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中汤在妇科等领域的应用---梁学仁

据祖国医学的观点,人体的健康,最重的因素是元气,因为元气是维持人体机能基本的动力,如果元气不充,机体抗外邪的功能薄弱,最易产生疾。这如古代医家所说:元气不足,诸病即生。,人体内部的元气不足,是产生疾病的根源,但是元气的充沛与否,主要是在于脾胃之气有无亏损代名医林佩琴说:元气根于脾土。脾胃之所以如重要,是因为人体自出生之后,其生命的活动,全赖饮食的营养,而食物的消化,又是依靠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脾胃能正常活动,才可以完成后天的养任务;反之,一旦脾胃元气亏损,元气不充,就易于致病。因中医所说的脾胃是后天之本,后天之气在于脾。说明了脾胃在人体内部所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脾胃不但起着受纳运化的作用,而且起到升降运动的枢纽作用,升则上精气,血液于心肺,降则下精微物质,养于肝这就是说,脾胃生理的功能健全,才能使心肺、肝肾得到充分的营养,而维持正常的活动,不致于生病。可脾胃功能它是起着沟通上下,旁左右的重要作用。就简要的说明了人体中的元气,是定健康与否的关键,脾胃又是决定元气衰的根本,而脾胃受伤,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促进疾病变化的重要因素,叫互相依存,互相联系,而又是不可然分割的关系。

一方面还体会到,如果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即使有外来的邪气干,也不至于发生疾病,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气必虚。至内伤疾病的形成,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还是脾胃受损,耗伤元气的结果,所以中医说: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则六腑阳气皆于外……故营失守,诸病生话,说明了内伤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的基本理。同又说明了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极为重视脾胃,认识到脾胃是维持人体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因此调理脾胃而成中医治求本的一个重要环节理中汤也就是治疗脾胃虚损所致病的主要方剂,这就是人采用理汤治疗崩漏、痢疾、胃痛等疾的主导思

了进一步说明理中汤加减化裁治疗有关脾胃病所引起的部分疾病的道,那么,我简要地谈谈关于本方的方义。我知道理中汤方出《伤寒杂病论》,景用本方治由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胸痹或病后喜唾涎等病。个常用本方加减以治崩,痢疾胃痛等病证,亦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通过多年实践,更觉得本方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因为方,药少而精,法度严密,为后世温补脾胃方剂中的规范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药组成。方中人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除湿,干-温中散寒,甘草-和中补脾,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是治疗中阳不足,脾胃虚寒的主要方剂。

 

1.崩漏(梁学仁)

XX女,47,贵州人,在本市X影院工作,原住临江里41

病史1958初始见月经过多,曾一度子宫出血过多而住本市X院输血1000CC经治疗血止而出(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出院后此病经常反复发作,屡服中药,虽有缓解,终未痊愈。继6311因丧子悲伤,思念过甚,再度复发,迁延二十余日,经中药治疗始止。患5864间,其病共反复发作20次之多642本病又作,经中药治疗又止,同年515又见出血,经治月余不效,618院附属院门诊。患除子宫出血不止外,症见头眼花,心心跳气短,倦怠力,心烦不眠(夜间甚)手足心发热,口干咳,面色苍白,舌淡如纸,脉象细弱。

据脉证析,当时诊断认为是,由于出血日久,中阳损,脾气亏虚,失于统率,血无所归而致。法温中健脾,振奋中阳,使脾健而能统血,方用理中加味主之。

方:生晒参五钱 白术八钱 炮姜四钱 甘草二钱 炒艾叶三钱 广木香一钱 

服二剂而愈。

210.漏(梁学仁)

XX女,37,农民,住官渡区姚家坝

史:1964农历5初,因经期负重过甚,而致子宫出血不止,经中医治疗,出血稍减,但因家务繁重累,未得连续治疗,拖延四月之久仍未。证心慌气短,倦怠乏力,头眼花,食少肢冷,心烦寐,面色?白,舌淡,脉细无力。

