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选秀:那些为古代佳丽进宫“牵线”的人

提到选秀,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选妃立后之路,但是,宫里当差的宫女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而后者,亦有可能有幸或是不幸得到君王恩宠。这两种选秀有什么区别吗?古代民间佳丽们的美貌又如何被天子所知晓?

咸丰初年的这天,幽寂的宫禁又迎来了三年一轮的热闹。每个参选秀女从谕旨颁布到打点行装,告别双亲,数日的车马劳顿,终于赶在选秀日期之前到达京城。

选秀的前一天,就要根据顺序排车,每驾车边,都跟着两名车兵,每排车前都由一位章京带领。骡车虽多,却也井然有序,因为自嘉庆间,就有了一个十分奏效的排车方法:

将每旗分满、蒙、汉军的顺序排列先后。而在满、蒙、汉军中,又以女子之年岁长幼、父亲官职大小为先后。一般,秀女的年龄在14岁到16岁为合例。年在17岁以上的,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选看。每日选两旗,这两旗不是按照旗籍来分配的,而是以当年每旗人数多寡匀配。

若这日挑正黄、镶黄旗两旗,则由这两旗的参领、佐领、领催等组织。将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先后排定。镶黄旗也依照这一顺序安排。赶在天擦黑时排定后,带到地安门外集合。接着,按车点名放入,“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之以镶黄之满、蒙、汉鱼贯衔尾而进”,不能有分毫错乱。

骡车在神武门外停驻,前来送选秀女的亲人们,也只能在此门外止步了。等到拂晓时分,神武门被打开的时候,也将开启她们莫测的命运。

天放亮,选看的时刻终于来了。应选秀女跟着太监依次从旁门到顺贞门前集齐。恭顺与忠贞,是迈过这道门的应选秀女们一生的恪守与禁锢。为了采选效率,她们按五至六人一排,立而不跪,一一接受帝后们查看。她们身上都挂着属于自己的绿头牌,上头写着出身年龄等信息,被帝后中意者“记名”,也叫“留牌子”,过段时间复看。在记名期间,由朝廷补偿一些银两。未被看中者则“撂牌子”。被撂牌子的秀女即可自行聘嫁了。

这样的选秀不知道举办多少次了,但咸丰初年的这次选秀,出了变故。清人李岳瑞的笔记《春冰室野乘》当中,记录了这则轶事。

选秀当日,天刚一亮,就传来了金陵(今南京)失守的消息,紧急军事文书一封一封递到咸丰皇帝手里,他焦急万分屡召大臣讨论战事。而在顺贞门外候选的秀女一直站到了午后,饥渴交迫,不禁相向饮泣。

侍立一旁的太监见状呵斥道,圣驾就要来了,你们竟敢哭哭啼啼,不怕鞭笞(注:用鞭子抽打)吗?!初入宫禁的女子们闻言吓得颤栗不已。而这时,一个女孩站出来怒道:我们离开家乡,辞别父母,来入宫禁,如果当选,将终身幽闭,不能再见亲人,生离死别……怎能让我们不涕泣?我们死都不怕,还怕鞭笞吗?”

这一番话胆大至极,惊得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恰在这时,咸丰帝正赶过来,已经远远听到了一些。皇帝也没发怒,只说“此真奇女子也”,而后带着她入宫去朝见皇后。

或许有读者会问,既然不想参选,那不去便是了,何必冒着风险抗上呢?

事实上,选,或不选,并不由人。

清代选入宫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外八旗选秀,是清代后宫的主要来源,一种是内务府选秀,一般选作宫女。八旗的秀女选上之后的地位,无论是指婚给宗室王公或者留在宫廷,地位皆高于内务府选出的秀女。

纵观清史,仅仅只有三位嫔妃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宫廷的。其中一位就是被野史津津乐道的来自边疆的“香妃”。容妃入宫具有偶然性,相传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她机缘巧合之下入了宫。而这种“例外”并不常见。

既然外八旗选秀如此重要,那么,若生在清朝,又是外八旗之家的女儿,理论上到了年龄,就要去报选,因为旗人一出生,就会被记入旗档。不过,从清初到中后期,不同时期要求略有差异。比如,乾隆八年(1743年)到十一年(1746年),外任旗人要求秀女的父亲文官官职要“同知”以上,武官“游击”以上等。而在顺治、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会有一些身份特别的人被禁止参选,比如公主之女,皇太后、皇后、嫔妃的姐妹,残疾者等。

