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判断一块玉是不是籽料?这4招买籽料不“吃药”
userphoto

2017.12.22

关注

赏玩和田玉,有三个绕不开的终极课题:判断产地、领悟糯性和分辨皮色,可以说能把这三个问题弄明白了,也就算是把和田玉吃透了,关于产地,是很多初涉和田玉领域的玉友最头疼的问题,老话说“籽料去皮,神仙难断”,可见判断一块玉是不是籽料有多么困难。

网络上有一些帖子,是通过研究玉石的“结构”来判断其产地,大意是说韩料是粥状结构,青海料是砂糖状结构,俄料是团状结构,新疆山料是长云絮状结构,籽料则是短云絮结构,这样的观点由于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有一定道理,但是随着接触玉石的数量增多,很多玉友会发现:俄料也有细到无结构的,籽料也有粥状结构的,而且你说的粥究竟是大米粥还是燕麦粥?

其实,仅仅通过结构来判断和田玉的产地,是非常片面的,结构,至多是作为断玉时的一个参考,真正有经验的行家在判断一块玉是否为籽料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1.形状

籽料在河水中历经千万年的冲刷打磨,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形,整体线条流畅圆润,无突兀的楞与角,逆光转动,光线在玉石外表如流水一般流淌,没有不合理的波折。

韩料、青海料、俄料(除所谓的“俄籽”以外),基本上产出形态都是矿料,外形不规则,棱角较多,在雕刻或作伪的时候,都是人工用机器去修磨外形,如果熟悉了大自然造物的规律,熟悉了天然籽玉的形状,就能在人为制造的假籽中发现形状的别扭之处,也能够轻易地分辨籽料的修形。

2.毛孔

毛孔是籽玉皮壳的形象叫法,也是籽料的身份证,我在《皮壳之鉴》与《皮壳之伪》两片文章当中,详细讲述过籽玉毛孔的鉴别与造假,有兴趣的玉友可以一看。

除了判断毛孔的自然与否,皮壳上的一些特征也十分重要,例如皮纹,其发育程度是作伪籽料无法复制的,还有指甲纹也是人工难以做出来的,虽然当今毛孔造假的技术几可乱真,但是明辨毛孔真伪,仍然是判断籽料真假的一个重要依据。

3.皮色

判断籽料的真伪,皮色的重要性无须赘述,可以说是籽料未必有真皮色,因为存在染色和二上,而只要是真皮色就一定是籽料,因为符合皮色生长规律的料子只能是籽料。那些滚筒料磨光料的皮色或是酱色,或妖艳而肤浅,或呈丝缕状分布,或黯淡无光,或边界死板,或堆积在皮纹外侧……皮色不对,是判断籽料与否的最大疑点。

4.光感

曾听到过一个说法,真正的行家不用上手,在几米以外看一眼,便知道一块玉是不是籽料,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行家看玉确实不依赖于手电筒看结构,更不依赖于放大镜看毛孔,而是把握籽料的“光感”,光感是指玉石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有关和田玉的光感,我在《漫谈光感》一文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笼统地总结,就是说同样的光线射入青海料较深,所以青海料看起来“水透”,射入俄料较浅,所以俄料看起来“僵涩”,而射入籽料的光线深浅适中,所以真正的籽料光感温润,有一种似透非透的油脂感。

判断一块玉到底是不是籽料,最重要的就是看光感,籽玉的光感独一无二,温和老气,是其他产地的玉料无法比拟的,把握好光感的同时,再结合皮色、毛孔和形状综合判断,只要有足够的经验作为基础,看懂和田玉的产地就不再是难事儿。

感谢美玉秀秀玉友紫珑斋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这篇文章别再说你看不懂和田玉的光感!
和田玉百科(2)
不同产地的和田玉皮壳的区别——淘玉资讯
大话国玉(精简版)
和田玉籽料,山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到底如何分辨?
玩古玉看料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