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出血、脑梗死、脑瘤该如何扶阳救逆?(一)
前言
脑病(脑出血、脑梗死、脑瘤)是危害人的较严重的疾病,自古以来,视为不治之病,医者畏之为难也,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寻找对脑病的好方法,但尚未见过理想之策,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集祝家之专论,研古今各家的思维,在扶阳思想的探源和历代医家对扶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治疗脑病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出扶阳论治脑病的思路与方法。
一、扶阳
思想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忘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日以光明,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是像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是激发、顾护阳气。如果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的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从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是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生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四肢百骸的病程中,归纳起来为痛、瘀、积等主要的病理改变,而痛、瘀、积的形成中,十有八九与寒有关“因寒而痛”成为痛的主要原因。而用热性药痛可消失,“寒则血瘀”而用热药瘀可以消除,“因寒而积”积指肿瘤、脑瘤,因寒而发,而用热性药而解。在脑中风的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 、脑萎缩、脑痴呆、脑瘤皆多寒而成。皆是阳不化阴,阴邪成形,阳气机能消除,阴气而阻滞。若阳气一旦失固 ,寒气得以凝聚,不是痛疼发作、就是血瘀而成阴症、或者积而成肿瘤,因而提出:“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血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痛无热不消、瘤无热不解”温热扶阳的新思维新方法。这个理论的建立对治疗脑病创出了一条新路。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脑瘤的生存率。
“ 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是用生活中 朴素的哲理来说明热的重要 ,进一步论述了热不到沸点不得沸、热达到极点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才能达到破冰化水的效果。来引深热是动力,热是机能、热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沸水化冰只温不热势单力薄,如飞机上天的一刹那就得消耗几吨油,卫星上天需要火箭的动力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不说万物生长靠月亮?因为月亮的光还是太阳给的。夏天很热的时间庄稼才长得快,所以夏长秋收冬藏。
“血无热不行”《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者消之去” 气血同源,阴阳合一,气属阳、血属阴,阳属热、阴属寒。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停一刻,阳走了阴肯定跟着走,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一散,阴体即亡。《内经》理论:“有阳者生、无阳者死,有一份阳就有一份生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大地需要太阳,所以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的防卫能力,防卫能力减弱就会招来病邪的侵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内经》还讲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阳气就是人体的保镖,他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安全,任何人,只能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生。脑中风的病因重点是血瘀、水瘀还有其他原因。那怎样血瘀而散,水瘀流畅呢?因为,血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输布运行,津液都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有正常的机能活动,生生不息,阳气不足,最明显的湿邪过重,阳气的上升或减少,血流缓慢,按照血不行则为瘀,为脑中风创造了物质基础。
为什么阳气会减少呢?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五脏与神、魂、魄、意、志与大脑功能相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不调和就会影响到五脏功能的混乱,反过来五脏受到侵害又影响到人的情志,人体呈现出阳气虚弱的状态。
