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即是理”“致良知”四句教?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心学的精华,四句教的内容是:'无善五区易迫架字转志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如何理解这四句话呢?
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是本心自然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未发之中,善与管台求能恶都是经验世界中的东西。在未发之中,没有办法判断善与恶,心本身就是价值的原点,就象秤的原点一样,没有东西就在原点平衡,有了东西才知其轻重。像人的眼睛一样,没有任何颜船批志跟波大模城美从色,但能够分辨任何颜色,如果眼睛有颜色,那么就不能辨别颜色了。心只有是无善无恶的才能辨别善与恶,镜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才能照东西,因此说,无善五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为心所动,也就是心动的状态。点和进写真白如直律心为什么要动呢?心不可能无件航缘无故的动,肯定有一定的功织吗热掌烟层境遇,这个状态就是一种现实的经验状态,瞬间向经验状态转变运庆歌。必须有一个第三者的出现,也就是肯定有境和物出现,心与物没有构成关系之前,心处于寂的状态,一旦有境物出现,心就脱离了原本的状态,向经验的状态转换,体现心的经验状态,一旦体现在价值的经验状态,就落于善或者恶,因为价值一定是在经验之中的。心之动如果合乎本心就落实到善的方面,一旦受物欲的诱惑,脱离本心就落到恶的方面。善与恶一定是在经验价值方面的体现,而不是抽象存在的。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是明明白白的,心自身是知道备单括硫推矛修及和的,不需要提醒的,在心转意的过程中,良知自己是知道善恶是非的,是具有判断力的,是自知自名的,因此在意之动之时,需要自己的良知来决定。
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属于行动层面的,格物就是正心,就是诚意,就是正事,如果你知善知恶了,就要为善而去恶,这样才能正心诚意,把事情传晶快略材远做正确了。
总之,王阳明的四句教是他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只有认真领悟这四句话,才能真正理解心学的精髓,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致须急助界,让自己不断进入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王阳明“四句教”到修身原则
[]《卷下•钱德洪录》天泉证道(2)
到底什么是王阳明心学,这篇文章让你彻底看懂
【音频 I 心学课堂】阳明先生四句教
心学笔记:此心光明
主宰21世纪的王阳明 究竟是何方神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