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之欲出的河南首家“地学旅游文化村”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地学旅游文化村”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地学文化村正在全国兴起。

地学旅游文化村,顾名思义,由地学科学、历史文化和村落街区三个要素组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三者的简单叠加。地学旅游文化村是在深度挖掘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科学价值的基础上,融合历史文化与其他特色资源,建设具备休闲旅游、地学科普、研学旅游、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特色乡村(街区)。

河南首家“地旅游文化村”花落谁家

受济源市邵原镇小沟背村的申请,河南省自然环境保护与地学旅游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评审,同意授予小沟背村“地学旅游文化村”建设资格。

小沟背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山区,处于王屋山与中条山的过渡地带,北与山西省为界,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距济源市区55公里,这里山高沟深

从小沟背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个深藏在大山背后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一条发源于山西省析城山的银洞河从王屋山第二高峰鳌背山和待落岭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流而过,自东向西流经通天幽谷的小沟背,由北向南环绕小沟背村与待落岭南沟之溪汇合向西流去,自凤凰台再由东向西淙淙而下,河床随山谷而走,蛇曲婉转从黄楝树村流入东阳河,全长50公里。银洞河,河床最宽处约30余米,窄处宽10余米。

小沟背村曾经是济源市最偏远、最闭塞的行政村,是济源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行政村,也是河南省最后一个通电的行政村。流传在当地村民口中有这么一个俗语,“谁家闺女不贤惠就要嫁到小沟背”,这个不到200人的村,旅游开发前,人均年收入还不到800元。

小沟背愚公移山故事村

小沟背娃娃崖

我和小沟背村的认识与结缘,可谓历史悠久,1989年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为了寻找铜矿,就住在小沟背村所在的银洞河的河口,当时的小沟背尚未通公路,进入银洞河的就是一条伴着银洞河河水蜿蜒而行的小路。那一年我跑遍了小沟背周围的沟沟川川,山山岭岭,见证了当年小沟背村民出入的艰难。出入小沟背村曾经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沿着银洞河曲折蜿蜒的傍河小路,雨季,这条路常常被洪水所断或所阻,村民首选的是沿着山脊一路南下长达十几公里的山脊小路,当时的山脊小路可能是当时村民外出采购物资最近的一条出山路,我们在开展地质填图的那段时间内经常在山上邂逅外出的小沟背村民。也曾见证过,当时的小沟背村民,为了打通通往山外的希望之路,一家一户,或夫妻协作,或携妻带儿,带着干粮,在当时政府给免费提供炸药和雷管等爆破品的帮扶下,在银洞河里,从小沟背村庄开始,一户一段,用最原始的一锤一镐,发扬济源人民根子里就有的“愚公移山”精神,发扬着蚂蚁啃骨头的干劲,硬生生地修通了外出的路,当时我离开这里的时候,小沟背外出的路修通的尚不足三分之一。

2003年王屋山开始申报和建设地质公园,此后又建设世界地质公园,小沟背打通的通往外界的“路”,成为小沟背直通富裕的康庄大道。近年来,我又曾多次踏足小沟背,小沟背每一处的地学景观解说,大都出自我的笔下,小沟背村,不仅仅是有地质,这里更让人心醉的还是那地学文化。

现代的砾石滩

小沟背及周边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是距今17亿年前形成的熊耳群(西阳河群)火山岩,火山岩内蕴含着大量地质信息,这里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是反映地球距今19-14.5亿年之间华北古陆南缘,王屋山—中条山“人”字型三叉裂谷环境的直接见证,真实地再现了裂谷内时而火山喷发,时而积水成湖(海)的壮观场面。