情分析,此病起于劳倦过度,失于养,损伤中阳,致使不统血,故出血不止,治宜中补脾,益阴养血,拟用归芍理中汤加味治之。

方:当归五钱 杭芍三钱 生晒参四钱 白术五钱 炮姜三钱 炙甘草三钱 炒艾叶三钱 广木香八分

剂血止守原方加口芪一两,续服两剂而愈。

:此两例崩漏患者,病情均属缠绵日久虚寒之症,故皆从培补后天,温阳健脾论治而取效。但,两证同中又有差异,第一例的主要病机,在于历年反复发作,阳虚较甚,虽有阴阳两虚之,但主要是中阳虚,而致无所归,用理中汤,直取中阳而获效。第是初得,但持续血时间较长,历时达四月之久,阴阳皆虚,故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归芍补血养阴,调乎阴阳而奏效。

于两方之中均用木香,其意有二,一是在于行气开胃,以防因补而滞,二是加强行气之力以吻合气为血帅之旨,使血归于经。

3.疾(梁学仁)

XX女,19,原省政协职工

史:平素有胃痛史,于196463夜晚突然腹痛,腹泻,泻时有食物与便夹杂脓血而下,达二十余次之多,继后纯下红色及粘液大便,并见里急后重,恶心欲吐,头昏神倦等症状甚感痛苦,即请西医治疗,其症稍减,五天后(69)而转中医治疗。

时证情脉沉细,舌苔白润。

便常规化验:

色:度:粘液++

血球“++”隐血+++脓球”+++“

据病情分析患者平素有脾胃之疾,适逢夏日暑湿之邪内犯导致脾胃受损,气机降失调,而成痢疾,因此在治疗上,当用扶正祛邪之法,拟用归芍理中汤加味。

方:归五钱 杭芍四钱 党参三钱 白术五钱 炒吴萸一钱半 地榆五钱 木香二钱 炮姜三钱 黄连二钱 甘草二钱 

610复诊:服上方一剂,各症俱减,下痢二次,大便化验正常,继用原方一剂,先后共两剂即告痊愈。

会:从方中不难看出,用参术姜草,吴萸品,目的在于温中阳,散湿寒,以利气机之升降,加木香,行气,去肠中之积滞,气行则积滞亦行去肠道之热邪,加地榆助止血收之力,归芍同用,可养血敛阴,以顾泻后伤。全配合,可收到扶阳护之功。

4.疾(梁学仁)

XX男,24,住文庙街曙光巷

史:65125,开始腹泻,每日2~3,突于27日午后三时,便下脓血,里急后,口苦咽干,不思饮食,泻次频数,日20次,即西医治疗,化验查,诊断为菌痢

27大便规化验

红白,硬度,粘液“++++”

血球“+++”脓球“++++”

者自诉:服西药后里急后重明显增加,小便转黄,故于28转请中医诊治。

情如前:舌红润,无,脉数无力。

据证情分析,此系脾胃虚寒,肠道湿热阻滞,大肠传导失职,法当扶正祛,方归芍理中汤,温中健脾,佐香连,清肠道之热邪。

方:当归五钱 白芍四钱 党参五钱 白术四钱 炮姜三钱 炒吴萸一钱 黄连一钱半 木香一钱半 草二钱

29二诊:服药后症减下痢仅二次,泻下红白样物已止,仅有少量粘液,坠痛明显,舌脉如前。

便化验:颜色,硬度,粘液“+”

血球少数,脓球少数

据服药情况,以及大便化验结果,足以证实,前方已有明显效,仅见少腹坠痛未减,仍守原方加厚朴二钱,理气燥湿,疏通气机,以除少腹之坠痛。厚多用有破气、破积之力,故在本方中少用,目的在于疏通气机多用则失去本方扶正祛邪之原意。

