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光美邀请毛家后人吃饭,刘源打趣李敏:东梅不信我参加过您婚礼

2004年初夏,两个家庭在北京出席了一场饭局。出席这次饭局的人,是刘少奇同志的妻子王光美和子女,以及毛主席的后人李敏、李讷和其子女。

饭桌上热气腾腾,这两家人笑逐颜开,脸上浮现出说不尽的奕奕神采,就像一家人久别重逢似的,温馨和谐。

右起:刘源、孔东梅、刘亭亭、赵淑君、李敏、王光美、李讷、王景清、王效芝

坐在上席的王光美虽然已经年迈,但是从她的言谈举止来看,她精神很好,也很是喜悦。

她看着一同吃饭的后辈们不住地关切着,希望大家多保重,也希望孩子们都有出息。言语间是那样的亲切,又那样的温情脉脉。

那么为何在这时,两家三代的后人、亲属又进行了会面呢?

王光美的早年生活

这次饭局是王光美同志的儿子刘源组织筹备的,但是组织饭局的提议却来自王光美。王光美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夫人,是一个为祖国贡献巨大,知书达理、很有涵养的优秀女性。

年轻时的王光美

这种优秀不仅仅体现在为祖国的贡献上,还体现在她待人接物谦逊有礼,很是得体,以及在处理事情的专业高效上。

王光美同志出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里,因为父亲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代理官职的缘故,王光美同志从小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除了家庭培养层面十分到位的因素之外,王光美从小也十分积极上进,热爱学业,学习成绩很是出类拔萃,尤其在理工科方面,在她读书期间就已经在数理方面小有名气。

如果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凭借王光美同志的学习天赋和学习劲头,必然会在数理方面有所建树。

因为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很高,王光美同志准备出国留学,将自己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再进一步深化。而此时正值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王光美

然而也正是此时,党中央看中了王光美同志的能力,希望他能给党组织,国民党和美国三方面的停战协议做翻译工作。

为了党和国家,也为了不辜负党的青睐,她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计划,投身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

她是如此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尽管那时候她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这样,王光美同志在党组织工作了两年,于1948年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对于王光美来说必然是一个具有特殊的、重大的意义的一年,也正是这一年,她和刘少奇同志结婚了。

刘、毛两家的过往岁月

刘少奇同志和毛主席都是湖南人,自从1922年两人就相遇相知,在浓浓的老乡情下,两人情投意合,又一起度过了许多年艰苦的岁月。

毛主席和刘少奇

得知刘少奇同志结婚以后,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前来祝贺刘少奇同志大婚。后来刘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到湖南农村考察的时候,顺便到访了毛主席的老家。

因为同样是湖南出生,刘少奇同志见到毛主席家里的陈设和自己家里很类似,一下子觉得亲切感倍增。

他拿起毛主席旧居里的各种农具摆设,兴奋地和王光美同志讲起这些农具的功能、使用场所等等。他掀开锅盖,体悟、回忆着毛主席家中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息。

后来他们表示能到访毛主席旧居让他们很开心,毛主席是为中国贡献巨大的伟人,王光美同志表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搬到中南海住以后,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的亲属就经常聚餐,他们的后代也从小就生活在一起。

毛主席看望刘少奇一家

像李讷,刘源和周恩来总理的侄女,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是彼此相互陪伴长大的好朋友。

王光美在公益事业的贡献

王光美同志爱好广泛,她除了爱好京剧和芭蕾舞剧,喜欢闲暇时去看演出之外,还喜欢摄影。

她的摄影技术很高超,她喜欢通过摄影这种方式来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的点滴。此外她很爱好游泳,在工作之余很重视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而这些都只是她的休闲活动,她这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把公益事业也当做她的一项“爱好”。

王光美

她是如此地热衷于办公益,以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拒绝了其他“官职”,而是去发起了一个“幸福工程”。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所以贫困发生率在那个年代非常高。在中国的农村,许多家庭为了维持生计,父辈、男性都外出打工,家里留下了许多妇女。

她们贫苦、落后,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王光美同志虽然出生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但她在丈夫刘少奇同志的影响下,在不断体察着贫苦农民的艰辛。

她希望消除中国妇女,甚至整个中国农村的贫困,她希望妇女都能够有一项自持的技能,不再生活在贫穷落后当中。

于是王光美同志漠视了其他地位高、工作清闲的官职,发起了这个“幸福工程”。这个“幸福工程”全称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于1995年正式启动。

王光美同志最初发起这个“幸福工程”时,扶贫的款项很难筹措。因为这个项目国家不进行投资,完全是依靠社会捐款和王光美同志个人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筹集到扶贫资金的。

以前王光美为了筹集扶贫资金,成天辛苦地靠签首日封来一分一分地筹钱。“签首日封”是将邮票一个一个地贴在信封上,再盖上邮戳,过程不繁复,但要求很精细。

她签一个,群众就给她捐1分钱。后来再次面临资金问题时,王光美同志甚至开始把母亲留下来的传家宝进行了拍卖。

母亲留下来的这些传家宝是宋代和清代的藏品。知道她拍卖的藏品的初衷以后,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出钱帮助王光美女士筹集资金。

