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柴珠”根艺 —— 郑世有根艺艺术雕刻

郑世有,字小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专学历,68年出生于浙江兰溪梅江镇。原从事木雕工艺,后专业创作“柴珠”根艺,立“以柴成珠,变废为宝”之理念,号称“柴珠人”。



—— 郑世有“柴珠根艺”之棱块雕 ——


棱块雕是作者郑世有从家乡巨匠方增先的“积墨人物画”技法效果中得到启发,并运用到“柴珠根艺”的人物创作中。“棱块雕”是在根材适当的部位用凿,即凿又劈,顺其自然之纹,劈凿出造型与脸部表情的手法。“棱块雕”除了有内在木质的肌理美外,更多了一些刀痕美,恰似绘画中的笔触也好比国画中的焦墨,积墨的美术效果。这种技法从表面看,块面相接、有棱有角又有刀痕隐约其中,再通过特殊工艺的处理后,又能显出刚中带柔的效果,很适合表达男性的阳刚之气,在欣赏中比传统根雕手法更有雕塑的体积感和立体感;从内在审美的效果来看刚劲有力、似有胫有骨,特别适合表达一些沧桑、悲壮的人物主题,像一些精忠爱国的志士、保家卫国的烈士、刚强坚毅的好汉、以及凄凉沧桑的文人学士等等。


【国之巨匠】独家专题-免费投稿


“柴珠根艺”创作中“棱块雕”,一般用于作品中脸部表情的刻画,利用根材自然纹理的走势,过渡到根材的自然美中,使作品融为一体、谐调一致,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棱块雕”这种沧桑、悲壮、刚劲的美术效果,更能唤起根材中的那些自然苍老、斑驳、断裂残痕、结疤、残缺等等的美感,在作品中真真的起到画龙点睛地作用。


噩啸(槐木)


二泉映月(浙江省第六届根雕博览会金奖)

感慨

屈原系列之指九天以为正

头胸像系列之“名人风采”



头胸像系列之“先烈”


—— 郑世有“柴珠根艺”之意象雕 ——


意象雕:着重“雕还原于自然”的手法,以融合于柴根之中而不见雕痕,雕似未雕,已达到“似曾无意却有意”的效果,弥补柴根造型中神韵之不足,使“雕似自然”而“胜于自然”。作者通过自然柴根的造型和意象雕的手法,来达到即夸张又不过的自然的写意性的审美目的。


世俗的深渊

头胸像系列之“先知”获2012中国根艺美术特级精品奖

喜乐

忠魂(银奖)


庄子之坐忘

—— 郑世有“柴珠根艺”之剥琢雕 ——


剥琢雕是在传统雕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斑驳、剥琢手法的处理,已达到历史陈旧感、沧桑感的美术目的。为了更好地与具斑驳感和沧桑感的柴根深融为一体,为作品的主题创作出更浓厚的思想内涵,就需要多种剥琢雕的手法来增加内容,可加深是与不是的雕琢感觉,剥啄形成的斑驳感疏密有致,虚实结合,根据主题的区别来达到审美效果,还可以根据木质的区别来塑造不同的质感效果:有如久经风吹雨淋而成的残木骨核、斑驳的断墙残瓦、风砂洗礼的风凌石、戈壁玉的坚硬柔润感,以达到似成无意却有意的自然目的。


“本愿”(花梨瘤)“百花奖”金奖 

《李玄济世》获得第五届中国木竹雕展“金奖”

风萧萧

君临

致虚守静

—— 自幼酷爱工艺美术的小记  ——


    郑世有自幼酷爱美术,勤劳好学,自十来岁的小学开始就喜欢画画和做一些小工艺,玩耍各种小手艺,如自行雕刻有手上带的桃核小篮子、小印章、小根雕摆件、自创编织各种花样和文字的麦秆扇子;也乐意经常帮家中或亲友家做一些工匠活,如木工匠的简易凳桌、鸡笼、猪栏、楼梯等等;泥瓦匠的水泥台阶、洗衣池、屋顶翻漏、砌墙等等;篾匠的劈竹皮、编好几种简易的小篮子;还有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学学打毛衣、修锁修手电筒等等,反正属猴的猴性空不得什么都喜欢做做。直到家里要做一套古典的雕花家具,就自荐要自己亲自做,并到相熟的大朋友处借来雕刻刀具,就开始做真真意义上的木雕,并一发不可收势地喜爱上雕刻。


