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闲读:“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今天接着读李贺的诗。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这一年李贺十七岁,把全部心血用于读书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榜上有名,获得举进士资格(即中举,就是可以参加院试了),但因为父名“晋肃”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犯讳,举进士受阻。“凉桌子、热板凳”十年寒窗的努力很可能全部付诸东流了,这对李贺当然是不小的打击!

幸亏有韩愈。

(韩愈像)

韩愈当时是国子监博士,职能对口,又加韩愈在学界影响力很大。爱惜李贺才华的韩愈听说之后,他亲自找到河南府尹郑余庆,费尽周折,将“二名律”与“嫌名律”掰开揉碎辩论一番,终于替李贺争取到了“解关”(可以看作参加院试的资格证),李贺这次算涉险过关,这也是李贺为什么视韩愈为师的最重要原因。

(唐时的科考)

元和三年(808年)春闱,李贺同四千多举子一起参加了院试,很快,贡院的进士榜上,李贺的名字赫然在列,你看,四千多人参考,中榜二三十人,李贺的才华是经过检验的,这可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考试啊!

(李贺像)

接着就是吏部的“关试”,过了关试,才算是真正的进士(可见科举制度有多麻烦)。李贺又顺利通过了关试,要命的是,李贺又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他的“春关”再次被拒,原因仍然是父亲的名字,这更让李贺绝望,因为这是最终级别的,再也没有争取的余地,要知道,李贺的名字已经出现在进士榜上,榜已放出,天下皆知,这无法替补,无法更改,但吏部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可以拒发“春关”,对于李贺,这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历览古今,再找不出比李贺更悲催的人了,他被夹在一个奇怪的“夹层”里,进不去,出不来。

在此境地,无论何人,都会一腔愁闷与愤怒的,更何况,李贺还疾病缠身。于是,他写了《开愁歌》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读这首诗,全诗如下:

(病弱的李贺小像)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很多诗评认为这是李贺二十一岁之后写的诗,实际上,808年,李贺只有十八岁,诗中所说的二十岁,是李贺“虚”出来的。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萧瑟的秋风吹得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时节,顿时生出阵阵寒意。我才二十岁啊,仕途却如此的坎坷不得意。谁能知道,我心中的愁苦颓丧,就好比衰朽枯败的秋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眼中,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的无奈愤懑心情浑然融合,一起变得愁惨起来了。

(李贺小像)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鹑,指的是鹌鹑鸟,鹌鹑的尾巴短而秃,像打满补丁一样,平常说鹑衣,一般用来形容衣服非常破烂。歧,指的是歧路,岔路口。旗亭:指的是酒肆。贳,意思是赊欠。我的衣服烂得乱飞的鹌鹑,胯下的马儿,体型瘦弱的像狗一样,身临岔路,这让我拔剑四顾,发出怒吼。(诗人写铜声,用了“吼”字,铜声当然达不到“吼”的程度,当然不是剑吼,而是诗人的怒吼。)来到酒肆,我脱下秋衣作为抵押,请酒家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吧!

(鹌鹑的样子)

我们看,同样是用衣服换酒,李白拿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是“千金裘”,李贺是什么,他换酒用的是“秋衣”,贫富立见,我们总说李贺写的诗穷苦悲愁,缺少男儿的豪气。试问,这样一比,如此拮据的李贺如何写出豪气干云的诗篇。论经济能力,李白强于李贺,李贺强于杜甫。

(李白像)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填豗(huī):豗,撞击、相击。填豗,指的是是填塞心胸的意思。衣服既然当掉了,酒也喝起来了,借酒浇愁的结果当然是愁更愁,在酒醉之中,我呼唤老天,但是浓云不散,万里白昼,在顷刻之间变得一片凄迷。好心的店家劝我要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既然是开愁,当然是开解、驱散哀愁,可是诗人的愁绪真的散开了嘛,茫茫人世间,谁见过喝酒能真的驱散愁云呢?更何况李贺的哀愁,浓烈而深重!

现在,最广为人知的唐诗选本是《唐诗三百首》,唐代诗人中,有精品者,基本都获选入,可《唐诗三百首》里却偏偏没选李贺的诗,这似乎很怪异,为什么呢?那个可是“诗鬼”啊!

(《唐诗三百首》书影)

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清代的“蘅塘退士”,他依照自己的标准选编,是“一家”选本,他在序言中说:“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显然,这本《唐诗三百首》,不过是他选的私塾教材,而私塾教材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与四书五经一样,服务于科举考试,它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李贺的科举之路如此坎坷失败,这使他的诗不符合这个标准;还有一条,既是私塾,读书的当然多是儿童,李贺的诗过于阴冷,奇诡,鬼气森森,实在也不是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古诗·开愁歌·李贺
宜阳诗人李贺
李贺 《开愁歌》 赏析
一首诗
《开愁歌》李贺唐诗鉴赏
唐朝为何多李姓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