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土的历史,充饥,壮阳,治病,补充营养

从2015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开始,购物狂们调侃自己穷,爱说自己穷到吃土。据说这个梗的出处可能是《老友记》。坐在家中等着收快递的剁手党们,既拿不起筷子,也拿不起签收快递的签字笔,只好趴在地上吃土。

穷是永恒的,在网络购物流行之前,不知道已穷了多少代人。祖祖辈辈穷怕了的,有时也吃土。鲁迅先生说,他翻开历史,“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其实,在断粮和吃人之间,往往还有一个中间阶段,吃土。

明崇祯三年(1630),陕西大饥,一年多没有下雨,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说,饥民们先是啃光了所有蓬草,咽下了所有糠皮,到了十月,蓬草枯了,只好吃树皮。终于树皮也吃完了,饥饿的人们只好上山去,找一种名为青叶的石头,细腻而腥气,吃过几日,肚腹下坠而死。如此之后,实在是无法可想,终于开始吃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军队第二次进攻杭州城。这支人数达二十万的长毛军在农历九月下旬,从萧山打到钱塘江畔,又攻破河塘西大关,兵临杭州城下。他们占据杭州城四面关隘,扎下营来,交通既断,杭州城内很快断了粮。

百姓们没有办法,先是吃药材、南货,然后开始收购芋麻、草根、甘露、浮萍、杂草充饥,再然后吃家中所有的皮箱、钉靴、一应皮革制品,吃枕头中的豆壳、米壳,再到酱园中喂猪的二酱和杂油也都吃掉了。

很快,所有的东西都吃完了。《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亲历记》的作者写道,面对如此凄惨的景象,浙江巡抚王有龄全无怜悯之心,处置全凭一个“拖”字。他一边说援军不日可到,一边说梦见观音显圣,指示饥民在艮山门内找观音土,可以暂结腹馁之虞。果然,就有饿极了的百姓前去寻土,再以酱油烹饪一番,味道据说还不坏。这种色白,性黏的土壤,和了油酱吃,可解一时肚饿,但并不能当饭吃。太平军两次占据杭州城,这座千年古城的人口数从八十万直降到七万。

观音土是什么?是一种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性质稳定的黏土,最常见的用途,是烧制瓷器。《天工开物·陶埏篇》说:“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相合,瓷器即成。”张之洞《劝学篇·农工商学第九》提到洋货时,还说到进口火砖也是用观音土烧制的。

这样一种土,经常出现在饥荒叙事中,以其本身的非食用性凸显了自然灾害的惨烈。

最近的一次吃土,是1942年。7月,河南大旱,旱情一直持续到第二年3月,大旱过后,又是蝗灾,111个县,一千多万人受灾。亲历过这次大饥荒的王德一老人回忆,“有饥民吃‘观音土’。什么是观音土呢?其实就是滑石粉,用滑石粉蒸成的馍馍,看上去又软又白,很像真的馍馍,但是吃下去,拉不出来。”

但在河南,并非所有的吃土,都是被逼无奈。在济源市,有王屋山土馍传说。一说是仲山甫被周宣王封于河内樊地后,发明了一种便于保存的食物,就是王屋山土馍。另一说是此处曾经爆发怪病,人人胃酸,毫无食欲。人们登坛祈愿七七四十九日,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化作一姥太相助,采天坛顶峰之土,与面团共同炒制,治好了这病。人们于是管这种土,叫作“白面土”。

可见,吃土这件事,又并非是饿极时的被动选择,和医疗似乎也有联系。过去在村落中,小孩子们常常扣泥坯墙表面的灰浆吃,目的是为了补脾。这并非没有依据,《本草纲目》记载,吃炒墙土可以借其中土气滋补脾脏,主治脾虚泄泻。《本草蒙荃》记载,用陈年墙土,可以补中焦,主治脾胃失和,腹泻不止。小孩子抠墙皮吃,多半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借由补充钾来增强胃动力。

观音土原产自中国,但吃土这件事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这种行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只有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没有相关记载。

食土癖最早的证据,是在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边境的卡兰博瀑布(Kalambo Falls)发现的,彼得·亚伯拉罕在《食土癖和无意识摄入泥土》(Peter Abrahams, Geophagy and the Involuntary Ingestion of Soil)中写道,在一具能人(Homo habilis)的遗骨边,人们发现了富含钙质的白色黏土。

古罗马博物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描写过利姆诺斯岛上的吃土行为,当地人食用一种名为阿里卡(alica)的,掺杂了红色黏土的麦粥。这种粥被用于治疗“身体潮湿部位的溃疡——如嘴和肛门。用于灌肠以止泻,口服亦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