强强


曹操

憧憬(非遗薪传-浙江根雕艺术精品展金奖)

寒山问拾得 红酸枝


嫁衣初试


丝路情

—— 柴 珠 说 ——

 

根之艺自古有之,古时浙中、东多能者善作“柴株”①,为人、为物栩栩如生,故誉师者为“柴株人”,所作之品为人者亦称“柴株人”。吾籍其名更为“柴珠”,“柴”者燃之材,“珠”者,珍珠也,以示其贵,取以“柴”成“珠”,“变废为宝”之意;柴砍之余所剩之蔸,乡音曰“柴株”,而谐其音。取“柴珠”为堂号,以励吾志。①“柴株”:为灌木之根,浙江东部和中部地方的方言。

柴砍而复生,生而复砍,故其蔸多奇异之状,乃今“柴根雕艺”之良材也。

根之雕物,出之智慧,书香好逑;民风所及,草堂雅致。根作之行也依国运民生,国盛则民丰,民丰则艺昌。今之根艺自“马空冀北”(中国根艺学会会标)而势之空前,可登大堂,形无不及,意入其微,思至国事,而及鸣虫;新则直求意象,奇则巧夺天工,给朽柴以灵性。

“文之为德也”,元自太极、易象、鸟迹代绳,而后遍及万物,以至文其事理。《文心雕龙》曰:“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若根艺缺其文,何谓出之智慧?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以著文相论。

 根艺者遍布各地,同其殊好而以共议。吾亦榜古:“要约明畅”而避“痛人恶烦,羞学章句”,即有此半文之说,而挤于间,共相与论。

(一)共  性

艺之旨意,即为共性。文或偏而不周,艺可无所不及,古称“文艺”,文随艺行,艺以文用,遍及至微至深。自圣贤著经,帝王阅历、文博文学、武通武艺,以至渔识鱼性、樵明柴理、耕知节令、读达书理。皆自幼承书香墨气、乡野风土,其品性之本也,三教九流自上而下皆依地域之文艺而默化也。

自始祖穴居,经草房土气,豪宅华堂,乃至摩天,莫不追及其美饰,以染其心而得慰悦,今又仿石造林,寻游胜地,而求其自然之美。美者,乃心欲之上乘,亦为艺之所归。然艺之万变亦不离其宗:美物美心为艺之所求,而“自始即具‘助人伦,成教化’及悦人、慰已之使命”。

(二)本  性

自然之美乃根艺之本性。形神文质,奇巧拙朴,皆为其性;神韵情感,庸雅典俗亦籍此美而露其心境。或曰:所琢者达意即可,切毋以形似而过之。表里肌肤,洞穴疤痕,亦乃此美之本,故显明为宜。而纭纭之美当用之以心,方真美矣。

(三)风  格

艺演亦如“易象”,自二极四象,八卦而复,以及无穷。然其之一,亦具个性。根艺出于艺,分流派成风格。单者:独一而无类同,以孤品而尽现个性。复者:技艺涵养,个性类聚为风格;地域文风、风格汇集而成流派。

(四)流  派

流派,地之文风、材之形性、作之风格,汇集而成流派。东南闽浙,历来好琢,况不乏根材,故善精雕于局部,而誉以根雕之乡也;南疆亚热,树繁木杂,形奇质良,幽香华贵尽显自然;西北不茂,然有柏、杨,经风沙天雕成趣,不琢可为美也;东北浪木,取材于江底,乃激流冲刷成型,亦美不胜收。余者云云,不胜枚举而介于此间。

