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痛研究----中医认识及黄帝内经论腰痛

 

 

腰痛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如何全面深刻认识,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按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遗训,广泛搜集,今天温习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下面就选录张景岳、李玺、翟双庆三位老师学习黄帝内经论腰痛的文章以资参考:

A、《景岳全书》 > 卷之二十五心·杂证谟腰痛

经义

《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缓甚为折脊。

《五癃津液别篇》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本神篇》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经脉篇》曰∶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膀胱足太阳也,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脉解篇》曰∶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痛也。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厥阴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与痛上,八在腰尻分间。

《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以下共十七证,各有刺法,具详本篇。

《杂病篇》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

《终始篇》曰∶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热论篇》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刺疟篇》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先腰脊痛者,先刺中出血。

 

B、试论《内经》对腰痛的认识

西安市莲湖区医院李玺

    腰痛一证,临床颇为多见,首见于《内经》,对其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分经施治论述较详,《素问》中有刺腰痛论专篇,部分论述散在于它篇之中。本文将有关经文按其病因病机辨证分类归纳整理,结合后世医家注释分析病机,加以方药辨证论治,以便明晰经文,指导临证。

    一、寒湿腰痛:(一)“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雄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素间·六元正纪大论》)。(二)“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素问·刺腰痛论)}),张志聪注释:按此记经脉为病,而痛于腰之实证,与内伤肝肾外病筋骨之虚痛者不同。(三)“膀肌足太阳之脉,挟脊扩腰,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灵枢·经脉篇》),张景岳注释:本经挟脊抵腰中,故病如是,以湿淫所胜,土邪伤水也。分析以上三条经文腰痛皆属实证,其病因病机乃为感受寒湿之邪阻滞经脉所致之腰痛。临床表现特点与寒湿之邪致病性质有关,而见关节强直,屈伸不利;“腰背沉重,行动不便,腰痛如折,难以忍受。”临床多用散寒法湿,通络止痛之法。

    二、瘀血腰痛:(一)“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佛然肿。,(《素问·刺腰痛论》),  张景岳注释:佛然、怒意、言肿突如怒也。(二)“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佛然肿。”(《素问·刺腰痛论》)。 (三)“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 (《素间·刺腰痛论》),分析以上三条经文腰痛亦皆属于实证,其病因病机乃为闪挫或用力举重伤腰,脉络受损,癖血阻滞,气血不通所致之腰痛。临床表现特点与癖血致病表现肿块,刺痛,功能障得的特点有关,而见腰部患处突然怒胀发肿,腰痛剧烈,好象小锤在里面敲击;腰痛不可以俯仰,活动障碍,仰则要跌倒。多用活血化痪,通络止痛之法治之。

三、气滞腰痛:(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痛如张弓弩弦。,(《素问·刺腰痛论》)。(二)“肝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灵枢·经脉篇》),张志聪注释:是动在厥阴之动气,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三)“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刺腰痛论))),张志聪注释:夫分肉起于筋骨,属于气分,咳则动气,故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也。分析以上三条经文腰痛亦皆属于实证,其病因病机乃为肝胆相为表里,肝主筋,其性疏泄,调节一身之气机,而喜条达恶抑郁。今夫肝胆气机阻滞,失其条达之性以致筋脉拘急,另则,气病及血,筋脉失养以致筋脉拘急而腰痛。临床表现特点与肝主疏泄,主筋的生理病理表现有关,肝病则气机阻滞,而见腰部强硬,象张弓弩弦,弓满待发之状,咳嗽则筋脉拘急,腰痛加剧。多以疏肝理气,缓急止痛之法治疗。

    四、湿热腰痛:“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搜。”

  (《素问·刺腰痛论})),张景岳注释:散脉为足太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其脉循股

入腹结于腰散下骨空中,故病则令人腰痛,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搜。分析此条经文腰痛属于实证,其病因病机乃为足太阴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喜燥恶湿,故病则健运升降失司,水湿停滞,滞久化热,湿热流注于经脉而致腰痛。临床表现特点与湿热“重浊粘滞”致病性质有关,故见腰部重坠胀痛而热,好象有根横木梗阻在里面,使人烦燥不安,严重时可伴有遗尿。多以清热利湿,宣络止痛之法治疗。

