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保留灌肠法 —— 另辟蹊径、简单有效的疗法


2018-03-12 叶进 朱雪萍 肖相如频道

导读: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怎么用,该怎么用?其效果如何?有什么注意事项?学习一下叶景华先生的经验吧!



中药灌肠法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即载有:“阳明病,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集几千年临床应用经验,灌肠法不仅是为了单纯通便,亦是祛邪外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口服以外的另一种给药方法,能清除体内堆积的废物。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急慢性疾病及疑难重病,尤其适用于温热病、高热感染性疾病等难以接受中药内服者,并获得良好疗效。


叶师临床灵活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高热、肺炎、肺脓肿、急慢性肾炎、肝胆系疾病、胃肠道疾病、盆腔疾患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01

急腹痛



陶某,女性,47岁。因脘腹胀痛,恶心呕吐1天,于198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原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多年。起病前2天,因赴宴恣食肥甘之品,即感脘腹胀满不舒,1天后出现脘腹胀痛,阵发性加剧,痛如刀割,休作无止,痛则拒按,恶心呕吐2次,吐出胃内容物,口干苔腻,胃纳欠佳,大便干结,入暮恶寒发热。


体检:体温37.8℃,神清,痛苦面容,两眼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墨非氏征阳性,中上腹及左上腹均有明显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舌苔黄腻,舌质较红,脉弦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9.6×109/L,中性0.85,血尿淀粉酶均为1024U。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脘腹痛。


此系恣食暴饮,肠胃损伤,湿热内蕴,积滞于腑所致,治当清热通下。但因患者恶心较剧,汤药不能受纳,即予通腑片20片(每片含生大黄0.5克),研末加温开水15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


灌药后2小时许,肠鸣频作,随即先后解大便4~5次,量多恶臭,先为燥屎,后为糊状便,顿感腹部大松,腹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当晚即安睡。


次日舌苔黄腻渐化,给予清热攻下之汤剂内服。3天后热除,腹痛缓解,复查血象、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后改清化和中之剂调理,8天后痊愈出院。


按:本病例浊邪阻胃,胃气上逆,呕吐频繁,不能受纳汤药。若不及时用药,恐病情恶化。故选用通腑泄热之生大黄作保留灌肠,以荡涤肠胃。药后腑气得通,腹痛缓解,果然生效。



02

风温高热



蔡某,女性,63岁,农民,1985年5月29日入院。


间断恶寒发热2旬余,伴咳嗽,痰咯黄稠,头胀胸闷,经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无效。昨起体温又升高,伴左侧胸痛,咯痰量多,每日约200毫升,气促神萎。


体检:体温38.9℃,神清,发热病容,左上肺呼吸音减低,伴少许细湿罗音,语颤音增强,叩诊呈浊音。舌苔薄黄腻,舌质淡红,脉细滑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0.3×109/L,中性0.88,血沉110mm/h。


胸片:左上肺见斑片模糊密度增高阴影。


西医诊断:左上肺炎。中医诊断:风温。系风温之邪犯肺,肺气失宣,痰热蕴结所致。治予宣肺化痰清热,方拟泻白散合千金苇茎汤出入。


服药2帖热未退,于第3日下午恶寒又起,热骤升至39.5℃,无汗咳嗽,痰多而臭,左胸痛剧,大便3日未解,胸片复查示左上肺斑片密度增高阴影与前片比较,病变有所进展。


患者正虚邪盛,病势鸱张,急当祛邪复正为先。第4日用生大黄10克,穿心莲100克,浓煎20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每日2次。


2天后体温高峰下降至38℃,精神好转,邪有衰退之势。上法改用每日1次,8天后体温正常,胸痛缓解,但咳嗽仍剧,痰多易吐,改以穿心莲100克,四季青60克煎汁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


2周后复查血象正常,血沉20mm/h。胸片示左上肺炎症大部已吸收。再予中药保留灌肠,18天后胸片复查示左上肺炎症消失而痊愈。


按:风温之邪变化多端,极易伤阴。本例年老正虚邪盛,若治之不当,恐病逆传而致坏证。根据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脏病腑治,及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使腑气通畅,邪热得以分泄。



