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一个上海人的秋天,都靠大闸蟹续命

一到秋天,上海人的接头暗号就变成了:“侬今年蟹吃了伐”?


对上海人来说,秋天和大闸蟹的邂逅是每个上海人必赴的灵魂之约,多少人苦苦等了大半年才盼来上市季。


 

不爱吃大闸蟹,不配做上海宁

 

只要有关大闸蟹消费的榜单,如果上海跌出前三,一定是榜单不准确。

 

平均到每个中国人,每年最多吃掉4只大闸蟹;而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就要吃到60多只大闸蟹。


▲ 以一家四口人计,上海人一年吃掉的大闸蟹是全国人均的3-4倍。


在上海本地论坛“KDS宽带山”上,有关大闸蟹的帖子达1000多条,最高一条帖子点击近百万。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类似“今天去XXX吃蟹啦!”这样的分享贴。


▲ 一个上海宁在“如何装成经常吃蟹的老司机”问题下的回答,看完记得点击右上角“举报”


上海人在哪都可以精打细算,唯独秋天的大闸蟹,无论价格多贵,都能让他们慷慨解囊。

 

因为“大闸蟹虐我千百遍,我待大闸蟹如初恋”是上海人秋天的动物性本能。

 

上海的“沪”字,原意就是一种捕鱼蟹的工具,这里也是所有大闸蟹的故乡。


▲ 大闸蟹是一种在咸淡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生物。水利工程切断了蟹的洄游路线,所以江浙沪一带的大闸蟹,蟹苗都要从上海拿货,它们的本质只是生长环境不同。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上海人祖籍大多是杭州、宁波、嘉兴、苏锡常……这些地方河湖纵横,全都是螃蟹的修罗炼狱

 

上海开埠后,一跃成为江浙沪的璀璨明珠,在吃蟹方面也是领江南风骚。

 

19世纪的《申报》,但凡提到大闸蟹,基本就是哪个名门望族、前清遗老请客吃蟹无误了。

 

比如杜月笙,请吃饭不上大闸蟹,你就该明白在他眼里你只是个弟弟。


▲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


当时大闸蟹已是紧俏之物,一只可抵数斤大米


上海老百姓们日常吃不起,看看富人吃蟹的新闻望梅止渴,想必也是能抚慰心灵的。

 

▲ 美国摄影师作品《吃蟹》,谣言说1945年上海穷人靠吃大闸蟹充饥,其实,图中打补丁的穷人极有可能吃的是便宜的死蟹,有健康风险。


于是在上海人的印象里,吃只蟹成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上海人张爱玲小说里的十里洋场,把吃大闸蟹描述成性情中人在风花雪月故事中浪漫的场景;

 

被称为民国第一美人的电影皇后胡蝶,晚年流落海外,想起上海的浮光掠影,不过“大闸蟹”三个字;


▲ 胡蝶,她在哪里,上海摩登就在哪里。


流亡到香港的上海富商,不惜把大闸蟹空运过去,导致蟹价暴涨。从此,香港人也养成了爱吃蟹的习惯。

 

在吃不到蟹的日子里,上海人还发明了各种各样关于蟹的闲话


比如说你字写得难看,“侬两个字写得像蟹爬”


▲ 蟹,当然是乱爬了


说你做事没分寸,“飞机浪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

 

说你要求太低、没什么追求,“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

 

江浙其他地方只是爱吃大闸蟹,一年一度尝个鲜,只有上海人把吃蟹这件事上升到了自我实现的层次


▲ 黄浦江边出现了大闸蟹,是能让上海人抛下面子、奋不顾身跳下江堤去抓的。


像个上海人一样去吃蟹

 

上海人吃蟹,最重时节

 

六七月份,离最肥硕的大闸蟹上市还有两个月,如饥似渴的上海人就已经磨刀霍霍了。


他们在等待一种未成年的螃蟹——六月黄。螃蟹要经过四次褪壳才算真正成熟,而六月黄刚褪完第三次,也被叫做童子蟹。

 

▲ 六月黄虽然鲜美超过大闸蟹,但腥气稍重,适合用煎炸等加工方法掩盖腥味。为了满足上海人,现在有蟹农专门养殖六月黄提前上市。


俗话说:“忙归忙,勿忘六月黄”,是说六月黄蟹肉鲜嫩、蟹黄软滑,美味不输成熟大闸蟹,而且价格便宜,很值得一尝。



▲ 毛蟹炒毛豆,因为六月黄绒毛未长全,上海人也称之为“毛蟹”。


毛蟹炒年糕、油酱六月黄、清烧六月黄、毛蟹炒毛豆、三鲜面疙瘩汤……而一只六月黄的最好归宿,是裹了鸡蛋、面粉做“面拖蟹”



过了六月黄的季节,上海人要苦等两个月才能迎来“金九银十”,就是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

 

这时候,最完美的烹饪方式大道至简:清蒸或水煮


最完美的食用方式也同样简单:温一壶酒,要一碟姜醋。菊花可以撒,但不是日常吃法。


▲ 兰溪人李渔,就是写《闲情偶寄》、《肉蒲团》的那个文学家说:“世间好味,利在孤行”,他认为螃蟹最好蒸着吃,炒、煎等一切烹饪方式,都是毁了一只螃蟹为了好吃做的所有努力。

 

“黄雕美酒大闸蟹,滋滋咪咪到半夜”,绍兴陈酿花雕黄酒里的酒精能抑制蟹的腥味;而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则能增加蟹在口中的鲜美感觉。

 

