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9年人民大会堂国宴,派出50个黑衣人藏在宴会厅天花板上,是谁

195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将在刚竣工不久的人民大会堂内,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

特邀80余位各国贵宾到北京出席国宴,宴上不仅有各国领导还有4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这些算起来,出席国宴的人员将近有5000人,比如里面有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同志,越南的领导人胡志明同志以及北朝鲜人民政府的领导人金日成同志,欢聚一堂。事关重大,这场国宴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会损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形象。

当晚7点准时开始,觥筹交错宾主尽欢,所有人的气氛热情而轻松,对这次举办的国宴表示非常满意,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自己吃饭的头顶上还藏着50个黑衣人。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胡志明

那么,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他们又为什么会藏在天花板里呢?

举办宴会,空间不够

以前的国宴都是在北京酒店宴请宾客,而1959年的这次,中央政府打算邀请数千人参与,但就目前来看酒店的规模很明显不够大,实在装不下的那些人。中央领导众说纷云,这到底要把国庆招待会的地址安排在哪儿?领导不由的看向即将竣工的人民大会堂上。

话说,之前中央政府为了向全世界证明新中国是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便在1958年时决定在北京修建一批公共建筑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这也就是所谓的“国庆十大工程”,要知道人民大会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北京饭店

1959年9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程结束后,马上就接到绝对不容有失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里面举办国宴。这时候的人民大会堂也仅仅是刚刚建成里面还没有装修,工人们为了能让国宴顺利展开,加班加点地进行了装修,等到正式交付使用都已经来到9月28日。

9月28日,等到人民大会堂正式交付,中央领导们直接给郑连福下达命令,这次国宴还是由他担任总负责人,但由于中央通知得太晚,这个时间对于郑连福来说留下的太少了,此时此刻距离国宴正式召开,只剩下了30多个小时,完全可以称得上时间紧任务重。

要知道本次国宴光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就4000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光桌子就要摆放500桌。

宴会厅

按照之前对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规划,宴会厅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6米,占地面积7000多平米,那是完全有可能放下5000人或者10000人的。但咱们要按照实际情况看待问题,咱这主要是国宴,肯定不能随便摆放就完事的。

不但如此,会场里不能没有军乐队、管弦乐队、以及民乐队进行演奏吧,怕上菜的时候乱,不给设立专门的上菜通道,固定柜台,安全走廊等这些空间,遵上所述,面积7000多平米那是远远不够的。

郑连福为了完美地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在这30个小时里都不敢合眼睡觉,晚上还要特地跑到宴会厅趴在地上不停的计算怎样才能可以合理利用规划现场空间,结果他发现不管他怎么计算都摆不进500张桌子,放不进这5000号人。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郑连福在床上左右翻滚,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就在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脑海里闪现了一丝头绪:为什么非要摆500张桌子呢?

想到这时郑连福连觉也不睡了,一个咕噜翻起身,坐在桌前,设计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把桌子的规格分为两种,其中300桌每桌11人,170桌依旧每桌10人。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减少至少30桌,腾出了空间,到时候可以根据来场的人数多少来进行更多合理的安排。郑连福将方案递交给上级,很快便得到通过。

“红黄绿”上菜方式

那么宴会厅布局这个问题就得到圆满解决,不曾想旧的问题刚走,新的麻烦接踵而来:国宴上服务员的安排问题。

要知道当时的人民大会堂刚刚建成,单靠里面原本配备的工作人员很明显是难以完成国宴这一艰巨任务,所以郑连福立刻抓紧时间在北京各大饭店里招聘了许多厨师和服务员。招聘过来的这些服务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服务训练,缺乏经验而且对人民大会堂也并不熟悉。宴会上服务员的一举一动代表着我国的形象,因为有各国领导看着呢。当然了如果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训练,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具体是现在距离宴会召开没剩下几天的时间,想要再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在国宴这种事情中就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行。

9月29日,郑连福第一次尝试进行排演,显然,结果出现各种各样纰漏。眼瞅着时间在流逝,就要到宴会开始的那一天了,大家都是心急如焚。这时郑连福突然发现楼下车辆被信号灯指挥得井井有条,那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利用信号灯,这想法一出,大家都觉得可以。

