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年峥嵘岁月 | ​打仗时后勤工作怎么展开?看《杨至成火线供给》

《杨至成火线供给》以著名的四平战争为故事蓝本,反映了杨至成上将领导后勤工作,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的突出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杨至成上将革命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清廉的一生。

杨至成出身于贵州的一个铁匠家庭,这位开国上将可谓是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一方面军长征、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四平战争…..等等数不胜数!

但在我军后勤保障方面,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主席更是称他为“红军的大管家”。

“红军的大管家”杨至成

《杨至成火线供给》所讲述的四平保卫战,发生在1946年。当时四平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它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平齐、四梅、京哈三条铁路交汇处,可以说是东北交通的咽喉,战争年代可以说谁获得了铁路控制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种危机紧迫感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影片一开头就有刘贺笔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殆意味,电影仅了用几个镜头,就向我们交代了时局的危急与残酷。

一部好的电影,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杨至成火线供给》所用的框架就是:四面楚歌的时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一个精彩的故事还需要英雄,临危授命力挽狂澜的英雄,而杨至成就是那个英雄。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落在了英雄杨至成身上。

在面临子弹、医疗物品、医生紧缺的情况下,杨至成临危受命,总部要求他在五日之内,为四平前线部队提供弹药,并负责战役期间作战部队的全部军需供给。

面对这样的任务,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带兵打仗才是一等一的要紧事,负责军需供给的任务未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而杨至成却坚定地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需可是头等大事,这后勤支援保障,就像是一个人身体里的血液,我们就是输血和造血的人!”

即使面对军需匮乏,物资不足的情况,杨至成依旧表现得聪明、冷静。他首先来到简陋的战地医院,看望危重伤员,大胆启用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军医,暂时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短缺;接着用从苏军手上接收过来的物资缓解前线的弹药补给;最后通过土豪财主来解决粮食问题。

这位英雄并不仅仅是面对战争与敌人时,果敢、坚定、谨慎的优秀将领典型形象,他还有体贴,善解人意的一面。比如下属指责背着战友的士兵不懂礼貌时,杨将军拦着说:“扛着受伤的战友走了两个多小时,要搁我,我也急了!”

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绘成了一位充满温情的英雄形象。

今天20:15,跟着杨将军一起看看战场上的后勤工作都是怎么展开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电影杨至成之火线供给》
周恩来在讲到人民军队后勤工作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了“两杨”和“两周”
我国近代第一所军需学校——北洋经理学堂
他解放时为东北野战军做一件事,让其他部队羡慕,解放后授衔不低
他被誉为红军大管家,抗战时被困蒙古,靠乞讨谋生,为何能授上将
开国上将赵尔陆:没有半点军职,却被授予上将,授衔时无一人反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