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文章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7): 564-569

作者:柳传威 洪秀韬 杨燕 毛子明 陈凤玲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各组分及其患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MS组(541例)和非MS组(255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MS的相关性。

结果

MS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P<0.05)。以20 ng/ml作为维生素D缺乏的界点,MS组25(OH)D缺乏率显著高于非MS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吸烟、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2型糖尿病患者MS发病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将患者按照25(OH)D水平分为4个亚组[Q1:0~10 ng/ml(n=24);Q2:10~20 ng/ml(n=417);Q3:20~30 ng/ml(n=117);Q4≥30 ng/ml(n=18)]。以Q1组为对照,logistic回归显示Q2、Q3、Q4组患MS的风险比(OR)分别为0.471、0.389、0.211(均P<0.05)。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MS患病风险独立负相关。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病死率急剧上升。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25亿,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7亿[1]。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常伴有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 MS)是以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多项临床研究发现MS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3]。由于MS与2型糖尿病具有相似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基础,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MS。Isomaa等[4]的研究发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普通人群中男女MS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15%,2型糖尿病患者则上升至78%和84%。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MS时具有更多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研究发现两者同时合并时,其心血管危险性高于无糖尿病的MS患者,而单纯糖尿病者则与对照组相似[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自然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及脂代谢异常等MS各个组分密切相关[6],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MS的危险因素之一[7,8]。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9],而2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并MS。因此有必要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MS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5(OH)D水平与MS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796例,入组标准: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及分型标准。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2)1个月内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有结核、肿瘤、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5)各种骨代谢疾病;(6)服用可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药物(维生素D制剂、钙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一般情况采集:
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规范病史采集,录入的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所有患者入院第一天空腹状态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2.实验室指标:
所有受试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血尿酸、血钙、血磷、HbA1C、糖化白蛋白比(glycated albumin ratio, GA/ALB)、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FCP)、餐后2 h血糖(2hPG)、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2 h insulin,2hINS) 、餐后2 h C肽(postprandial 2h C peptide, 2h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尿MA/Cr)、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steocalcin)等。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lNS(mIU/L)×FPG(mmol/L)/22.5。
3.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将探头置于颈部,扫查颈动脉,然后将探头置于下肢各血管走行处探查;观察各动脉血管内膜情况。颈动脉中膜厚度(IMT)>1.5 mm,大于周围正常IMT值至少0.5 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值50%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诊断为斑块。

4.MS诊断标准:
采用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具备以下3项或更多项:(1)中心性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2)高血糖:FPG≥6.10 mmol/L(110 mg/d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0 mmol/L(140 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TG≥1.7 mmol/L(150 mg/dl);(5)HDL-C<1.0 mmol/L(40 mg/dl)。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连续性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类变量采用Spearman分析,与MS有关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2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共纳入患者796例,其中男性460例,女性336例,年龄(61.8±13.02)岁(17~96岁)。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MS的比例为68.0%,在男性中为67.5%,女性为68.8%。与非MS组比较,MS组体重、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血肌酐、FINS、FCP、尿MA/Cr、TG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身高、BUN、血钙、血磷、HbA1C、GA/ALB、FPG、2hPG、2hINS、2hCP、TG、TC、LDL-C、HDL-C、尿白蛋白、PTH、颈动脉斑块比例、下肢动脉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二、 2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非MS组25(OH)D为(15.66±6.99) ng/ml,MS组为(13.37±6.00) ng/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2组血清25(OH)D32水平分为充足(≥30 ng/ml)、不足(20~30 ng/ml)、缺乏(<20 ng/ml)组。非MS患者在各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10/255)、21.2%(54/255)、74.9%(191/255),MS患者在各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5%(8/541)、11.6%(63/541)、86.9%(470/541)。MS组25(OH)D缺乏比例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三、 25(OH)D与MS各组分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吸烟(r=-0.088, P<0.05)、BMI(r=-0.082, P<0.05)、收缩压(r=-0.071,P<0.05)、舒张压(r=-0.127,P<0.01)、TG(r=-0.072, P<0.05)、LDL-C(r=-0.089,P<0.05) 、腰围(r=-0.083,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表3)。

四、 25(OH)D水平与MS患病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MS为因变量,校正病程、年龄、尿素、尿酸、肌酐、MS各组分(BMI、体重、腰围、臀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HbA1C、GA/ALB、FPG、FINS、FCP、2hPG)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OR=0.942, 95%CI 0.906~0.979, P=0.002)是MS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将患者按照25(OH)D水平分为4个亚组[Q1:0~10 ng/ml(n=24);Q2:10~20 ng/ml(n=417);Q3:20~30 ng/ml(n=117);Q4≥30 ng/ml(n=18)]。以Q1组为对照,logistic回归显示Q2、Q3、Q4组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比(OR)分别为0.471、0.389、0.211(均P<0.05),OR随着25(OH)D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25(OH)D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MS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

