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介石命令毛人凤暗杀3人,毛人凤却不敢动手,这3人都是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昭示着长达数十年的内乱战争,终于以蒋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一方的失败而正式的落下了帷幕。

同年十二月眼见时下大局已定,南京政府已然被占领断无半点翻盘之可能,蒋介石只能宣布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可就在撤离日当晚蒋介石却在府邸秘密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的军统特务毛人凤。

军统特务谋杀手段残忍是蒋介石在当时用来铲除异己的一把好手,这时召见毛人凤其目的自然昭然若揭。毛人凤来到蒋介石的府邸后经过一番交谈蒋介石交给了他一份名单,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毛人凤依旧被名单上的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三人是谁?究竟与蒋介石有着怎样的渊源?为什么蒋介石在匆忙撤离大陆之前,还不忘找来毛人凤来实施暗杀?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本期精彩视频.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不妨点一下关注。既不错过未来优质内容,也可回顾往期精彩视频。

宋庆龄与蒋介石敌对

在蒋介石给毛人凤的刺杀名单上,妻姐宋庆龄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受父母影响少年时就赴美国接受教育,在已经被西方民主思想洗礼的情况下,再回头看此时的旧中国还是那么的封建、专制、处处充满压迫,这难免让她感到深深的难过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祖国的现状。

恰好大姐宋霭龄由于婚姻的原因要辞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之职,早就对孙中山先生仰慕已久的宋庆龄抓住机会自荐,并经宋霭龄介绍成功的来到了孙中山先生身边。

两人有着一样的爱国热情和同样不俗的政治才干,历经生死磨难和亲密无间的相处,终于心意相通决定举行婚礼。只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宋家和孙中山亲友的一致反对,两人的支持者寥寥无几,而蒋介石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宋庆龄和蒋介石第一次的交集。

当时孙中山和宋庆龄女士从事的革命事业,随时有可能危及性命,这样危险的政治革命自然不可能做到上下一心。

1922年6月16日不甘心失去权力,妄想做“广东皇帝”的陈炯明发动叛乱,率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这场叛乱双方力量悬殊,也致使民国政府军事无人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是听调赶来随侍孙中山左右,此役一过,蒋介石已然成了孙中山心腹,并多次来往与孙宋宅邸,三人状似亲朋。

虽来往密切,但宋庆龄还是对这个看似效忠自己丈夫的人喜欢不起来,这一感觉在蒋介石结识宋美龄,并展开追求之后到达了顶峰,甚至在孙中山先生询问她对此事的看法时表示,宁愿自己的妹妹死去也不愿她嫁与蒋介石。

宋庆龄性格直爽,喜怒哀乐尽数写于脸上。而蒋介石性格敏感多疑,宋庆龄对自己的态度,自然也让他对宋庆龄没有好感。在他与宋美龄婚后,这种情绪丝毫没减。这一点,从他在外对宋庆龄的称呼便可看出。他对宋庆龄,从不与其他亲戚一样以关系尊称,而是一如既往的称呼她为孙夫人,或者是宋女士。

若是说在孙中山先生还在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可以维持表面的客气,那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公然违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容共”策略和“三民主义”思想时,两人之间就更进一步地产生了裂痕。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清党事件后,两人彻底站在了对立面。同年7月,在反抗蒋介石一事已然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宋庆龄还是登报发出了名扬中外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和政策的声明》,毅然决然地以前总统夫人的名义痛斥蒋介石。

至此之后,宋庆龄一直为革命奔走,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一直与蒋介石的政治方向相背。她打击蒋介石的错误抉择时,从不留余力,直到国民党失败溃逃之日也从未动摇过。

宋庆龄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宋庆龄自身毫无污点的情况下,其坚决站在共产党一方的举动,就表明了国民党的存在名不正和言不顺。反共失败后,蒋介石难免会在归结成因时,把一直与自己作对的宋庆龄作为重要的因素。再联想到宋庆龄是自己的妻姐,非但不帮着自己,还处处“胳膊肘往外拐”,便愈发觉得宋庆龄可恨。

