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治喘十法

干货满满:仲景治喘十法,从此治喘不再愁

朱广仁、王效菊 青竹医社 2022-02-24 21:22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855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导读 
喘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特征,是以证命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患。《内经》曰:“邪在肺则上气喘”,“肾病者……喘咳身重”,“劳则喘息……故气耗矣”。仲景禀承经旨,且深入阐发,对喘一证主从肺肾入进手,体现了上焦邪实,从肺而治,下元多虚,从肾而洽的辨治思想,并具体地创制出诸多法、方,对后世临床颇多启迪。
一、解表宜肺法(《伤寒论》35条)

适应病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特点是风寒犯肺。缘风寒束表,内合于肺,致其失于清肃,而为表实喘逆之疾。

治疗方法:宗《内经》“因其轻而扬之”,立辛温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其中麻、桂合用,解表宣肺,杏仁利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服法:“不须吸粥”,乃虑其有过汗之虞。

临床运用:后世疗风寒束肺喘咳诸名剂,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华盖散(《济生方》,统治风寒冷湿伤肺之痰嗽喘逆)和九宝汤(《苏沈良方》,治由风寒诱发之经年喘嗽)等,皆秉本法本方衍化而来。

此外,属本法者尚有《伤寒论》中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喘逆之证,功效解肌祛风,宣降肺气。

二、清宣肺热法(《伤寒论》68、162条)

适应病证:身热或外无大热,有汗或无汗,喘咳鼻煽,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病因病机:特点是邪热壅肺。多由风寒表证失治成误治,邪热内传于肺而致。

治疗方法:宗“热者寒之”,创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法。方用麻杏甘石汤。方中麻黄不伍桂枝,而与大剂石膏相合,一则制其辛温而使本方变为辛凉,且使发汗力甚微;二则功专清宣肺热,杏仁苦降,协麻黄利痰止喘,甘草调合诸药。

临床运用:“汗出而喘”,为肺热炽盛,且迫津外泄所致。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表虚汗出而喘和葛根芩连汤之肠热熏肺“喘而汗出”均有所别。又条文中虽云“无大热”,实乃因汗出,卫阳宣泄于外,致外无大热,而郁肺之邪热犹甚,故当有喘逆胸满气急,痰黄而稠,烦渴,苔黄,脉数滑等热象可循,急宜施用本方,清宣内陷之郁热,此时麻黄宜少用,可为石膏用量的1/5至1/10,即清重于宣。若临证中表热肺热俱盛(此时多无汗),则以本方宣泄肺热为当务之急,其麻黄量可酌加,但一般不得超过石膏的1/3.,即宣清并重。后世视本方为清宣肺热之祖方。除用于上述伤寒肺热喘逆外,还用治风火袭肺致咽喉肿痛而喘息,风温初起,或温热伏邪郁闭太阴,而致之喘嗽等证。我每用于痧发而未透(甚则烂喉痧),疹出而未畅所引起的瘟毒内攻塞肺,痰阻喘闷者,以本方重加大青叶、连翘、黄芩、升麻等清宣透热之品。如痰阻气急,宜加葶苈子;痰结便秘,可加蒌仁乃至芦荟。临床中,凡治疗肺热痰壅喘嗽诸方,多宗本方加减。其较著者如喘息方(《千金方》方,即本方加羚羊角、芒硝、竹茹等)治“肺热,言喑喘息短气,好唾脓血”。五虎汤(《医宗金鉴,》方,即本方加桑白皮、细茶、姜、葱)治内热“伤寒喘急”。余如《征治准绳》之定喘汤和麻黄引气汤,亦多取义本法。

此外,尚有《金匮》之越婢加半夏汤,功效清宣肺热,兼散饮降逆而平喘。又有《伤寒论》之葛根芩连汤,具清热而兼治喘利。此证乃表证误下,邪陷胃肠(致热利),复因肠热上熏于肺而转增喘逆证,用本方升脾胃之清气,泄肠胃之热邪,则喘利自止,此乃正本清源之义。

三、通降肠腑法(《伤寒论》212、242条)

适应病证:但热不恶寒,潮热澹语,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腹部胀满硬痛,喘冒不能卧,甚或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喘而直视,苔焦黄或黑,燥裂起刺,脉沉实。

病因病机:特点是肠腑燥结。因肺气下通大肠,若胃肠中邪热与糟粕互结,壅塞不通,则可致浊气上干,肺气无以下降,上逆为喘。

治疗方法:宗“其下者,引而竭之”,立峻下热结,通降肠腑法。本证系阳明燥实极期阶段,来势凶险,变化迅速,特有阴枯液涸之危,非此急下峻下,不能解其燃眉之急。方用大承气汤。方中主用大黄苦寒,峻泄通便,辅芒硝之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破气消满。其煎服法:“先煮二物……内大黄……去滓,内芒硝”。

