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纪委查李大钊的孙子,他一辈子让房让官,唯独不让老百姓吃亏!

2005年,中纪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举报信,信中反映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孙子——李宏塔具有贪污受贿的情况。

为了核实情况,中纪委立刻组成了工作小组进行调查。然而,最终调查的结果却与信中反映的内容截然相反。

事实上,李宏塔不但是一个清廉自守、坚持原则的好官,甚至还多次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人民大利牺牲自我小利。

那么,这样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到底为何会招致如此恶毒的诬陷呢?

清廉朴素的家风

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永远铭记李大钊这个名字。他是我党早期重要的革命先驱,曾与陈独秀先生齐名,被誉为“南陈北李”。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文化创作与传播方面,李大钊都可谓是成就斐然,光耀古今。

而他个人的修养与人品也同样是有口皆碑,就连以言辞辛辣著称的鲁迅先生,在提到李大钊的时候也是满口的赞誉,说不出一点毛病。

鲁迅曾经这样描述李大钊:“(他)诚实、谦和……模样有些儒雅,有些朴质”。

在读到这个评价的时候,“诚实、谦和、儒雅”这三个形容词的确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也十分符合大家脑海中对于李大钊的印象。

可是,唯有“朴质”一词或许会让今人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李大钊曾经担任过北大教授,收入不低,他创作的文章、著作换来的稿费也是颇为丰厚的。

在常人眼里,凭借这不低的收入水平,再加上其社会名人的声望与地位,他本不该过着如此简单朴素的生活。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李大钊先生虽然收入不菲,但开支却更加巨大。

不过他的钱却并非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而是大都用在了为国家与人民谋求福利的事业中去了。

比如说,在我党建立之初,李大钊每月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大部分作为党的发展经费。

另外,他还会经常接济那些穷且益坚的青年学子们,因为他知道,这些满怀热血的年轻人才是民族的未来的脊梁。

在这些事情上,李大钊从不吝啬,但对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则是能省则省,吃穿用度都很简单,甚至有时候还会让家人碰上“断炊”、“断粮”的窘境,但一家人都是毫无怨言。

这种安贫乐道的处世方式,大概就是中国人历来推崇的“君子固穷”吧。

北大校长蔡元培深知李大钊的苦衷和脾气,生怕一发工资就会全部被他接济给了旁人。

所以蔡元培特意嘱咐会计,给李大钊发放薪水时要提前从中预留下一部分生活必须的开支,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这才总算让李家的日子能勉强过的下去。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李大钊的后人们也是有样学样,每个人都养成了艰苦朴素、乐于奉献的精神。

比如他的儿子李葆华同志,虽然在新中国身居高位,但却从来不搞特殊化,住的是有好几十年历史的“老破小”房子,用的也是最简朴、廉价的三合板家具。

中央曾经为符合条件的同志调拨新房,李葆华也在其列,他却摆摆手表示:“算了,老房子都住习惯了”。心甘情愿的把住进新房的机会让给了其他人,堪称是高风亮节。

而这位高洁朴素的李葆华同志,正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宏塔的父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溯一下李宏塔的成长过程。

被举报的清官

在李宏塔的少年时期,他最常从父亲那里听到两句话,第一句是“不搞特殊化”,第二句则是“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

经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之后,李宏塔牢牢的把这两个标准刻在了心里,一辈子都用它们来严格的要求自己。

虽然出身于红色世家,但是李宏塔在成才之路上从来没有倚靠过父辈的余荫,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一样独立打拼。

他在年轻时去部队磨炼过自己,退伍后又当过普通的一线工人,这些经历在提高他的能力、淬炼他的品质的同时,也让他对关于民生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和真实的了解。

因此,在当上领导干部之后,李宏塔也特别讲究踏踏实实做实事,从来不搞虚头巴脑的花架子。

这样一位正直的好官,自然会深受百姓的爱戴,但同时也很容易得罪人。

2005年6月,某些不满李宏塔严格管理、打击腐败的人,便想出一条“毒计”——用匿名诬告的手段来报复他。

当时的李宏塔正在安徽任职,中央在收到举报信后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当即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组前往实地调查。

在来到安徽之后,工作人员很快按照提前了解的地址找到了李宏塔居住的小区。可是他们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这所谓的小区,其实就是一排破旧的老式“筒子楼”。