姜醋起到类似的效果,不过上海人必用宝鼎康乐醋。这种醋酸度较低,可以直接喝,不会与清蒸味淡的大闸蟹抢风头。


▲ 除了姜醋,还可以加入酱油、糖,稍微加热,使味道融合。


上海人吃蟹到底有多讲究?有这么一个段子

 

京浦路刚通车的时候,从上海坐到北京,大约需要40多个小时。

 

有个上海人从上车开始就着花雕酒剥大闸蟹,剥一只蟹腿,抿一口花雕。

 

车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只是吃掉两只蟹螯和八只蟹腿,连螃蟹盖子还没有打开。


▲ 虽然是玩笑话,但上海人吃蟹确实讲究。蟹八件已经很少用了,但一只螃蟹吃一个小时还是正常的。

 

过了最好的时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冬至,再爱蟹的上海人基本都不再吃大闸蟹。

 

而这时,浙江等地的春节仍会把大闸蟹端上餐桌,并把大闸蟹作为主角。

 

上海人最爱的大闸蟹在哪里?


如果上海人请你去阳澄湖莲花岛吃蟹,那可真是过了命的交情;


还有上海人甚至把单位团建去不去阳澄湖吃蟹作为求职的考虑标准

 

对上海人来说,最爱的蟹永远都是阳澄湖大闸蟹。


▲ 阳澄湖大闸蟹辨别标准:青背、白肚、黄爪、金毛。


原因有二,一是阳澄湖蟹本身足够美味。


在宋朝《蟹略》中就已经被夸为“特肥大”,之后又有一系列名人为它打Call:

 

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说:“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金庸每年都指定要数百斤的阳澄湖大闸蟹招待宾客。


▲ 医施今墨说:蟹分六等,每等又分二级:一等是湖蟹,阳澄湖、嘉兴湖为一级,邵伯湖、高邮湖为二级。

 

不用名人背书,阳澄湖的环境早就得到政府认可,阳澄湖蟹是江苏最早、最有自信拿出手的一批蟹。

 

▲ 你以为阳澄湖是一片养蟹的水塘?它其实是全江苏都闻名的旅游景区。尤其是莲花岛,有“不来莲花岛,白去阳澄湖”这一说。


这里是苏州的饮用水源地,附近三百米内没有任何污染源;


《吴郡志》记载,昆山海水倒灌,积水成阳澄湖。这里湖底坚硬,湖底还有青石板路,最适合螃蟹游走


这里水草丰茂,是大闸蟹沿江而上遇到的第一个、水质最优良的湖泊。

 

二是阳澄湖蟹运到上海足够鲜活。


▲ 每到蟹季,江浙各地的螃蟹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但相比于太湖、固城湖、洞庭湖等产地,阳澄湖距离上海最近。

 

阳澄湖新鲜捕捉的蟹连夜装运,到了上海无疑是最鲜活健壮那一种,吃起来自然比他处的螃蟹更鲜美。

 

所以,阳澄湖大闸蟹暴红了之后,最叫苦不迭的就是上海人。

 

擅长选蟹的上海人,屡屡栽在假阳澄湖蟹上。阳澄湖蟹在上海有固定配额,但实际销售量却是配额的十倍。



爱之深,恨之切。上海人说阳澄湖蟹十蟹九假,就是这么来的。

 

让阳澄湖蟹背负骂名,最冤枉的莫过于蟹农。

 

在阳澄湖养了20多年蟹的第一代蟹农俞建明,就想为家乡的阳澄湖蟹正名。



▲ 建明养的大闸蟹,近乎一只大闸蟹的完美体态:大螯、长毛、白肚。24季之前做过俞建明的专访,详情请点击《风雨二十年,阳澄湖第一代蟹农还没打算退休》

 

很多人买了阳澄湖大闸蟹,吃了觉得味道不正宗,因为冒牌的太多了,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从外地来阳澄湖洗澡的螃蟹(上海人戏称“汰浴蟹”)。


其实,洗澡蟹是很少很少的。外地养大的螃蟹来到阳澄湖,基本上都会死掉,不是阳澄湖的水有毒,而是水土不服,很少有人这么干的。


▲ 阳澄湖人的养蟹场。在忙乱的蟹季,他们根本没空搭理散客。


与阳澄湖近年来的火热、到处都是仿冒货相比,正经蟹农们反而越来越凋敝

 

曾经的阳澄湖几乎家家户户养蟹,最多时候有四五百户,有的不想养了,有的养不动了,现在剩不到一半


这段时间赶上大闸蟹上市,俞建明夫妻俩晚上就睡在湖上,凌晨三四点就起来,穿上棉毛裤、羊毛衫,打开强光手电捕捞大闸蟹。


▲ 夫妻俩的独子嫌做蟹农太累,现在没有年轻人肯跟着父辈做蟹农。

 

俞建明说:我身体还行,也就五十岁,还能再养十年。除了环境,另一个影响蟹品质的重要因素还是养蟹人


没了这些把养蟹当作全部营生、一辈子事业去做的老蟹农,就算离阳澄湖最近的上海人,都没法品出当年的味道。


幸好,俞建明还在坚持,我们也有幸能吃上最核心产区、最老底子的蟹农养出来最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
有什么螃蟹可以替代阳澄湖大闸蟹?
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上海人对大闸蟹情有独钟?
秋季“横行霸道”的极品美食螃蟹
阳澄湖大闸蟹真的就那么好吃?跟我一起去阳澄湖一探究竟吧!
阳澄湖大闸蟹的玩法,真的太会玩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