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陈鼓应先生解读老子所论之“道"的质疑!

陈鼓应先生《老庄新论》一书,在其“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中认为: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随后陈鼓应先生引用《老子》论“道”对“道”字分门别类进行逐一进行解读:一、“道”的各种含义,二、“道”的脉络意义,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四、总结和批评

      陈鼓应先生在其“四、总结和批评” 中说:上面说过,老子的哲学系统是由“道”开展的。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毕竟要问:世界上果真有老子所说的如此这般的“道"?它究竟是实际的存在呢,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说的“道”,若从常识的观点来看,也许会认为它是没有意义的。……,因而老子的形而上之“道”,固然有人说只是满足人们概念.游戏的乐趣,但是正因此而拉开了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且将我们从为眼前事务所执迷的锁团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级。

老子所论之“道",是老子所预设(杜撰)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只是满足人们概念.游戏的乐趣”如果说陈鼓应先生这一论点成立,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是子虚乌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道德"文化,没有中国传统之“道",就没有中国传统的“道"文化。中国两千多年来以“谈经论道"著称之儒释道三教,则是中国“道"文化的传承者,未必儒释道三教之“谈经论道",只是满足人们概念.游戏的乐趣”

以“道家”自称的陈鼓应先生,在谈论中国古代哲学及先秦文化时言必称“道家”,并对“道家”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不说,还生拉活扯地把本是儒家的作品《易传》,强辬为是“道”家的作品。由此可见,陈鼓应先生对“道”如此着迷,然而具体接触到老子所论之“道”则是这般观点,这不是叶公好龙吗?要知道,不知老子所论之“道”其真实含义,就不知何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何物!享誉国际道家文化学者的陈鼓应先生,怎能如此去解读老子所论之“道”,如此去解读老子所论之“道”,就是对所谓道家文化的否定,有损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不良影响。

按陈鼓应先生对老子所论之“道”的解读,,“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陈鼓应先生所说的“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 也“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 ,所以当今中国哲学界才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既然中国古代没有哲学,陈鼓应先生又何谈老庄哲学?又何谈“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 ?老庄哲学就是论“道”的哲学,老庄所论之“道”子虚乌有,其所谓哲学、哲学系统自然就是子虚乌有!陈鼓应先生所论的老庄哲学,就是子虚乌有的哲学。陈鼓应先虽然是一位哲学教授,但毕境所学的是西方哲学,对中国古典哲学一无所知,并用西方哲学思维去解读中国古典哲学,才对老子所论之“道”作出如此否定之解读,结果无形之中对其毕生研究的中国道家文化自我否定。

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一点都不假:

太极图是宇宙模型,阴阳出自太极图“同谓之玄”,阴中含阳,阳中含阴“玄之又玄”,这是《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句后,对太极图之描绘,能看懂太极图,就能入“众妙之门” !“道”分道体和道用,常道之道体(无极)不可论说,非常道道用(太极)则可论说,常道之道体无极无名,非常道之道用太极有名。无名之无极,是阴阳(天地)运行的始因,有名之太极(内含阴阳)是万物之源。《老子》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所以。《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无极之“道”生一之太极,“一”之太极生二之阴阳,“二”之阴阳生三之道体,有了“三”三之道体就有了万物。所以八卦之卦是三画,一画象征道体,另两画象征阴阳,没有象征道体之一画,另两画所象征的阴阳就分离而不存在了。这就是《老子》第一章所论之“道”,其哲学上的真实含义。

两千多年来人们看不懂象征阴阳之太极图,而不能理解《老子》第一章中“玄之又玄”这一句,从而把老庄论“道之学称之为高深莫测之“玄学",陈鼓应先生对老子所论之“道的解读,就是这一高深莫测之“玄学"之产物。

哲学是对世界上一切所有事物认识的高深学问,所以中外哲学均离不开“物论”,故西方哲学才有唯物主义之说。但中外哲学对“物”的认识思维方式不同其结论不同。西方哲学把“物”叫“存在”,“存在”就有“物”,不“存在”就无“物”,“存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相反是唯心主义。中国古代哲学把“物”看成一体两面,无形之一面为“无”(阴),有形之一面为“有”(阳),中国古代哲学“道”学两个基本哲学术语就是“无、有”,易学两个基本哲学术语就是“阴、阳”。老子所论之“道”就是一体两面之“物”。

《老子》第二十一章专论“道之为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不正是当代物理学所硏究的光电波吗?“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物分精耝,物之“精”无形(光电有形吗),物之“耝”则有形。无形之物为“无”()有形之物为“有”()。我们面临的这个大千世界,不正是由无形的物之“精”和有形的物之“耝”构成吗!这怎么能说老子所论之“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呢?

老子所论之“道”,其无形的物之“精”为“道体”(物之本源),其有形的物之“耝”为“道用”(物之枝末) 。正因为物分精耝,中国古代哲学才有“本体论”,就是无形的物之“精”主导有形的物之“耝”,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叫“道体”主导“道用”,无形的物之“精”与有形的物之“耝”之关系,就是老庄哲学所论的“道”之体用关系。用“道”之体用关系先因后果之序,去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大千世界所形成的理论,就是“道”之哲学理论。“道体”主导“道用”之原理就是“道理”,故《庄子缮性》篇中才说“道,理也”。

由此可见,老庄所论之“道”,其含义原本为“物”,无形的物之“精”为“道体”(物之本源),主导其有形的物之“耝”为“道用”(物之枝末) 之原理,即“道体”主导其“道用”之原理,这个“道”其含义派生为“理” 。所以老庄所论之“道”就是“物”运行变化之“理”,正是这一原因,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才说,我们花了几代人研究出来的东西,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了。这又怎么能够说,老子所论之“道",是老子所预设(杜撰)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只是满足人们概念.游戏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们学哲学的要了解《老子》,还得靠我。但是李敖先生,你也错了
“《老子》热”与中西文化互动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读懂《庄子》的极简书单
读《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一】
庄子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