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力如何?看这三大城市凤凰网湖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我国19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强调要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

五大城市群各自如何定位?发展潜力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群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研究员冯奎两位嘉宾做客直播间,就城市群相关话题展开深入分析与研讨。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第一个有三个核心城市共同支撑的城市群。武汉、南昌、长沙三大省会的协同好不好,三角走廊轴带的发育好不好,决定了这个城市群将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冯奎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研究员

城市群之所以充满活力,是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两方面的影响所致。需求拉动,就是城市群地区有更多的投资与消费。从供给推动角度来讲,主要是人口、土地、资金、信息、技术等因素成为城市群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

19个城市群占国土面积不到1/3,GDP贡献超八成

长江日报:我国城市群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呈现出哪些特征?

尹稚:目前中国城市群的最大特征是,19个城市群在东中西部均有布局,多种发展阶段并存。

中国幅员辽阔,从总体主体功能区角度,把国土分成了三大板块:一部分用来保障生态安全;一部分用来保障中国人吃饭的安全,牢牢把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上;还有一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聚集更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动能,使中国真正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战略布局上来讲,19个城市群是国家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和优先发展地区。

为什么当下的城市群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当下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是一个钻石结构,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为外围的4个支点,而中部崛起的重担由长江中游城市群来承担。第二梯队的城市群,比如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目前还处在积极培育和推动过程中。还有一些城市群仍处在强化中心城市的时期。

所以,我们国家既有了一批以城市群为抓手,强圈建群的城市群;也有了一批以都市圈为抓手,处在建圈望群之中的城市群;还有以发展中心城市为抓手,强城建圈的城市群。

冯奎:经过20年的规划发展,我国的城市群从小到大、从大到强。19个城市群占国土面积不到三分之一,承载全国七成以上人口,贡献八成以上的GDP。城市群从经济规模、创新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改变了行政区划版图的内容,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增长极”和“动力源”。

城市群经济占比越高越好吗?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无法再继续追求城市群在国内经济所占的分量和比重,应当在人均、地均产出,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方式等方面,和世界一流城市群比效率、动力和质量。

今天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群,和世界一流城市群相比,就可比性较强的建成区来看,人均、地均产出大致只占对方的1/3或1/4。这说明未来中国经济总量要进一步增大,发展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群发展的质量效率变革上,需要进一步实现转型提升。

当前,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市群,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容量等瓶颈约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无限扩大规模;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规划的城市群,则面临着人口流失等问题,这些地方的中心城市、中小城市要进一步强身健体,也面临着转型。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未来钻石格局中心,关键在于三大省会城市的协同发展

长江日报: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突破点在哪?

冯奎:长江中游城市群非常值得关注。在国家提出的优化提升的五大城市群当中,它位置居中、面积最大。经过多年努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实际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它原先的规划定位是“新的增长极”,在今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定位变成“重要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面积最大和三个“重要”,概括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特征以及定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面积超过了日本的80%。如此庞大的区域,如何用城市群的规律来实现它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挑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通优势转化成城市群优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交通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端要素被虹吸的挑战。它的南北有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东西有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如何促进要素集聚,如何使交通对于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变成现实,显然需要做一些工作。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交”还显不足、“通”正在改进,下一步要使这个城市群真正在规模、体量、质量、要素等方面,膨胀、壮大、提升。

还要做一个突破,就是要做实省会都市圈。

第一,要依托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环鄱阳湖都市圈,把城市群支撑起来,赋予都市圈最迫切的发展任务,通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来发展都市圈、城市群,进而推动长江中游的发展。

第二,发挥好三大省会的作用。不能简单认为省会有虹吸作用,也要看到省会在发展阶段当中的作用,它在行政上能起到高强度的资源集聚作用,也能更加高效地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三,省会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要加强联通连接,省会不能只顾做“带头大哥”,还要和周边“小兄弟”共同发展。

尹稚:《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注意“实质性”三个字。

它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是中国未来钻石型格局的中心,也是中部崛起关键的战略节点。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

城市之间的产业重合度较高,仍然是竞争大于合作的状态。同时,这一地区人口规模大、面积大,但城市化质量并不高,特别是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的城镇化、人的发展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此外,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怎样把枢纽地位变成在地化的节点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多少人能留在武汉,这是从枢纽转化成重要发展节点的基本前提。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第一个有三个核心城市共同支撑的城市群。武汉、南昌、长沙三大省会的协同好不好,三角走廊轴带的发育好不好,决定了这个城市群将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在这一轮规划中,第一,强化“三核”,三个省会城市都要同步推进同城化都市圈建设,而且明确要“做实”,真正可落地。

第二,建设“三圈”,一方面要走向都市圈的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三大中心城市仍要做大做强。要注意,不能再走传统的一城独大、形成大城市病的路,而是要有都市圈的意识,有区域协调的意识,尊重产业分工规律,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实现都市圈级别的中心城市做强做大。

长江中游城市群,总的趋势是大集中、小分散。三大中心城市,仍有比较强的吸引人口聚集的动能,也开始出现了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职能向周边辐射和带动的初级层面的迹象。要利用好这一阶段,通过同城化都市圈建设,形成三条轴带式的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先把“三核”发展好,再把“三圈”建好,然后把三条带连起来,那么城市群的基本架构就形成了。

从突破点来讲,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解决当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对短板,更好地“留人”。第二,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一定是从城市群级别的区域性统一市场建起的,人的待遇、工资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等保持一致,才能实现人的自由流动,由此带来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省级行政界限和行政篱笆,建起高标准的统一市场体系,从中心城市到二三级城市间的互利互惠分工体系才会出现。

长江日报:武汉都市圈可以如何作为?

冯奎:武汉要发挥好在武汉都市圈建设上,公共事务方面“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例如在公共卫生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武汉对于整个都市圈区域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布局和建设,有自身的优势地位,能够承担的更大作用。

进一步讲,都市圈当中的核心城市,要做实治理角色。未来要推进都市圈发展、城市群发展,应该相应赋予核心大城市更多的职权,让它们成为城市群的治理主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尹稚:一个城市群,群主的地位、价值取向、实际作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群主,容易导致一盘散沙,或者形成内部恶性竞争。

群主是通过什么实现引领效应的?第一,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群主要关注公共事务,能带来互利共赢的事情。第二,群主要能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如果武汉把这两点把握好了,自然而然就可以在市场环境下,培育大家对它的地位的尊重和共识。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都市圈
图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武汉东进,昌九归心;长株潭北投也就不远了!
刘晓博:中部崛起,这几个城市的大机会来了……
第7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区域发展将迎哪些新机遇
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发布 合肥排名第12位凤凰网安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