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路军115师344旅,大将黄克诚都镇不住,毛主席怒道:让他去管!|诗人|国防部|书法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我军历史上,有不少部队相当悍勇,比如说八路军115师344旅。

这支部队功勋卓著,可是也一度令人相当头疼,连黄克诚大将都有些“镇不住”

“张绍东事件”发生后,徐海东气到呕血,毛主席也生气地说道:

“无法无天,让他去管!”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毛主席口中的他又是指谁呢?



一 、黄克诚与344旅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我军曾短暂地取消政委制度,只以政训处代替。

可事实证明这不利于军队建设,难止“旧军队习气”,所以很快政委和政治基本制度又恢复了,黄克诚被委任为115师344旅政委。

作为一支“老红军”,344旅有着悠久历史,它是1937年由红军第15军团改编而来的,而红15军团又是由红25军、26军以及27军共同组成。

后来回忆起这支部队的时候,黄克诚印象最深的就是“悍勇”

“这支部队不太适应游击战的打法,在战场上猛打猛扑,敢打敢拼……”



1938年的“町店战斗”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时卫立煌发动了侯马战役,344旅旅长徐海东和政委黄克诚奉命配合,最终决定在町店一带截击日军。

当时,344旅先是急行军用两天时间赶赴战场,紧接着又在町店中心芦苇河谷设伏,等骄横的日军赶到那里后,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彼时日军属实狂妄,不仅轻易暴露行踪,而且行至我军伏击路段后,有不少士兵直接从汽车上走了下来,跑到路边或者汽车底下休息,还有日本士兵脱了衣服就跳到河里洗澡。

殊不知他们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



眼看时机成熟,688团率先发起进攻,在687团的掩护下,688团的战士们直接冲垮了日军阵线。

敌人好不容易组织起队伍,撤到王家庄小河口顽抗,最后还是被344旅围歼了。

徐海东、黄克诚等指挥部成员亲临一线阵地,日军炮弹丢过来,甚至有弹片直接打碎了指挥员的望远镜。

不过他们无畏无惧,不仅打掉了敌人的先头部队,而且硬生生扛住了日军后续增援部队的八次冲锋。



直到后来,日军不得不调动大股部队前来“包剿”,徐海东才下令撤出。

这场战斗歼敌数量之多,在当时仅次于平型关战斗的一次作战,其战略意义更加非凡,直接保障了侯马战役顺利推进,当时全国都报道了。

勇则勇矣,然而黄克诚的那段描述,同样也点出了当时344旅存在的问题。

正面猛攻虽然有利提振士气,然而伤亡也比较大,尤其是高级干部伤亡,很容易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



像688团团长陈锦绣,就是因为带队冲锋而牺牲的,他牺牲的时候才27岁,这对我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当年八路军改编的时候,一共就15个主力团,团长已经很高了。

1955年授衔的时候,这些人只要还在军中,至少都是一个中将军衔。

其中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宋时轮、李天佑以及陈锡联。

在当时的八路军编制下,“团长”的地位同后来大不一样,那么当时的八路军部队编制是怎么样的呢?115师344旅又存在着哪些问题?



二 、编制与问题

八路军改编之初,底下有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

它采取的是“二二制”,也就是每个师有两个旅,每个旅又有两个团。

一个师的人数在1.3万~1.5万人,115师人数是比较多的,大概有1.5万。

诚然,这才12个团,不过要是算上每个师设立的独立团、教导团或补充团,15个主力团并不多,就拿上面提到的115师344旅举例——

原先只有687团和688团的,后来又增设了一个689团。

编入第四纵队后,第344旅变成了第4旅,而它下辖的三个团,也分别变成了第7、8、9团。



至于“八路军纵队”,一般是旅一级的。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东进纵队一开始也就五个连。

而山东纵队明显比旅高一级,我们上面提到的第四纵队则大致位于“平均线”上。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随着八路军逐渐发展,“团长”的重要性在削减。

不像革命早期,团长地位十分重要,一旦用人不慎可能产生“大麻烦”,典型例子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张绍东事件”



张绍东当年是687团团长,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晚,是靠战功走上来的,深受徐海东器重。

可是这个人的思想却不过关,遭到了团参谋长的腐化。

687团团参谋长兰国清,身上带着比较重的旧军队习气,他贪图物质享受、思想觉悟低。

私下怂恿张绍东跟他一起违反部队纪律,捞取钱财,而且后来两人的生活作风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组织上得知这一状况,当即要对687团展开整顿。

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实施,新的战斗就爆发了,而驻扎在皋落镇一带的张绍东等人竟有了叛逃念头!



当时,张绍东和兰国清假借考察地形的名义,骗了200多人跟他“出走”,这个人数并不多,还不到当时687团总人数的1/10。

不是张绍东不想带走更多人,而是他没这个能力,当时政委制度已经恢复了,战士们的思想觉悟普遍是比较高的。

倘若大家知道他想叛逃国民党,恐怕会带头把他抓起来,只带200多人他还能勉强借着考察名义哄骗过去。

即便如此,眼看着距离国民党驻地越来越近,大家也逐渐发现不对劲了,绝大多数人立即返回,并将此事报告给了徐海东。

一直颇为信任张绍东的徐海东,突然遭他如此背叛,直接气到呕血,立即下令把剩下的人给追回来。

那么这件事情的后续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三 、后续的发展与影响

由于张绍东等人是有准备地出逃,所以徐海东派出的人没能把他们找回,这件事情也在我军中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徐海东的身体本就不太好,经此一事他心中愧疚难当,主动请求离职,回延安治病休养。

组织上同意了徐海东的请求,不过让谁接替他的职务却成了一个难题。

因为344旅迫切需要一个“镇得住”的人来稳定局面,不然让张绍东等人这么一搞,687团士气低迷,说不定还会发生什么动荡与麻烦。



原本由黄克诚担任政委,115师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好。

谁曾想出了兰国清和张绍东这样的害群之马,就连毛主席得知这件事都怒斥这些人“无法无天”,最终讨论过后决定由杨得志这员虎将来“接班”

杨得志是何许人也?那是长征路上的“尖刀”,曾经强渡大渡河的英雄!

