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民之路通达万家 “组组通公路”提前一年实现

原标题:便民之路通达万家

“组组通公路”提前一年实现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通讯员潘庆芳、赵超)今年,“我家门口那条路”成为了网红词句,受到网友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热捧。

12月17日,省交通运输厅透露,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完成投资近7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2万公里,今年底完成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公路”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

此间,我省还对农村3万公里窄路基路面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介绍,我省通过编制“四好农村路”五年行动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开展“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战,创建了黄州区、竹山县、神农架林区、潜江市、大冶市、南漳县、江陵县、崇阳县等8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6个省级示范县和45个示范乡镇。2018年起,着眼建设美丽公路经济带,连续三年每年投入省补资金5亿元,建设1万公里美丽农村路,让农村公路“组组通、条条畅、路路安、处处美”,为我省乡村振兴提供良好交通支撑。

眼下,行驶在荆楚大地上,无论是在山区、丘陵还是平原,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焕然一新,通村主干道路面宽度大部分达到了5.5米,可以正常错车。通组公路路面宽度也基本上在4.5米以上,行人、小汽车、农用车等便捷通行。

修一条路,美一方景,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交通+资源开发及旅游”扶贫、“交通+产业”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随着全省农村路网的织密,公路沿线产业蓬勃发展,脱贫致富带动效应显著。

截至目前,湖北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3.5万公里,居全国第4位,农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局面彻底扭转。

12月16日16时,江陵县资市镇青山村一组村民谭党魁来到自己的吊瓜地锄草。4亩吊瓜地,只剩下1米多高的瓜藤,看不到一个吊瓜。

“10天前,最后一批吊瓜卖给了合作社。”谭党魁曾因病致贫,2017年靠着各种政策和帮扶脱贫后,在村民的带动下种起了吊瓜,两年毛收入8万元,净收入达到5万元。“从没想过还能有今天,日子越过越有劲。”

谭党魁的变化是青山村扶贫发展的缩影。村民们说,变化是从修路开始的。

漫步青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沥青路,直达每一户村民门口。道路有的宽4.5米,有的宽5.5米,均可并排错车。

青山村2016年由3个村合并而成,村民818户、3344人,其中贫困户160户。村支书范后林介绍,青山村地势低洼,逢雨必涝。2017年以前,公路和班车只通到了村委会,原3个村之间有7处断头路,各组之间基本是砖渣路、泥巴路,村民出行、农作物运输十分困难。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等作物,人均年收入仅千余元,村委会还欠下了300万元外债。

2015年,青山村开始推广稻虾连作。然而,因道路不畅,商贩不愿意上门,村民们要将小龙虾和稻谷运到10公里之外的收购点。

因为路不通,只能肩挑背扛步行过去,一路颠簸,虾子死亡率最高达到了40%,每公斤虾的销售价也比其他村低2至4元,养虾的村民苦不堪言。

2017年,在江陵县农村公路局和资市镇党委的帮助下,青山村启动“连村连心路”工程,开始打通断头路,将进村路向7个组延伸。

路好了,运输方便快捷了,虾子的价格也回升了,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目前,青山村稻虾连作规模超过6700亩,亩产收入超过4000元。

同年,通过外出学习考察,王琼家庭农场率先带领8名贫困户种起了吊瓜,并向贫困户开出了优厚条件:所有成本由农场负责,贫困户赚了钱,2年还清成本,若出现亏损,贫困户不用承担任何费用。

没想到,路好走了,外地商贩纷纷来到青山村收购,8名贫困户仅用1年时间就还完了成本。

“如今,已有33名贫困户加入到农场种吊瓜,种植规模超过700亩。”王琼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本堂说,现在,青山村的吊瓜成了抢手货,商贩们争着去田间地头收购。现在,吊瓜每亩净收入超过1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吊瓜。

资市镇镇长娄旭介绍,3年多来,青山村共计整合资金1600多万元,修了35公里村级公路,实现了组组通。路通了,养虾、吊瓜两大产业都火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里的外债也全部还完。此外,发往荆州、江陵的班车开到了各个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搭车外出。

17时30分,一辆校车来到了村里,上面坐着30多名在县城上小学的孩子。记者跟随校车行驶,一路从一组跑到七组,沿户停靠,将每一个孩子送到家门口下车。

19时,记者离开青山村时,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走在宁静的村路上,范后林挥手道别:“明年再来看,大伙的日子会更红火,生活会更幸福。”

专家点睛

受访专家:中路交科(北京)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总工池璐

“因路而变的青山村,是湖北实现组组通之后农村变化的真实写照。”交通专家、中路交科(北京)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总工池璐表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发展经济,交通先行。实现组组通,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路,也打通了产业发展路。运输成本进一步下降,有利于各类农产品、旅游产品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能够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尤其是对十堰、恩施、黄冈等重点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具有深远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条路,村美业兴民富
悬崖村成了“网红” 古路村踏上幸福路
【太行基层】朱霞艳:西河底在行动(到农村去十二)
农村乱象蔓延,集中整治刻不容缓,三类村民不收手将严惩
从贫困户到农村致富能人
扶贫日记:三年扶贫路,一生追忆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