因此,蒋介石把她列为暗杀名单之一就不足为奇了。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毛人凤对宋庆龄不敢动手,又担心违抗命令会遭到蒋介石的谴责,故而将此事偷偷泄露给宋美龄。宋美龄得知此事后,联合宋氏家族之力果断将此计划压下,加上共产党对宋庆龄的保护,这个暗杀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张杨二人共治西北

如果说宋庆龄在名单上不足为奇,那么让人惊讶的,就是曾和蒋介石成为拜把兄弟的张学良居然也在名单当中。

张学良出身非常显赫,其父是“东北王”张作霖,自己也被民众称为少帅。少年时张学良在父亲的军中服役就读的也是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1920年更是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连教官郭松龄都将其引为忘年交,可谓是“虎父无犬子”。

经过两次直奉战役,并无败绩的张学良顺风顺水地上任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只是这样的顺利日子到了1928年就宣告结束了。

1928年6月4日,随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东北易帜张学良就任东三省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电,率领东北军正式并入国民党内。这是张学良接触蒋介石的开始。

2年后国民党内部发生内乱,张学良这个手握重权的新加入的势力就成为了两方人马争相拉拢的对象。张学良深谙两头吃的精髓,一边接受两边的好处,一边发表言论称自己不想邦家多难故而坚持中立只做调停之事。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私底下张学良早就更属意与蒋介石一方,之前种种不过是在待价而沽罢了。

随着中原战争不断扩大局势也愈发明朗,眼看天平倾斜至蒋介石方,再不下注就为时晚矣。避居葫芦岛的张学良果断密电方本仁和吴铁城,邀请他们来共同商讨出兵,8月中旬蒋介石再夺济南时机已到。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出兵华北,不过10多天的时间便攻下了平津地区,并和平解决了晋军和西北军,还与蒋介石一道将其全面收编。张学良至此风头无两,蒋介石也和他做了拜把兄弟,可谓其在南京中央政府中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张学良在此次战役中,虽于军事与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好处,可是也为之后的战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31年9月18日,东北地区爆发了震惊全世界的一场大战——“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地区总司令的张学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事宜,多次调军入关,导致东北内部空虚,驻军无力回防。想保存实力的张学良就采取了一项至今还让中国人民痛骂的政策“不抵抗”。

“不抵抗”政策发出后,张学良迅速整兵一退再退,整个东北三省彻底沦为日本关东军的刀下鱼肉,民众疾苦,举国哗然。全国有识之士联名申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而反观张学良不仅没受到大惩治,还安安稳稳地撤到了西北,做起了他的剿共总司令。

张学良任西北剿共总司令,而在西北这地界还有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同样也是名单上最后一位,著名爱国将领,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

与宋张二人不同,杨虎城出生在陕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家境贫寒未读过几年书,之所以投身行伍起初也并非全为了国家大义。

1908年杨虎城的父亲被清政府杀害,少年的杨虎城家破人亡,与大多数受压迫的苦难百姓一样,他甚至拿不出安葬自己至亲的银钱,最后还是乡亲们一起才凑齐了费用,杨父才得以入土为安。

至亲已死仇恨莫敢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已是中秋会成员的杨虎城率领会众,毅然参军与清军作战。起义过后袁世凯当政,倒行逆施,杨虎城当兵两年还是退伍回乡,上政不清,恶霸横行,加之在探亲期间因仗义打死了人,无奈之下,杨虎城后来还是由兵转匪,当起了刀客。

虽无奈落草然始终心系百姓国家也,于是杨虎城1915年参加陕西军抗袁,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阻击北洋军,1926年作战苏联进军西安北伐三大守城战,杨虎城功过满三秦。如此才算是在西安扎下了根。

已经手握实权的杨虎城在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党一派中,却一直都是边缘型人物。1930年,在中原国民党内乱中,他甚至一度被推出来当炮灰使用,深知冯不能靠的杨虎城果断投蒋,任蒋部第七军军长,第17路军总指挥,于平汉线堵冯迎张学良入关。

蒋介石虽此战告捷,接手西北,却缺少北方的主政人才,再加上陕西排外环境又非富庶之地,于是依然交由杨虎城治理,反正此人一介武夫,打仗可以治省却未必可行,怀着这样的想法蒋介石就离开了西安。

