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化”地质遗迹资源,为地质文化村建设“赋魂”---一个“石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石头部落”一个非常有诱惑力而又个性十足的名字,几年前就听说过并且参加过一次有关这个特色村庄的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的评审工作,只可惜没有到现场来一睹它的风采。一个新的机会,昔日的“石头部落”正在创建“地质文化村”,日前我陪同一位北京来的专家考察了这个建设中的“地质文化村”。

地质文化村标志墙

“石头部落”石头村

这个号称“石头部落”的“石头村”叫石场村,就位于河南省的中西部外方山与嵩山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貌上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区,是伊河与汝河两大区域性河流的分水岭,地理位置这里属于嵩县、伊川与汝阳三县的交界处,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三不管地区,行政区划隶属洛阳市嵩县九皋镇。

石头部落村庄位置

石场村,单从村名就让人联想到,这里古时肯定有供附近村民建房采石的石场。当你走进石场村,左顾右盼满眼看到的除去大石头就是小石头,这里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石头村,称之为“石头部落”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村庄从民居到生产生活用具几乎全是就地取材的石头。

石头部落广场

石头部落的历史,全部写就在这一栋栋石屋的建造中,一件件石器的打磨中,一条条石街的营造中,一道道石墙的垒砌中,似乎平凡到千篇一律的青石铺就,却是石场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最原始的自然保留。整个村庄清一色的仍然是石头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头寨子、石头房屋、石头门楼、石头窑洞、石头庙、石头街道、石头步道、石头桥、石头梯子、石头井、石头窖、石头坝子、石头卫生间、石头堡、石悬崖、石头下水道等。更有趣的是石窑与石屋的组合建筑,下面是多孔窑洞,上面是石屋,上下左右公正对称,连屋的样子、窑的形状也一模一样,很有建筑艺术特色。

石头部落民居群

石头民居

石头民居

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也多是用石头制作而成,非常普遍的是石头碾、石头磨、石头牛槽、石头猪槽、石头香炉、石头鸡窝、石头蒜具、石头桌、石头凳、石头锅台、石头擀面杖、石头枕头、石头床、石头雕刻等等不一而足。

石头牛槽

如果说上面的是石场村先民们能工巧匠的智慧杰作,那么散布在村中的奇石苑,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天然街心园林与街心盆景。形似鳄鱼聚会的“鳄鱼苑”,金蝉望月石,浑然天成的“刘秀灶”象形石,以及乌龟石、雄鹰石、石猴、石鸟、石猪等,千奇百怪任凭想象,你可以想不到,但决不会找不到。

街头石龟

 

石鸽子

村子外面大多是裸露的山体,形成顺着岩石原始层面展布的石坡、斜切岩石层面石崖。村民盖房子说选用的石材也都来自这些地方,大大小小的采坑若隐若现。

奇石苑

展现中国传统石材古建筑、天然石林、奇态怪石、精美石雕、石灶、石碾、石磨等系列生产生活用具,蕴含浓厚的原始石头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奇石与民生同在,现实与神秘共生存的又一景象。

石头村的建村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明朝的中后期,如此算来也有400年左右的历史了,400年来石场村逐步形成了以石头为主题极具原始特色的村落风貌。道路成环形纵横交错,层层升高,所有步道均以青石铺就而成,全村有四街七巷十八条胡同,街倚房连,房与街齐,依山就势,规划有序,韵味十足。

石窑洞

似乎自古这里就是一篇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400年的风云变幻、动荡历史,在这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以至于历史发展到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里仍旧保持着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民风。

村中的“江河盆景苑”

石灰岩山体固有的岩溶特性,致使这里“山上无树、地上无土,村中无泉,沟中无水”,村民们靠天吃饭、等雨吃水,生活环境恶劣。石头永恒,民风不变,因为落后贫穷原始,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子被称作“石头部落”一点都不为过,脱贫致富成了石场村新时代的第一要务。

裸露的石崖

发现“石头部落”

石头部落现有村民40余户,人口不足300人。由于该村居于深山,信息闭塞且耕地稀少贫瘠,贫穷制约了村庄的发展,以至于来到这里几乎找不到具有现代风格的房子对石头部落原始建筑风貌的破坏,石头部落的古朴与完整性得以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据说,早在2003年前后,陆续就有驴友到访这里,对该村独特的村落景观、浑朴的自然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所震撼,经口口相传,石场村渐渐地在驴友圈中小有名气,并被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石头部落”,“石头部落”之名成为这里的代名词。

