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19年,毛泽东到黎锦熙家包饺子,感叹:这是我第一次过北方春节
1919年的冬天,北京寒风萧萧,连日的大雪让城中的街道都结了冰,家家户户的房檐上都挂着长长的“冰溜子”,毛泽东率领驱张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毛泽东的恩师黎锦熙就来到代表团众人所在的北长街99号福佑寺喇嘛庙中看望学生,黎锦熙一走进喇嘛庙,就看到了毛泽东正在大殿中忙碌。
那一天的天气很冷,毛泽东仍旧穿着一身旧长衫,大殿的香案很长,上面摆满了平民通讯社的油印机和通讯稿件,一旁的蒲团上散落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稿子,黎锦熙随手捡起一张看,“共产党宣言”五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在这里,黎锦熙第一次见到《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听到身后有人,抬头望去竟然是恩师黎锦熙到访了,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走上前去和老师问好,黎锦熙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询问起本次驱张代表团的行程。
师生二人就像是在长沙时推心置腹地交谈,谈文化运动,谈社会革命,大殿之外寒风吹个不停,破旧的窗棂被吹得吱呀作响,冷风嗖嗖地往里钻,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黎锦熙和毛泽东师生二人的交谈热情。
分别的时候,黎锦熙热情地对毛泽东说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来我家里过年吧!”
毛泽东不想给老师添麻烦,下意识地拒绝,黎锦熙早一步预料到他的反应,握住毛泽东的手,微笑着摇摇头,便快步离开了,毛泽东看着恩师离去的背影,脑海中想起了1913年初见老师时的情景……
图 | 黎锦熙
一、亦师亦友
1913年1月,黎锦熙看破当时政府的黑暗,来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当了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员,黎锦熙刚来到学校没几天,毛泽东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师,从这个时候开始,黎锦熙的课堂上就多了一位沉静的高个青年。
黎锦熙发现,这个穿着朴素的高个青年有种不同同龄人的沉稳和安静,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多数男同学都凑在一起打闹玩耍,但这个高个青年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或是大树下阅读思考。
有一天下课后,黎锦熙和往常一样拿着课本走出教室,没走几步就听到有人在身后呼喊自己,黎锦熙回头一看,正是那个沉稳的高个青年朝自己跑来。
毛泽东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作业本,对黎锦熙说道:“黎先生,这是我以前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请您多多指教!”
黎锦熙拍了拍毛泽东的肩膀,顺手接过作业本,草草浏览了几眼,毛泽东接着说道:“我知道您也是湘潭人,我叫毛润之,老家是韶山的,我们是同乡……”
听到毛泽东这么说,黎锦熙眼睛一亮,准备对毛泽东说些什么,没想到毛泽东猛地一弯腰,朝黎锦熙深深鞠了一躬便走了,只留下欲言又止的黎锦熙愣在原地,虽然两人的初识有些仓促,但毛泽东还是给黎锦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图 | 毛泽东
1914年的春天,四师和一师合并了,黎锦熙和毛泽东都转到了一师,黎锦熙看完毛泽东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论》,非常欣赏毛泽东的才华,黎锦熙认为,毛泽东年轻轻就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文章,实在是太厉害了,殊不知,黎锦熙也只比毛泽东年长3岁。
在一年的相处中,毛泽东对这位年轻的“黎老师”也十分敬佩,年纪相仿又有共同语言的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公开场合毛泽东仍旧称呼黎锦熙为“先生”,私下里两人却以兄弟相称。
当年的一师是一所新式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师资源丰富,既保留了传统文化教学,也吸纳了大量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在一师学习生活的岁月中,毛泽东对历史、哲学、新闻学等学科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培养成持续终身的爱好。
在诸多学科中,毛泽东始终最喜欢黎锦熙教授的历史学科,黎锦熙是个非常爱钻研的人,他的知识储备极其广阔,毛泽东从黎锦熙身上领略到了学术研究的奥妙,两个年纪相仿、亦师亦友的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谈。
后来,黎锦熙和杨昌济、徐特立等人共同创办了“宏文图书编译社”,附办了《公言》报,发表公正舆论,抨击不正之风,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学生都参加了该报社的活动。
当时毛泽东等人负责帮忙抄写稿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抄写文章是个很无趣的活动,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动动笔,将一篇文章复制下来,仅此而已。
但毛泽东抄写稿件不仅仅会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还会一边抄写一边思考,发现文章有不对的地方就及时改正过来,有时候文章的观点和他的观点背道而驰,干脆就不抄了。
黎锦熙很欣赏毛泽东这种认真的精神,他对学生说道:“润之这样做是一件好事,希望你们也要多学学他!”