讨论

既往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MS关系密切。英国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调查了6 810名普通人群,在对多项混杂因素校正后,MS患病率随着25(OH)D的水平上升而逐渐下降[10]。我国林旭课题组调查了中国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和MS的相关性,发现MS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25(OH)D水平的五分位点最低组比最高组的MS发病风险增加了52%[11]。Wang等[12]调查了中国台湾523名非维生素D缺乏人群[25(OH)D>20 ng/ml],排除混杂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越高,MS患病风险显著下降。需强调,上述临床研究对象均为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新发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密切相关[13,14]。同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MS患病率及维生素D缺乏比例较普通人群更高[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与MS的关系尚无可靠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MS的相关性。

目前,国内外尚无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83%,非MS组25(OH)D为(15.66±6.99) ng/ml,MS组为(13.37±5.99) ng/ml。Calvo-Romero等[16]纳入西班牙西部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9.9%。刘晓红等[17]对浙江丽水疾控中心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5(OH)D平均浓度为(22.07±8.07) ng/ml。曾瑞翔等[18]选取548例上海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25(OH)D平均浓度为(14.75±6.73)ng/ml;本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其报道一致,但低于刘晓红等的结果,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入组者均为上海城市居民,外出活动少,防晒意识强,而刘晓红等研究的患者仍坚持田间劳作,接受日照时间长;同时,上海建筑密集,丽水相对光照充足,紫外线强度更强。

一般认为,血清25(OH)D>150 ng/ml为维生素D中毒,但关于血清25(OH)D的最佳浓度还没有定论。既往以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最大抑制为标准,该阈值水平的估计值集中在32~50 nmol/L(12.8~20 ng/ml)和68~75 nmol/L(27.2~30 ng/ml)。过去10年里展开了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跌倒和骨折事件为观察终点,基于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等认为75 nmol/L(30 ng/ml)是老年人血清25(OH)D的适宜目标水平[19,20]。然而,对于骨骼、肌力以外的作用,如代谢综合征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等,仍缺乏明确的切点。在本研究中,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增加,代谢综合征的OR呈下降趋势,且无明显的上限,本研究对象中最高浓度为40 ng/ml,Wang等[12]调查了中国台湾523名非维生素D缺乏人群[25(OH)D>20 ng/ml],血清25(OH)D浓度至70 ng/ml仍可观察到这一趋势。然而,国外一项对50~69岁芬兰男性吸烟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25(OH)D水平的五分位点最高组比最低组的胰腺癌风险增加了3倍[21]。因此,确定维生素D的最佳浓度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很多,如体力活动、阳光照射、皮肤色素沉着、衣着、饮食、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等,年龄与这些因素均密切相关。多项研究发现人体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22];但本研究中年龄与25(OH)D水平不存在线性相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更加注重营养摄入和户外运动,而中年人群长时间室内工作导致接受日照时间不充足,且营养摄入不均衡。

腹型肥胖是MS的核心环节之一,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密切相关。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肥胖者腹部脂肪增多,维生素D潴留于脂肪组织中,血循环中的维生素D减少,因此维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降低[23]。本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腰围和BMI负相关,与既往研究一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血压呈负相关[24],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D可下调肾素基因表达,抑制肾素合成,进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一机制不依赖钙、磷调节,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敲除小鼠可导致高肾素血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并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肌肥大和摄水量增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T1受体拮抗剂可予以纠正[25]。本研究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与既往研究一致。同时,我们还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TG和LDL-C负相关。挪威一项包含10 026名普通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HDL-C、LDL-C、TC呈正相关,与TG、LDL-C/HDL-C负相关,对部分人群随访14年,25(OH)D只与TG呈负相关[26]。动物实验发现,条件性敲除巨噬细胞VDR小鼠表现出M2巨噬细胞在肝脏中的浸润和胆固醇在肝脏的沉积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和肝糖输出增加。此外,此模型小鼠还表现出胰岛素抵抗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具体机制可能与负载脂质的M2巨噬细胞迁移至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数量增多,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和酯化加速有关。小鼠巨噬细胞VDR与肌浆(内质)网Ca2+-ATP酶2b亚型(SERCA2b)相互作用被破坏,使得SERCA2b功能失调,触发内质网应激,激活CaMKII-JNK-PPARγ炎症通路,上调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1,脂质摄取增加,从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27]

本研究在消除混杂因素后,25(OH)D是MS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按照25(OH)D浓度由低到高分为Q1~Q4共4个亚组,Q2、Q3、Q4组发生MS的风险较Q1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OR随着25(OH)D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关注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MS的关系与自然人群一致。然而,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无法明确维生素D水平与MS的因果关系。此外,2型糖尿病大部分在门诊治疗,本研究纳入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患者中可能存在更多比例行动不便、户外活动和晒太阳少等情况,研究结论无法推广至所有2型糖尿病人群。同时,维生素D水平还受纬度、季节、光照、种族的影响,本研究未考虑相关因素。因此,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分层分析和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干预研究。

总之,对于住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下可能与MS的患病风险有关。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需要关注血清25(OH)D水平,采取增加光照或药物补充的方式探索降低MS患病风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会吃,不饿肚子也能降血糖、降血压
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特征
​郭立新教授:稀有元素硒与甲状腺疾病都有哪些故事?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致维生素缺乏
糖尿病,二甲双胍吃4年,这些问题得注意
糖尿病患者治疗牙周炎对血糖控制无积极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