而且年久失修,墙上的白漆早已经脱落的不成样子,大片大片的红砖裸露在空气里,就算是普通人在选择住处的时候,恐怕也会对这样的房子望而却步。

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弄错,李宏塔就住在这里,而且一住就是几十年。

再走进李宏塔的家里,虽然房间被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但是仅有五十多平米的房子还是显得十分逼仄。

房中的家具也很简单,除了桌椅板凳之外,就只有一张沙发算是“大件”,但是从它老旧的款式上不难看出,这少说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件。

而且这沙发其实也已经不能坐人,因为上面早已经被大量的书籍和著作铺满了。

工作人员非常讶异,李宏塔当时已经是一位厅级干部,怎么能住这样的房子呢,难道单位当年没有分房的福利吗?

其实,恰恰相反,李宏塔得到过不止一次分房的机会,但他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找理由一一推掉了。

最后一次有分房的机会,是在1998年,当时单位的同事都为他急了,提醒他这次再不抓紧可能就没再也没机会了。

李宏塔却是云淡风轻,毫不在意,又把房子让给了别人。其实,谁不愿意住在更加宽敞舒适的房子里呢?

但是对于李宏塔而言,这些物质的享受,跟百姓的幸福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除了将住新房的机会拱手让人之外,他也从来不贪图升迁的机会,他总希望那些更年轻、更有能力的有为青年能拥有更大的舞台,而他自己则是“甘当绿叶”,有一分光发一份热。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工作人员确定下来,李宏塔的的确确是被诬告了。他们向中央作出了详实的报告,证明了李宏塔的高尚的作风与品行。

众望所归的“七一勋章”获得者

在李宏塔的清廉故事被公开后,各种赞誉扑面而来,但他却觉得自己只是做到了该做的,坚守住了底线。

在当年从政之初,他就在心里告诫自己:“一要做事,二要干净”。

相比于为百姓做事而言,“人品干净”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李宏塔也的的确确对百姓的事情很上心,为人民做贡献的时候他也从不惜力。

比如在上世纪的时候,安徽省存在水灾频繁地情况,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998年,李宏塔决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水患问题,他在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之后,制定了非常实用的救灾方案,并且将之向下推行。

为了让这些关乎百姓生计的方案能真正落实下去,李宏塔还不怕麻烦、事无巨细的督促每一个县市区的工作进度,让当地防治水患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后来发生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时候,安徽省也是得益于李宏塔的之前做出的筹备,将水灾的危害和损失尽量的降低。

当地老百姓看着自己的家园得到了守护,对于李宏塔的感激之情自然也是溢于言表。

而李宏塔对于百姓的牵挂与贡献还不止于此,在2003年,淮河流域又发生了让人触目惊心的水灾。

李宏塔十分痛心,他无惧灾情反复的危险,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并且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来回奔波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

为了让灾民们得到更妥善的安置,他甚至带头建议机关单位腾出办公室来给受灾的民众避险。

在他的努力和倡议之下,受灾的百姓们有了安身之所,既减少了民众的伤亡,又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传播,可谓是居功不小。

这些读来令人赞叹的事迹,只是李宏塔数之不尽的政绩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他的事迹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2021年,一枚沉甸甸的“七一勋章”挂在了李宏塔的脖子上,他谦虚的表示自己其实“不够格”,但国家和人民却知道,他实在是实至名归!

结语

李大钊曾经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句来激励自己和后辈,最终不但他做到了,他的子孙也全都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红色家族,也离不开李宏塔这样有能力、有操守的好干部日以继夜的奉献。

希望将来还有会有更多的“李宏塔”纷纷涌现,这才是国家与人民的幸运。

最后,你还知道李宏塔的哪些事迹呢?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纪委查李大钊的孙子 ,他一辈子让房让官,唯独不让老百姓吃亏
李大钊后人现在怎么样?长子官至正部级,孙子更是国之栋梁
李大钊之孙被人举报贪污,中纪委调查后沉默:55平房子他住了21年
周福如丨独树碑石的传家法宝
祖父李大钊的“遗产”
李大钊家人一览图 长子李葆华曾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孙子李宏塔曾担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