当年由于李德、博古等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处境岌岌可危,被迫展开两万五千里长征。

杨得志奉命带领红1团给主力部队开路,一路上可以说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硬生生给红军开辟出了一条生路。



飞渡乌江的时候,杨得志就亲率部队乘竹筏渡江,顶着纷飞炮火攻占了敌方阵地;

大渡河前杨得志更是一往无前,组织17勇士乘一艘小船过河,占得“桥头堡”,给主力部队过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连毛主席都说:

“你一直走在我们前面,你是有大功劳的!”

如此骁勇的杨得志,不管到哪支部队里都能得到战士们的钦佩,在短时间内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当然这只是组织选中他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过去经历了重重考验,思想是绝对过关的,不会重蹈覆辙。

当年上井冈山前,杨得志有个上司心生畏缩不想上山,想拉着杨得志一同回老家,“另创一番功业”

杨得志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后来还说道:

“这是我很尊敬的一位长官,但是他拉我离开红军,我是绝不会走的!”



还有一次考验,是在湘南八月失败过后。

彼时红四军不听毛主席劝阻行军,杨得志等人打得灰头土脸,幸得毛主席接应这才没有蒙受太大的损失。

当时有人心生气馁,杨得志却说:

“这次失败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意识到增强党的观念的重要性,没有毛党代表冒着巨大风险接应,我们势必要经历更残酷的斗争,这点要牢记!”

从这个角度看,杨得志的确是当时最适合接替徐海东的人选。



他敢打敢拼,符合344旅的“作风”

同时又不失细腻,思想觉悟高,能够给344旅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模范作用,这也是他后来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老话说得好,“孤掌难鸣”

杨得志在344旅工作开展得那么成功,也不止他一个人的功劳,我们还应记得崔田民等人的不懈努力。



四 、深入配合,携手共进

崔田民是陕西绥德人,他15岁就加入了共青团,16岁转入共产党,此后长期从事政工工作,是杨得志的“好搭档”

1938年4月,崔田民成为344旅政治部主任,三个月后徐海东去延安疗养学习,杨得志成了代理旅长。

两人就此携手,在一块奋斗了五年多的时间。



杨得志和崔田民一起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辟鲁西南。

因为冀鲁豫边区位于三省交界,是华中和华北结合部,还是诸多抗日根据地联通的枢纽。

所以党中央特意派他们去开辟革命根据地,而他们也完成得十分出色。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因为当地武装队伍多如牛毛,而且顽、地、伪都有,成分极其复杂。

所以该如何应对这些人,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杨得志和崔田民商量过后给出的答案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划清界限,坚决打击!”

不管是当地土匪还是国民党地方武装,只要不去迫害百姓,不去当汉奸,那么就可以争取。

主要采取教育感化的政策,想办法把它们改编成抗日武装。

事实证明这一套卓有成效,鲁西南的革命根据地大多就是这么来的。

从无到有,杨得志等人在冀鲁豫地区拉起了一支近20000人的队伍,不过很快补给又成了难题。



当时冬天要来了,粮食和衣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各个部队都很困难。

杨得志和崔田民最终决定不向组织要,反将目光转到了汉奸高圣君身上,通过夜袭高辛庄拿到了70000银元,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杨、崔二人的行为,同张、兰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一心为公,锄汉奸救国民;

后者则是打着我军旗号为他们自己谋私利,令人不齿!



除了开辟鲁西南,创立并发展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杨得志和崔田民还在冀鲁豫边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日军的扫荡是非常残酷的,不仅会杀人烧屋,甚至连农具、种子这种东西都不会放过。

冀鲁豫边区的日伪军更是堪称其中“典范”,他们甚至砍掉了当地人赖以为生的五万多株枣树。

杨得志等人在反“扫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全部队、要和敌人战斗,还要保护群众转移、突围。

在此过程中,他们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杨得志等人始终没放弃,他们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带着边区的军民们硬生生扛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当时革命条件艰苦,有不少地方武装选择叛变投敌,可是这种情况在冀鲁豫边区非常少。

原因是杨得志早就吸取教训,在平时抗击日军的过程中,依旧时常展开整训和思想教育,而这自然也离不开政委崔田民的帮助。

“精诚配合,文武相济”,这八个字用来形容杨、崔二人可谓十分恰当。

也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有所警醒,时时恪守底线,不要误入歧途,否则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

《杨得志将军的好搭档—崔田民将军》 人民网

《从集团军到班,八路军各级军队编制,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国军网

《回忆父亲黄克诚的抗战往事》 陕西日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克诚回忆录秘辛:张绍东叛变,和徐海东离开344旅有何关系?
八路军344旅五大旅长都是谁,有一位不幸牺牲后差点酿成大祸
徐海东因病离开后,谁来接替344旅旅长职务,朱老总推荐一人
两位开国大将领导——町店抗日浴血战,重创日军
两场战斗伤亡惨重,马庄受表扬町店被批评,引发344旅换将风波
八路军344旅四位旅长都是谁,一大将三上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