30三诊:诸症消失,脉缓,舌苔红润。

便化验:颜色,硬度,粘液“+“

少数,脓”-“

沿用上方去厚朴,连服两剂,21大便化验正常,再用理中汤原方一付以巩固效。

会:对本病的治疗,使用本方的关键在于药味加减得当,剂调配适宜,是掌握使用本方的要点,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采用此方治疗此证,温补之中,不可纯用辛温,防伤阴,应佐以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品,因为,行气则后重自除,活血则便自消,故在理中汤的础上加入归芍活血,木香调气,黄连清肠道之热邪,如此,则可以收到补而不滞,攻而不损之效。

2.使用本方的临证加减法:素体阳虚,突患此证者,更应以扶正为主,但可加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再加温化寒湿之剂如吴萸等;白多红少者,重用萸、炮姜;红多白少者,重用黄连、木香;红白相等者,吴萸、黄连等量用之;纯白无,腹痛甚者,重用白芍、吴萸、炮姜纯红无白者,重用归芍、黄连、木香,还可酌加固涩止血药物,如地榆、艾叶等。上化裁,不宜于痢疾兼表证者。

人认为,理中汤除治疗崩漏症之外,只要辨的虚实寒热,加减得当,也可疗痢疾一证,在施治痢疾方面,除虚寒痢之外,只要加减得法还可疗湿热与疫痢(兼表证者除外),换句话说,无论急性痢或慢性痢均可使用,从临床证明,以早期使用疗效更为显著。采本方治疗湿热痢和疫毒痢,常医家所不同,但是我用方加味治疗,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认为这是标本同治,攻补兼的治法,它的最大优点是,补而不滞,攻而不损,愈后无患。

胃虚寒胃脘痛分及证治如下:

1)脾胃虚弱型:

证:胃脘隐痛,饥时较甚,得食稍安,气食少,面色萎黄,倦怠力,大便溏或秘,甚便黑,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温中健脾

方:理汤加砂仁、半夏、茯苓

减法:舌淡脉细,兼血虚者,可加归芍,便黑者干姜改为炮姜脾虚甚者重用党参、白术。

2)脾胃虚寒型:

主证:痛有定时,胃脘冷痛,喜按喜暖,吐清水,形寒肢冷,苔白润或滑,脉象沉细或沉迟。

则:扶阳温散寒

方:附子理中汤加丁、砂仁。

减法:痛甚者加拔、吴萸;寒甚者重用附子、干姜、胡椒;吐清涎便黑者,用炮姜加炒艾叶、乌骨。

3脾虚湿困型:

证:身困体乏,胃脘闷胀,食后更甚,甚则恶心想吐,头昏汗出,舌苔白,脉象缓或濡。

则:健脾燥湿,芳香化浊

方:平胃二陈汤加佩、藿香、台乌。

减法:湿甚者加姜、猪苓、通草寒甚者加附子、干姜;化热者加黄芩、滑石;湿去则用理中汤巩固疗效。

4脾虚气滞型:

证:胃脘闷胀,食后更甚,嗳气吞酸,两胁不舒,舌淡红少苔,脉象细

则:健脾理气

方:理中汤加法夏、砂仁、木香、延胡、香附。

减法:呃逆甚者加使君子壳二钱。

5脾肾阳虚型:

法:胃隐隐作痛,腰酸背冷,四肢欠温,卧则痛减,大便溏,舌淡质嫩,脉沉迟或细弱。

则:温补脾

方:桂附理中汤

论任疾病的发生,只要涉及脾胃机能时,都应以脾胃论治为先,这仅是脾胃机能本身恢复的问题,因为它还系到整个机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此认为,只有促进化的正常情况下,对于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方肺癌胸胁痛
黄芽汤漫谈
《济阴纲目》:积聚癥瘕(中)—癥痞、血癥、腹中瘀血等
附子理中汤加减
桂附理中丸的辨证论药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