    五、肾气不足腰痛:(一)“足少阴之别,其病虚则腰痛。”(《灵枢·经脉篇》),马元台注释:正气不足而虚则为腰痛。(二)“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 (《素问·刺腰痛论》),高士宗注释:腰者肾之外候,肾气不充于腰,故善恐。(三)“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疏硫然,时遗波。” (《素问·刺腰痛论})),高士宗注释:膀胧水府之气,不出于皮毛,故时遗搜。(四)“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间·病能论》),张景岳注释:冬月而肺脉见于肾位,乃肾气不足,故脉不能沉而是浮迟,此非肺病,病在肾也。腰为肾之府,当病为腰痛。分析以上四条经文腰痛皆属虚证其病因病机乃为肾气  (阳)主一身之“元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肤经络生理活动皆依靠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肾气充盛,温养经脉,则腰脊强健,俯仰转侧自如;肾气不足,经脉失去温煦,则腰脊冷痛,软弱无力,俯仰转侧不便,临床表现特点除腰痛主症外,伴有阳虚内寒的一些证候,则见四肢厥逆不温;阳虚阴盛,迫阳于外,故“左脉浮而迟;”肾志为恐,故而“善恐,”’肾气不足,膀胧失约,故表现“时遗搜。”临床多以温补肾气(阳)之法治疗。

    六、肾燥阴虚腰痛:(一)“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漂深然汗出,汗千令人欲饮。”

  (《素间·刺腰痛论})),王冰注释:今阳气大盛,故痛上深然汗出,汗液即出,则肾燥阴虚,故汗干令人欲饮水以救肾也。(二)“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索问·骨空论》)。(三)“’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素问·脉要精微论》),张景岳注释:其色黄赤,为火土有余,而肾水不足,故病腰如折。(四)“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硫疏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素问·刺腰痛论》),张景岳注释:昌阳,即足少阴之复留也。分析以上四条经文腰痛亦皆属虚证,其病因病机乃为“’肾藏精”“主水”’肾阴(精)主一身之“元阴”,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肤经络生理活动皆依靠肾阴的濡润滋养作用。肾阴充盛,滋养经脉,则腰脊强劲,俯仰转侧自如,’肾阴亏损,经脉失去滋养,则腰脊酸痛,软弱无力,俯仰转侧不便。临床表现特点除腰痛主症外,伴有阴虚内热的一些证候,’肾燥阴虚,故见腰痛汗出,汗出砍饮;’肾阴亏损累及肝阴,故而不可转摇,急引阴卵。肾阴虚火旺,故而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肾脉注于胸中,故痛引膺。肾阴不足,不能上注于目,故表现目硫疏然。严重时,则反折,舌卷不能言。临床常见于温热病极期阳盛阴耗,肾水亏竭,经脉失养所致。以上四条三证多以滋补肾阴(精)之法治之。

    结语从以上各类辨证中看出,《内经》所论腰痛提示出腰痛一病非皆属虚证,亦并非独归责于肾,其它脏腑失调,经脉受邪的病变,皆可引起腰痛,由此可见“腰痛肾虚其本也”一说欠缺,正如姚止庵所言“人之一身屈伸俯仰惟腰是赖,故病则多痛,自足太阳以至

奇经别络等并令腰痛……世以为尽属肝肾者误也。”因此,临床见到腰痛绝不可不审证求因,一概而论惟用补肾药,应当四诊合参,辨明虚实,探求病机之所在,立法谴药,方能奏效。

(本文承蒙傅贞亮副玫授审阅,特此致谢。)

 

C、《内经》论腰痛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也可为某些病证的一个症状。腰痛在《内经》中亦被称为腰背痛、腰脊痛、腰股痛、腰尻痛等。其病变多与肾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有关。腰又为人身俯仰转侧之枢纽,跌仆、闪挫等外伤损伤经脉亦可引发腰痛。腰痛病性亦有虚实之分,如郑树珪《七松岩集·腰痛》所云:“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说明腰痛不仅仅属于肾脏一脏之病。

  腰痛的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腰痛乃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腰部,阻滞经脉气血之运行所引起;或因房劳太过以致肾精亏虚、腰背失养所引起。如王肯堂所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可见虽然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但总与肾相关,一般多由于肾病而有外邪所客。

  肾病为本

  腰为肾之外府,为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肾主骨生髓,故肾之精气充足与否,多影响腰部。腰部为人身之重要关节,故肾精亏虚,不能充养于腰部,多可见腰部活动不利而疼痛,转侧不能等症。《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外邪为标

  可致腰痛之外邪多为寒湿、瘀血等。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不畅,加之寒性收引,湿性重着,故可致腰部双侧或单侧冷痛,难以转侧。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紧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若由于闪挫持重损伤筋脉,血脉凝滞,则瘀血阻滞经脉血络而产生腰痛之证。正如《素问·刺腰痛》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

  腰痛的分类

  因腰为肾之外府,又因涉及诸多经脉,故腰痛《内经》主要以脏腑、经脉来分类。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贯脊属腰。”

