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上的中国202骑行磨刀岛,禾虫味美鲜
今天骑行的这个地方叫做磨刀岛,磨刀岛位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西江入海口的磨刀门水道中,如今已有神湾大桥与大陆相连,磨刀岛除了江岸风景还不错外,并没有太多独特的风貌。从中山城区过去35公里左右,来回骑行70公里,一路风大,辛苦不为别的,只为觅食一啖禾虫。

        先说说禾虫吧,禾虫这东西可是个稀罕物,只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稻田表土层里,一旦有农药或者其他少许污染则不能生长。禾虫的学名叫疣吻沙蚕,是水生软体动物,多毛且形似蜈蚣,颜色金黄带红杂绿,蠕动而行,动作缓慢。因其以腐烂的禾根为食物,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禾虫”。禾虫生长的季节性极强,每年仅有两次成熟的时候,分别是农历五月和九月。五月的被称为早造虫,也叫“荔枝虫”,是因为在荔枝花开时而成熟,这时的虫子体瘦且色青量少,而农历九月的则是晚造虫,或被称为“金花虫”,这乃是禾虫的极品,是珠三角人最喜欢的靓虫,虫子体态丰腴肥嫩,含浆饱满。

        珠三角人对禾虫的热爱由来已久,关于捕食禾虫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在清乾隆年间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清《广东通志》转引《岭南杂记》记载:“土人网而食之”。这是古代的记载。到了近代,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山、珠海、新会等地农民都对禾虫有着深深地印象,农历四月、八月初一、十五大潮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蔚为壮观,那时禾虫产量多,容易得到,是穷苦农民吃的天然食品,吃不完时,还拿来捣烂,一层禾虫一层食盐,腌成“禾虫酱”,据说蒸猪肉时放点禾虫酱,香到佛祖都跳墙,相比禾虫,可能那时人们更在乎的还是猪肉,清李调元《南越笔记禾虫》有记载:“贫者多腌为脯,作醯酱以食之”。实在还吃不完就晒干成“禾虫干”,有香味,便于贮藏,可常年食用,煲汤很鲜美。

        再到了现代,吃禾虫的风俗不仅没变,而且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食客。加上环境的污染,犁田由耕牛改为机耕,翻土深,不利于禾虫繁殖,人工无法养殖禾虫等等诸多因素,禾虫的身价一路攀升,今天的禾虫早已从曾经的“穷佬菜”升级为“席上珍馐”,基本上都卖到每斤百元以上。

        没到广东前,还真不知道禾虫这个东东,到了广东后,才知道禾虫的吸引力很大,难怪有朋友说,他一些移民美国加拿大的亲戚朋友,到了禾虫季节还会专程飞回来,不为别的,只为了吃一口禾虫。相比华侨们绕地球一圈的飞行,来回上万元的机票,看来我们这个70公里的骑行,连路费都不用的禾虫骑行之旅,实在是超值的美食之旅。



 先上一张禾虫照片,这就是新鲜的禾虫,每年最佳的食用时间也就农历九月初一前后一个礼拜左右,时间短,可食用的餐馆少,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价钱越来越高



 从中山城区出发,走了一段105国道,途径詹园,詹园是一座仿古的现代私家园林,也是中山出名的景点,但门票60元,游客并不多 

 从板芙镇转上古神公路,中山古镇镇到神湾镇的公路,车不多,路较好



 古神公路两旁一路都是苗圃,各种树苗花苗,看起来生意做得非常大 



 珠三角的入海口是密密麻麻的河涌,犹如毛细血管一般,以前河道更多,现在可能还少了一些,但大小河流依然随处可见



 古神公路到了神湾后左转,前往神湾镇磨刀岛,过了神湾大桥就是磨刀岛了



 磨刀门水道是珠江入海口密密麻麻的水道的其中一条,因流经磨刀山与小托山之间,故名为磨刀门

 磨刀门水道上游连接西江,属西江下游干流,出去就是珠江入海口的西边了



 1995年建成的神湾大桥把磨刀岛和神湾镇连在了一起,磨刀岛不是海岛,是入海口附近的江中岛,咸淡水的交界处



 磨刀门水道边那两座高耸的山峰就是正宗的神湾菠萝产地,神湾菠萝个头小,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的是肉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齿颊留香,经久不散,不过今天的重点不是菠萝



 据说神湾磨刀岛沿江的绿道非常漂亮,可惜我们那天冲着禾虫而去,没有细细的品位绿道



 七拐八拐到达今天的目的地,磨刀门水道旁的肥仔林饭店,其实后来发现顺着刚才的绿道,几百米就骑过来,亏得我们还绕了个大弯,又导航又问人的



 饭店旁边就是宽阔的磨刀门水道,30多公里外,几乎与磨刀门水道平行的崖门水道就是当年南宋灭亡的地方



 西江旁的一处码头,停泊着两艘游艇,中山正在申请试点游艇自由行,如获得批准,澳门的游艇可自由出入中山,游艇是有钱人的活动,一艘游艇动辄上百万,上千万也不算贵,神湾镇正在建设盛世游艇会,有游艇码头和豪华酒店等,建成后全是土豪们出没的地方