杨昌济、黎锦熙等人对毛泽东的评价都很高,杨昌济先生曾说:“我在长沙教书6年,数千名学生中只有三个人最突出:萧旭东、蔡和森和毛泽东!”
黎锦熙更是用“大可造”、“文理优”“大有见地,非庸碌者”等辞藻极力赞美毛泽东,从黎锦熙这里,毛泽东学到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钻研精神,他经常与同学们、老师们因为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都感慨道:“毛润之同学真有'咬菜根’精神,不谈吃穿,心里、嘴里都是改造国家的大事!”
图 | 李氏芋园
当时,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几位老师都住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近的李氏芋园,这里风景秀丽,钟灵毓秀,毛泽东在李氏芋园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非常惬意难忘的时光。
当时蔡和森、萧子升、毛泽东等进步学生经常去李氏芋园找杨昌济、黎锦熙等人谈论国家大事和社会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等人还组织了一个哲学研究小组,研究哲学问题。
1915年4月的一个周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一师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秀丽清雅的风景丝毫没有吸引到毛泽东,他的脑袋里装满了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看着不远处同样愁眉不展的蔡和森,毛泽东悄悄走过去,低声说道:“这里离黎先生家不远,不如叫上子升去先生家吧!”
毛泽东的想法与蔡和森不谋而合,别的同学在郊外游山玩水的时候,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却直奔黎锦熙家中而去,为迷途中的中国寻找一束能照亮未来的光芒!
毛泽东等人来到的时候,黎锦熙正在家中备课,看学生到来,黎锦熙赶紧将他们迎进屋内,随后,毛泽东向黎锦熙请教了文字学问题,黎锦熙语重心长地说道:“治学要勤奋刻苦,勤问、勤看、勤思考,更要持之以恒。”
黎锦熙的这段话对毛泽东启发很深,从此,毛泽东坚定地保留了阅读的习惯,哪怕是年老时缠绵于病榻之上,手中依旧放不下书本。
几天后,黎锦熙吃过晚饭在学校中散步,突然看到一间教室里还亮着灯光,他以为是学生没关灯,便走过去看看,没想到看到毛泽东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记笔记。
黎锦熙轻手轻脚地走到毛泽东桌旁,毛泽东写笔记写得忘我,突然从余光中看到地面上有双脚,被吓了一大跳,抬头一看,是黎锦熙,又赶紧让出位置,拉着黎锦熙坐下。
毛泽东将自己的笔记拿给黎锦熙看,夏夜炎热多蚊子,两个年轻人顾不得外力的干扰,专心致志地阅读着笔记,毛泽东远大的政治抱负让黎锦熙深受震撼,读到绝妙处两个年轻人更是连声称赞不已。
黎锦熙大力称赞了毛泽东的文笔,并嘱咐毛泽东一定要将记笔记的习惯保持下去,从此以后,毛泽东便养成了勤记笔记的习惯,凡是思想上和学习上对他有帮助的东西,毛泽东总会提笔记下来。
从1915年4月到8月短短4个月时间里,毛泽东拜访黎锦熙的次数将近20次,两个人讨论的内容非常广泛,经常谈到忘我。
对黎锦熙这位恩师兼好友,毛泽东一直非常推崇和信任,他曾给黎锦熙写信,动情地表示自己遇到黎锦熙,宛如“婴儿之得慈母”,黎锦熙就像是他的“慈母”一般,帮助自己在人生路上奋勇前行。
图 | 毛泽东的亲笔信
二、在老师家过年
1915年,黎锦熙应教育部之邀,前往北京出任教科书特约编审员,师生二人就此天各一方,分别的时候,黎锦熙向送别的同学们深深鞠了一躬,并说道:“望诸君刻苦求学,坦荡做人,为国之前途出一份力!”