  肾病腰痛

  《灵枢·经脉》云:“足少阴之别……虚则腰痛。”肾经“贯腰脊”,循脊柱两侧而过腰,故肾精亏虚可致肾病腰痛。《素问·病能论》亦云:“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张介宾注曰:“肾脉本络于肺,今以冬月而肺脉见于肾位,乃肾气不足,故脉不能沉而见浮迟,此非肺病,病在肾也。腰为肾之府,故肾气逆者,当病为腰痛。”亦说明肾气不足可致肾病腰痛之证。以腰背痛而胫酸为临床特点。

  太阳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外感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经脉阻滞不通则为腰痛,其病为实证。如《素问·刺腰痛》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亦如《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若足太阳经脉经气不足,不能温养腰部亦可致太阳腰痛之证,其病为虚证。如《素问·疟论》曰:“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以腰痛,项背沉重难伸,腿不易弯曲为临床特点。

  阳明腰痛

  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肾。足阳明之脉属带脉络督脉,故阳明经气阻滞,可致阳明腰痛,如《素问·刺腰痛》云:“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吴崑注曰:“如有见者,仲景所谓如见鬼状是也。善悲者,阳明热甚而神消亡也。”以腰痛,并伴有幻视、悲伤等神志异常症状为临床特点。

  少阳腰痛

  足少阳之脉,循颈下胸中,循胁里下行身之侧,少阳经气不利,枢机转运失司,故身不可俯仰转侧。如《素问·刺腰痛》云:“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顾。”吴崑注云:“循循,渐也,言渐次不可以俯仰也。”以腰痛,俯仰不利,身不能转侧为临床特点。

  太阴腰痛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故足太阴经气阻滞,腰痛则牵引少腹,上控两胁,拘急不适,可见腰部强硬转侧困难。《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不可以仰息。”若湿热之邪侵袭足太阴经脉经筋,则可见腰痛而热之象,如《素问·刺腰痛》言:“散脉令人腰痛耳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溺。”以腰部强硬转侧困难,甚则遗尿为临床特点。

  少阴腰痛

  足少阴肾脉,上股内廉贯脊属肾,腰为肾之府,故少阴肾脉阻滞或肾脏疾病皆可致腰痛。正如《素问·刺腰痛》所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以腰痛循经牵扯大腿内侧、体侧疼痛为临床特点,与肾病腰痛的临床特点腰背痛而胫酸不同。

  厥阴腰痛

  足厥阴肝经之脉,肝主筋,肝之经气阻滞则筋急,故可致厥阴腰痛,如张弓弩弦般,筋脉失于柔顺,拘急而痛。如《素问·刺腰痛》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以腰痛,腰部拘急不柔顺,如张弓弩弦为临床特点。

  腰痛的治疗

  《内经》认为,治疗腰痛多从肾治,但如外邪较重时,当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法。出现腰痛症状时可分经论治,针灸治疗时可按经脉辨证,循经取穴。

  肾病腰痛,方药治疗应根据详辨其病机的不同,偏于阳虚者,可选用青蛾丸加减,基本方药为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子、五味子、当归、芍药、黄芪等;偏于阴虚者,可选用《辨证录》补虚利腰汤加减。《证治准绳·杂病》所载腰痛阳虚宜肾气丸、茴香丸、鹿茸羊肾之类;阴虚宜六味丸、滋肾丸、补阴丸之类;伤热而痛者,宜甘豆汤加续断、天麻,间服败毒散。针刺治疗肾病腰痛可取足少阴肾经复溜穴。

  太阳腰痛,方药治疗根据病机不同分别施治,风寒侵犯者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甚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肾虚膀胱失约而遗溺者选用菟丝子丸加减。针刺治疗太阳腰痛可取足太阳膀胱经委中穴。

  阳明腰痛,方药治疗可选用《辨证录》芪术防桂汤加味。针刺治疗阳明腰痛可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少阳腰痛,方药治疗可选用乌药顺气散加减。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可取足少阳胆经阳陵泉。

  太阴腰痛,方药治疗根据病机不同分别施治,因于湿热者可选用加味二妙散;因于寒湿者可选用甘姜苓术汤加减。

  厥阴腰痛,方药治疗可选用沉香降气汤或天台乌药散加减。针刺治疗厥阴腰痛可取八髎穴与痛点,如《素问·骨空论》云:“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卵,刺八髎与痛上。”

  此外,还有瘀血腰痛一说,以刺痛、痛位固定为特点。针刺治疗,可取委阳、殷门穴针刺放血;药物治疗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法,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减。以上诸法,可供临床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论腰痛
朱良春:腰椎间盘突出症辨治
从《黄帝内经》中对各类腰痛的论述和神奇治疗你知道吗?
腰痛 风湿腰痛 扭伤 受风 着凉 腰肌劳损 腰间盘突出 治方大全
腰痛
腰痛(中医学人卫8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