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晋在眼前(11):平遥慈相寺之“一殿一塔一苍穹”

[原] 晋在眼前(11):平遥慈相寺之“一殿一塔一苍穹”

(2012-12-01 18:41:33)

[原] 晋在眼前(11):平遥慈相寺之“一殿一塔一苍穹”

 

图/文:胡波

 

图1:慈相寺关的不是大门,关的是寂寞

 

    在山西乡间寻访古庙的开场白总会上演一出心灰意冷的闭门羹,慈相寺也不例外,不过最终我们还是与它亲密接触了。

 

    记得从金庄文庙出来我们大约骑行了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在一片庄稼地的尽头看到了慈相寺里那高大挺拔的麓台塔。北方的冬天真是萧瑟啊,加上氤氲的天气,古塔显得十分孤独和冷峻,我们的视线一直向着古塔,脚下的频率加快了,心驰神往的慈相寺终于不远了。不过麻烦出现了,前些天的雪水开始融化,慈相寺所在的冀郭村的出入道路变得泥泞起来,我们的单车好几次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所以只能推着车子在村中漫步了,村子里的古堡式院墙和窑洞民居古味十足,不过与心驰神往的慈相寺相比,这些景致只能走马观花罢了。

 

    迫不及待地来到慈相寺,意料之中的是山门紧闭,我们又只能在门缝里咫尺天涯了,心中顿时凉了半截。忽然,村里的广播开始用方言大声叫嚷起来,一位同伴似乎听出了端倪开始乐了,据说是让父老乡亲们抓紧去小卖部采购新鲜猪肉,这广告确实给力,也算给我们调节了一下糟糕的心情。后来从村民那里得知寺中的管理员吃饭去了,让我们下午再去碰碰运气,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先用干粮犒劳一下我们的胃,之后再在慈相寺外寻找各种视角拍摄一些全景。没想到慈相寺的东侧高坡是鸟瞰全寺的绝佳之地,慈相寺南枕麓台山,北临樱涧河,分前中后三组院落,山门、戏台、关帝庙、钟鼓楼、东西窑殿、正殿、麓台塔共计九幢单体建筑,左右对称,强调中轴,前殿后塔的格局是宋以后的常规做法。另外在高坡顶端还有一座三层小塔,与寺中的麓台塔形成对景,妙不可言。

 

    门开了,犬吠响起,交涉了许久我们才有幸获得了参观的许可,不过前提是金代大殿里禁止拍摄。眼前所见的慈相寺经过大修,所有殿宇都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不过缺少僧侣和信徒的宗教活动,古刹还是略显苍白,和全国的很多文物建筑一样它的保护和利用太过单薄,甚至连起码的对外开放还做不到。

 

    通过寺中金明昌五年(1194年)的《汾州平遥县慈相寺澄公修造记》、金泰和元年(1201年)的《平遥县冀郭村慈相寺僧众塔记铭》、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重修慈相寺碑记》等碑刻可以大致解读出慈相寺的历史沿革:始创年代在唐肃宗以前,初名圣俱寺,宋庆历年间修建麓台塔,宋皇祐年间改赐慈相寺,宋末遭兵毁,仅存山门和正殿,金天会年间在旧址重修殿堂,重建佛塔,清康熙年间塔北建筑因水灾俱毁后寺院面积缩小,塔南建筑在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陆续修缮。寺中还有一块残碑《冀郭慈相寺无名菩萨圣水眼药图碑》,上面线刻出慈相寺庙宇分布图,再现了鼎盛时期的宏大规模。现在的慈相寺除了正殿和麓台塔是宋金遗构外都为清代重建。

 


图2:车轮在跑心在飞

 


图3:为了看见你,我们好辛苦

 


图4:冀郭村的羊群出去觅食了

 


图5:慈相寺山门外

 


图6:慈相寺国保碑

 


图7:我们在东侧高坡上鸟瞰慈相寺

 


图8:一殿一塔一苍穹


图9:高坡上的三层小塔

 

    慈相寺最南端为前院,现仅存山门和戏台等,山门临街,面阔五间,进深三檩,为单坡硬山顶,其中明间较大,在额枋下用两根辅柱分担受力,柱间设通道与倒座戏台台基下的拱券门相连,山门前檐柱的柱头用单昂三踩斗栱,仅明间用一攒平身科,斜昂做法,后檐无柱,梁架直接插入墙体中。戏台在山门之后,木结构已无存,戏台左右侧原有的看楼也早已被毁,独留下空旷的院落。

 

