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春秋时期,手把手帮助敌军逃跑的“仁义之战”——邲之战

有一句话叫做“春秋无义战”。在春秋时期,各个大国已经不太把周天子当做一回事了。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了争霸天下,经常发生战争。不过话虽这么说,要是和后世动辄坑杀几十万降卒;用敌人的尸首垒筑京观炫耀武功等恶劣的战争行为相比,春秋时期的战争,还真就带了那么一点“仁义”的味道。当然了,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是以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为目的的。但春秋时期的“邲之战”就有一个奇特的场景,楚军击败晋军之后,竟然手把手地教导晋军怎么逃跑。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邲之战”的过程始末。

战争背景

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竞争霸主地位,弱小的诸侯国大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成为强国的助力,也保护了自身。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隔着一些弱小的诸侯国,自然是双方争夺、讨伐的对象,其中就有郑国。所谓“弱国无外交”,郑国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当墙头草,谁强就跟谁,随着楚国和晋国实力的变化,处于一种“朝晋暮楚”的状态。

在公元前597年的春天,楚国发动对郑国的军事行动。郑国无法阻挡强大的楚军,以非常卑微的态度归附楚国。另一方面,晋国也出动军队救援郑国。但是援军赶到的速度实在是没有郑国投降的速度快。等到晋军赶到黄河的时候,楚国和郑国早就“打成一致”了。

举棋不定

晋国:意见不合,无奈渡河

在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晋军的参战将领和部署。晋军有上军、中军、下军。荀林父统领中军,先縠为中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士会统领上军,郤克为上军佐,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赵朔统领下军,栾书为下军佐,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是这样一个配置。

大军来到黄河,听说楚国已经把郑国打服了,主将荀林父认为,应该等楚国撤军以后再做行动,上军主将士会也是这个想法。但是这个时候中军佐先縠强烈反对,认为干就完了。关键先縠并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一个讨论的态度,而是直接带着军队渡过黄河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荀林父虽然身为主将,但是对部下并没有绝对的掌控力。先縠一意孤行,荀林父毫无办法,在司马韩厥的劝说下,晋军全部渡过黄河,呼应先縠。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重大决定面前,晋军三军完全是被一个中军佐牵着鼻子走。

晋军渡过黄河,驻扎在荥阳县西北的敖、鄗二山。郑国人自然是希望坐山观虎斗,使劲撺弄晋军和楚军交战。这个时候晋军之间又出现矛盾,率先渡河的先縠不用说了,自然是主战派,干就完了,支持先縠的有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而下军主将赵朔、下军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则认为应该小心谨慎,不应轻易开战。从始至终,晋军内部都没有统一意见。

楚国:激烈讨论,庄王压阵

楚军也是分为左军、中军、右军。沈尹(楚国的一个官职)统领中军,子重统领左军,子反统领右军。楚军正打算班师回朝的时候,得到晋军渡过黄河的消息。这个时候楚军内部也分为两种意见,楚庄王的近臣伍参提议与晋军决战,令尹孙叔敖认为应该暂避锋芒。双方讨论得很是激烈。最后伍参占了上风,楚庄王决定北上与晋军交战。

虽然楚国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孙叔敖还一度“南辕反旆”,但是好在楚庄王与荀林父不同,他是楚国的最高决策人,对楚军有绝对的力量,将他们捏合在了一起。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以弱示敌,致师夺气

楚国先是采取示敌以弱的方法,派使者到晋军中,提出要请和的意思。晋军同意,双方约定好日期。可是楚国并不打算按照规矩来办,两军对阵的时候,楚国派出许伯、乐伯、摄叔三人,驾驶一辆战车,向晋军发起挑战。也就是所谓的致师。一小股部队对敌军发起挑战,有所斩获后平安归来,可以有效打击敌军的士气。后世的张辽,率领八百死士冲击孙权的大军,就可以视作一次致师。

许伯、乐伯、摄叔三人冲入晋军,成功斩杀、俘虏了一两个晋国士兵,掉头就跑。晋军合围追杀许伯三人。乐伯频繁射箭压制晋军,最后只剩下一支箭。刚好路上出现一只麋鹿,乐伯一箭射中麋鹿后背,摄叔将麋鹿献给晋将鲍癸。鲍癸认为乐伯善射,摄叔善言,都是君子,于是下令放弃追击。这不失为战场上的一段佳话,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楚国成功完成致师,打击了晋军的士气;晋军劳师动众,最后一无所得。