03

淋 证



丁某,男性,45岁。1984年3月15日入院。


腰痛尿频5天,伴发热2天。


5天前开始两则腰酸痛,以右侧为甚,尿频不畅,门诊尿检有白细胞而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口服呋喃坦丁未愈。昨起恶寒发热,腰痛如折,小腹作胀,尿频加剧。


体检:体温39.3℃,热性病容,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7.5×109/L,中性0.82,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00以上/高倍镜视野。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断:淋证。系湿热蕴积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治以清热通淋,八正散加减。每日服2帖。


于第4天热退清,腰痛除,小便畅,复查血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中药改为每日1帖。


但清洁中段尿培养2次均为大肠杆菌10万以上,为促使菌尿转阴,采用穿心莲100克,生地榆30克,浓煎20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共应用15次,复查清洁中段尿培养2次均阴性而痊愈出院。


按:肾盂肾炎菌尿转阴有一定因难,近年应用中药清热酸涩之剂作保留灌肠,能促使菌尿转阴,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



04

带 下



樊某,女性,26岁。1986年12月13日入院。


带下增多,少腹胀痛加剧1周。8个月前因流产恶露未净,少腹胀痛,高热而诊断为盆腔炎。经抗菌治疗后热退,恶露净,但带下仍多,色黄白相间,少腹胀痛,每逢经行前后加剧,痛则拒按。


曾用胎盘组织液、新桉叶等治疗,两月前起内服中药,但始终未愈。近因1周病加剧而入院。


体检:体温37.2℃,腹软,下腹两侧有明显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舌苔薄黄腻,舌质淡红,脉细弦。


妇科会诊:两侧附件明显增厚,压痛明显。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8.2×109/L,中性0.75。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带下。系流产之后,冲任受损,瘀血内阻,湿注下焦,客于胞脉所致。治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方用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0克,红花6克,浓煎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应用14次,带下减少,小腹胀痛除,压痛消失而出院。


按:慢性盆腔炎虽可用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本病例曾接受中西药物治疗8个月而终未奏效。


盆腔位于下腹部,在直肠之前,与肠腔相邻。用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在肠道吸收,易于渗透弥散到盆腔病灶处,直接起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



05

慢性泄泻



李某,女性,45岁,工人。1986年9月5日入院。


腹痛泄泻3月余,泻下糊状便,多则日行7~8次,少则2~3次。曾服黄连素、痢特灵、中药等治疗未愈,且感肛门坠胀,胃纳不振,形体消瘦。


体检:神清而萎,腹软,左少腹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细滑。


化验:血象中白细胞及分类正常,大便培养阴性。钡剂灌肠摄片示乙状结肠粘膜粗糙。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12~18厘米处肠腔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较多,未见溃疡。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系脾虚湿胜,运化失司,升清泌独失职所致。


但因患者曾服中药数十剂无济于事,故予中药保留灌肠。方用黄柏10克,穿心莲60克,生地榆30克,浓煎150毫升,每日1次。连续应用14天,腹痛泄泻消失,大便成形,日行1次。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慢性结肠炎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使药液直接作用于肠腔粘膜病灶处,疗效优于汤药内服,收效快,疗程短,病人易于接受。



06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一、灌肠药汁温度适中,不宜太热或太凉。


二、灌肠前先排除大小便。


三、灌肠时患者先向左侧睡,将肛管涂些石蜡油,插入肛门要深一些(约10~15厘米),灌肠时速度不能太快,灌完后患者俯卧一会儿,然后向右侧卧,尽可能不要解出药汁,以便使药汁在肠内吸收而起效用。



注:本文选摘自《叶景华医技精选》,叶进、朱雪萍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晨中医-中药穿心莲
治疗胃肠炎的中成药
家庭必备的几种“中药抗生素”
善用中药抗生素:双黄连清热 千金片专治妇科
穿心莲,不太常见的中药,看了它的功效之后你绝对不会失望!
穿心莲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