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1年,一妇女在澳门乞讨求生,无奈举牌:我是王铭章上将遗孀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

在抗战时期,四川是参战人数最多、牺牲最惨烈的几个地区之一。

川军儿郎们在眼见日本人以卢沟桥事变为跳板全面侵华时,一个个身怀家国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投身于挽救民族危难的大业之中,为我们书写了一副壮烈的民族挽歌。

其中牺牲的名将也不在少数,而王铭章将军便是其中之一。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将军率部固守藤县,最终所部包括他在内几乎全部以身殉国。

彼时的王铭章不过45岁,而其留下的子女、遗孀生活则是一言难尽。

1951年,他的夫人叶亚华甚至于沦落到带着儿子在澳门乞讨。后实在无奈之下,只得直接亮明身份。

“我是王铭章上将的遗孀……”

个中酸楚,不言而明。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

抗日名将 壮烈殉国

1893年,王铭章出生在四川新都。

其父母早夭,也让王铭章很早便成长了起来。而在叔祖父的赞助之下,王铭章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适逢辛亥革命,王铭章又颇为年轻,出于义愤,他也投身其中,参加了保路运动、二次革命。

而在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川军刘存厚的部队里担任排长。作战勇敢,打仗也很有头脑,他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重视,职务也不断擢升。

彼时四川省内军阀势力众多,派系林立,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互相攻讦之后,王铭章在1935年时便履职122师师长,1936年时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藉由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时间民族危亡,全国抗战的呼声也高涨。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也果断请缨出川抗战。

之后,刘湘更是数次发表通电、告川康军民书等。而四川军人也纷纷请缨。就这样,川军将领捐弃前嫌,组成二个集团军由邓锡侯、刘湘统领出川抗日。

刘湘带领的队伍经万县乘船从水路出川,参加了南京周边地区的战斗。另一路邓锡侯率领的部队则前往陕西,然后绕道进入山西支援战斗。

川军当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糟的军队”,缺乏弹药,装备不足,后勤补给更成问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却为我们彰显了军人的铁骨铮铮,为我们书写了一幅保家卫国的壮丽画卷。

作为122师师长的王铭章也请求率部开赴前线,并最终跟随邓锡侯经由川陕公路开赴前线。自知此去凶多吉少,王铭章在出发前,把两个夫人叫来不免嘱咐一番。

他说敌强我弱,两三年内绝对不可能结束战争,要想胜利,必然会付出巨大代价。他告诉两位夫人,这次出征,如果不能成功击败敌人,那就一定会战死沙场,不成功就成仁,为国家而战,死得其所。

这番话即表明了他抗日的决心,也更算是他提前安排后事,孩子也只能托付给她们照顾了,以后也未必能再相见了。

随后王铭章率领122师364旅奔赴了山西前线娘子关,此时日军正在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这一战略要地,局势十分紧张。

当时负责娘子关战斗的是第二战区副司令官黄绍竑,此时这位副司令官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身边只剩下警卫部队200多人,娘子关右翼已经被日军攻破。

王铭章带领的364旅接到指令后,立刻奔赴平定和阳泉同敌人交战。第一次和日寇较量下来,他立刻意识到日军主力部队的火力优势太明显了。尽管战士们尽最大努力和敌人殊死搏斗,但没过多久364旅就伤亡了一大半,只能被迫撤下来。此时支援他们的366旅也承受了巨大人员伤亡,浴血奋战才成功突围。

除了仗不好打之外,川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后勤补给困难。

由于他们和老蒋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所以他们出川作战后,始终领不到足数的军事物资,不仅缺少枪支弹药,有时候还缺粮。因此少不了骚扰老百姓的举动,甚至于王铭章所部在退往晋南时,还纵兵抢了阎锡山的军火库。

阎锡山,何许人也?那可是有名的“抠门鬼”。

事后阎锡山火冒三丈,要求必须把他们赶出山西。但事实尚,无论是阎锡山自己还是老蒋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这事儿没法论理。

最后国民政府讨论了半天,决定把川军部队都划给李宗仁代为指挥,才算作罢。

李宗仁不愧为名将,同时对于川军的遭遇也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对于川军不仅补充了新枪,还将驻守藤县的重任交给了川军。

滕县乃是台儿庄的北面门户,重要性毋庸置疑。彼时韩复榘不战而退,日本目的明确。川军45军、41军则梯次布置,合计约为两万人。王铭章则为41军前线总指挥。

1938年3月14日当天,战斗打响。

日军集中1万精锐和20多辆坦克、20多架飞机猛攻他的阵地。而且日军采取中路主攻,两侧包抄的策略,事实上已经围住了滕县。

面对如此重火力、空军配合的日军,藤县外城遭到严重的轰击。

无奈之下,王铭章决心放弃外城,固守内城。就这样一场惨烈的防守战打响,是日日军用大炮、飞机进行轰炸,城墙也被轰开缺口。

王铭章所部多有死伤,为了提振士气王铭章亲临十字街口指挥。凭借着手榴弹、不惧牺牲,他的部队击退了日军的十几次强攻。

可是随着时间的拉长,救援部队的被打击,王铭章所部情况危殆。王铭章已知结局,但为了给后面的主力部队留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台儿庄的城防,给汤恩伯的主力部队集中争取时间,他决定坚守到最后一秒钟。

“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在给孙震发出最后一封邮电后,在电灯厂附近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事后在孙震的安排下,他身边的警卫官带着几个人重返敌占区,把他的遗体偷偷带了出来,并在5月8日运抵武汉,当天武汉数万群众自发前往火车站迎接这位英雄的遗体。

而藤县保卫战,则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一如李宗仁所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结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此战,川军也一举正名。

在王铭章的遗体运到武汉后,国民政府高级代表举行了公祭仪式,毛主席还亲自写了挽联,赞扬王铭章为国牺牲的勇气和担当。

国民政府在追赠王铭章为上将的同时,也为他的家属送去了12000元抚恤金。

但按照王铭章的遗愿,这些钱他的家人分文不取,都被用来捐给了教育事业,建起来铭章中学。

不过王铭章想不到的是,在解放后他的遗孀却生活困顿起来。他的二夫人叶亚华也在1951年带着幼子以前往澳门探亲为由南下,可奈何盘缠花光,只得当街乞讨。

被迫无奈下她只得亮明身份,被报道后台湾方面将叶亚华母子接到台湾,并未叶亚华安排了教官工作。至于叶亚华幼子王道纲也生活不错,不过后他遁入佛门。

2005年,叶亚华已经97岁高龄,她和儿子重回家乡成都。当地政府也给他们安排了住房,她们母子晚年也才终于落叶归根,回到了他的家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一女子在澳门险饿死街头,无奈跪地举牌:我是抗日名将遗孀
上将之死:王铭章与滕县保卫战
汉子!身披“死”字旗出征打鬼子!这就是川军
没有忘却的历史记忆——滕州墨子故里博物馆展出与滕县保卫战有关珍贵藏品
谁是台儿庄大捷的幕后英雄?
王铭章与滕县保卫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