通过室内彩灯,黄灯亮起的时候服务员们就要进行准备工作;绿灯亮起服务员们就要按照预先的要求传菜上菜;红灯亮起就代表工作人员要立刻停止一切工作,原地肃立,行注目礼。

因为当时北京马路上已经应用了红绿灯,因此服务员们对指示灯的意思理解得很快,在那之后也就没有出现纰漏。

开国第一宴“宴会设计师”郑连福

1918年郑连福出生于天津三义庄,当时他的父亲只是北京六国饭店中的一名服务员,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就靠父亲赚的微薄工资养活家里,家里没有多余的钱送他上学,所以他只是上过三天私塾便不再去了。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连福七岁就开始了打工,十三岁就来到了北京闯荡。

十七岁那年,经人介绍进入北京饭店工作担任一名学徒,郑连福勤奋好学,虽然每天做的只是一些没有知识水平的工作,但时时刻刻都不忘充实自己。记得那会北京正处于北洋政府统治之下,为了获得国外列强的支持,北洋政府经常邀请列强举办宴会。谁能知道就是这样,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郑连福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五国语言,随后由于聪明好学,获得客人的好评,受到上级重视得以接连得到升迁,开始在北京饭店内担任宴会总管一职。

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交会处就是北京饭店的地址,这里最开始的时候是由两个法国人开的小酒馆。在1907年倒闭,被中法实业银行接手,给酒店制订了当时国外高级酒店的规章制度,促使北京饭店成为当时北京城内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

所以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晚上,需要办一场国宴,也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国宴,为了体现大国形象,中央人民政府选择在北京酒店举行,那次国宴的总负责人就是这个郑连福,他也因为这个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

国宴上的黑衣人

1959年9月30日中午,就在距离国宴开始还剩下不到7个小时的时候,突然国宴的总负责人沈勃接到来自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电话。经验丰富的沈勃立刻意识此次国宴可能哪出现问题了。他安抚了郑连福几句,前往办公室询问具体情况。

原来,就在几个小时前北京市公安局对宴会厅进行了安全检查,发现宴会厅的吊顶基本全部使用的都是木材,要知道吊顶上面有很多的电线,要是出现火花,极易引发火灾。

人民大会堂会使用木质的吊顶,也是没有办法的。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各种设备不发达,钢铁的产量很低,根本不够建筑上使用的。没有办法只能选择仿照古代的木龙骨进行建造。尽管当时在建筑修筑之时就预先做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是你想这么多密布的电线再加上木质的吊顶,谁能百分百保证就能是百分百的安全,一旦出现电线短路,引起火灾,那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宴会里有那么多重要领导。所以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给出的建议是,为了彻底防止意外的发生,也就只有对场地进行更换才能避免。可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怎么再去布置,要知道距离宴会开始也就只剩下不到6个小时了。

沈渤听完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建议后,说道当初在建设这个楼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考虑到了,为此他们还专门在所有的电线、火源、接头等部位做了特殊处理,按照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国宴的安全问题不能有一点问题,哪怕有一点隐患也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根据沈勃的分析,就算要是存在隐患那也就是接口的位置发生短路。随后沈勃带领工人对吊顶之上的所有接口进行一一排查。

现在是检查的没有问题,那万一了,要知道在宴会进行中各种问题是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就一定能万无一失了。沈勃抬头看了看宴会厅的天花板,发现它的吊顶特别高,而且从下面往上上只要不认真看,基本上是看不到吊顶上的具体情况。那是不是也就是说,在吊顶上安排工人时刻监视电线的状态,让工人做人肉监视器,一出现问题就随时解决,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只要不让宾客发现不就行了。

紧接的,沈勃便根据吊顶上的具体情况,经过层层筛选出50名身世清白,政治可靠,而且拥有非常丰富经验的工人,让他们提前到吊顶上方待命,并且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件棉袄,将他们分开部署在宴会厅吊顶上,只要发现出现电线之火,就立马用棉袄给它捂灭,另外,郑连福还安排一名服务员全程守护在电闸处,一旦发生意外,接到命令,马上拉闸断电,必须确保领导们的安全。同样为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宴会产生影响,这些上吊顶的人全部统一穿黑衣。郑连福为了预防危险,专门将逃生安全通道预留出来,重新设计了餐桌的排放位置,并将数量减少到了472桌。

