好后,用热的药液将其溶化服。如遇有一时不能溶化者,可在小火上微微加热促其溶化。如阿胶、鳖甲胶、龟版胶、鹿角胶、鸡血藤膏、虎骨胶、饴糖等。

泡服(焗服):含挥发油或容易出汁,而用量又少的药物,可用开水半杯,或煮好的药液趁热浸泡,并加盖,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如藏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煎汤代水:还有个别药物,若与其他药同煎,则使药液混浊不堪,宜先行煎煮,静置,待沉淀后取出上清液再与其它药同煮。如伏龙肝(灶心土)等药。
以上各条特殊处置要求,处方时应在该药名右上角注明,以便配方调剂,并详细嘱咐患者煎药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年轻人,你还会煎中药吗?
亲自煎药与代煎药效大PK 了解煎药的基本知识
煎煮中药有学问
中药的煎煮是一门学问!
中药常识知多少
中药煎药专业术语及患者常问的问题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