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宝藏修复——故宫藏清乾隆沉香木旃檀佛像

图1/ 沉香木旃檀佛像,清乾隆。摄影 / 刘恺

清乾隆沉香木旃檀佛像(图1),沉香木雕刻,通高79.5厘米、长31厘米、宽24.5厘米,重3.5千克。文物编号故118号,为三级文物,根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记载,原藏于毓庆宫,现展示于北京故宫慈宁宫雕塑馆后殿展厅。本文介绍了该件文物的伤况,通过对伤况的观察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法,经过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工艺&风格

材质

这件文物由三种材料制成。佛像、底座分别由沉香木雕刻。面部着金漆,经检测佛像头部的蓝色为矿物质颜料,推测可能是用青金石粉和胶绘制而成。

制作工艺

图2/ 佛像底部直榫与底座连接处。摄影 / 刘恺

这件文物主要由佛像与莲花座两部分构成。佛像莲花座由一块沉香木雕刻而成,身体由几块沉香木拼接而成,佛像与底座间用直榫连接(图2),佛像底部直榫直接插入莲花座上固定并保持佛像直立。佛像雕刻打磨后,做随色上蜡处理,防止木雕开裂,佛像面部上金漆,眼球与发式以青金石粉和胶着色处理。五官最后用勾线笔蘸颜料描绘而成。

装饰

图3/ “U”字形衣纹。摄影 / 刘恺

图4/ 发式。摄影 / 刘恺

图5/ 莲花纹底座。摄影 / 刘恺

佛像身着“U”字形袈裟(图3),头顶发式为波浪纹(图4),脚下莲花座为莲花瓣形式的装饰图案(图5)。

形制

此佛像具有典型的旃檀佛像形制:身着通肩式袈裟,袈裟像经水湿了一般贴在身上,衣纹在胸前整齐地排列呈“U”字形,具有装饰感。佛像直立于圆形莲花座上,面着金漆,佛发式呈旋涡纹,目光向上。佛像右手在胸前作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施与愿印,意为解济终生痛苦,满足众生的愿望。

旃檀佛

旃檀佛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据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当时人间的优填王思念佛陀,就命工匠用牛头旃檀木雕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佛从天而降,雕像立而迎,佛便为雕像开光,因此这种样式的旃檀像也被称为接引佛。后来,不管用何种材质,凡是雕塑成这种样式的释迦牟尼佛像被统称为旃檀佛像。

修复前调研与分析

基本伤况

图6/ 左脚脚掌断裂缺失。摄影 / 刘恺

文物修复前存在如下问题:佛像表面附着大量灰尘,佛像左脚脚掌断裂残缺(图6)。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有劈裂痕迹(图7、8),手指残缺不全。佛像胎体右肩开裂(图9)。

图7/ 右手拇指劈裂缺失。摄影 / 刘恺

图8/ 左手小指劈裂缺失。摄影 / 刘恺

图9/ 胎体右肩开裂。摄影 / 刘恺

科技检测与分析

① 通过无损分析,能观察出木佛未出现虫蛀、糟朽等问题,通过木材纹样、重量、质地、颜色和味道,综合判断材料为沉香木。

② 对文物底部表面带黑色物质分图层进行取样分析和检测,从分析结果推测此物质可能为蜂蜡。

伤况分类与成因分析

通过对文物伤况的调研可以发现,这件木雕的主要伤况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木质材料的开裂和劈裂,主要是右侧肩部胎体开裂,并有明显缝隙。另一类是木雕部分的残缺,主要有左脚脚掌断裂残缺和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残缺等。

这两类伤况的产生有着各自的原因,可以归为三大类

1.木材自身特性造成

由材料组织结构特性与所处的环境关系造成。比如,佛像右侧肩膀开裂处原本是两块沉香木拼接的接缝处,是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形成与纹理走势一致的裂伤,裂伤开口处缝隙较大,可能是由于原来粘接的胶质老化,加上木材自身抽涨变化不均导致的自然开裂。

2.外力作用造成的物质形态和性质的改变

图10/ 佛像左脚脚掌断裂处。摄影 / 刘恺

外力干预不当造成的破坏,如佛像左脚的劈裂残缺(图10),就是由于外力的使用超出了材料结构的承受力,可能是力量使用的方向出现错误造成的。比如脚掌木头纹理是纵向的,脚的雕刻是横向的。如果有一个纵向的力,脚掌就会顺茬断裂。

3.原木雕结构边缘的薄弱处容易导致劈裂

图11/ 佛像手指劈裂处。摄影 / 刘恺

劈裂缺失的部分正好都处于雕塑最边缘容易触碰又很脆弱的地方,断裂的手指都在雕像靠外侧,是人比较容易触碰到的地方,又单独伸出来,所以很容易造成破坏(图 11)。

以上这些成因体现在具体的文物伤况上,并不是单一存在,任何一种伤况都可能综合好几种原因。比如脚掌断裂就很有可能既有不当外力作用破坏,又有原木雕自身结构设计中无法避免的薄弱点。

