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寺庙想: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寺庙

寺庙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既是神的居所,

又是神倾听人间烦恼的地方。

1916 年,那时候的世间烦恼和现在相同吗?

那时候的寺庙又是怎样的呢?

那些百年前的奇寺庙想,

让我们跟随一个德国建筑师的镜头

感受下中国寺庙建筑是

如何与自然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的。

东黄寺位于京城以北两公里处,仅为规模宏大的黄寺的一部分。寺院建于1651—1653 年。当时藏传佛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为获取册封,来京觐见清朝首位皇帝 。清朝因此而修建了东黄寺,同时又建中黄寺为其行宫。

北京东黄寺山门。柱身最初涂有类似漆料的红色灰泥,如今绝大部分都已脱落。梁间施彩。顶覆黄琉璃瓦,部分地方因杂草蔓延,已是岌岌可危。红漆大门两侧的围墙呈赭色。

东黄寺大雄宝殿。前方挂有红黄两色幔帐。

柏林寺因寺中柏树而得名,位于京城东北角,其西侧为著名的喇嘛庙 —雍和宫。寺院最迟建于清朝初年。不同于黄寺,柏林寺可供遁世之人安心清修。中国人自诩,这全有赖于寺中殿堂庭院比例和谐。

北京柏林寺山门。门前立有二石狮,入口处铺有台阶,台基为灰色。门窗内壁为大理石,红墙,梁间施彩。上覆灰瓦,绿脊。两侧影壁绘有方形壁心,红地灰边,四角与中心饰以黄绿两色琉璃件。

柏林寺维摩阁和院中台阶。中间门上挂有草席帘子,四边镶布,这在夏天很常见。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一处山谷尽头,群山环绕,清静幽深,殿宇依山势而逐渐升高。

北京潭柘寺。前方为牌楼,两旁屋舍用以接待。中部有一桥,通往灰色山门,桥下为小溪。从山门中可望见天王殿。

潭柘寺楞严坛。

戒台寺得名于寺中戒坛,地处北京西山。寺院早年几近衰败,直至 19 世纪80 年代末,方由长期执掌朝政的恭亲王出资重建。尽管投入了数百万马克,但仍难以再现昔日辉煌,寺中僧人这般叹息道。潭柘寺距此有两小时的路程,二者之间可谓差异显著。戒台寺之美,尽在登高远眺中。

经过重修一事,寺院与恭亲王府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清王朝覆灭后,府上一些人员如今仍居住于此。每到一定时候,寺北戒坛便会举行隆重的传戒仪式。

戒台寺僧人。

戒台寺千佛阁。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附近。此次参观极为不便,且仅有数小时的时间。通过游览本寺和镇江金山寺,可对中部地区的寺院风格有所认识。

灵隐寺天王殿。与北方同类建筑相比,规模尤为宏大。

灵隐寺新建后的大雄宝殿。柱础涂淡绿色漆,柱身木质为朱漆。边墙着黄红二色,顶覆灰瓦。殿身大小可以两侧门前长凳为参照。根据中国人的数据,大殿高达 45 米,图片未能完全展现其雄伟与高耸。

灵岩寺因位于灵岩山而得名。4 世纪时,有竺僧往来于山中说法,山石俯首聆听,以防遗漏,故有此名。

寺院坐落于山东山区自西向东的一处山谷尽头,不远便是位于山脉边缘,连接省会济南府与泰山的大道。四周陡峭的山崖可使其免受东北两面来风的侵袭。寺院据传建于 520 年,正值中原佛教兴盛。墓塔林中的墓志铭年代久远。寺内一株古树令人遥想起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他于629 年西去天竺取经,直至 645 年方才满载佛典而归。629 年西行前,他在寺中与诸弟子告别,据说曾以手抚摩一株小树枝干,道 :“吾西去求佛,汝可西长,若吾东归,汝亦向东。”多年以后,待他动身返回东土时,众弟子通过树枝方向便已获悉,尊师不日便将归还。

长久以来,灵岩寺身为山东佛教五祖庭之一,地位特殊。寺内主要供奉观音菩萨,她被视作慈悲的化身,与圣母玛利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寺中所有佛坛均以其为主尊。从罗汉名号便可看出,此寺承继天台宗。这是汉传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早年从菩提达摩创立的禅宗分化而来。

济南灵岩寺,摄于大佛所在石洞。佛像与后文中图 53(参见 91 页)中的大佛相似,外形稍有不及,且石洞以墙封堵。下方可见辟支塔,左侧即是被树木所掩的千佛殿,山间为人工开垦的梯田。

灵岩寺千佛殿。

神通寺以法力神通而得名。济南府通往泰山共有三条道路,寺院坐落于东路附近,四面环山。从图中可以看出,昔日名刹如今已毁坏殆尽,沦为荒地。自建寺以来,如此情形已非首次。这在中国几乎已成为一条定律。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塔身内外皆以方石砌成。左侧为九顶松。

神通寺,摄于四门塔。左侧为石碑,主殿前的月台上设有供案。中部上方可见龙虎塔。左侧山壁即为千佛崖所在。

帝王庙位于北京,因祭祀帝王而得名。所在大街通往内城阜成门。

高延在他的《宇宙主义:中国的宗教和伦理、国家和科学之基础》一书中,对这里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自第 253 页起。此庙全称为“历代帝王庙”,因与宗教相关,又名“景德崇圣殿”。正殿中设有七座神龛,内里供奉着自上古时期至明朝的历代帝王牌位。两旁配殿用来祭祀各朝名臣。东侧院内有神库、宰牲亭、神厨和井亭。

每年春秋分时节,皇帝都会派遣一位亲王,在此进行隆重的献祭仪式。皇帝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亲临祭奠。高延对帝王庙的描述与现状并不完全相符。

北京帝王庙西侧牌楼。汉白玉基座,红漆柱,额枋施彩,顶覆黑琉璃瓦,绿剪边。

帝王庙前院钟楼,摄于景德门。顶覆黑琉璃瓦,光下近乎紫色,脊与剪边同用绿琉璃瓦。后方为东侧牌楼。

辟雍殿又名“国子监”或“太学”,位于孔庙以西,二者紧邻。外国人称之为“圣贤殿”。始建于元朝(1280 —1368 年),明代诸帝加以完善。又说乾隆时期方才完工,不过极有可能仅为重修,正如其他许多寺庙一般。

早在公元一千多年前的《礼记》中,便将天子之学称作“辟雍”,诸侯之学则为“頖宫”。由于无法对这一称呼做出解释,中国的学者便借助通假字进行说明 — 此处“辟”通“璧”,指中间带有方形孔洞的玉璧,而“頖”同“泮”,意为半水。于是便有了在圆池中建方殿这一特殊形制。每年皇帝都会从四书五经中选出一段,亲自进行讲解。讲学时,皇帝坐于殿中宝座之上,王公大臣环绕左右。在场之人一律跪听宣讲。讲学前后都会举行盛大的乐舞。

两侧廊庑中竖有多列石碑,数量近两百余块。上述经典即刻于碑上,以便准确传于后世。

国子监辟雍殿。

国子监彝伦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寺庙大全(图文介绍)
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潭柘寺的故事讲不完
【经典】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寺庙建筑
听旅行 I 它被誉为“皇家第一寺”,这座千年古刹真的有千年之久吗?
寻踪觅迹大汗路(十二)草原上的传奇寺庙
潭柘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