临床运用:此法为上病下取。仲景是用釜底抽薪法,以达到结开热泄,肠肺俱降之目的,启后人治喘之思路。结合本法制方者,如大黄丸(《太平圣惠》),功擅通降,肠肺兼顾,主治龟胸,肺肠实热壅滞,心膈满闷作喘;大黄散(《证治准绳》),具通降肠膈兼以化瘀之效。主治石痈肿痛,心腹烦闷而喘促短气。

四、涌吐痰实法(《伤寒论》116条)

适应病证:脘膈胀满,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喘促烦懊,脉浮滑,以寸为甚。

病因病机:痰食壅塞脘膈,致肺失肃降

治疗方法:宗“其高者,因而越之”。本证为痰食停聚膈上,因其病位高,且系有形实邪,故可采用因势利导,使痰食由上涌吐而出,肺不为塞,喘自当平。方选瓜蒂散,其中主用瓜蒂味苦性涌,具峻猛催吐之功,赤小豆乃谷类之品,借谷气以保胃气,使快吐而不伤正。煎服法:上二味为散,以香豉煎汤送,温服。如吐不止,葱白汤可解。

临床运用:仲景吐法,仅此一方,后世畏瓜蒂峻烈,多不运用。惟金·张子和用吐精练纯熟,可谓独得仲景奥旨,且颇多阐发。临床中,举凡风涎、痰热、宿食、异物以及湿热壅膈而喘窒者,非此法不能夺关,可直接尽吐实邪于顷刻。如《外台秘要》、《伤寒类要方》以本方治湿热急黄喘息,心上坚硬,《本草衍义》以瓜蒂、腻粉治风涎暴作,痰喘气塞倒扑者,后世有以本方加栀子,治痰热胶结胃院,喘烦欲呕而不得者。

关于用豉之法。据我体会,本方之所以用豉,义在协瓜蒂催吐。然新制之豉,多无效验,必选取陈腐酵臭者,其气极具窜服宣透,而令人泛恶呕吐。又瓜蒂有毒,成人服量一般为2.5~4.5克,过量则呕吐不止,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五、化饮降逆法(《伤寒论》40、41条;《金匮》第十二·35条)

适应病证:喘咳干呕,发热,或兼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苔多白滑,脉弦紧。

病因病机:特点是寒饮射肺。多为内有宿饮,外兼表寒,饮为风寒诱发,相互搏击,壅肺作喘,余证均系寒饮流窜上下而致。

治疗方法:化饮降逆,兼解表寒,方用小青龙汤。方中主用麻黄发汗利水,宣肺平喘;配桂、芍调和营卫,驱散外寒,配姜、辛、夏温阳降逆,蠲行内饮,更以五味之酸收,甘草之甘缓,制其辛散太过,且使药力周到。

临床运用:本方虽系表里双解之剂,但重在温散寒饮。后世化饮平喘一法,殆发端于此。《金匾》用本方治溢饮,心下有水气,咳嗽喘急”和“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可见本方运用要点是不论有无表证,但见寒饮射肺之喘嗽,恒可施用,辄有良效。个人体验,其不兼表证者当去桂;表不甚实者酌减桂、辛之量;尤其对老幼体弱者更不宜过汗,麻、辛用量,必当审慎。又平素肺脾气虚,兼感风寒雨湿或恣食生冷,常易导致此证,可先以本方治标。本证指征中,以喘痰稀白,舌苔白滑(或灰滑)为其着眼处。另者,关于证中之“渴”、与“不渴”(《伤寒论》40、41),验于临床,总以不渴者为多。因本证属于寒饮(或兼表寒)。至于出现口渴,则多系水饮已涉下焦,影响气化失权,津不上潮,故而口渴,但亦必为微渴微饮而喜热。

此外,仲景又在本方基础上,制定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金匮》第七·6、8、14条)均有化饮降逆之功。但前方专主寒饮郁肺之冷哮,后两方偏治寒饮挟热之喘证。

六、逐水通阳法(《金匮》第七·9条)

适应病证:喘咳身肿、脉沉。

病因病机:特点是饮停阳滞。恙由脾虚失运,水气内停。及至饮储体内后,它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一则反过来困阻阳气之畅行,进而使饮邪菀陈愈剧;二则由于饮逆迫肺,致成喘咳。

