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中停饮”,需要掌握这些经方

胡希恕经方医学:“胃中停饮”,需要掌握这些经方

一方制药 基层学术平台 2022-05-21 10:16 发表于山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胡希恕经方医学 ,作者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胡希恕(1898—1984)是近代著名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本订阅号由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单位—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致力于胡老经方学术的交流,欢迎关注分享。

导读:胃中停饮,主要责于脾胃虚弱,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饮不得四布,停聚中焦,所谓不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致形成种种痰饮病变。《金匮要略》所述“四饮”,其基本病机,皆与胃中停饮有关。仲景书中有很多关于胃中停饮证治的论述,尤其是素有水饮之人,外感误治后引发的诸多变证。本期为大家选取7首常见的治疗“胃中停饮(水)”的经方进行分享,欢迎各位同道在评论区补充与探讨。

胡希恕经方医学


枳术汤

条文

1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组成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注解

胡老注解本条认为,心下坚大如盘,即胃中停水,胃中停水而外观边棱明显如旋盘,为水饮所致。方中白术利水,枳实行其气使水随气下,临床上仅是水饮为病,不会边如旋,当内有癥结,如肝硬化,才可致此。冯老认为本方证属太阴阳明合病,枳实行气,破结而消胀满,伍以温中逐饮、利尿的白术,故治里寒有水饮,心下坚满而小便不利者

《外台》茯苓饮

条文

1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组成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注解

冯世纶教授认为,“心胸”是指胃,是指胸满、心下痞或腹胀;“不能食”有两层含义:即食欲不振,或畏惧进食诱发或加重呕吐、气满而不敢进食或多进食。依据条文,胃虚停饮为本证病机,呕吐、气满、不能食为本证特征,健胃利饮为本方功效

五苓散

条文

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5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7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组成

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注解

五苓散中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水之品,合以治气上冲的桂枝,主外邪内饮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关于“小便不利,消渴”,胡老认为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除,新水不能吸收,但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止留于胃肠,因致随饮随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茯苓泽泻汤

条文

1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组成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注解

本方证所主“胃反”,与五苓散“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相似,饮入即吐,同样证属胃内停饮。方中一方面以五苓散去猪苓利水、止渴治标,另一方面以白术、甘草、生姜等温药健胃治本,胃气恢复则不再停水胡老认为本方与茯苓饮均可治疗胃反,即胃下垂或胃肌弛缓、胃扩张所致的呕吐。方中大量应用泽泻、茯苓,可治头晕。

茯苓甘草汤

条文

1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组成

茯苓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三两。

注解

第73条所述是为与五苓散比较,本为无汗的伤寒表实证,发汗汗出后,表未解而见烦渴者,以五苓散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此处不仅是单纯“不渴”,应该是在五苓散典型症状基础上,尤其是“小便不利”,汗出不渴,以茯苓甘草汤主之。第356条“厥而心下悸”,实为胃中停水所致,故宜先治水,本方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入治呕的生姜和利水的茯苓,故治桂枝甘草汤证呕而小便不利,或里有停水者

 苓桂术甘汤

条文

1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3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4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组成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注解

本方为桂枝甘草汤中加入利尿逐水的茯苓、白术,故而治桂枝甘草汤证而小便不利,或有水饮证者。平素有水饮之人,若外感而误施吐下,表不解而使水气上逆,引发心下逆满或痞硬、头眩、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短气等症状,当用本方平冲降逆,利水逐饮。

真武汤

条文

1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组成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注解

本方是附子汤去人参而加生姜而成,故治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有表证而呕者。既用茯苓、白术以利水,复用附子温中,又用生姜温中兼解表。《伤寒论》第82条与316条皆是误发素有里饮之人之汗,造成表不解而并于里阴证。表证本宜发汗,但里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则虽汗出而表不解,伤津液、耗正气,使病迁延不愈。当然,单纯化饮,亦不足取。必须解表的同时化饮,使表解饮去病即愈。

编辑:木易火耳

转自:胡希恕经方医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悟上中下阴阳思维!(至简经方:苓桂术甘汤)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茯苓甘草汤,我是这样理解的
老经从苓桂术甘汤说经方经典!
苓桂术甘汤--水湿凌心、心阳不振导致的眩晕心悸背寒专用方
经方临证指南21-3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十一、惊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