(五)雕  琢

取根而雕之,曰“根雕”,或称“奇木巧雕”,“柴珠雕”等等,统曰:根艺。名即施雕,何患根之不可雕乎?雕者,人之为也。其雕之寡众,皆因材施艺,以技取巧。初雕于取材、去垢、剔朽、裁取、雕刻,终于润饰、命名;精雕细琢于局部,简刻大概于意象;隐则雕于构思,露则明于毛发。然雕以不伤于自然而巧夺天工为妙哉。

(六)技  巧

技法乃艺之基,作之法也。根艺之技法而重自然,雕而无痕,天人融合,是谓作者之求也。技之巧妙,曰功夫,也谓功底,此巧不易却无穷,是技熟可生巧也。然随心之欲,以机而易,方为巧之妙矣。又云:不论其做而观其效,反之,欲达其效而求技变,法即有道也。

(七)构  思

取材观察,定其基调,读其形纹,选其面向,巧用其美。勾勒试观其味,审其构图遮盖其余,反复端详取其优。动静张驰,依据经典;内容思想,向美上善。图构整体之美,乃视觉之首感。气聚而紧凑有秩;势张而不脱其心。呼应对仗,稳险方圆,皆矩于风格,规于艺境。

(八)制  作

根艺之作劳心劳力,始于觅材而终于命名。觅材者:凡遇形奇、势强、质良、文美、或具极丑之状、或具极趣之态,皆可取而留之,待灵感至而可再作,若材型主题迷茫,则需时日再而复察,终可得之于心。

工之初先于除垢剔朽,根之皮常应除之。法一:趁鲜以钝锤轻击,继而细刮,粗刷撮擦,并以水冲净,使根裸若肌肤。法二:取新旧之材泡于水,而期半载,捞而并既除其皮,可自脱尽于缝隙,裸之色可呈灰黑或红褐。此法于防腐蛀亦具特效。若偶得特美之皮而欲留之者,当从慎而处,唯重以防霉蛀及其皮剥落耳。另有:沉木、古桩、残骸,洗净则骨露,美轮美奂矣。

制作之难,难于构思,而其皆基于实作之经验,文思之积累,亦始自情感、想象之激发。构思毕,则乾坤定矣。继而裁取,施雕,自整至细,皆以整体之神韵为重,故作时须常观其效。粗犷、细腻之度,应以其题凭思而作,当以自然为本。细则雕痕柔和而和谐统一;粗至刀斧豪放而融于一体。雕之得当,继而细磨周体,使之浑然谐调。

着色上光可分而操之,亦可一气呵成,或以惯用,或别具一格,然不离其题即可。

“光”有亮、亚、素。“亮”者,光强而刺眼,常使以具类而显其华;“亚”者,光柔而温和;“素”者无光而朴,并具乡野气息。因艺不华饰,故根艺多选“亚”与“素”者。

“色”者,具以突出、和谐、对比和返自然之功效。“色”分水、油二性,水性者,溶于水,兑水而调之,其色应先着,待其干再以漆蜡盖之,可防色之不脱;油性者,溶于漆蜡,以稀剂调之。色样虽众,然使之根艺,切勿偏远于木色,深浅明暗,皆以题意材质而定。切忌艳绝,艳者:七彩之本,耀眼而远于木色。绝者:死色也,若以绝色盖之而不见其木质,视若非木,何谈根之艺也。

漆蜡乃护体之物,而可增其美。漆者,性稳而利于洁,洗既尘除若新。蜡者,光柔和而古朴,然具变性,置时日久即有失其光,复干擦而可再其光,患湿而不宜洗,故碍于藏时品赏。而今之漆可集二美于一体:光者,“全亚”若素,“半亚”为亚,若以全亚为底,而半亚轻刷于凸处,既具蜡之光效,而亦具漆之优矣。今之漆材诸色俱全,曰:“色精”,其色明透,可见其纹理,乃调色之佳料矣。