 游艇咱是别想了,先狠狠心吃上一顿海鲜禾虫大餐吧,神湾镇吃禾虫和海鲜比较贵的是卖鱼添饭店,肥仔林算是比较实惠的吧,但禾虫和海鲜本身都不便宜啊,而且那些巴掌大的小鱼很多还是野生的,价格更高些



 章鱼,广东人习惯叫八爪鱼,和南非世界杯上那只大红大紫的章鱼哥是同类,全世界章鱼的种类约有650种,它们的大小相差也极大,最小的种类只有5厘米,小拇指那么长,最大的种类可达5.4米,一艘渔船那么长了



 白灼、豉油、椒盐、炒西兰花等都是广东人常用的八爪鱼做法,韩国日本人更有极端的吃法是生吃,具体吃法是,去掉章鱼头后,把章鱼的爪捋直,然后将其卷到筷子上,蘸上辣酱,直接送入口中,据说不小心还会被八爪鱼吸住鼻子或嘴巴



 濑尿虾,北方一般叫皮皮虾、虾耙子,学名叫虾蛄,没膏的好像是50元吧,有膏的要78元一斤,不过濑尿虾吃的就是膏啊,椒盐、盐水和白灼,是濑尿虾的常见吃法



 这个叫什么,好像叫踏沙鱼吧,据说这种还是野生的,记得看到有个微信内容说某个老中医的几条忠告,其中一条就是:吃巴掌大的小鱼,现在很多东西均如此,那些外表不好看个头小的,往往是最原生态健康的



 这个是山坑螺,顾名思义来自山里,只能生长于水流清澈、没有污染的山间流动溪水中的黑色螺类,是无污染的绿色山珍食品,中山人非常喜欢吃,但中山只有一座五桂山,山坑螺更是越来越少,所以本地山坑螺极少,大部分都来自广西等地



 当然还少不了此行的主角——禾虫,我去时是农历九月初三,正是禾虫最肥美的时候,禾虫的可食用时间非常短,据说九月初一左右一周是最靓的时候,年份不同,禾虫产量不同,听说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禾虫是环节动物门沙蚕科的一种,像水里的蜈蚣一样,4—8厘米长,金黄带红杂绿,虫身丰腴,含浆饱满,行动缓慢,味道鲜美

 珠三角人吃禾虫的做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瓦钵焗禾虫、禾虫煎蛋、禾虫蒸蛋、禾虫炒饭、生炒禾虫、禾虫煲汤等等

 禾虫和饭粒完美的结合,这两样东西在稻田里已经是相伴而生了,在餐桌上又相辅相成,禾虫在锅中爆浆而亡,滋润了饱满的米饭,米饭吸收了禾虫的精华,色泽微黄,香味四溢,对懂得欣赏的人来说,绝对是美味佳肴



  禾虫煎蛋,有没有一点粑粑的感觉呢,先把禾虫和蛋等混合在一起蒸熟,然后煎至两面金黄即可,清香鲜美,嫩滑甘香,其实禾虫煎蛋是最常见的做法,但对于初次品尝禾虫的人来说,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上,挑战性都是比较大的 



 生炒禾虫,据说是禾虫最香的吃法,这种做法具有浓厚的中山家乡风味,曾荣获第三届全国热菜烹饪大赛金牌菜式,生炒禾虫除了少许调味料外,没有太多佐料,小火慢炒,炒至爆浆,原汁原味保留了禾虫的香味,但一斤禾虫炒出来,只有一小盘不到



 禾虫吃完,来点正常的海鲜吧,盐水濑尿虾,味道还真不错,膏也很多



 个头不大的踏沙鱼,据说不是养殖的,肉味鲜美,细腻滑嫩



 清蒸山坑螺,只放少许生油和酱油,保持着山坑螺的原汁原味,山坑螺无泥臭及其它异味,螺肉嫩滑,味道鲜美



 一餐美食之后,队友们一起聊聊天,打打牌,避开午间的烈日,再骑行35公里回到城区时,夕阳已经在天边了,不太辛苦的骑行,圆满的禾虫之旅

        当大家看到这篇博文时,今年的禾虫季节基本上已经过去了,如果想要吃到最肥美的禾虫,恐怕还得等到来年,在珠三角的咸淡水交界处,禾虫以前并不是个稀罕物,但到了今天,工业高度发展,农田面积不断萎缩,环境越来越污染,禾虫越来越远离大众,稀少的货源,高昂的价格,吃一次禾虫不是那么容易了,相信这东西在国外相似的自然环境里也是会有的,但估计老外是不会享受这些美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富豪去哪儿?揭美国科技富豪的七大私家世外桃源
​《神农本草经》:川楝子
度假海南(三)----博鳌江海玉带滩
鸭绿江的入海口在哪个海?
1亿人居住的广东有多少海岛?答不上来的速进
骑游石板沙,觅食黄沙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