发现宝贝

“石头部落”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随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石场村利用保村完好的石头民居与古村落资源,结合特色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观,建起了旅游景区,石场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石头成为这里永恒的主角。

景区建设

奇石苑

细心的游客,在“石头部落”这些奇妙的岩石中,发现这些村民建设“石头部落”他们的家园时所用的石材,就取自于村庄的周边,而且这些岩层都是一层一层地分布,厚薄特别适合打造成石板和石条,整个村庄所建设的位置,与“太湖石”相似的镂空奇石遍布,房屋和街道的建设巧妙地避让着这些大自然的奇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在园林中,村中有园林”景观建筑格局;这里的石头而且只有这里的石头才会形成这么多奇形怪状的景观石。

遍地景观

细心的游客在欣赏石头部落的第一景观“石头”时,还会惊奇地发现许多好像是虫子爬过或打洞的痕迹,有些岩石上好像还保存有一些古代生物的碎片,就像是碎鱼骨一样;还有些岩石的结构又像是小米粒,难道是远古的鱼产下的鱼籽,保存成了化石,就像是西峡的恐龙蛋能够保存成化石一样。

关于“石头部落”石头的疑问,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大家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现象,通过口口相传,引起了一波波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石头“活化”,为石头“赋魂”

“石头部落”里不仅仅有古民居与石头用具,石头里还蕴含有更多的鲜为人知的秘密。讲述这些石头的故事与让这些石头讲故事,成为“石头部落”旅游走向新时代的开始。

鱼籽石科学解密

沧海桑田化“石场”

石场村得名于古代的采石场,所采石头主要是青石板,青石就是石灰岩,因这种石灰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成分,而表现为黑色或灰黑色,当这种石头经高温烧烤以后,就会变成建房粉墙用的白石灰,石灰岩的来历就是因为这种石头可以用来烧制石灰而得名,其实,石灰岩的用途还有很多,比如制作水泥,作为溶剂、填料等等。

石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研究后告诉我们,它们形成于距今大约5亿年前的古海洋中,那一层的岩石就是当时海平面波动的反映,岩石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与古生物碎片以及大量的虫迹遗迹都是当时古海洋中古生物留下的珍贵遗迹。此后,这些岩层被后期的沉积物深埋在地下,逐渐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虫迹科学解密

地质历史进入距今大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末期时,石场村南北两侧各2-3公里的地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断裂沉降,形成古湖,伴随着古湖的形成在南部的九店附近还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当时的石场村就是这个连接嵩县、汝阳、伊川古大湖中的一个岛屿。当时正是恐龙昌盛的年代,在汝阳和嵩县的潭头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古湖可能一直延续到距今大约2300万年左右的古近纪时期,山体抬升,古湖逐渐消失,石场村及周边的广大地区开始遭受风化剥蚀,到距今大约500万年前后,当时覆盖在石场村上部的岩层已经被风化剥蚀掉,周围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变成了准平原,石场村可能处于大平原与缓丘地貌的过渡地带,出露在地表的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略微倾斜的岩层,当时地球处于新生代的上新世时期,气候比较炎热,雨水很多,石场村的南部仍然是碧波荡漾的古大湖,湖水的涨落与周围大山里的河流冲刷溶蚀湖边裸露的石灰岩层,形成一道道的沟槽和奇形怪状的奇石。此后,湖水逐渐退去,古湖消失,本区先是沉积了大量的红粘土层,覆盖了早先形成的奇石与沟槽上。

溶蚀洞穴

进入距今大约260万年前后的第四纪以后,本区又接受了大量的黄土沉积,类似的沉积在石场村的南部数公里处仍有保存,此后,随着周围山体的进一步长高,汝河与伊河流域两侧支流的溯源侵蚀作用加具,石场村一带上面覆盖的红土与黄土层又被分化剥蚀,早先被埋藏的奇石风化面,再次出露地表,成为今天我们在石场村所见到的一道道的沟槽和奇形怪状的奇石苑,部分地段还没有被完全剥露出来,若隐若现。