配座,具衬托、强调、完整、突出、补冲诸功效,且具对比、和谐之手法。然比不可过,和不可混,其适亦有度也。手工之作至此完结,只待命以名而灵气生矣。

(九)命  名

命名若万事备而待东风,亦为作之关键。命名自构思既定其围,继以观其妙处,而察其性,并融于题,此命名之出处也;或籍以作品而述情畅怀,以通俗之法而命之;或以浅入深,则近乎“大作而宜小题”之理也;文质彬彬可谓命名之理,切毋强以大题而压小作,或牵强离题,而名不符实矣。

题意之俗、雅,若作以“经”者,而作者之文思、志趣则可作以“纬”者,经纬一汇,名既命也。名之文辞极为点要,须再三而思之,以隐而宜于雅,精而显于文。若得佳名,心迹可明,此乃心物相遇所激之情也。所命之名乃作者之心窗,观者之道也,可使赏者启其心扉,而得共鸣。

(十)落款

根艺之款,以增文雅而示题意,添词丰义,存留名时。此款可随兴而落,文式不拘。布局似画,刻则若书。勿错大体,不乱木纹,忌伤主题。

 

(十一)类  型

根艺之类型可概其二,取材于根,作之为具,得根之美而重以居用,此为一,用者也。创之为艺,供之以赏,而取之慰悦,冶其性情,用以教化,此为二,艺者也。然艺者可依其形式、题意、材质、风格等,而类其别也。

(十二)气  势

自构思选材,皆依势取意,若山之巍巍,水之荡荡;如君子之胸怀磅礴似谷,若弩机之势,蓄而待发;仿天籁之音,起伏悬殊而妙以首尾贯通,似北派之画,恢弘而意深境远。

 

(十三)形  象

天之飞鸟,地之走兽,水之游鱼,大千万象,皆可显于根形,然诸形皆乃思中追忆所获也。曾见之方可模拟,故博而览之,众象方可聚于心而以用。似与不似,仅假形求神而已,神具而无谓于形残;真与非真,莫陷于局部,韵足达意即可。点睛之处,顺势就形,而流于自然,至和谐统一。

 

(十四)意  象

思维之浩瀚,形象只占其一,非形之象而表于形者,此谓意象,或曰抽象。若音节乐律,想象之构成,性情之感触,诗词之感叹,皆非忆中之物象,而亦可拟其美而成其形。精湛者如“古易”,奥妙无穷,及“洋画”之想象,丰富激情。

(十五)人  物

人物者枚不胜举,但皆取之代表而颂其公德、扬善惩恶,以倡文明;或直示人体之美,赞自然之美。作人物以重概要,而取其精髓,使观之即可知其文史、褒贬。

(十六)雕  心

雕其物,须琢其心,心者,魂也,人物可括以风骨、品质、习性、情趣、志向诸内容,动物亦具习性、情趣,以及杂物或意象者皆蓄寓意、象征之心也。而作者当先知其心,胸有则竹成,而后方为用,然此用即为作者之心也。

(十七)形  貌

雕心者必工于形貌,欲显其心,琢其神貌。心者附于神貌,形之变处性迹更矣。形若具神即见其心,毋琐于心外之形,达意既可也。

(十八) 神  韵

心形合而神韵见。顺动者之姿、之势,点以睛,接以气,神也。韵者:材之基调,技之个性;风之格,意之味。形神、风格、意味,相融一气,方为神韵。

(十九)典  雅

典雅之表现极为正统,思想稳若泰山,内容经典雍雅,技若纯清之楷隶,其调庄重深沉,形端庄而色古朴,味则似陈酿之醇香而沁之肺腑。

(二十)夸  张

夸张乃艺之常法,然而夸张有别:上以题夸,而出于艺,却不易于度;中为形夸,勉强以文辞,而不足于艺;下因夸而夸,欲钓技名而伤于艺也!亦有为材而夸,被柴牵附,岂不成奴而为根累乎?

