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陈安泽先生二十载的不解情缘
我和陈安泽先生二十载的不解情缘
——悼念陈安泽先生

张忠慧

2014年9月9日,作者与陈安泽先生合影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创始人、中国地质公园的主要推动者陈安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噩耗传来,大家悲痛不已,深为中国旅游地学界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备受尊崇的巨星而万分痛惜和深切怀念。正如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办公室郑园主任所说:陈安泽先生安安静静地走了,去跟他一生挚爱的山水相会去了。那么,作为后来人,继承和发展陈先生未竟的事业将是对陈安泽先生最好的追思。


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民族英雄岳飞的这句话也是对陈先生旅游地学人生的真实写照。总结陈先生对旅游地学的贡献,主要包括四方面,我理解为“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对陈先生在旅游地学领域贡献的解读。旅游地学做为地质学服务于旅游的应用学科,一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而陈先生早在1985年就组织成立了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研究地质地理学对旅游的基础支撑,可以说是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陈先生深知“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拥有创造天空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这个道理,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十五年如一日,毅然决然地投身在旅游地学的事业中。

第二句话是“让地质公园之花在神州大地怒放”,是对陈先生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领域贡献的说明。2000年开始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为旅游地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界地质公园的影响力更是让旅游地学找到了有利的抓手。陈先生准确把握住了这一时机,不顾年事已高,极力助推地质公园的建设,先后主持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第一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标准”等的起草工作;其主持开展的全国喀斯特地貌研究和全国花岗岩地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其主编的《国家地质公园科普丛书》成为地质公园成果的最好表现。

第三句话是“耕耘不辍,桃李芬芳”,是对陈先生在旅游地学学科方面贡献的归纳。陈先生深知旅游地学可持续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数十年来,他不断地游走于各个大学之间,矢志不渝地推动旅游地学的学科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都设立了旅游地学方向,东华理工大学第一个设立了旅游地学专业。其主持编写的《旅游地学概论》、《旅游地学原理》和《旅游地学大词典》已经成为从事旅游地学教学、规划、导游的必备工具书,截至目前,我国的旅游地学人才培养已经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陈先生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赢得了后辈的敬仰。

第四话是“让旅游地学在高质量旅游中发挥核心作用”,是对陈先生在地学旅游领域贡献的总结。随着对旅游地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各地兴起的地质文化热潮和地质公园发展过程中出现游客对地质关注度底的问题,陈先生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地学旅游才是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于是,从2015年开始,陈先生不顾80岁高龄,和旅游界、规划界、教育界的有关人士联合,谋划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同时,和地方合作推进地学文化村建设,陈先生的这一举措,对推动地学服务绿水青山、地学服务美丽乡村、地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效果极其显著,贵州、四川、重庆、浙江、青海、内蒙等由地勘单位主导的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说明,地学旅游在全域旅游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其位置更加重要。

二、悠悠家乡情,拳拳赤子心

陈安泽先生作为河南人,对家乡的地学旅游事业极为关心,早在1997年河南省地质学会召开的“旅游地质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旅游地质学术交流会”上,时任中国旅游地质学会会长的陈安泽先生就应邀来豫,做了“21世纪旅游地质回顾与展望”报告,报告中不仅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地学旅游的概况、发展和远景,还介绍了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标准、申报程序和国内外情况,并对河南省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如何选点、如何工作、如何申报等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对河南省旅游地质工作的开展和省级、国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2000年以后,地质公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河南省以拥有4家世界地质公园名列全国乃至世界榜首,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并且拥有了一支旅游地学人才队伍,而这一切都与陈先生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三、我和陈安泽先生二十年的不解情缘

我的旅游地学人生是在陈安泽先生的谆谆教诲之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我和陈先生的初次交集是在云台山,当时我是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的技术负责人,陈先生是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的会长,到云台山的目的,第一是代表当时的国土资源部对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评审前的检查验收,第二是和修武县人民政府对接2002年度第十七届旅游地学年会在云台山召开的事宜。在陈先生的这次云台山之行中,我作为申报的技术负责人一直陪伴其左右(图1)。

图 1   2001年陪同陈先生(中)云台山考察时留影,右1为作者张忠慧

我和陈先生的第二次见面是在2002年初,修武县当时正在谋划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组织开展了“云台地貌”的课题研究,研究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申报技术单位的头上,我也就成了课题负责人,为了课题的圆满完成,我们课题组一行在中科院办公厅周青海(时任修武县科技副县长)的带领下,到北京拜访了陈安泽先生和李炳元先生,得到了两位先生的悉心指导,这次见面为我们顺利完成“云台地貌”研究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也开启了我和陈安泽先生二十载的师生情缘。

