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课”概念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0 引 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从那时起,就如陈宝生部长所说的,“我们把高等教育的这池平静的水,搅动起来了”!目前“金课”已经成为热词,“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得到了高等学校乃至社会上一边倒地叫好。那么,什么是“金课”?如何建设地方院校的“金课”?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建设自己的“金课”?

1 “金课”的背景

吴岩司长在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1]说:“最近发生了几件对中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对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这几件大事的主题就是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要形成压倒性态势,让这件事情在高等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求建设更多的“金课”,因为课程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因此,建设中国大学“金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 “1+M+N”模式“金课”建设

“金课”是新时代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培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工程师、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历史重任。“金课”是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孕育有责任担当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为主要目的,按照新时代的课程理念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智慧学习环境和技术为支撑,重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2]。“1+M+N”模式即1个专业+M个知识点+N个种子数字资源,要坚持专业特色明显,知识点梳理整合,培育多种子数字资源,走多元化“金课”建设道路。

2.1 专业培养目标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参照教育部专业目录,以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它现有4个本科专业,其中: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目标是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结合学校特色,它的培养目标是“双师型”(“教师”和“工程师”);②软件工程专业着重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规范化、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方面;③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物品通过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技术,涵盖计算机、通信电子、测控、软件开发、管理等方面[3];④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全国首批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在专业目录里尚没有规定,但人工智能是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专业,最终实现对计算机系统更高层次的应用,其研究领域必将是多种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因此,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基础教育师资是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特色培养目标。

2.2 课程目标与M个知识点

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即培养目标决定课程设置,这是教育规律。什么是“金课”?“金课”特征之一就是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且不只是简单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而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因此课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能力和思维的训练。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工程教育人才,就应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而不能流于课堂模仿训练的形式,要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发展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条条框框,重新梳理知识点,进行“总线型”拓扑结构式知识点的课程重塑,打造课程群,实现从内容分配、实施、保障到技能的培养目标层次;同时要尝试变革教学方式,要紧密围绕M个知识点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3 N个种子数字资源的培育

“金课”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针对不同院校的特点,可以探索适合不同院校“金课”建设实践的不同特色的“金课”。地方高校也可以自信地占据一席,彰显不同的“金课”思维并进行有益探索。如何培育“金课”?首先要明确的是形式服务于内容。根据课程特点、教学设计等情况选择五大类型“金课”;其次,打造“金课”的第一法则就是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并与新知识相联接,也就是举例生动、贴近生活,能让学生理解和接纳,而不是灌输;第三,智慧教学工具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能够线上线下灵活机动地参与教学,但并不是使用了这些智慧教学工具,人人就都可以成为“金课”之星,关键是老师要发挥好导演的作用;第四,有良好的“金课”建设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人力保障;第五,智慧教学、“金课”打造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配套设施,将“金课”同教师的绩效评估、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挂钩,解除高校老师只看科研、不看教学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地调动老师参与“金课”建设的积极性;最后,数字资源作为“金课”建设的有力支撑,要解决M个知识点里的痛点和难点,要像种子一样去培育、去拓展、去创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实现“金课”建设的时代性和高效性,即实现N个种子资源→M个知识点→1门“金课”的建设。 

3 “金课”建设实践

对教师而言,改变自己多年的教学方法有一定难度。“金课”需精心设计,并且要动态调整,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金课”建设任务的具体实施仍存在挑战;同时,“金课”不仅仅是打造几门好课程,而是要形成“金课金字塔”,形成多层次的优质教学资源。

3.1 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培育

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所承担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创新创业课,经过多次研讨、培训、遴选种子,分别设计了线上“金课”标准(见表1)、线下“金课”标准(见表2)、线上/线下混合型“金课”的标准(见表3),其中主要是评价老师的教学设计。

经过遴选和培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被推送到参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最初的本校运行到目前面向联盟的19 所学校选课运行,已在线运行5轮。本项目申请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旨在形成自主与探究的线上学习、对话与开放的线下学习,利用一个正在使用的课程学习平台,通过“五融合”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使课程团队整体能力提升。

(1)“4321”法与线上学习的融合。线上学习是以知识呈现为前提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为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这一主动学习,采用“4321”法督促学习,即每个教学视频完成后,学生要归纳出“我所记住的4个关键词、我的3个感受、我的2个行动及1个还没有解决的疑惑”,并在线下学习开始前将具体内容通过平台提交。

(2)“1216”教学方式与线下学习的融合。线下学习是以释疑解惑为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结合本门课程性质,按实际学习人数进行“1人测试、 2人讨论分享、 1组风暴扩展PK”的教学活动,采用“生讲生评、生讲师评、师讲生评、生疑生答、生疑师答、师疑生答”6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从而实现学生主导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深度,引导学生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进而培养学生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学习力、团队合作等素质能力。

3.2 虚拟仿真“金课”的培育

虚拟仿真实验是利用虚拟现实或实物仿真技术创建、重塑(优化)或还原实验实践教学场景的信息化或模拟式教学工具和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体现。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对高校明确指出:继续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遴选一批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建设。2017—2020年教育部将统筹规划,认定1 000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8年,《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中首次提出“金课”概念,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列为“金课”,体现了教育部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2017年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计105项,2018年获批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计296项,2020年将评选国家虚拟仿真项目计算机类15项。计算机学院将以申报为契机,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同时申报虚拟仿真“金课”。

物联网概论课程自2017年3月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以来,共计开课4个学期,28所学校选课,共计2 800余人。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案例由浅入深、由简至难,生动形象,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如果它的综合实验能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完成,无疑将是一个亮点,也会为学院下一步申报科普基地服务,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物联网是什么,IOT时代需要做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基于此,学院进行了需求推动下的策略定制与尝试,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建设、边建边用、落地教学的策略。例如,智能仓储货物入库过程虚拟实验,从教的角度,是丰富和完善现有教学手段,消除实验实践教育盲点;从学的角度,是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该实验已完成5组,这门课程已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使用虚拟仿真项目,我校购买了支持全学科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实验平台,未来将建设更多颗粒化的数字化资源,为结构化课程和一体化设计服务。

4 结 语

展望未来,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有效的重组、合并将会使“金课”异彩纷呈、多种多样,可以说科技改变了教育。为实现教育强国,应立足当下,从6个方面努力:①以理念为先导,重塑课程群目标;②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课程群内容;③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混合课程教与学;④以卓越为目标,培育高水平课程团队;⑤以共建为方法,创新课程建设机制;⑥以认证为抓手,保障课程建设质量[4]。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4-9.

[2] 王运武, 黄荣怀, 彭梓涵, 等. 打造新时代中国“金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 33(4): 379-384, 38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93-202.

[4] 叶树江, 侯宇新.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 建设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增刊2): 21-22.

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人工智能教师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长师高教[2018]52号)。

第一作者简介:刘光洁,女,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756058599@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上觉浅,实践出真——“隐身飞机探究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成为我校首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金课”
2021年:如何建强一流课程——一流课程的选型
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及申报指南
慕课中的虚拟现实:虚拟仿真金课设计与实践
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指标(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参考
教育部:停课不停学 免费开放2.4万门在线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