治疗方法:逐水通阳,降逆止喘为主,方用泽漆汤。在上述这种水气互为因果的恶性病理循环中,水饮的高度莞陈,已成急待解决的首要矛盾,故急施逐水通阳法(泽漆、紫参逐水,桂、姜通阳散水)主以治标;多配合补脾益气(党参、甘草)辅以治本,并酌伍他药。

临床运用:主药泽漆,《本经》云“主大腹水气”,《别录》云“利大小肠”。可知泽漆利二便,专主胸腹诸水。后世宗本法主用泽漆,以逐水消肿、泄肺平喘为治者亦不鲜见,如《证治准绳》之泽漆汤,治痢后肿胀,气急喘嗽,尿涩;《千金方》之泽漆汤,治水气通身洪肿,喘息不安,腹中胀满,目不得视。

七、开肺逐邪法(《金匮》第七·11、15条)

适应病证:支饮,喘逆不得息。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咳逆,喘鸣迫塞不得卧。

病因病机:特点是实邪闭肺。因痰水、风热、痈脓诸邪阻肺,壅塞气机,而令喘咳。又“肺为水之上源”,今上闭可令下涩,致肿喘旋甚。

治疗方法:开肺逐邪,下气平喘,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方中葶苈苦寒而辛、性滑利气,直泻肺中痰水,邪热脓血,因虑其猛峻戕伤肺气,以枣汤纳而煎之,取甘温和缓之性。

临床运用:本方乃泻肺祖方,可佐《内经》“金郁泻之”之论。我常宗其加减,统治一切痰浊、水气、脉痛或兼淤血壅肺所致实性喘嗽。如偏于痰壅喘促,可加桑皮、复花;偏于水气肿喘,可加椒目、大黄等。因葶苈性峻,服时宜从常量渐加,至微利为度。另者,本方虽功擅泻肺,然配合参芪或参附,亦可用治正虚邪实之肿满喘促证。

本方虽泻肺中上述诸邪,但尤以开肺泻水为专,实开后世苦辛通降,开源导流之先河。俾源开水畅,肿端自消。如《幼幼新书》以本方治喘嗽,水肿尿涩,兼利脓血,《楼氏纲目》用治呕逆痰水不已,喘疾而作。

八、通阳豁痰法(《金匮》第九·3条)

适应病证:胸痹,喘息咳唾,短气,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病因病机:胸阳不振,痰浊阻肺

治疗方法:宗“结者散之”。立通阳散结,豁痰行气法。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其中瓜蒌豁痰散结,薤白温通胸阳,更借白酒温行气血之力,以加强本方通阳散结之效。

临床运用:方中白酒,《千金方》、《外台》均谓为米酒之初熟者。晚近以来,有用高粱酒、绍兴酒或米醋者。个人认为,前三种酒均具通阳行气之功,皆可选用。而米醋味酸性敛,无助于阳气运行,况仲景称米醋不为白酒,而谓“苦酒”(见《伤寒论》312条)。故此处用米醋,谅非所宜。又泽漆汤与本方均可祛除痰饮,温通阳气而治喘咳。但泽漆汤证是水饮为患,因水遏而阳滞。本方证是痰浊之疾,由阳滞而痰阻。前方重用泽漆(原剂量三斤)、紫参(五两)以泄利二便为手段,直逐水饮,重在治标,而通阳之力稍差,后方中薤白一药,辛温气臭,极具通阳走窜之功,更用轻扬行速之纯白酒(非酒水共煎)七升为引,其通阳效力之宏可知,俾阳通痰祛,喘痹自消,故是方在本标兼顾的基础上,殆以温通胸阳更为先导,为后世冶疗痰喘别辟一途。我在临床中,遇本证兼阳衰阴寒为甚者,常选本方加附、桂以加强温心肾,通胸阳之功。若见气滞及血者,可酌加丹参、川芍等。

仲景以本方为基础,更制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此三方验于临床,虽均有通阳豁痰,而疗胸痹之塞痛喘息之效。但瓜蒌薤白半夏汤更突出了祛痰散结之力,偏用治浊痰较甚,痹痛尤剧者;枳实薤白桂桂汤更长于下气消满之功,偏用治气结较甚,气上冲胸者。

类此豁痰止喘者,尚有《金匮》第七·7条之皂荚丸方,功专涤痰通窍。用治顽痰停塞,咳喘吐浊。本方将皂荚酥制蜜丸,以枣膏调服,缓其峻烈。《医宗金鉴》法此拟立定散,更以皂荚入巴豆、半、杏炮制,并合柿霜嚼服,专治顽痰哮喘,其效捷著。