为了保证“选秀”能够顺利进行,清朝皇帝们不断对此事做出规定和补充。比如,八旗内符合选秀要求的女子,必须经过选看,落选后方可聘嫁。而对私自婚嫁者,对隐瞒者,不单自己和家人要受到处罚,连旗里的官员也一并跟着倒霉。

当然,这些参加选秀的女子,一路上奔波,往往也会遇到突发状况。那么,能否顺势逃避选秀呢?答案是:可行性很小。光绪年间,江西巡抚德馨的二女儿途中患病,后被迫途中折返养病,超过到京应选的最后期限,但她仍要按规定待下届看时补行送阅。如果没经过查看,绝不可自行聘嫁。

就这样,在当时的制度下,所有备选秀女,注定被反复选看、记名,直到被纳入宫中或者被撂牌子。

另一种为内务府选秀的秀女,一般选作宫女。内务府选秀的频率高达一年一次,女性十一岁以上没有残疾就可以参选。嘉庆帝永琰的生母孝仪纯皇后就是通过这条路“逆袭”的。她身为正黄旗汉姓后,在深宫中位分一路攀升,位及皇贵妃,儿子继承皇位后,被追封为后。然而,能够被帝王临幸又得到封赏的宫女,毕竟凤毛麟角。这万千宫女,大部分人改变不了自己的境遇。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王朝,除了正儿八经的遴选,还有“抢夺、进献”或者靠“民间线人”的发现,以便广罗适龄女子入宫。

比如,明朝的方式就很是野蛮:除了正规采选,还有进献、抢夺等手段屡见不鲜。明世宗时就有一位大臣怂恿皇帝“陛下鼎盛春秋,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美其名日:自古以来老祖宗都是广求淑女,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子嗣。世宗当然欣然采纳,在原有数千人宫女的情况下,又让内阁采选适龄女子三百多人。以致此后数年间,不断有适龄女子被源源不断送入宫中。

统治阶级对宫女的需求大,自然滋生出各式各样的挑选途径。当时为了广纳才色出众的女子入宫,朝廷以“担水人”为耳目,作为民间线人,出入人家,观察女子的容貌。

明《旧京遗事》载:“京师担水人……出入诗礼之家,将少女们的美丑之貌,报名定籍。”如果采选疏漏,发现有才貌出众的女子没被选入,还会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明宪宗年间,有一次,皇太后发现尚书施纯之妻容貌端丽,便责怪选拔者疏漏佳丽,让左右侍从惶恐不知所措。

更荒唐的是明武宗,荒淫无度,常常公开掠夺容貌上乘的女子。他四处巡游期间为所欲为,在车辆所及范围内,命部下先掠夺部分良家女以备召幸,数量多时达数十车。这使民间倍受其扰,寻常家庭、夫妻往往四散奔逃。不仅是寻常民间女子,连朝廷工匠的妻子,只要武宗垂涎其美貌,就纳为己有。

这些皇帝们仿佛早已将太祖之制忘在了脑后,朱元璋曾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然而,被进献入宫的女子仍是绵绵不绝。宪宗的邵贵妃就是因为家境贫寒,无奈之中,其父将她进献到宫内。

显然,和清朝的层层淘汰相比,明朝选秀女显得“门槛”少了很多。但无独有偶,类似的情况在隋唐时也有。比如,唐玄宗也有类似“担水人”这样的角色,称“花鸟使”。他们四处搜寻相貌出众的女子,一旦发现,不顾女子意愿,强行采入后宫。而如有隐匿,甚至皆处以死刑。

唐朝开元初年,有位名叫卢崇道的太常卿,为他的儿子聘娶了崔氏女子。怎奈这女子容貌秀丽,被“花鸟使”看中,便准备将她纳入宫中做才人。卢崇道向相关人员送了大笔钱财,最后计划将另一名崔氏女子送入宫中,让原来的崔氏如愿与自己的儿子完婚。谁知这件事还是败露了,卢崇道父子因欺君之罪被杖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朝宫女和秀女有什么不同?从出生开始两者命运就天差地别
清朝皇后妃子为什么都不好看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清朝为什么有些宫女被称“姑姑”?
扫盲贴:清朝的选秀制度(秀女与宫女的不同)
关于清代满族妇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