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这些金银器是这样做成的…… | 旁浙博引

孤山馆区精品馆正在展出的

“错彩镂金:浙江出土金银器”展,

小伙伴们来了么?

是否被那些做工精细的金银器所震撼?

废话不多说,

先上瑞兽图镇楼!

在没有机器的时代,

工匠究竟是如何做出

如此华美的金银器的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唐宋以降,就是经济富裕、人文荟萃之地。伴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金银器的追求也就是自然之事了。南宋一朝,定都临安,推崇简约风尚,当时的金银器在造型上呈现简约之风,但是在细节处却极尽工巧,体现了匠人高超的工艺水平






      

       浙江地区出土的金银器主要集中在五代、南宋、明清时期。这些金银器运用锤揲、錾刻、镌镂、鎏金、炸珠、焊接、累丝、镶嵌、点翠等技法, 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


锤揲

      这种工艺充分利用了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成片状,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种造型和纹饰。这一工艺成熟于唐代,宋代时获得了更为巧妙的应用。

南宋 银鎏金桥梁式二花头簪(一副)

通长11厘米,宽7.8厘米,高2.4厘米

白马镇高爿[pan]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馆藏

二花头银簪,花头由两片锤揲牡丹纹银片合焊而成,正面装饰菊花纹。有“沈壹郎”三字戳记。


錾刻

        錾刻,也称雕刻、镌刻、镂刻,指用錾刀在器物上刻划,是器物成型之后的进一步加工技术,主要用于器物纹饰的制作。錾刻工艺非常复杂,可在器物的表里同时使用,既可以平面雕刻,也可以剔地錾刻而将花纹突出呈浮雕状,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镂空法是錾刻工艺的一种特殊形式,錾刻掉设计中不需要的部分,形成透空的纹样,也称为透雕。


南宋并蒂瓜头簪(四件)

通长16厘米,宽2.8厘米

白马镇高爿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馆藏

四件一组,片状,簪首镂空并蒂瓜实,花叶繁茂。簪身錾刻卷草纹。寓意瓜瓞绵绵,子嗣繁衍。


镌镂

南宋  云托月镂空方孔钱霞帔坠

通长5.9厘米,宽4.3厘米,高0.4厘米

白马镇高爿窖藏出土

浦江博物馆藏

霞帔坠整体呈圆形方孔钱形,一面镂空水波纹上有云月及星辰纹样,另一面镂空花卉纹。方孔钱上有镂空的绦结,以方便穿系。


鎏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南宋  花卉纹银花钿

长11厘米,高1.6厘米 

1983年3月永嘉县下嵊乡山下村出土

永嘉县文物馆藏

银质,通体鎏金。由钗杆、横枝组成;杆扁平,上托镂空细花弧形带状横枝,枝上嵌葵、菊花,以细珠纹为外缘轮廓线。


炸珠

      炸珠就是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还有的炸珠是把金碎屑放在炭火上加热,融化时金屑呈露滴状,冷却后成小金珠。炸珠通常和掐丝编织镶嵌一同使用,汉代这种工艺就已经出现,唐代仍很流行。


六朝  炸珠双龙纹金带饰

长7.4厘米,宽5.4厘米,厚0.9厘米 

余姚市出土

余姚博物馆藏

长方形金带饰,正面用炸珠工艺装饰两大两小双螭龙,蜷曲交缠,遒劲有力。为典型汉六朝时期金饰工艺。


焊接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在古代,焊接除了被用来锻造刀剑等军械物品,还被引入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宋  银鎏金菊花纹耳环

长5.2厘米,宽1.7厘米 

杨岭宋墓出土 

临安市文物馆藏

银质,鎏金。上部模印錾刻一朵菊花,下部雕刻两层祥云。菊瓣、祥云边缘均錾刻联珠纹。 耳环脚从背面焊接菊花、祥云。


累丝

      累丝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将它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明  蜂蝶赶菊金累丝簪首

长6.9-7.7厘米,宽4.5-5.5厘米 

1956年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整个簪首运用金累丝工艺制作出蜂蝶嬉戏于菊花之中的景象,繁而不乱,精彩非凡。


镶嵌


明  嵌宝石榴树形金发簪

长14.2厘米,簪首宽8厘米 

1956年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簪首以累丝工艺制成果实累累的石榴树,石榴果实上嵌有各色宝石,枝叶间有绶带鸟嬉戏。果实与枝干之间用弹簧金丝连接,走动起来,定是摇曳生姿。石榴多籽,装饰在头簪上有祈求多子的吉祥寓意。


点翠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明  银帽饰品(三件)

长5.1厘米,宽3.6厘米 

1968年5月袁炜墓出土 

余姚博物馆藏

雨滴形银帽饰,分别装饰蛙纹、凤纹、寿字纹、鱼纹。 残存点翠痕迹。


……

有没有深陷匠人们精巧的手艺

无法自拔?

有没有想带着这些工艺知识

再来次博物馆之旅?

展讯信息


(点击上图查看展览详情)


错彩镂金——浙江出土金银器

展览时间

2016年11月26日——2017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传统金工中最常见的几种工艺
鎏金伎乐纹银盏托·唐代|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唐代金银器的制造工艺
图解金银器制作工艺★金银饰品欣赏
传统鎏金工艺 博物杂谭 中华博物
浅谈唐代金银器的发展 令人大开眼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