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1799—1804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中称有一个名为奥托马克(Otomacs)的部落的饮食中,包含了大量的泥土。英国传教士戴维·利文斯通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同样发现了食土癖,食土的偏好随着奴隶贸易从非洲传到了美洲,因为黑人奴隶们往往有吃土、灰、粉笔、草、石膏、涂料和淀粉——这些常见的泥土替代物的习惯,因此他们在新大陆的主人们常用黏土食用者(clay-eaters)的外号称呼他们。

直到如今,吃土依然是非洲部分地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加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国,黏土常被做成零食,在正餐之外用作消磨闲暇时光和充饥,喀麦隆人会将黑胡椒和豆蔻调味过的黏土制作成各种形状,在市场中出售。肯尼亚人则倾向于将黏土掺进木薯、玉米、土豆、香蕉饭当中,以增进食物的风味。有时,这些来自地下数米处的,用火烤制过的黏土,会被用于治疗疟疾和霍乱。

这并非意味着欧洲并没有这种行为。依照杰克·古迪在《烹饪、菜肴与阶级》中的观点,没有经历过青铜革命的部落民并没有发明以阶级表征系统为根本的饮食文化,因此他们在饮食文化上与欧洲等文明世界大相径庭,但吃土这件事上,欧洲人并没有能够幸免。李德宽和田广的《饮食人类学》如此写道:“德国和俄罗斯人有时吃掉‘石头奶油’‘矿物面粉’;17世纪西班牙贵妇们喜欢吃美味的泥土,使得教会不得不对此怪异的行为施以重罚。”

美洲也是一样,除了早期传教士和探险家们对印第安人的观察——他们会将枫树的树脂粉末和红色黏土混合在一起,可能是当做甜食来吃——之外,美洲的食土行为的记录一直延续到了文明时代。在《迪克西的遭遗忘的人民:南方的贫穷白人》(Dixie's Forgotten People: the South's Poor Whites)一书中,作者维恩·弗林特(Wayne Flynt)提到了19和20世纪,美国南部穷人的食土行为。

他们吃土并不只是为了充饥、调剂,维恩·弗林特说:“许多男人相信吃黏土可以增强他们的性能力,而有些女性则认为吃黏土有助于顺利分娩。”而作者本人认为,东南部白人群体的食土,很有可能是因为患有钩虫病,钩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心功能不全、早产、死胎、妊娠中毒症。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名丹麦裔嬉皮士雅各布·霍特(Jacob Holdt)计划横穿美国。他横穿美国的旅途收获很多,这些奇闻异事成为了他与父母最好的通信素材。他的父母的回应是一部照相机。他的镜头记录了不少用吃土来抵御饥饿的儿童、妇女。

不论是相信观音传说,当作零食,用来提高性能力,用来治病……食土当然是某种文化或社会规范的产物。试图给食土行为找寻科学依据,往往不易行得通。食土并不能补钙,高岭土并不高钙——王屋山的白面土是个例。事实也证明,最容易缺钙的老年人通常并不会吃土。再假设食土是为了补充微量元素,实验同样证明,有食土行为的人比没有的人罹患贫血症和微量元素缺乏的概率高出一倍。

它的确和某种疾病有所关联,16世纪时,法国南锡学派的医生李厄保(Liebault)发现,食土行为多发生在罹患萎黄病(febris alba)的少女身上,这种困扰了几代欧洲青春期少女的疾病多并发缺铁性贫血。同期的其他医生,有些将食土与精神异常联系在一起,有些则从希波克拉底那里找到了灵感,持续观察怀孕过程中的食土行为。他们都无法系统性解释食土这样一种谱系极广的异食行为。

目前唯一得到验证的假设是,黏土进入肠胃后会附在消化道的粘膜上,阻止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样被阻挡的还有真菌、病原体、有毒物质和寄生虫卵。因为食土的这种作用,有公司出售食用或饮用黏土,强调它可以解毒、清洁肠胃、补充矿物质、促进头发生长……当然,这是智商税。还有售价不菲的精选高岭土,搭着分子料理的顺风车大行其道:用它、食用色素、水、盐以及一个熟土豆,可以做成一块可食用的“石头”,这可能是分子料理中最接地气的一道菜了。

穷到吃土的各位,看到这样一块土做的石头,怕是要感叹自己连土也不真吃得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是观音土,主要成分是什么
专为男士定制 “三八”真·科学吃土指南
观音土是什么东西?
明知道吃了十天后就会死,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抢着吃?
细腻如水,火烧成瓷的高岭土,助中国陶瓷进入巅峰时代的瓷器之根
红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