    关帝庙、钟鼓楼、东西窑殿和正殿形成封闭式的中院,院中古柏四株,与四周建筑相得益彰。关帝庙为三间硬山顶建筑,进深四檩,前出廊,前檐明间用槅扇门,次间用直棂窗,后檐明间用槅扇门,次间砖墙封闭,梁架为前单步梁对三架梁,前后用三柱,根据清雍正六年(1728年)的《关庙记碑》可知,关帝庙原位于塔后东庑,后来因为祭祀关羽的等级提高后就把关帝庙放到正殿前的中轴线上。钟鼓楼在关帝庙左右侧,分别是高台之上的单间悬山顶建筑,台下有拱券门可开启,靠近关帝庙有台阶可登楼,檐下斗栱用象鼻昂,栱眼壁镂空雕刻,柱头两侧为花卉雀替,这些算是寺中建筑最精美的装饰。东西窑殿各五间,平顶与坡顶结合,前出廊,用槅扇窗和板门装修。

 

    中院北端的正殿是寺内木构建筑的元老,为金代遗物,又称大雄宝殿或三佛殿,单檐悬山顶,五花山墙,面阔五间,进深七椽,前设副阶,彻上露明造,用材和造型古拙大气,是同时期建筑中的佳作。正殿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后劄牵用四柱,前槽采用移柱法,即前内柱与中平槫并非对齐,而是有几十厘米的偏差。四椽栿上用两驼峰承托起双层平梁,平梁上设蜀柱,合榻固定,蜀柱头用栌斗和丁华抹颏栱,再用叉手稳固脊槫,早期做法明显。很多梁皮下都有书法精湛的墨书题记,非常精彩。前檐有廊,所有柱子侧角明显,柱头卷刹,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均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重栱计心造,用真昂和真华头子,后檐斗栱为把头绞项作。正殿前檐门窗设置在下平榑的乳栿之下,明次间用槅扇门,格心有方格、斜格和一马三箭三种,梢间用破子棂窗装修,后檐仅在明间设板门。殿内佛坛上有彩塑三尊,是三世佛坐像,即药师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据说是金代原物,经后世重妆风采依旧。山墙上还有大画幅的人物壁画保留,可能也是金代原物。我们在殿内逗留的时间相当短暂,管理员一直盯着我们的相机,很遗憾没能拍下殿内梁架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影像。

 

    麓台塔为后院主体建筑,又叫无名大师灵塔,是纪念慈相寺唐代住持无名大师而建,为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高近五十米。底层四周建互相串通的窑洞16孔,类似副阶周匝的功能。塔身每层高度和直径递减,形成舒缓的收分。第一层在南面辟拱券门,作为登塔的入口,二层以上每层正四方各开砖券真窗或假窗。塔身各层用叠涩腰檐和平座,二至七层檐下用仿木斗栱,其中第二层补间铺作三朵,为六铺作,三至五层补间铺作两朵,为五铺作,第六层仅一朵,为四铺作,第七层也用一朵,为把头绞项作,八、九层不施斗栱。塔刹用八角形基座、仰莲、覆钵和宝珠组成。我们未能登塔,但根据网络资料显示塔内为穿壁式结构与厚壁空筒式结构的组合,每层之间用木梯连贯,直上塔顶,塔内还有仿木斗栱与叠涩砖组成的藻井、千佛图壁画等未能欣赏到的珍贵遗存。塔西侧有五米多高的巨碑《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落款为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是慈相寺中最古老的文物。

 

    结束慈相寺的考察已是下午两点过半,阴沉沉的天变得更暗了,似乎大雪又将降临,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赶赴下一站,四十分钟骑程外的镇国寺还在等着我们。

 


图10:关帝庙与钟鼓楼


图11:关帝庙廊下的金代《平遥县冀郭村慈相寺僧众塔记铭》局部


图12:正殿前古柏拱卫


图13:正殿前廊下


图14:规整的五铺作斗栱


图15:斗栱后尾可见真昂做法


图16:正殿山面梁架


图17:金殿、金塔、宋碑呈三足鼎立之势


图18:麓台塔近景


图19:麓台塔檐部仿木斗栱


图20:麓台塔底层砖窑回廊


图21:从麓台塔望正殿背立面


图22:北宋巨碑《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调】平遥县慈相寺金代彩塑
学术文摘丨晋东南地区新见的“下卷昂”实例:坪上汤帝庙西朵殿(上)
晋中之--- 牛村文殊寺
在武乡和榆社发现了两处金代“文殊殿型”减柱造实例
11月23-24双休日来平遥看精美彩塑和壁画
中国现存木结构宗教建筑排行榜TOP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