经济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生活时尚,节奏加快,满足不了人本性的要求,给人的压力逐渐增大,也就是消耗精神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状态,现在损害人体精神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社会的信息,大脑里充满各类信息,比如听到不好的消息,生气发火,很可能马上就感到一股气流直冲到头顶上,一些人会突发脑中风,脑出血,因而说信息是污染伤害人的,但他是无形的,冬天严寒要伤阳,而现在的夏天伤阳也严重,如每天喝冷饮,吹空调,很多伤阳的因素,这就是脑中风发病的原因。
《内经》云》“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生阴长。脑中风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阴阳对立统一,协调正常生理关系,如果遭到破坏,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是阳气,阳行一寸,阴既行一寸,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不足,阴气阻滞,疾病乃生。《内经》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上下内外,息息相通。这就告诉我们阳气虚衰是发生脑病的主要条件。
“瘀无热不散”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发生脑中风呢?气血本来循着经络脉道而行,周流不止,循环往复,就象地上的河水沿着河道流畅一样,因为寒气会使物质趋于凝结黏稠,当寒气侵袭,就会瘀堵不通,如果脑脉络不通,就发生了瘀堵,这时候就会不断的调动能量(阳气),试着打通瘀堵,就像河道有瘀塞,后继的河水不断冲击瘀堵,越积越多,如脉络一样堵塞,脉络支撑不住就破裂而出血,瘀血阻络是脑梗塞的根本因素。
现在认为脑中风是内虚引起,内虚的条件是阳虚,因为阳是动力,阴是物质,瘀是物质,那么为什么会瘀,那就是缺乏动力的阳气而造成瘀的因果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内含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肾藏精以化气,元气为脏腑机能活动,气血运行之原动力,正如《医林改错》谓。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占为瘀,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血脉不足,血行缓慢而瘀。
清代王清任大医家发现了血瘀才知道诸病发生原因,创立了五个祛瘀汤,特别是脑病中,发现了半身不遂,偏瘫麻木是气虚血瘀的结果,提出补阳还五汤,这是治疗脑病划时代的进步,推动了治脑中风的效果,补阳还五汤。黄芪在一个处方中达240g、在实践中 对脑中风的缓解也不十分明显,发现益气不温阳,达不到通经活络,消除瘀血的目的,只有在益气的基础上加温热药如麻黄附子二辛汤,体会到益气活血不加热,血流缓慢肢体发凉,曲屈不能伸,挎栏臂,划圈腿,失语等后遗症。在补阳还五汤 的基础上,加用参、附、麻、辛药疗效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我们在彩超的观察下,单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的血流粘稠度,或颈动脉内班块的消失情况,与补阳还五汤加用附、麻、辛汤观察斑块及血流变的血粘稠度改变有明显的区别,用温热药和不用温热药大不相同。治疗脑中风的脑梗塞、脑出血应用大温大热、阳中之阳的温热之药药有明显的温其血、肌、筋骨的作用利用热之血行,热之瘀散、瘫痪的肢体才能得到恢复。
“痛无热不消”在五脏六腑、风寒暑湿燥火、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四肢百骸、等病病变中,疼痛每每都要出现,而且,频率发生较多,在临床上能够把疼痛解决,就把主要矛盾抓住了。疼痛是最敏感的一个症状,解决了疼痛的问题,其他问题就一迎而解。《内经》的《素问.举痛论》讲到“寒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塞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经脉受寒则收缩,经脉收缩则曲屈紧急,外边的经脉受牵引,就立刻发生疼痛,只要得到热气,疼痛就立刻停止,素问的“举痛论中”列举了一些疼痛的例子,一共举了十四个,可在十四个痛疼的里边却就有十三个都是寒引起的。只有一个例子是热引起的,可见疼痛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寒”,为什么会寒呢?与谁关系最密切呢?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经络不通、血脉不通痛就会发生。主血脉的是心,病机十九条讲到:诸痛皆属于心,痛与心肾有密切关系。为什么呢?心为阳中之阳, 就是太阳么?日照当空阴霾自散,如果心阳足,寒水起不了作用,痛也就消失了,那么治痛的药就是附子,附子性热可直接破阴回阳而止痛。止痛方选用“消积止痛散”。
