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衙庄小识!葛衙庄的历史你知道嘛?

转塘、双浦、之江地区,第一生活资讯服务平台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转塘生活报


葛衙庄,地处龙坞茶镇以老焦山为主峰的丛山峻岭(古称“横山”)的东南麓,龙门溪干流的南畔,因明末官至户部侍郎的葛寅亮在此辟私家庄园而名,距今已经历了400年。岁月迁演,世事巨变,葛衙庄,也由最早的庄园转变为如今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块,不变的,是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她包容多样的茶乡禀赋,是她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

据葛氏家谱记载,龙坞葛姓大多是绍兴葛氏的后裔。葛氏传承至第七世,有兄弟三人分别来到原转塘镇的午山村(王衙庄)、原龙坞镇的葛衙庄村和龙门坑(坎)村。明隆庆四年(1570),葛氏名人寅亮公出生在转塘午山村,后在葛衙庄村置别业。葛寅亮在此建庄园,葛衙庄的村名由此而来,至今葛衙庄社区的居民大多数都姓“葛”。

1949年后,葛衙庄为杭县龙坞乡三村。1956年,与慈母桥、何家村合并称横山农业社。1958年,为杭州市西湖区上泗公社龙坞管理区葛衙庄生产队。1962年,为西湖区龙坞公社葛衙庄大队。1984年,改称葛衙庄行政村。2003年,撤村建居,葛衙庄村建制为社区,经过2007年原转塘镇和龙坞镇两镇合并后,成为现在的转塘街道葛衙庄社区。



葛寅亮其人其事,本刊已作过相当多的介绍,如他孝顺母亲、以身殉节等事迹,早已有口皆碑。至于他的勤勉学问、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同样高风亮节,感人良多。

葛寅亮的祖父朴庵葛公,为云栖莲池大师株宏的俗家弟子。父廷禄,好为乡里做善事,曾与云栖僧人一同修重建大朱(诸)桥,又建陡门闸(千金闸)以灌溉农田,乡人尊为德长老。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葛寅亮深受葛氏家族善良、正直的家风影响。当时朱桥、百丈里有良田千顷,每逢大旱灾,则横山溪水涸竭,河床龟裂,这些良田便会减收甚至绝收,乡里百姓就会因闹饥荒而受苦。为了解决因天灾而导致的人祸,心系百姓的葛寅亮在朱桥重修陡门闸,又在象山重建韩家闸,汇蓄溪水用以灌田。从此,这些田地就旱涝保收了。当时人称这大片田地“闸里田”,称其闸为“千金闸”,葛氏家族也由此富裕。

葛寅亮后建庄园别业于横山溪旁,他的后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乃有如今的葛衙庄。

葛寅亮为人严谨,说话办事刚正不阿,所学承袭阳明学派,儒理并重。他曾设教于西湖“南屏书院”,弟子多时可达数百人,学者称他为“湖南夫子”(因南屏书院在西湖之南的南屏山麓)。


虽然现在葛衙庄社区的居民早已不再主要依靠种茶维持生计,但数百年来她毕竟是个地地道道的茶村。明末时,种茶农户已有30户左右,种茶约40亩,茶山分布在青山、马鞍山等处,所产茶叶销售至留下茶市街和转塘等地。清末民初,由于战乱不断,农民无法安居生活,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全村茶园仅100余亩。

新中国成立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村里发挥集体力量,将村前村后的大片荒地开垦成茶园,茶叶生产得到很大发展。至1961年,葛衙庄有茶园300余亩,亩产达到103斤,所生产的茶叶由各生产队集体拉到龙坞收茶站统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在青龙山等地开垦了一部分茶园,到1983年有茶地350亩,年产旗枪茶246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村3个生产队的茶叶分别由100多户茶农承包,最多的承包7亩多。1985年后,旗枪茶改制为西湖龙井茶,品质要求更高,炒制也更精细,因此茶叶产量有所回落。茶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之后,炒制技术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后,这里每年的龙井茶产量约在10吨上下。

回眸过往的时日,龙坞茶镇的核心区块葛衙庄社区的历史文化、茶文化无不熠熠生辉。虽然现在核心区块那些房屋建筑因茶镇发展与建设的需要而大多推倒重来,但历史如刻如烙,乡土文化常活常新,它们活在茶园里、山道间、溪岸上、密林中,更活在茶镇百姓的口耳相传、言授心领中,活在各类各样的典籍文字记载里……悠久、多元的钱塘“横山”茶乡文化,就如同一罐历久弥香的西湖龙井茶叶,它在静静等待时机,等待着新鲜滚烫的热水注入,冲泡出更为香醇、更为诱人的茶汤,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闻香而至,驻足流连……


来源:西湖问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重庆最美的登山步道,最佳的采茶圣地帮你找好了,出发吧!
勐库镇懂过寨普洱茶介绍三
河姆渡茶叶
“小兰花”香飘大别山
明前茶飘香 茶农采茶忙
满坡满岭的茶树在摇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