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别讨好这个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悦自己

孩子,别讨好这个世界

来自凯叔讲故事

12:38

  凯叔说

kaishushuo

孩子是简单纯粹的,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但如果孩子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小习得“讨好”人格,变成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却压抑了本来的自我,他将来的人生得有多悲哀?

如何引导孩子直面自我,做真实而快乐的自己?今天的文章推荐给你。


作者 | 克里斯  主播 | 默声


阿德勒:

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

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

获得真正的幸福。


1

瑶妈是我一个很好的闺蜜,3年前跟瑶爸离了婚,

女儿瑶瑶上小学1年级,因为懂事又乖巧,

常常成为朋友们夸赞和羡慕的对象。

然而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

让瑶妈突然觉悟,

女儿这种看似“懂事”,实则“讨好”的性格,

并非什么好现象。

前几天,瑶妈在给瑶瑶洗澡换衣服的时候,

发现瑶瑶的裤子湿哒哒地半干着,

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儿情急在学校尿了裤子,

因为坐在靠窗的位置,怕被老师同学发现,

就一直没有离开座位,一个下午都无心听课,

祈祷着自己的裤子能赶在放学前干了,

不被老师同学发现。

“为什么不早一些去厕所”“为什么不敢告诉老师”

妈妈一再追问下,瑶瑶越哭越惨,之后才坦白,

因为当时是一节公开课,

老师安排好了举手发言的秩序,

她不敢打破,怕老师责怪。


瑶妈又急又气,“那为何回家的时候不换裤子”,

瑶瑶胆怯地回答:“怕你不高兴,妈妈你已经很忙了,

我不想给你添麻烦。”

那天,瑶妈想了很久,

其实这几年来这孩子做什么事,

首先考虑的都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她可以牺牲自己的需求、感受,

来“讨好”整个世界,以获得更多的接纳。

瑶妈还想到了这孩子常常提心吊胆地说的一些话,

比如“妈妈你永远会跟我在一起的对吗”

“妈妈你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对吗”,

然而,这种“懂事”外壳下的“讨好”实在令人担忧。


2

我几乎是看着瑶瑶长大的,

深知这个娃过去也曾是个令人头疼的“熊孩子”,

之所以变成如今那么“乖巧”,

主要还是因为爸妈之间的关系。

瑶妈和瑶爸感情刚出问题那会,

关系剑拔弩张,俩人一碰到就互喷火药。

当时的瑶瑶才4岁多,

在她眼里,这个世界彻底变了:

妈妈突然变得脾气暴躁,爸爸变得很少回家,

每次回家都会把门摔得重重的,

留下妈妈一个人默默啜泣……


每回大吵之后,瑶妈常常抱着电话向我倾诉,

我在安抚她的同时,常常会问起,

瑶瑶此刻在干什么?

因为我最担心的是,他俩会在孩子面前互相伤害。


那阵子,瑶妈总是想到以前二人世界时的好,

感情出问题全因为孩子的出生,

加上对于瑶爸的怨恨,

以及对于未来要独自一人带孩子的恐惧……

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她对着孩子说了一些气话:

“瑶瑶你以后跟着爸爸吧,

爸爸那边还会有个阿姨照顾你”

“过几天妈妈就把你送到爸爸那边去,

以后就由爸爸来照顾你”……

对于从小就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瑶瑶来说,

这些话让她意识到:

妈妈竟然有可能会离开自己。

她也根本不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会让妈妈可能抛弃自己,

或许孩子每一次沉默,

都是在反思自己是否有哪里做得不够好。


也是从那阵子开始,

瑶瑶过去天真活泼的样子开始褪去,

变得诚惶诚恐、小心翼翼,

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一个成熟懂事的乖小孩:

她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出妈妈心情不好,

然后蹭上去安慰;

妈妈叠衣服的时候,

她会在旁边帮着叠;

妈妈接电话的时候,

她会小心翼翼地在旁边竖着耳朵听,

等妈妈挂了电话,轻声地询问是不是爸爸打来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

学会了迎合妈妈的需求,

用“乖巧”“懂事”“听话”来讨好妈妈,

或许孩子心底里的目的,

仅仅是希望妈妈不要离开自己。

 

3

孩子的这些令人心疼的“懂事”,

其实只不过是“懂”父母的需求和面子,

在这些孩子的认知里,

父母的爱和关注都是“有条件”的,

只有ta们“懂”父母的需求,并迎合父母的期望,

才能够得到爱和关注,保证自己不被抛弃。

所以,父母们更应该“懂”孩子内心的想法——

是什么形成了ta们的“讨好”模式?