第二阶段:二子惹祸,主将软弱

晋军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做魏锜,一个叫做赵旃。这两个人求官不成,内心对晋国充满怨恨,一心希望楚国能帮自己“报仇”。所以他们两个人是希望撺弄楚国和晋国打起来的。魏锜和赵旃借着许伯三人致师这件事,请求自己也对楚军进行致师。荀林父在内心中还是不愿意与楚军交战,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魏锜和赵旃

又请求出使楚军,荀林父就同意了。上军佐郤克看出这两个人就是去坏事的,劝荀林父尽快布置防御,做好迎战的准备,但此时中军佐先縠反而不同意,认为既然不战,选择与楚军交好,就不该摆出防御的姿态,影响双方关系。最后只有上军主将士会命令上军大夫巩朔、韩穿在敖山前布置七处伏兵;中军大夫赵婴齐提前准备舟楫,算是做到了未雨绸缪。

再说魏锜、赵旃这两个二五仔。他们两个一前一后,魏锜先到楚军中挑战,被楚将潘党追杀,他也学乐伯射杀一只麋鹿献给潘党,逃过一劫;赵旃比魏锜多了一个心眼,自己坐在楚军门外,派部下入营交涉,估计也是请战。后来楚庄王亲自乘坐左广的战车(楚军一广三十辆战车,分为左右两广)追杀赵旃,赵旃吓得弃车钻入山林中,左广战车的车右屈荡与赵旃搏斗,夺下他的盔甲。

晋军担心魏锜、赵旃有失,派战车来接应二人。这下子可算是拉开楚、晋大战的序幕。潘党看到晋军战车卷起的烟尘,赶紧回报,说晋军已经杀过来了。楚军担心楚庄王有失,也派出军队。这个时候孙叔敖认为应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下令发动进攻,楚军的战车一时间逼近晋军。

第三阶段:晋军惨败,生命竞赛

楚军的进攻打了荀林父一个措手不及。他在慌乱中下达了这样一道命令:“先撤退到黄河北岸者有赏。”这下好了,军队秩序全部乱套了,晋军的中军和下军为了争夺舟楫,自己都开始干起来了。当时船中被砍断的手指可以用手满满地捧起来。

晋军的中军和下军向东北方向撤退,上军还没有行动。潘党率领备用战车四十辆,组成一个方阵,向晋军的上军进攻。上军主将士会认为难以抵挡楚军的进攻,于是选择撤退。之前的七处伏兵发挥了作用,不至于溃败,部队保存比较完整。

在晋军逃跑,楚军追赶的过程中,一个战争史上非常有意思的状况发生了。晋军的阵型乱七八糟,互相干扰逃脱不掉,楚军亲自教导他们把战车的横木扔掉;晋军的车吗盘旋不前,楚军又教导晋军扔掉旌旗。晋军逃脱险境后,还回头嘲讽楚军,说他们逃跑的经验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下军大夫荀首为了救回自己被俘虏的儿子,还率军回击楚军,虽然取得一定战果,但根本无法扭转晋军的大败。到黄昏的时候,楚军来到邲,晋军还在疯狂地渡河,持续了整整一夜的时间。在“邲之战”中,楚军大获全胜,潘党建议楚庄王建筑京观炫耀武功,但是被拒绝。楚庄王在黄河边祭祀,然后班师回朝。

结语

从一开始的时候,晋军就人心不齐,荀林父作为主将,没有将晋军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反观楚国,虽然也存在各自不同的声音,但最后还是由楚庄王一锤定音。在战争前期,楚军一直做好了战争准备,而晋军还寄希望于与楚军议和,没有做好有效的防御措施,只有上军布置了一番,最后没有承受损失;等到两军相接时,荀林父的一个错误命令让晋军秩序大乱,自相残杀,以至于全面溃败。总的来说,荀林父一直举棋不定,优柔寡断,缺少主将的手腕和决断,被击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经此一役后,楚国扩大和巩固了在中原的影响力,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

参考文献:《左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梦春秋047|邲之战:晋国输得窝囊至极,楚庄王却由此成为霸主
春秋晋楚交战:胜利楚军帮战败晋军修车逃跑,晋士兵夸楚逃跑专业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系列:三楚将 只身闯晋营
35、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匡王、定王年间(一)
鄢陵之战:晋国和楚国巅峰对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