为石头“赋魂”,使旅游充满活力

石场看似普通的石头,看似奇普通的岩层,里边包含了及其丰富的科学故事,这些故事就蕴含在岩层厚薄的变化里,蕴含在层面的变化里,蕴含在矿物成分的变化里,蕴含在岩层里所包含的古生物化石里,古生物碎片里,古生物化石的种类里,蕴含在岩石结构的变化里,蕴含在鲕粒与豆粒结构的变化里,蕴含在岩层包含的泥质条带里……。

远古的风暴现代人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可以为你讲述远古的海洋,讲述远古的潮起潮落,讲述远古的狂风与海啸,讲述远古的海洋中的生物如何觅食,讲述远古的海洋中何时在这里消失,何时有再次光顾。讲述远古的火山喷发如何遮天盖日,讲述远古的古大湖与古大河,讲述恐龙是否光顾过这里。讲述远古的海陆变迁,讲述远古的沙尘暴,讲述泉水的形成,讲述岩石也会被水溶解,石头里的故事太多,三言两语说也说不完。

石头科普走进村子

石头有了这些故事,陡然间变成了文化石,有了文化内涵的石头,魅力大增,有了活力。“石头部落”旅游也有了新的灵魂。

“刘秀灶”也需要科普

如果说地学旅游使“石头”活化,那么,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可谓是对石头村“乡村振兴”的雪中送炭。

“石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旅游离开文化就缺乏活力,文化离开了旅游就失去了魅力。石头村的石头民居与生活用具,祖祖辈辈有的可能已经传承了几百年;奇形怪状的石头可能已经存在了数十万年之久。偏僻的石头村仍然没有办法摆脱贫穷。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旅游地学与时俱进,从高端、大气、时尚的地质公园,走下神坛与圣殿,进入广大乡村,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旅游综合体理念,开拓了创建旅游地质文化村与旅游地之特色小镇的新天地。

丰收粮仓

按照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理念,嵩县石场村一下子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路”,找到了旅游经济发展的“魂”,地质文化村在石场村也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街心石头苑

石场地质文化村依托石场村的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经济,提升“石头部落”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石头村。

石窑、石屋变成农家宾馆

以“石头部落”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地质文化村,保持了村庄原有的特性,其建设完全不同于以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等封闭的排他性开发模式,而是以相当包容开放的“自组织”形式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庄的各项建设与产业开发,让村民根据自身条件自行设计、建设,全村整体统筹。村内每家每户的房屋、田地、道路、林木、蔬菜、果园等资源均可与游人共享,村庄既是村民的“家”,同时也是游人的“景”,村民的日常活动,日常劳动与生活,包括各种养殖、各种手工艺完成在编织与针线活,都变成了游人眼中难得一见的美景。村民可以安居乐业、游人可以悠闲度假。

产业带动

地质文化村建设在石场村实现了地质知识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地质与旅游、文创、农业等产业融合;实现了与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示范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精准脱贫等政策相融合;实现了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村民等各类建设力量相融合。通过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发展民宿、全村域旅游等实现了农民增收。

影视拍摄也进村了

石场地质文化村是一处地质遗迹景观与乡土文化高度融合的地方,在这里,村在石中、石在村中,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文化在石中、石在文化中,村在科普中、科普在村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地质文化村”。

乡愁博物馆

石场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刚刚起步,伴随着地质文化村建设的逐步完善,科普、研学、游学的大军也会蜂拥而至,找对路的石头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章秉辰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专业从事地质公园策划与申报、地学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地学科普导游培训、地质博物馆创意与设计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郑州黄河、汝阳恐龙、洛宁神灵寨、禹州华夏植物群、山西壶关太行大峡谷、西藏羊八井、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焦作缝山……等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了60余项中央与省级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主编出版《邙山黄土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郑州黄河科学导游指南》、《王屋山科学导游指南》、《云台山科学导游指南》,参与出版《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中国王屋山及临区元古宙地质研究》等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

章秉辰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平岩层构造地质遗迹
科普|读懂地球演化的历史
[转载]到贵州贵阳洛湾
世界上最疯狂的十大石头(附石头专题设计)
冈比亚/塞内加尔 石圈( 塞内冈比亚石圈)
“地质﹢”绘织特色乡村美丽画卷 ——看地质文化村(镇)怎样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