黎锦熙和毛泽东的这段师生之情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是黎锦熙却给毛泽东的一生留下了很大的影响,除了坚持读书和记笔记以外,黎锦熙也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
作为社会名流,知名学者,黎锦熙的收入很高,但他在生活上十分节俭,衣服更是打满了补丁。黎锦熙很喜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黎锦熙一直追求的目标,毛泽东被黎锦熙所感染,在笔记本上写下“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毛泽东一生节俭,在长沙五年半的求学生涯中,毛泽东没有下过一顿馆子,就连小吃都很少吃,唯独吃过长沙的臭豆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一直记着长沙的臭豆腐,经常对人说:“长沙臭豆腐,闻着很臭,看着很脏,吃着很香!”
黎锦熙前往北京后,两人的师生情谊暂时告一段落,但两人的交往并没有结束,从1915年冬天到1920年,毛泽东一共给黎锦熙写过6封信,信中内容都涉及到了毛泽东个人和中国革命的“大事”。
熟悉毛主席的人知道,毛泽东一开始是想要出国留学的,他创建新民学会的时候就主张向国外发展,后来赴法勤工俭学的浪潮席卷湖南,毛泽东更是一心想要带领湖南青年走向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接触先进的思想理论。
1918年,毛泽东从师范毕业来到了北京,北京是当时中国思想最前沿的地方,在这里他认识了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理论,毛泽东的那颗“留学心”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随着学习的深入,毛泽东逐渐意识到了自身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一个连自己国家学问都研究不透彻的人,又凭什么去研究国外的文化和思想呢?有了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对出国留学这件事变得犹豫起来,但最终,还是黎锦熙先生的一句话,让毛泽东下定决心留在国内。
图 | 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
1919年的12月,长沙各界群众举行抵制日货的示威游行,遭到了张敬尧的武装干涉,毛泽东等人当即召集学联积极分子和各大高校的负责人组成学生代表团,开展驱逐张敬尧的运动。
12月6日,毛泽东踏着万里风雪,与驱张代表团远赴北京请愿,来到北京后,毛泽东成立了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开始印发《驱张宣言》。
当时毛泽东等人在北长街99号福佑寺喇嘛庙落脚,白天众人就在大殿中工作,晚上就在庙里休息,黎锦熙知道毛泽东来京后,亲自来到喇嘛庙探望学生,结果正好遇到毛泽东印刷《共产党宣言》。
这是黎锦熙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内容带给了黎锦熙极大的震撼,师生二人再度重逢,却依旧聊得十分热络,就像是当年在李氏芋园的数次交谈一样,两人聊起了社会革命,聊起了家国未来,毛泽东言语之间的鸿鹄壮志让黎锦熙深受震撼。
分别的时候,黎锦熙热情地对毛泽东说:“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来我家里过年吧,来尝尝你师母的饺子。”
黎锦熙猜到他要拒绝,一把握住毛泽东的手,微笑着摇摇头,毛泽东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随后黎锦熙快步走出大殿,毛泽东紧盯着老师离去的身影,直到那一抹黑色被漫天的风雪掩埋,才收回视线,继续印刷《共产党宣言》。
图 | 《共产党宣言》
除夕那一天,毛泽东带着老师爱吃的点心来到了黎锦熙家中,毛泽东一来,黎锦熙一家人就热情地迎了上去,黎锦熙特意准备了两三种饺子馅,供毛泽东选择,面也早就和好了。
黎锦熙家中的火炉烧得旺旺的,十分暖和,一走进屋内,融融暖意就融化了毛泽东身上的冰霜,毛泽东洗了手,坐在桌子前,和黎锦熙一起包饺子,毛泽东是南方人,在老家的时候很少吃饺子,所以并不擅长包饺子。
黎锦熙见状,拿起一张饺子皮,一步一步教毛泽东包饺子,虽然毛泽东很少包饺子,但是有了黎锦熙的耐心教导,毛泽东也包得像模像样,小巧精致,十分好看。
大锅里的水开了后,毛泽东抱着一案板的饺子来到灶台旁,黎锦熙接过案板将饺子都拨到开水中,两人一边煮饺子,一边聊天,黎锦熙再一次提到了《共产党宣言》,感慨地说道:“此书可以精读!”
很快,饺子就出锅了,黎锦熙的手艺很好,一向不爱吃的饺子毛泽东这次却吃了很多,酒足饭饱后,毛泽东感叹道:“这是我第一次过北方春节!”
