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教授在英国看报纸被嘲笑,他将报纸倒过来后,老外羞红脸跑了

清末民初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新思想与旧思想交融更替,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诞生了很多融贯中西的大学者,比如说陈寅恪、蔡元培、胡适还有辜鸿铭等大师,今天要说便是辜鸿铭大师。

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父亲是马来西亚的一位华侨,母亲的身份不详,据说是一个西洋人。辜鸿铭从小便展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学习天赋,再加上家庭的原因,在10岁左右的时候便先后去了英国、法国、德国读书,还有意大利、奥地利等国。

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并且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被誉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还有东方华学第一人。

1880年,辜鸿铭结束了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其后遇见了清末的学者还有外交家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倾谈了3天,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辜鸿铭自此之后开始学习中国文化。1883年他便能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之后还相继在海外发布和印行。成为了享誉中外的大学者,1913年还曾和泰戈尔一起提名诺贝尔奖,不过辜鸿铭的功绩大多在学术研究上,所以落榜了。1917年的时候,蔡元培执掌北大。辜鸿铭的才华让蔡元培深感钦佩,于是便邀请他来到北大执教,主要教授英国文学。

不过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辜鸿铭虽然从小留学外国但是却十分的崇尚清朝的一些封建习俗,比如说留辫子,穿长大褂等等。有一次学生还因此嘲笑和质问他,但是辜鸿铭一句话却让学生们都哑口无言了,他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但是无形的辫子却在你们心中”。

还有一次辜鸿铭遇见了更尴尬的事,辜鸿铭来到英国办事,他依旧我行我素的穿着传统的长马褂还梳着一头长辫子,他坐着英国的公交车上,和周边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辜鸿铭却并没有在意,而是坐在位置上看着报纸,等待着公交车到站。

可是这时候上来了几个英国人,他们一眼就看见了“突出”的辜鸿铭。他们用英语嘲笑和讥讽辜鸿铭,以为穿着如此老派的辜鸿铭是那里来到乡下土包子,听不懂英语。辜鸿铭听了这些嘲笑的话,默不作声,只是将报纸倒了过来。

几个英国人笑得更厉害了:“连报纸都拿反了,还在那里装”。但是突然嘲笑声却戛然而止,只见辜鸿铭拿着倒着的报纸读了出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几个老外都自叹不如。他们脸都羞红了,气氛太过于尴尬,于是他们便赶紧下车溜了。

实际上辜鸿铭在国外的学界的名声很大,有一个外国人便曾评价辜鸿铭说:“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却不可不看辜鸿铭”,只不过这几个外国人有眼不识泰山,通过穿着打扮就轻易的评价一个人,最后只是在自取其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人笑话北大教授的造型,教授把报纸倒了过来,老外羞红脸溜了
北大教授在外国看报纸被嘲笑,将报纸倒转后,老外一看赶紧跑了
青年嘲笑中国老头倒拿报纸,辜鸿铭:英文就26个字母,正看没意思
辜鸿铭刚到北大任教时被学生嘲笑留辫子,一席话后让学生无地自容
伟大思想家辜鸿铭
辜鸿铭:中华文化坚定的捍卫者,褒贬两重天,心中的孤独,谁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