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

极力去避免这些情境的发生——


有些关系紧张的父母,

可能会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会离开自己,

ta根本分不清,

父母的若即若离是因为自己不够乖,

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于是,ta必须学会通过“乖巧”来取悦父母,

避免被抛弃。


有些父母情绪不稳定,

时常无缘无故地焦虑、发火或者冷暴力,

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波动,

从而变得紧张、焦虑,因为孩子会困惑,

是不是因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才让爸妈不开心。


讨好和迎合其实是内心无价值感的呈现,

对于一个幼年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弱小而无助的,

需要依附于成人无条件的关注和保护才能存活。


讨好型的孩子都有以下这些特质


过于关注别人的人,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

深深压抑自己的需求;


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和放肆,

不敢对抗权威,不给大人添麻烦;


处处逢迎讨好,宁愿牺牲自己的感受,

也要营造出和谐的气氛;


自卑、敏感,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

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想法;

 

4

一个“讨好”型的乖孩子,非但不快乐,

还可能发展出刻板、没创造力、低适应性等特点。

“讨好”的人际模式一旦固定下来,

未来在老师、领导、朋友甚至配偶面前,

都一直会沿袭这种模式,

形成一个“好孩子”的人格面具。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

提出了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

一个人的自我若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

即真自我,

一个人的自我若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

即假自我。


真自我与假自我最初都是在母婴关系中形成的。


真自我的人,

他的心理与行为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即便没有得到,

也不会影响到其自我的价值感,

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假自我者,

他的一切是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即“外控”的,他们所追求的,

都是以外界评价为标准的。

若实现了,他就觉得自己有高自我价值感,

若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感就崩塌了。


一个有假自我的学生,

可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但这类人,往往毕业了之后,

就会觉得丧失人生目标,没有方向感,

这是因为他们学习时,可以讨好父母讨好老师,

可一旦毕了业,想要讨好社会,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也是为何很多优秀毕业生到了职场,

并不能游刃有余的原因。


ta们可能成绩优异,

面试时候能跟你谈绩点和奖学金,

但面对庞杂而陌生的工作,就立刻变得手足无措。

其实主要是因为ta们习惯了讨好各种“标准”,

但到了职场以后,各种“标准”变得模糊,

更多的进步可能需要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

这类假自我强大的孩子们,

从小都戴着乖巧懂事的人格面具,

很少遵循自我的感受,做事情更是缺乏创造力。

5

所以,当孩子变成了一个“讨好者”,

不断放弃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喜好,

其实是在深深地伤害ta自己。

当意识到这些之后,

瑶瑶妈妈急于想改变孩子的“讨好”性格,

于是来寻求我的意见。


然而,这个改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因为一些涉及到安全感的因素,

如家庭相处模式、环境的接纳程度等,

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家长这边能够做的,或许是教会孩子勇敢地say no!


我家乐乐其实很喜欢跟瑶瑶一起玩,

因为当面对做游戏的角色选择时,

瑶瑶总会把乐乐喜欢的角色让出来,

一起合作玩玩具也同样,

瑶瑶永远在扮演一个“照顾者”“谦让者”的角色,

以保证关系的稳定和谐。


面对这些,我当时做的调整是:

让瑶瑶体会到,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

有时候并不会打破关系。


那阵子,她俩特别迷某小魔仙动画,

每次出来玩,也都会带上各自的魔仙棒。

有一次,瑶瑶妈妈给瑶瑶买了个最新款的魔仙棒,

乐乐看到了就想借过来玩。

我看得出来,瑶瑶有点不舍得,

给乐乐玩的时候,全程都眼巴巴地看着。

我拿回瑶瑶的玩具,抱着她,告诉她,

“如果自己想玩,就不要给乐乐,

说一句NO,很正常,阿姨反而会觉得你很勇敢。

这就像,你妈妈来问我借手机,

阿姨同样也不会给借给她一样。”


有时候,不用考虑太多,

选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好。

那天我也是这样告诉瑶妈,往后多多教瑶瑶说NO,

让她知道,

学着拒绝一切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事情,

比学着懂事,更重要。

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取悦的人,是自己。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

1、要给孩子一个稳定有安全感的环境。


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关系、态度、情绪而不安,

那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

这一切都与你无关,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

你没有任何责任。


2、请允许孩子犯错、调皮。


那些偶尔的小性子和情绪,

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

给孩子一个机会和空间——做自己。


3、教会孩子说NO。


任何行动、付出之前,

教会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意愿,ta可以大胆做自己,

如果遇到不愿意的事情,可以明确地拒绝。



凯叔问



关于“讨好型”人格你有什么经历和感受呢?欢迎给凯叔留言。


作者:克里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关系亲子育儿领域讲师,资深媒体人,期刊专栏写手。家有6岁女儿乐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第一周,班上前三名的孩子都在干嘛?
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机!
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 孩子从磨蹭到自觉,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4岁孩子被遗弃幼儿园3天,不见家长接,打开书包后,老师傻眼了
聪明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3句话!后悔才看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