九、滋阴降逆法(《金匮》第七·10条)

适应病证:肺痿,喘息上气,咳唾涎沫,咽喉干燥,舌红而干少苔,脉虚数。

病因病机:胃肺虚热,气火上逆

治疗方法:宗“燥者濡之”。施滋养胃肺、清热降逆法,方用麦门冬汤。方中主用麦冬滋肺胃阴,兼清虚热;辅以参、梗米、草、枣养胃益肺,使胃津得充,虚火得息,金不受灼,则喘嗽自平,更佐半夏以下气化痰。

临床运用:无论杂病之胃肺液燥及温病之热羁上焦,土金被灼所致发热喘逆咽燥之疾,殆可宗本法治之,而后世培土生金之大法实旨于此。沈明宗及《肘后方》更将本方视为肺痿主方。我治肺阴重度耗竭之肺痰喘嗽时,常取本方加重剂玉竹、生地。伴潮热者加白薇、骨皮;兼怔仲者加百合、唬拍。气阴两亏者,加河车、坎炁,辄可获效。近来,愈将本方广施于肺胃虚火所致之劳喘,妊娠喘嗽,老人肺肠液枯之喘,大病差后咽燥虚烦而喘等证。宗本方化裁者,如五味子汤(《证治准绳》方)治阴虚、燥痰阻肺而致“喘促,脉伏而数”;麦门冬饮(《证治准绳》方)治“吐血久不愈,肺气虚短,气不足以息”。又本方加石膏可治小儿喘嗽带血。余如其他某些治燥名剂,若清燥救肺汤,虽系治外燥之方,但其中以麦冬、麻仁、阿胶滋肺;参、草益胃,实取本方润金培土之真髓。

按:方中半夏一味,辛温且燥,功效下气除痰,药性虽燥,因其量轻,且伍以大剂清润之品中,故可制其温燥之弊,巨专以发挥降气治痰之效。因本证乃土金兼病,土虚固然无以生金,而土虚亦可使运化水湿失权,故日久每易衍成肺胃阴虚挟痰之证。治此之法,诚如王孟英云:“治内伤须于虚中求实”,又云“阻气机之肃化,搏津液以为痰,此关不通,一切潜补无从着手”,上证可施本方。但半夏(原方半夏为麦冬量之1/7)用量宜酌加,以加强除痰之功,与余药恰有虚实兼顾,相辅相成之妙。后世,张景岳拟金水六君煎,主治肺肾阴亏挟痰喘嗽,实由此要义悟出。

十、温肾纳气法(《金匮》第六·15条等)

适应证病:虚劳喘息短气,动则为甚,尤以吸气不利,腰肢冷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水肿喘促,舌淡胖,脉沉弱,尺尤甚。

病因病机:特点是肾气不足,失于摄纳、气化。肾寓真火,火衰则摄纳失权,气不归元而喘;又化气功能失职,水聚而上泛射肺,亦可致喘肿。

治疗方法:宗“衰者补之”“损者温补”,立补肾纳气,温阳化水法。方用肾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王太仆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盖谓之此。

临床运用:《医宗金鉴》谓本方“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甚为贴切。后世临床中“于水中益火”一法,实渊源于此。宗其化裁治喘者,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方,即本方加车前子、牛膝),薛己与张景岳均以此方治肾虚水泛之喘肿证。都气丸(《医垒元戌》方,即本方加五味子),治肾虚喘嗽,肺气耗散者。《王氏药性纂要》以本方加铁落,治肾气上奔哮喘而“发于寒天者”。又如新加八味地黄汤(本方减丹皮,加紫石英、铁落、黑锡丹)治下虚上实之喘汗、烦躁证。

此外,属本方者尚有《伤寒论》之真武汤,主治窿闭,肿喘,悸眩等肾衰水停之重证。

总之,仲景对喘证辨治,首分虚实。其实者邪实,多见风寒、邪热、水饮、痰浊和宿食诸因,以气粗声高,呼出为快,脉证俱实,病势骤急为辨证要点。治当祛邪宣降。具体治法如一至八;其虚者正虚,不外阴虚、阳衰两途,以息微声低,深吸为快,脉微弱散,病势徐缓为辨证要点。治当培正摄纳。具体治法如九、十。且其治体现了“实处求虚,虚中求实”之妙用。以上诸法,不但比较详备,而且切合临床,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治喘十四法探析
治喘,有十三法
李可:小青龙汤,解决世界大难题
李可:小青龙汤治急危重症举要(下)
小青龙汤治喘辨治体会
中医松楠:喘证顽固,看经方如何治喘?《伤寒论》六经治喘十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