修复与保养

方 案

这件沉香木旃檀佛,其伤况主要是雕塑手脚部分的断裂、残缺和雕塑右肩的开裂缝隙。所以,对于缺失的部件,应选取原材料进行修复,复合原有的形态;对于开裂、断裂的部位应进行有效的回粘加固,尽量恢复文物的本来面目。

流 程

1

清理表面污渍和榫卯里积压的灰尘

图12/ 用羊毛刷和吸尘器清扫文物表面浮尘。摄影 / 刘恺

具体办法是先用羊毛刷扫去佛像浮灰,一边清扫一边用吸尘器把浮灰收集起来。再用微微湿润的毛笔清扫文物表面,清扫中要经常清理毛笔上的尘土,防止把笔上的尘土再带回到文物上,然后用医用棉签沾纯净水对木雕的雕刻缝隙和直榫接口处进行擦拭,直至擦不出污渍为止。(图12)

2

考察院内相同形制、年代的旃檀佛像

收集资料为补缺工作做准备

图13/ 中正殿清乾隆紫檀旃檀佛。摄影 / 刘恺

根据文物伤况,文物有三块地方残缺不全,在修补前首先要确定残缺处的造型。左脚的残缺可以对照佛像的右脚对称雕刻,手部的残缺可以参照同时期宫廷中的其他旃檀佛像,现藏于北京故宫中正殿内的紫檀旃檀佛(图13)和这尊佛像同属一个时期,造型也十分相似,因此可以参照紫檀旃檀佛的手势进行雕刻补缺。

3

为补配部分制作参考小样

由于文物所用材料轻薄易断,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同时考虑到文物修复中最小干预原则,在修补复原文物时,尽量减少补配的量。所以要先用楠木制作一个模型,以此为参考;再根据模型复制缺失的部分,复制时留出一定的富余量;最后粘接完还要处理接口处。

4

修补残缺部分

图14/ 修补情况。摄影 / 刘恺

在雕刻前先要处理残缺处、修平断裂处以便于粘接,将修平中掉落的木屑收集起来以备检测,分析表面颜料成分。然后选用同种材料的木料参照小样进行雕刻,处理粘接面,做随形处理,使补配的部分与原件衔接既严密又自然。用鱼鳔胶将雕好的补件与修平后的原件粘接,放置一天以上,等鱼鳔胶干透、粘接牢固后进行随形打磨处理。(图14)

5

回粘加固佛像开胶处

图15/ 回粘开裂处。摄影 / 刘恺

佛像肩膀处有两处开裂,经过分析,开裂处木头变形的涨裂是佛像拼接处原来的胶失效开裂所致。处理的方法是将鱼鳔胶填抹进开裂处;然后用钳子夹紧开裂两侧胎体,注意不能让钳子直接接触胎体,需要用软木块与棉花垫在钳子与胎体之间,并且要逐渐夹紧钳子,直到裂缝处基本合拢为止(图15);最后放置在安全处直到鱼鳔胶彻底干透,松开钳子,检查回粘后的效果。

6

检测木雕表面,分析颜料成分

对文物底部表面带黑色物质分图层进行取样分析和检测,从分析结果推测此物质可能为蜂蜡。检测文物表面附着物成分,得出文物表面不含胶质,可能含有蜂蜡成分,由此推断佛像身上颜料应是一般传统工艺随色使用的墨和矿物棕色颜料混合体。随色完成后用蜂蜡作保养。

7

补色保养

进行补色处理,经过之前对文物底部表面带黑色物质取样分析,得知木头表面的附着物中含有蜂蜡成分。随色一般先选取植物类无胶质颜料和黑钠粉进行调试,选用黑钠粉和墨汁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涂抹在试片上,待颜色干透观察试片与原来文物上颜色的色差,据此调色,反复尝试直到颜色与文物颜色一致时,将最终的颜色涂抹在补配的部分上。最后用蜂蜡保养木雕表面。

材 料

主要有:沉香木20克、楠木20克、鱼鳔胶10克、黑钠粉墨汁等。

评 估

此件木雕佛像经过修复后,解决了佛像右侧肩膀的开裂问题、补配了缺失的手指和脚掌,基本解决了文物的伤况问题。此外,温湿度的变化是造成木材开裂和鱼鳔胶老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木器文物对环境的温湿度有相应的要求。这件佛像的主要材料为木材,所以建议修复完成后,最好存放于温度22C°~26C°、湿度50C°~60C°的无尘库房中,以便得到更好的保护。

文・图∣刘恺,北京故宫文保科技部馆员,负责北京故宫木器类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衣出水,佛像雕塑里不可或缺的美
佛像的分类与造型样式
故宫特展 明永乐宣德文物展 佛像
不可思议!地球上第一尊佛像竟能行走下跪
雍和宫的“木刻三绝”是指哪三绝
旃檀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