(二十一)变  形

夸张之极,谓变形。若以意而变于形,其变亦艺也,如用于贬恶、讽刺,意深而味足,如漫画之简洁而裸露;若以形变,而求其怪,不免牵强而具马虎之嫌;若以变而变,则置内容于何处,何以再谈创作耳?        

(二十二)残  缺

作根之艺取天然之材,用形亦以意达神,自有不足于形之处。而残缺皆由天成,若无害于神,无伤于韵,反可足显其天性。如石篆损于古而质朴拙雅、如铸纹伤于火而浑然一体,谐调浑厚。

(二十三)镶  拼

镶拼之法乃根艺之一忌,不得已而为之。虽残而已具神者,切毋为其添足;既无韵且缺者,何由为之,此不思陷于形乎?然具点睛之妙者,方可巧用,且须严以工。 如补无缝、镶无迹,若踏雪无痕,岂不美哉!

(二十四)组  合

以达思之意而富其内容,壮其形势,谓组合:其法有二,一乃衔接为体,二乃集合为群。然二者皆要自然和谐 ,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远近分明之构图美。观其整体,须贯通一气,和谐一致,方为合矣。

(二十五)创  新

创新乃艺之本,始于积求索之思;构成于抒情畅怀而别具一格;继以技巧脱俗而豪放;显于形貌布局而不拘。谓处处留新意,层层见个性,方现艺之创新矣。

(二十六)思  想

艺品之心,即作者之心,而源自作者之思想。思想乃作者思维之境界,品格之修养,性情之流露,流派之表现,风格之精髓也。庸雅典俗皆籍与此,鸿鹄燕雀亦分于此。

(二十七)审  美

人所及之事皆欲美化,然必先悟其美而后化之,美术亦然,根艺亦然。根艺之审美:意居其内,形放于外;神现其形,质隐于意。技巧定其形,形师其意,意境艺境,天人合一,皆思之果,技之鉴也,然合其众美方为艺,艺艺悬殊境界所分也。

(二十八)品  格

艺者之品格重于艺品,而可明显于艺品与艺行。崇尚文明,博爱众生谓之高尚;能者知书达理,博学广识;平者遵纪守法,勤劳细作;次者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若随波逐流,捕风捉影而为庸,则风牛不及、拍马不得不免下流矣;而不知山外有山者,乃井中之蛙耳。

 

(二十九)品  味

思想以至品格,蕴而集于性情,创则寄于作品,此谓“创作”。赏其作而观其性,可阅其心、思其想、品其格,此曰;“品味”。观其形、色、文、质、意,即可明作者之境。而其间杂合,似和五味,而品者素养之殊,各有所好,或大雅而庸俗,或云云之未然,偶极美者亦可雅俗共赏。然雅雅,俗俗,皆为艺,宜相容而互为行,方为艺者之上品也。

 (三十) 争  鸣

自春风吹拂华夏,而行行俱兴,百花争鸣,以至文艺复苏,柴根鼓舞,艺攀境界,业创佳绩,实乃硕果累累也!此功当属领者之能,常率众而聚汇以至艺之奋进,而登大堂;当不乏创业实干家之功,常集于商海而贸易,以至实体壮大,而为国创汇,与业固本;然甚者乃众根友之劳也!可不息于跋山涉水,而觅取废柴,走南闯北而求得弃根,更不休于琢废成宝,而梦呓根海,昼陷柴堆。因具此群之不懈,方见今朝之根群:聚若巍巍之高山兮,列于艺林;进若潺潺之流水兮,奔走艺海……商海……

2005年11月 23日于柴珠堂  郑世有   

发表于《浙江工艺美术》2011.07






简单3步:成为  VIP 读者

记得点击【关注】我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弼老子注(全本)
如此脑洞大开的木雕,鄙人已醉倒!
根雕花架怎样拼接?
根雕茶台 让喝茶成为享受
『雕塑美图』经典竹根雕艺术[20P]
根雕艺术创作四步曲-根雕茶具.根雕茶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