杨虎城也深知自己非蒋派嫡系。所以也并非全盘信任蒋,只做表面亲密而已。两人可谓是各自心怀鬼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不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杨虎城反对无效,1933年又请抗日遭冷遇,此时的他对蒋介石已是心怀不满。

将军遭杀,少帅被囚

直至1936年全国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全民上下一致认为应该停止内战,共产国际甚至都亲自致电要求中共与蒋介石进行和谈。彼时杨虎城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与张学良一起共治西北共同剿共。在得知消息时,杨虎城和张学良积极“上谏”,提议蒋介石答应国共共同抗日。

而蒋介石却冥顽不灵始终坚持先“安内”,一再督促西北方面军积极剿共10月22日更是亲自飞往西安督战。杨虎城和张学良自是不愿以令而行,蒋至西安当晚张学良劝谏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看透了蒋介石的真面目。而杨虎城对蒋的不满虽深,但碍于蒋之前对自己的“信任”,并不好撕破脸皮,只能于同月29日,请求前往前线抗日。

此次请求遭到蒋介石的拒绝,杨虎城却仍不死心。11月7日,杨虎城再请抗战,不出意料,依然遭拒,后又再请几次同样遭拒,杨虎城对蒋介石逐渐心灰意冷。而杨虎城的做法,在蒋介石看来,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违令,这也同样引起他的不满。

终于,12月11日晚,蒋介石在宴上宣布撤掉张学良和杨虎城职务,换中央军接手东北军和西北军剿共事务。

眼看断无转圜余地,张学良杨虎城依照计划,召来西北方面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实施兵谏。12日凌晨5时,东北军接令冲进清华池,成功活捉蒋介石,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此事一出立刻引爆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发来致电指责其行事鲁莽,蒋介石虽被捉,但其军事实力仍在,不可将其有丝毫损伤。最后经各方考量,这一场兵谏由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以及签署了各项条约才总算和平解决。

但也因此次事变,让蒋介石认为,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逼迫他共同抗日,让其失去了部分权力。一直到晚年,蒋介石都固执地认为,如果没有这次的事件,中国一定是国民党的天下。所以蒋介石不可能不恨此次事件的主导者,直到败退台湾时都不忘再来一场暗杀。

张学良我们知道他是一直活到了百余岁,所以这次针对他的暗杀当然没有成功,甚至还没有实施,就让有所察觉的宋美龄拦停了。但虽然依靠与宋美龄的深厚情谊得以保全自身,可是堂堂少帅还是被关在台湾的鸟笼里直至英雄迟暮,终其一生由去往台湾之日起再未踏上家乡的土地。

然而毫无靠山的杨虎城,自“西安事变”后,就立即遭到了蒋介石的报复,先是被迫去欧洲考察,偷偷回国后就立即遭捕。就这样,被剪去羽翼的杨虎城从1937年开始,一直被关押,直到1949年被暗杀与戴公祠。既无友朋可救又无显赫亲族,毛人凤杀他自然也就没有丝毫顾虑。

这个西北的汉子这个爱国的将军,终于也没有老死故乡战死沙场,而是死在了同胞龌龊的暗杀手段之下。

蒋介石一生都在铲除异己争权夺利,其有小节而无大义的军阀作风贯穿始终,致使其失败的由头绝对不是某个人和某件事或某场战争,而是全体与他不同路的中国人民。若是只靠暗杀剿杀就能成事的话,那这个世界早就是纳粹主义帝国的天下了。

可惜蒋介石不懂,也无法理解,千百年的历史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与人民作对倒行逆施其得来的权力,不过也犹如掌中握沙逆水行舟,后果自然就是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得翻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蒋介石给毛人凤一份暗杀名单,其中三人毛人凤不敢动
蒋介石离开大陆前,要求毛人凤暗杀三人,毛人凤心里一颤:不敢杀
蒋介石逃离大陆前,下令除掉三个人,毛人凤却心头一颤不敢杀
历史老照片:杨虎城坐蒋介石张学良中间,蒋介石站宋氏三姐妹中间
1949年,蒋介石给毛人凤一份刺杀清单,毛人凤避而不行
东北军将领于学忠发动“兰州事变”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