“瘤无热不解”关于肿瘤是如何形成的。《内经》《素问.举痛论》。言:“寒邪客于小肠膜源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气血稽留不得行,故宿而成积矣”。积指的就是肿瘤。如果是脑瘤把阳排于外,阴邪占据了阳位,血瘀、水瘀、积块阻滞了,清阴不升,浊气不降,脉络瘀阻、络破血瘀、血瘀不行则为水、积就慢慢增大、肿瘤也就形成。在《内经》思想的指导下《素问.上古天真论》“怡谈虚入.真气从之”是为了保全真气,并强调了阳气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相当广泛和重要,心无阳则血不运,脾无阳则水谷不能化,肝无阳则疏泄不行,肺无阳则 宣降失司,肾无阳则浊阴凝闭。脑无阳积阻升降,这就强调了阳气宣通的重要性。阳升则阴降,阳降则阴升,阳气布运流利。是阴阳升降的必要条件,而肿瘤的病因病机为阴血集聚。阳气虚损、寒积血瘀,寒邪伤阳,因而指出温热扶阳是治疗脑瘤的一大法则。最近美国的一位医学专家提出体内肿瘤的中心温度,在零下八度,这就给治疗肿瘤用温热扶阳法提供了可靠的病理依据。
我体会到:采用温热药物治疗脑瘤,具有显著的疗效。据有关文献记载,多数肿瘤病学者都认为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治疗脑瘤,应当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岂不知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我提出治疗肿瘤应以阳化气、温热扶阳、温通脉络,消散肿块、化痰散结为大法,以附子为君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用辛温发汗之法,解开皮腠,通调水道,使尿量增加,脑压下降,瘀血得化,从而起到热能化冰,斩关夺将,破阴回阳,辟秽开络,化瘤为血,散结活血,气血得利,经络得畅,脑瘤顽疾自可削减,以至消失而痊愈。
   二、扶阳
思路
   为什么温热扶阳法能提高治疗脑病中的脑瘤、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植物人、脑痴呆、脑萎缩呢?它们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来此扶阳思想的探源,扶阳思想的继承和扶阳思想的发展。在《伤寒论》有辛温法如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辛温辛热法如孙思邈的大小续命汤,温热扶阳法、心脑复苏汤、四逆人参麻黄细辛汤,这些法则与方剂进入脑病的治疗打开了用中医中药治疗脑病的大门,还是独树一帜,是应用《内经》观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正指的什么呢?正指的阳气。脑病发生与否除与邪气有关,更重要的是阳气起关键作用,阳是动力、阳是机能、阳是生命之源,阳机旺盛、邪机衰亡,决定生与死,因为一切症候的消除,是在治人而不是治病,疾病是局部的表现,阳气是维持整体活动的能力,阳机是用药上的进与退的准则,通过提高阳机的能力,正胜邪去,化逆为顺,提高阳机的机能是治好病 的中心。平乱祛邪首先扶阳,阳衰一寸病重一寸,阳增一分邪退一寸,正邪在疾病的搏斗中,正胜邪负,邪去正安则病自愈,善护阳气者是治脑病的秘诀。在治疗尽万例脑病总结出一个道理,温热药中居有提高阳气的机能。
用温热扶阳法,在实践中摸索出来一个法则,因为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阳占得多,还是阴占得多,病的表现千变万化,是繁杂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开与合、寒与热、虚与实,这么一些矛盾的表现在脑病的合并病当中,归纳为一开一合两大症,在开症中如:发热、流汗、流泪、咳嗽、流涕、多尿、出汗、泻泄、哮喘、呕吐、腹胀、出血、黄疸、酶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在合症中如:肢体痉挛、抽风、失语、尿闭、尿少、脑梗塞、肠梗阻、脑瘤、癌症、脑萎缩、脑痴呆等,开症的病因是阳机不足阳不敛气,合症的原因是阳不化气而成形,在治疗法则上开症宜以阳敛气,合症宜以阳化气,也就是说,合症也好,开症也罢与阳有关,因阴阳合一也。开为阳,合为阴。阴阳之症为什么都要以阳论治呢?因为阳主阴从,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一切能量来自于太阳,不是来自于月亮。“医理传真”一书序言中讲,沉潜于二十余年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阴阳不是二是一。阳要能主,阴要能从,阳主阴从称阴阳合一。合者开之,开者敛之一阳也,中医治病就这么简单,但必须结合四诊八纲来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因为人是个整体,中医治病治的是人,而不是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施方的依据,切不可把温阳一法领驾于八纲之上,否则会延误病情,犯治病不治人的错误。
在治疗脑病与合并症中采用,如心衰的病人:附子加苓桂术甘汤,肺癌:附子升麻加清肺滋阴汤。泌尿结石:附子加八正散。高黄胆:附子、赤芍加小柴胡汤。乳腺增生:附子、急性子加半夏厚朴汤。脑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汤。脑梗塞瘫痪得效汤:附子麻黄加补阳还五汤。脑出血、脑昏迷:附子人参四逆汤、心脑复苏汤。多汗、附子地骨皮加桂枝汤。心绞疼:附子麻黄加桔梗白散。肝脾肿大:附子、柴胡芍药汤,风心病:附子加瓜蒌加薤白汤。糖尿病:糖维佳或附子益智仁加六味地黄汤。以上的经验用温热扶阳法也没有排斥八纲辩证,也不把温热扶阳法驾于八纲之上。加温度、热度,阳度。也只有阳气才能有热度和温度,阳气作为八法的推动和提高疗效的机能。
未    完    待    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
温热扶阳治脑瘤
中医扶阳法治脑病经验 瘀无热不散
浅谈温热法治脑病用药
[转载]温热扶阳治脑瘤
中医扶阳治脑肿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