图 | 包饺子
就这样,毛泽东在恩师兼好友的黎锦熙家中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北方春节,在黎锦熙家中的这顿年夜饭让毛泽东终生难忘。
吃过饭后,毛泽东对黎锦熙说起了出国留学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国外去,学点新道理,研究新学问,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
黎锦熙点点头,但没有说话,毛泽东见状接着说道:“但我们也要有人留在国家,研究国内的问题,我觉得我对于自己的国家知道得太少了,如果我把时间多放在研究本国上,对我们更加有利!”
毛泽东的这句话得到了黎锦熙的大力赞赏,黎锦熙用力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润之,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我觉得这样很好!”
得到了恩师的首肯,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留在国内,黎锦熙的赞同为日后毛泽东留在国内领导革命运动、带领工农队伍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 | 黎锦熙
三、师生再相逢
1920年4月,毛泽东告别黎锦熙,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从这个时期开始,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担心牵扯到黎锦熙,便不再主动给他写信,黎锦熙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来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行动,虽然没有像徐特立那样和毛泽东并肩作战,但黎锦熙心中一直十分支持和牵挂毛泽东。
北平和平解放前,国民党给黎锦熙发来“撤退函”,请求黎锦熙和夫人随国民党一起去台湾,黎锦熙拿着“撤退函”,问夫人怎么办,夫人冷笑道:“咱们才不跟着蒋介石当高等难民哩!”
听到夫人这么说,黎锦熙放心地将“撤退函”撕碎,意气风发地说道:“我们就留在北京,等一位唐宗宋祖都稍逊风骚的人物!”
图 | 黎锦熙
1949年5月,党中央进驻中南海,毛泽东急不可耐地与北师大代校长汤璪真相约去看望黎锦熙等人。
毛泽东一下车,就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恩师黎锦熙,他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黎锦熙的手说道:“黎先生,学生毛润之,来看望您了!”
黎锦熙看着眼前已经成长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不禁落下眼泪,两人虽是师生,却也是知己,这么多年不见,黎锦熙的心情激动极了,他也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道:“来了好!润之,咱们可是三十年不见面了!当年的图书管理员,如今是人民政府主席,真了不起!”
听到黎锦熙这么夸奖自己,毛泽东连忙摆手说道:“先生过誉了,在您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
随后,毛泽东拉着黎锦熙来到了汤璪真家中,汤璪真赶紧让家里人准备晚餐招待毛泽东,毛泽东大手一挥,说道:“不要麻烦了,今天我请客!”
图 | 毛泽东
当晚,毛泽东摆了两桌酒席,毛泽东与黎锦熙等教授们在客厅用餐,入座的时候,大家都碍于毛泽东的身份不愿上座,黎锦熙也一样,毛泽东见状连忙说道:“您是我的老师,而且今天的这些人中数您年长,当然请您上座了!”
黎锦熙仍旧有些不好意思,毛泽东伸出大手,拉着黎锦熙坐到了上座,黎锦熙笑嘻嘻地说道:“哈哈哈,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众人入座后,毛泽东对几位恩师旧友十分热情,席间不停地敬酒布菜,气氛十分融洽,黎锦熙高兴地对毛泽东说:“你当年送我的那本《论持久战》,我看了许多遍,你的预见性真强,我很佩服啊!”
毛泽东连忙谦虚地摆摆手,黎锦熙又接着说道:“后来你去重庆谈判,我生怕老蒋对你下毒手,你胆子真大哩!”
毛泽东哈哈一笑,说道:“我谅他不敢……不过革命总是要冒点风险的!”
接着毛泽东又询问起黎锦熙夫人的身体,黎锦熙回答:“好,你师母很好!”
毛泽东听到这话,转头对众人说道:“黎师母很贤惠,她炒的菜很好吃,饺子也很好吃,每次去了我都要饱餐一顿哩!”
众人都被毛泽东的风趣幽默逗得哈哈大笑,黎锦熙内心也十分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毛泽东依旧记得当年的那顿饺子。
图 | 知恩必报的毛主席
毛泽东一向是个有恩必报的人,更何况是老师的教育之恩,不论过去多久,毛泽东都不会忘记黎锦熙对自己的帮助和扶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毛泽东与黎锦熙的师生情谊
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敌军中将,却被赋予重任,陈赓:这是我兄弟
【组图】2月5日:毛泽东批注过的《共产党宣言》
《恰同学少年》之校长张干:用心良苦的第一师范校长
赵修明:致敬教师节,怀念众恩师(八首 )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