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庄之道与山水画的精神——徐丽延山水艺术哲学

【人物介绍】

徐丽延,字延之,号玩石、百井坊闲人、延馨斋主、浙江严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197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浙江女花鸟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擅长山水画、中国人物画等。

山泉(松溪图)参加中国美协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

老庄之道与山水画的精神

文/徐丽延

中国画的哲学特质,用一句话概括:“艺即是道”。无论是道家和儒家、佛家都是将各自的道与艺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道家之道,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深。中国山水画家的审美理想与境界,实际上也就是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境界。比如,老子认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故曰:“道法自然”。“我师造化”便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的座右铭。庄子的“解衣般礴”所表现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更为中国文人画家所津津乐道。

石泉野翠(参加中国美协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自然之道与自然之美

正因为道家的世界观与审美理想,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以天真自然为贵的宝贵传统,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来源。庄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之美。天真的自然之美就是中国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它既是艺术观,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比如道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显然就是所谓的“自然而然”的自然观与世界观。它强烈地影响着历代画家的人格与画品。万物自得自然。自然而然之道就是山水画所要观照的艺术之道,也是山水画家要观照的人生之道。

长征——天险腊子口(参加中国美协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公元五世纪中叶,宗炳提出山水画的宗旨“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宗炳认为山水画令人“畅神”。又认为山水画“含道应物”。就是怀道的圣人能适应万物的变化。既然画师自然,以自然山水为观照,以此精神创作的山水画当然和“畅神”、“观道”融为一体,当然可以资作“卧游”了。

得欢常有馀

在这方面,还有走得更远的。唐张彦远觉得山水画有真山真水不能达到的畅神功能。即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历代名画记》曰:“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为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体现了画家追求自由自在,没有压抑和干扰审美的自由。他在《历代名画记》中更进一步发挥了自己的观点,并用“一蟹不如一蟹”的逻辑修辞予以诠释:“ 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这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显然,自然而然在他心目中得到了最高的尊敬,把它作为中国画境界的最高层次。

清风送爽图

养性才能悟道 师法存于妙悟 

除了尊奉自然之道,老庄还提出达到自然的不二法门:“虚静、游心、静观、玄览、心斋、无欲”,他推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状态。只有在这空明澄澈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超越功利,归于自然。这时不是听之以心,而是听之以气。用气去感应。也就是当你的心灵空寂至极点时,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这时你会获得对自然的“妙悟”。

秀岭奇云

妙悟来自何处?一曰亲近自然。为避乱而隐居到太行山的荆浩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认为以亲近自然是“怡悦情性”的最好方法。养性才能悟道,才能出好作品。道家主张虚静、养气、体知。道家养性的主要点要做到“解衣盘礴”摆脱世俗杂念。做到神闲意定的最佳心理状态。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画家应有的创作状态。

水光山色与人亲

二曰是以心观。明代顾凝运曰:“作画需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之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籍,不为先匠所拘,而游法度之外也。”老子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当我们要对万物本原的“道”进一步认识,光凭感观是不够的,必须是以心观。

峭壁飞泉

三曰养气可恃。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吴昌硕非常主张养气:“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荆关董巨流,其气乃不死。”“气充可意适”这说明作画时元气在胸对案挥毫,元气贯注于笔墨,所出作品中的景物元气淋漓。气亦有分野。金冬心主张以静气作画。怒气属于躁气。“古人云:怒气画竹。予有何怒气而画此军中十万夫也。胸次芒角,笔底峥荣。试问舌飞霹雳鼻生火者,可能画一笔两笔也。”郑板桥则说得更加形象:“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 我们不妨认为这块元气是天地之气与人之气合二为一。

畅园四条屏

总而言之,庄老之道所涵道的的天人合一关系,在中国山水画的实践中得到了形神皆具的体现。它不仅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实践与标准,也成为对中国艺术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历代艺术家与文学家浸淫其中,无时不刻受它的薰陶与滋养,创造出独具一格,美妙精湛的中国文化艺术。

浮云載山山欲行

雨后青山

石泉野翠

古文观止之一

古文观止之二

古文观止之三

云山清韵

山水清音

龙井问茶

冬至

春山皆秀发

清夏潺湲

载将春色过溪山

空翠湿人衣

松阳写生

都是人间好时节

云满山头

松阳写生

西溪赏梅图

坐饮香茶

不觉身形在画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炳:澄怀观道、卧游山水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原因分析
学术前沿:卢建民艺术研讨会“老庄思想的新时代解读”
陈玉圃的山水画世界
黄宾虹的艺术主张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天人合一,气韵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