当晚6时,就见那50名工人带着棉袄到达宴会厅,沈勃和郑连福十分郑重地叮嘱他们,说明这次宴会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防止意外发生。在知道了情况后50名工人连晚饭都没吃就爬到了顶棚上,并分散在顶部的各个地方,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解决。

现场出现小问题

1959年9月30日,夜幕降临,华美灿烂的灯光刚刚点亮,就见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及各国贵宾、各界民主人士准时抵达了宴会厅。

在客人还没有进场时,有一名服务人员不小心摔倒,手里的瓷器被碰碎,地上到处都是,碎掉的瓷器立即得到了处理。

郑连福当时都快被吓死了,心都快跳出来了,身上全是汗,用手帕擦了又擦。就怕在进行中出现问题,十分的紧张不安。

晚7时30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宴晚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

郑连福和沈渤院长的心瞬间提起来。

郑连福作为国宴的总管统筹全局,小心翼翼地把控着国宴的流程,指挥着服务员们按照既定路线传菜,有条不紊的。偶尔他还悄悄地抬头看看屋顶,唯恐出现什么意外。在之后长达3个小时的宴会时间里,郑连福虽面带微笑,却难掩紧张之色,他的白色衬衣被汗水浸湿了,头上也是汗,却不敢有一丝松懈。

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

然而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不想发生的意外还是发生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小事故。原来,当时是周总理正在致辞,就在距离总理致辞结束还剩十分钟的时候,突然后厨传出“咚”的一声巨响,把安保人员吓的还以为是有炸弹袭击,急忙跑到后厨查看情况,原来之前人民大会堂做饭是用烧煤的,这次为了宴会全部统一换成煤气,厨房的工作人员对于煤气的不是很会操作,所以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发生了响声。还好当时没有造成大爆炸,这边的动静没有影响到前面。

而这声响声也在那个时候被在宴会上周总理精彩的发言和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掩盖了,所以当时在场的宾客们没有人发现在国宴上还有这么一出小事故。就连郑连福那也是之后才知道的。

别看宴会厅里,宾主尽欢,此时的沈渤好似悬着一颗大石头在心上,他一直坐在宴会厅上层走廊的西北角方向,不断的抬头通过手势与藏在天花板上的50名电工确认情况,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现意外影响宴会的正常进行。据沈渤后面回忆,这是“生命中最长的两个多小时”,由于产生过于紧张,总理致辞和赫鲁晓夫等各位大佬的讲话内容,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

国宴终于在经历长达2个多小时后有惊无险的顺利结束,在此期间,天花板上方的电线没有发生任何异样。

人民大会堂国宴

这一切让郑连福和沈渤,以及那在吊顶上的50名电工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心放回兜里。在经过惊心动魄的过程,结果获得完美的结局,这就挺好的。

最后写道

要知道这场国宴那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脸面,如果在国宴中出现任何的意外,那都无疑是对国家的形象的巨大的打击。

在宴会顺利结束了,主席也说了这个在房顶藏人的办法时大加赞赏,在那次国宴以后,这反而像是成为了一个传统。每当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时,这吊顶之上必然会有人待命命。这种安排一共持续了30年,直到90年代人民大会堂翻新时换成了钢制的龙骨,从那以后,后人在此举行宴会,再也不需要在房梁上安排人员进行灭火了

在2001年8月3日,随着人民大会堂上那个悬挂过42年的巨大木制国徽更换为崭新钢结构贴敷金箔的国徽,这说明我国这几十年以来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也象征着新中国如钢铁般的牢固。

作者 向日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国宴,天花板竟藏了50人,“宴会总管”紧张得直冒冷汗
​1959年,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国宴,宴会厅天花板上为何藏了50人?
1959年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天花板上藏着50个人,他们是谁呢?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
1959年,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开始,站在大厅西北角的沈
人民大会堂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