2002年8月,全国第十七届旅游地学学术年会在河南修武县召开,会上重点研讨了“云台地貌”,我作为汇报人和陈安泽先生、卢云亭先生等诸多国内旅游地学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2002年底,又邀请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先生,地科院原院长赵逊先生以及陈安泽先生、李炳元先生等对“云台地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获得“国内先进水平”(图2)。之后,随着我们在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得到陈先生的指导也日益多了起来。

图 2  2002年“云台地貌”科技成果鉴定会,前排左6为孙鸿烈院士,左4为陈安泽先生,右2为李炳元先生

2005年,陈先生主持“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我主持了第十一子课题“河南关山喀斯特石柱林状景观形成机制研究”。

2007年,我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遗迹中心郑园主任联合编写“全国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立项报告时,多次得到陈先生的指导。

2008年,陈先生主持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技术要求》的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我多次到北京参与讨论。

2009年,为了扎实推进河南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工作,陈安泽先生和郭来喜先生亲自到河南地调院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讲课。

2009年4月,中国旅游地学的第一本杂志《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创刊,我任副主编,陈安泽先生是杂志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2009年8月,受原国土资源部的委托,由陈安泽先生带队来河南对11家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大调查,我受原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委托,全程配合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

2010年6月,陈先生主持了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修订,我作为研究分会成员参与了《技术要求》(修订)的起草和讨论。

2010年12月,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地质公园专家》公示名单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得以和陈先生并肩。

2012年3月,我随同原河南省地矿局局长唐全国、时任副局长王建平到北京拜访陈先生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双方就建立“荥阳万山地质文化产业园”、成立“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和合作开展地学旅游活动的有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2013年1月,由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和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组委会在京成立,陈先生是副主任,我是组委会成员。

2013年7月,首届全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陈先生是专家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我是成员。参加评选的地质公园达102家,参与投票的人数达到3000余万张,有60家地质公园进入候选名单。经过专家评选,最后确定了30家地质公园成为全国最美地质公园。  

2013年12月,由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办的“旅游地学思想座谈会暨陈安泽先生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及八十华诞”活动在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带领河南省的地质公园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

2013年-2014年,我在撰写《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理论与实践一书的过程中,得到了陈先生的多次指导,成稿后陈先生又亲自为本书作序。

2015年初,我被聘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的副秘书长。

2015年12月,我作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的副秘书长,在陈先生的领导下,在河南永城组织了全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2016年9月,我陪同陈先生和王艳君秘书长一起到湖北黄石矿博园去考察指导工作,为矿博园的建设和黄石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受到了黄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2014年开始,在陈先生的指导下,我每年都要在学术年会上做相关的专题报告。

二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在这些记忆中,总有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一直在引导着我砥砺前行,从人生上、从学术上、从事业上、从发展上......

敬爱的陈安泽先生,一位旅游地学的巨星,一生昂首于山水田园,纵横在地学领地,游弋在壁垒森严的学科之间。陈先生在旅游地学的学术成就之斐然,由学者和专家们去评论;对地质公园的高质量建设之核心作用,由地质公园管理者去评说;对地学旅游应用化发展之推动,从如火如荼的地学研学旅游中可见一斑。在这里,我只想通过我个人的经历,追忆一下这位旅游地学开拓者的无限魅力和对我本人发展的影响。

无需华丽,您本简朴;无需礼赞,您本伟大;无需叹惋,您本天年;唯独在您的后辈里,我站在毫不起眼的一隅,静静地把您膜拜;膜拜您铿锵有力的笔迹,膜拜您深沉洁净的文字,膜拜您冰心一片的情操,我只有虔诚祝祷,惟愿真有天堂,没有伤痛,没有凄惶,不再孤单,不再忧伤……
呜呼,先生英灵,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万古长存!     
2021年11月22日
    
(作者简介:张忠慧,教授级高工,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自然环境保护与地学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最美地质公园河南占三家 云台山王屋山上榜
科学介入旅游差距在哪里?
地质公园
河南十大地质公园美景图
春游河南,不可错过的14个最美的地质公园
大河南居然有17个地质公园,个个都是春天踏青好去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