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学术界认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深刻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吾以为《矛盾论》是伟人毛泽东用西方哲学术语,对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之诠释。该书不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而是运用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原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道”之体用关系原理,是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而不是“对立统一规律”,“法则”高于“规律”一层。

正是这一原因《矛盾论》这部哲学专著,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要知道伟人毛泽东所阐释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是西方原本马列主义哲学所不具备的要素,只有中国古代内道哲学才具备这一要素,并且正是这一核心要素,《矛盾论》这部哲学专著,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元素”,没有“中国元素”就不能显示其“中国特色”。

正是伟人毛泽东这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源于其哲学原理,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决定一个政党的政治路线,一个政党的政治路线又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道路。正是伟人毛泽东这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而被中国化,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矛盾一词

1.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矛是进攻的兵器,盾则是防御的兵器,这就是矛和盾二字之本义。

2、《韩非子·难一》:人有鬻矛与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后来人们把说话做事前后对冲叫自相矛盾,于是就有了“矛盾”一词,这是汉语“矛盾”一词的本义。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矛盾百出。他的观点前后有矛盾。

2.汉语“矛盾”一词的引伸义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或利害关系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也叫“矛盾”。

3.近代在翻译西方哲学中,互相抵触或排斥之事物,借用汉语“矛盾”一词予以翻译。西方哲学中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还有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和表达了西方正确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逻辑要求。

4.西方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把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矛盾律和同一律予以结合,叫对立统一规律,因为“矛盾”是“对立”的,而“同一”则是“统一”的,这是西方哲学形思维模式之特征。

二、对哲学中矛盾一词的不同表达方式

1.中国古代两套基本哲学术语—“阴、阳”,“无、有”,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对“统一对立”的矛盾。因为“阴、阳”,“无、有”不可分是“统一”的,但因其有差别是“对立”的,的。“差别就是矛盾”的,所以叫“统一对立”的矛盾。中国古代易经哲学基本术语叫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古代老庄论“道”哲学基本术语叫“无、有”。这个“无”,指的是“无形之物”而不是指的是没有,“有”指的是“有形之物”而不是指的是“存在”。“阴、阳”,“无、有”,“矛、盾”,这些哲学术语,均是对一切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与甲+=丙,A+B=C一样,表达方式不同而意思则一致。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中,“阴、阳”,“无、有”,这“统一对立”的矛盾,强调注重的是“统一”而不是“对立”,主张“求同存异”讲和谐。伟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的“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所强调注重的是“统一”而不是“对立”,这就是毛泽东“对立统一”矛盾法则所突显的“中国特色”。

西方辩证法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则强调注重的是“对立”而不是“统一”,主张“求异存同”讲斗争,这是中西方哲学思维模式不同,所形成的最核心的本质差别。

2、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对物之认识其思维方式不同,其哲学术语也不同,偶有相同但其含义却不同。中西方哲学认识世界的对象都是从“物”着手,中国古代哲学把“物”一分为二,分为“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但“有形”和“无形”是不可分之整体,所以其基本哲学术语是“阴、阳”,“无、有”而不可分。可西方哲学,把“物”一分为二,分为“存在”和“意识”并将其彻底分开,所以没有其基本哲学术语,即便有也是零乱而不统一。

因而马列主义哲学家把“存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中国古代哲学则把“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谁是第一性的作为划分内道哲学和外道哲学的标准。内道哲学主张“内求”,外道哲学主张“外求”,所以论述哲理的中国古代高深理论(至理)不叫哲学而叫“道学”。体现“道”之哲理“道”,“道不外求,求外不道”,“外求”叫“外道”,“内求”叫“内道”。伟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特别强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主张“内求”之体现。

3、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哲学名篇中的“矛盾”这哲学术语源于西方。他在《矛盾论》首先引用列宁的:“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但列宁则对这个“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无详细论述,伟人毛泽东借题发挥,认为这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还不得不冠之为“这个法则 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并就这些问题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分别予以论述,故题为《矛盾论》。

三、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内容既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不是列宁主义辩证法,更与黑格尔的所谓辩证法无关。

1、黑格尔的所谓辩证法逻辑性“正题-反题-合题”为其核心。而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证法的核心,则是统一对立的矛盾法则,这个统一对立的矛盾法则,则是“求同存异”,并阐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关系,没有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而共同点是其关键必须予以注意而求同,“当著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并阐明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之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之关系,“主要”的决定“次要”的,体现“道体”决定“道用”内道哲学原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关系;以及对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与辩证法逻辑性“正题-反题-合题”为其核心不沾边。所以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内容,与黑格尔的所谓辩证法无关。“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被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认为是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证法的核心,则是统一对立的矛盾法则,并不涉及什么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所以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内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统一对立的矛盾法则第一、事物 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著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著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 的方面转化。由此可见,统一对立的矛盾不是分离的而是不可分的,是以和它对立著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个“个统一体”,就是一个不可分的整,这是统一对立的矛盾法则之核心,这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之整体观。

3、列宁所说的“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但列宁没有道出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而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证法的核心,则有这个“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与其它事物矛盾之间的关系,道出矛盾“对立统一法则”。所以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内容也不是列宁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而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其“道”之体用关系原理。

四、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论的内容则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中的“道”之体用关系哲学原理,才被称之为“矛盾法则”。伟人毛泽东的《矛盾论》中的哲学核心内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的是中体西用。

1、马列主义哲学中,既没有“矛盾法则”一词,也没有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一词,更无这一“法则”相关内容之论述。马列主义哲学中,不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问题,也不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问题,因为这是“矛盾法则”的基本要素。“矛盾”的普遍性与同一性之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关系,是“矛盾法则”之关键,这一点不但马列主义哲学中不涉及,整个西方哲学中均不涉及,这是中国元素的体现。这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哲学。伟人毛泽东的哲学是马列主义哲学本土化之产物,名义上是西方马列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实质上则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矛盾法则”。这个“矛盾法则”就体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之上,按中国古代哲学的说法就叫“体用法则”。不知此,就不知伟人毛泽东是如何将西方的马列主义,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的,也不知特色的马列主义,其“中国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

2、不同的思维模式形成不同的哲学理念,不同的哲学理念形成不同的文化观念,即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伟人毛泽东,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勲陶,具有中国古代内道哲学思维模式,悟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用法则”,釆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用拿来主义将其总结为“矛盾法则”,这个“矛盾法则”就是中体西用之产物,所体现的是“中国元素”即“中国特色”。伟人毛泽东灵活运用这个“矛盾法则”于中国革命与建设之中,不但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还以此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又遵循这个“矛盾法则”原理,把马列主义的社会学说理论灵活运用到中国国家建设中,成为与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中国特色”就是传统的“中国元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唯物辩证法 与矛盾论 和实践论的关联
读毛泽东《矛盾论》随想 - 唐嗣的个人空间 - 羊城网
《矛盾论》读后感
《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石如何锻成的
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