拍卖古董获得了50万元,王光美同志将这50万,全部奉献给了“幸福工程”。

王光美

她晚年患有慢性疾病,身体状况欠佳,但是尽管如此,在这个“幸福工程”地进行中,她仍然一家一家地探访村民。

她很关心村里的妇女同胞们,于是挨家挨户地询问她们生活上的困难以及身体是否健康等等。

尽管泥泞的道路有可能让这个老人不慎摔倒,尽管沙土飞扬的空气有可能对这个奔波的老人的肺部造成损害,她都在所不辞。

除了走访时艰辛的路途和王光美同志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产生的矛盾之外,这个工程还面临着一个困难。那就是王光美同志搞这个志愿工作时,可以说是毫无经验的。

公益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准备的条件以及如何顺利帮助好村民们都是未知的难题。尽管困难重重,王光美同志毅然决然地奔赴到一线。

她笑称自己是“义务打工者”。王光美同志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在晚年生活好多事都做不了了,但是做这个“幸福工程”的公益活动能够带给她快乐。

这种快乐是奉献的快乐,是给予的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快乐就莫过于此了。

因为她细心地体察过平凡的妇女和母亲的不易,这是出于同理心而伸出的援助之手,也是出于对中国贫困消失的希望,而奉献出了拳拳爱国之心。

正如王光美同志所希望的,这个幸福工程惠及了70多万人口,覆盖了近30个省份,成为了为人称颂的慈善事业界的标杆。

我想,王光美同志正是通过这种伟大而崇高的方式实现着她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王光美同志的人生经历,我们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看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女性给中国的巨大贡献。

细说这次北京的饭局

2004年,王光美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北京邀请毛主席的后人吃饭,当时她已经83岁了。

这次饭局恐怕让很多人意外,王光美同志已经年迈,并且已经逐步减少了和外界的接触,更不用说这种应酬式的饭局,她更是鲜有参加。

而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两家虽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经相知相识,共同陪伴着走过了艰苦的革命岁月。

在这次北京的饭局上,两家人真的是亲如一家。她们一边吃饭,一边相互进行问候,相互关心。

宴会上李讷与李敏坐在王光美两侧

她们说起纯真的,曾经一起长大的童年时代的往事,又聊起国家大事,从细碎的生活细节和生活中快乐难忘的经历,聊到国家最新的科技成果。

聊到情投意合的地方,大家都会心地笑了。王光美的儿子刘源对孔东梅说:“我以前还参加过你父母的婚礼呢。”

孔东梅不信,她想起父母婚礼上那张纪念的照片,照片里并没有刘源。刘源对李敏说:“大姐,您还记得吗?我们还表演节目了呢。”

时间回到遥远的1959年8月28日,此时李敏才23岁,她与孔令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了婚礼,当时她的多位亲朋好友们都来了。

李敏回忆着,婚礼是父亲毛主席一手操办的,因为毛主席不论公事、私事都不主张大办,所以婚礼现场很简单,招待客人的菜也只是平常的家常菜。

李讷与刘源

尽管如此,婚礼还是让李敏很感动,虽然办得不隆重,但是父亲尽心尽力为她操办了这一场充满人情味的婚礼。

她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激和感谢父亲,仿佛父亲一直在她身边,从未远离。转眼间就来到了2004年,此次饭局上的她们相谈甚欢,一起回忆着过往。

时间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又好像奔跑得飞快,一瞬间跨越了80年,从一个家庭的父辈一直传承到子女。

这两家人经历的可太多太多了,当中有欢快的,有失落的,可是他们的情谊确确实实地存在过,也确确实实地由他们的后代传承下来了。

看到这今夕倥偬的画面,刘源顿时想到了苏东坡的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话描述的不正是这两家人之间的情谊吗?中间曾经有过风雨,有过萧瑟。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两家人通过后代又聚到了一起。

这两家人的后代们在和平的年代,在气氛欢乐的饭局上回首,向过去望去。有过萧瑟,也有过风雨,但是深厚的情谊终究是穿透了这萧瑟和风雨。

一切都随着时间而流逝了,两家人的情谊从来没有断过。并且像王光美同志这样一个人,必然有着广博的胸怀和气度格局。

面对两个相识近80年,历经三代人的家庭,她必然会无限地包容,几十年的交情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深刻,更加厚重。

何况这几十年的交情见证了中国从建党之初到战争胜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贫弱到新时代的复兴。

王光美作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她组织了这场两个家庭的聚会。因为两家人的情谊还在,而且将地久天长。

而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两家人的后代,也必定在王光美同志殷殷嘱托之下相互关照,他们的感情也必然会在剪不断的联络中源远流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4年,刘少奇夫人带病重见毛家两姐妹,怔愣良久说了句话
83年王光美重返韶山,在毛主席故居留下一句话:我是您永远的学生
王光美相邀毛家后人吃饭,刘源笑对李敏:东梅不信我参加过您婚礼
1961年,刘少奇后代送给毛主席一幅画,主席打趣说:这个名字不好
04年毛刘两家相聚,刘源说王效芝像毛主席,王效芝听后赶忙往后撤
刘源随父亲刘少奇上庐山,送给毛主席一幅画,毛主席:这名字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