超级火山喷发想象图

覆盖在火山岩之上的小沟背组地层,一套厚达800余米的河流相、坡积相沉积砾岩,这里是小沟背组的命名地,小沟背的砾岩向游客展示了14.5亿年之后,地球上一个大型裂谷山间砾石充填过程的完美记录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小沟背一带由山间盆地发展一条波澜壮阔的古代大河的全过程。正是这套小沟背组底部砾岩中所包含的都是比较圆的砾石颗粒,砾石的成分有白色的石英与石英岩、灰绿色、紫红色的安山岩与英安岩等这些在当时的古大河里被远距离搬运滚动,已经被磨圆并后期含铁的紫红色细粒碎屑岩所胶结,形成美丽的五彩石,小沟背村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大都由这五彩石演绎而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故事”,这是小沟背因五彩砾岩而衍生的神话故事,曾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华夏创世神话的原发地,吸引了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来此地寻根问祖一年一度这里都会举办小沟背女娲文化节。神话传说归神话传说,科学的古大河的故事,古海洋裂谷的故事与古火山的地学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无不给小沟背注入了丰富的地学文化内涵,小沟背不光有美丽的山水景观,这里更与众不同别具特色的是地学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地学文化故事。小沟背村丰富的地学文化内涵,是讲述地学文化故事的理想之地,建设地学旅游文化村”是小沟背村从传统旅游景区建设中另辟蹊径的最佳选择。

小沟背“地学旅游文化村”的创建也是对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旅游形式、内涵拓展的一次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这种“地质公园园(景)区➕地学旅游文化村”的建设模式,突破了原有的园区与景区建设的单一模式,对全国正在兴起的“地学旅游文化村”的创建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小沟背“地学旅游文化村”的建设必将使昔日里偏僻的小山村,小沟沟,穷沟沟,变成令人向往的“金沟沟、银沟沟”。

小沟背五彩滩

小沟背女娲文化旅游节

小沟背女娲文化故事展馆

小沟背组剖面创名地标志碑

女娲五彩石补天的神话故事

祖国大地亟待“活化”的地学文化资源

石头”不会说话,但它们又实实在在地是一种资源,一种特殊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一种默默无语的资源,只是还没有人发现它们蕴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激活这些资源,让这些潜在的资源“活化”起来,需要一个适应的平台,把这些特色景观节点完整地串联起来,提高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这就是地学旅游文化村。

小沟背村的石头”会说话,小沟背村的石头里有故事,地学旅游让小沟背村的石头“”起来了。

我国幅员辽阔,我国的许多偏远山区在新的时代,终于摆脱了贫困,他们还渴望着乡村的振兴和小康。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拥有自主发展和自力更生的能力,依靠单纯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是远远不够,必须要有长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一些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来,尤为重要。

一个地质遗迹点,甚至一个古生物化石点、一个小小的山泉、一个褶皱、一块奇石、一个小小的洞穴、一个地质灾害治理点都可以成为地学旅游文化村旅游与建设的亮点。

各地实情千差万别,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地学旅游文化村的建设,可以根据不同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出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个景点带富一个村,一个景区带富一片地区,一个公园带富一个县、一个市的例子比比皆是。

“地学旅游文化村”这个崭新的平台,有着比地质公园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景区更加灵活和方便的适应性,他不拒形式、不拒范围大小,只要有特色的地学文化故事,就有适宜自己生长的土壤,最大限度地避免旅游目的地同质化现象,走出一条差异的、可持续的综合发展之路。

地学科普旅游任重而道远,创新发展,大家一起努力向前走……

——完——

作者:章秉辰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专业从事地质公园策划与申报、地学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地学科普导游培训、地质博物馆创意与设计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郑州黄河、汝阳恐龙、洛宁神灵寨、禹州华夏植物群、山西壶关太行大峡谷、西藏羊八井、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焦作缝山……等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了60余项中央与省级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

章秉辰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眼望云台去,脚踏沟背来(游记)
汪重阳云游记(117):雨中畅游小沟背
小沟背那一方圣地(大愚) ‖《济源文学》2021(055)
愚公故里、女娲神话之乡,华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原始森林,在河南
这是最值得一去的神秘景区,这里风景绝美有神话,五彩石头会说话
2月17号(周日)东西山上待落岭,走娃娃崖到小沟背村35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