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彩陶文化的艺术性


  从岩画的随意性向寓意性演变的过程中,彩陶文化给了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彩陶画面的流动感,另一方面是实用器物的“流动”所带来的传播价值。这两方面都大大地推动了绘画形式的交流。

  彩陶的出现,是最早先民赋予人造器物的绘画形式。彩陶以泥质陶土为主,质地细腻,以朴拙的气质表现出先民的智慧,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知道,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类有意识的艺术形式是抽象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其造型艺术灵感的源泉是记录生存的图解,又是对超自然环境的求解,逐步演变成对自然的信仰,积累起一种有意识地思维活动。

新时期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如果要追溯绘画的渊源,我们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出现在陶器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当时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称作彩陶。中国彩陶的出现年代,大约距今五六千年之间,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这与北系岩画出现的地点一致,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相近。
  彩陶纹饰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纹饰与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和动物或昆虫等形象。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种类也非常多。常见的彩陶纹饰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其线条画得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均衡、变化,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
  在甘肃马家窑一带发现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大都描绘有水波纹、旋转纹图案。这些图案匀称、流畅,富有一种原始性的精彩,看上去真有行云流水之感,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平和而亲切。面对这些史前的文化遗存,我们会很容易地联想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猎、捕鱼,女人从事家务或采撷。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派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马家窑类型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的彩陶纹饰则发生了变化,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粗犷狞厉,甚至有些神秘怪诞。这说明原始绘画的意图开始从器表上的情趣向折射社会动荡、反映社会矛盾方面潜移,图案具有了情绪性。


马家窑彩陶

  这一点,我们从史前人的绘画趣味上,隐约看到了原始社会开始走向解体,社会发生变革、战乱、动荡等不安情绪在图案中流露出来。
  当然,由彩陶纹饰图案所引发的想象,并不是我们后人的主观臆想,或是用当今的绘画语言来诠释彩陶纹饰的表现思想。源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观性,我们从历代图案和绘画中,若隐若现的都能看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以及一个时代的主要精神。
  这一点,在中国连续性的王朝更替中,由绘画而折射出的社会风貌、文化基调、信仰思维隐显的愈加明了。与宗教绘画的发展一样,在原始美术的根底上,绘画对所谓超自然的、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的敬畏、恐怖和崇拜起到了直接的解说。其目的是以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形成宗教美术。由于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王朝更替最为频繁的国家,不同其他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文化与宗教的更替。不同的是,中国文明具有继承先贤思想与统治文化的连续性,由此滋生了中国绘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歌颂和隐晦时代的文化工具。
  研究彩陶纹饰,令人不得不折服先民的智慧。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虽然动物纹非常简练,但表现得还是栩栩如生。例如,自由自在的鱼在“水中”游动,鹿在奔跑,狗站立在叫,这些绘画技巧不仅娴熟,而且还表现出动物的神态,显示出原始作画者捕捉动物瞬间特征的才能。从绘画的角度看,半坡村人已经开始把具体的物象变形成装饰性的图案,并在其中注入了某种观念。这是一种附加到实用器物上的绘画思维方式。再如,半坡村人把一条鱼的侧面分割为鱼头、鱼身、鱼鳍几个部分,用直线、弧线、三角形和圆圈等来表现生活中的鱼,这种绘画的表现意识反映出画者对鱼的图形归纳。
  另外,在半坡村出土的彩陶盆上,还有一种人面鱼纹的图形,画者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织成很有规则的图案,旁边有一条鱼在“水中”游动。这幅构图严谨又略带神秘感的图形,颇让考古学家费解。有人说,这不仅是美化实用器物而已,很可能与庆贺春天到来,祈祷丰收的祭祀活动有关联。如果真是这样,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早带有原始宗教意义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陶器中,一件内壁绘有“舞蹈”纹的器物上,画了五个跳舞的人,他们手牵手连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绘舞蹈的图画,又是一个装饰纹样的图案。

彩陶的纹饰 图片来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彩陶纹饰的特点是密集,以线为主且粗细变化不大,画者用线的曲直来表现“动”与“静”的视觉效果,以线的方向变化来表现旋转。这种旋动的线条纹饰,由于线的密集和加粗,图形动感特别有力,粗壮而浑厚,就像黄河水的漩涡一样,因而称之为涡纹。涡纹动感的纹饰往往配以规则的水平线,以静衬动,而且还常常用大的圆点压在线上,这是在此前的彩陶纹饰上不多见的绘画形式。在彩陶纹饰所具有流动感的线条中,常出现凝冻的效果,有相对静止的感觉,这样显得动中有静,增加了纹饰的节奏美。而在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纹饰上,纹饰规律很讲究主次画面的安排,以及动与静的搭配。这一点,证明彩陶纹饰具有了审美的趣味。
  如果说,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么,彩陶的出现就是先人有意识地赋予实用器物原始的艺术性。从艺术技巧看,彩陶纹饰看似简单,技法稚拙,其表现手法单纯而简练,形象生动质朴,结构规整,特征明显,笔触粗放有力,富有装饰性和节律美。然而,从彩陶纹饰的绘画线条上来认识,可以判定毛笔已经出现。虽然毛笔的实物证据缺乏,但我们从彩陶上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可以证实。可以说,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富艺术性的美术作品,也是与岩画共同发展出来的绘画语言。(摘自刘工/著《中国绘画的精神含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陶纹饰艺术性琐谈
中国原始陶器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彩陶
中国早期绘画发展概说
考古学中器物纹饰研究存在的问题
甘肃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与希腊古典时期彩陶纹饰之意蕴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